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蔡齐祥;黎懋明

半月刊

1000-7695

kjglyj@periodicals.net.cn

020-83568469;83163517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

科技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管理研究》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实践进路:依托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

    李牧南谢天琪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空经济是中国首倡的一种新兴经济模式,也是近年中国在无人机、卫星定位、5G通信和精密导航等多个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进路呈现.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以及资源投入,近两年中国低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有益的产业化探索和创新实践,然而,由于低空经济关联的技术领域较广,如何进行技术和专利分析目前还存在不少研究盲点;此外,针对低空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环境、生态、健康和安全等维度的风险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应对措施,围绕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制度和监管体系也亟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为此,首先分析低空经济的内涵与外延,给出其明确定义,即以低空空域为主要物理空间,依托先进的移动通信、卫星定位和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低空飞行器生产制造、低空飞行和相关配套服务等新兴产业,通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和转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其次,通过政府官方网站搜集梳理中国低空经济相关政策,综合相关文献信息和政策文本,并与大语言模型GPT-4进行交互的基础上,提取和完善低空经济技术(专利)检索关键词,而后利用企查查、incoPat、壹专利等数据库采集相关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丰富和完善相关实证研究;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在核心技术研发、新兴产业布局、数据隐私和安全风险管理、空域噪声和电磁污染治理,以及国家层面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等方面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潜在的治理风险,并针对其实践进路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低空经济飞行器生产制造产业政策技术专利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质生产力

    组态视角下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研究

    裴潇张明珠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稳步提升是构建中国高质量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为厘清多因素对专精特新企业TFP的影响机制,识别该类型企业TFP提升路径,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理论分析框架,以2013-2022年中国85家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必要条件分析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提升企业TFP的组态路径,并以区域为分组标准,探寻驱动中国东部和中西地区的专精特新企业TFP的模式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技术、组织和环境层面下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水平、资金支持、人力资源、市场竞争压力、地区经济水平等6个因素均是提升专精特新企业TFP的关键条件,但是单个因素并不构成必要条件;提升企业TFP的路径有4种,可分为自主突破型、技术导向型、资源驱动型、内外联动型;中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路径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技术、组织与环境因素优势明显,协同效应突出;中西部地区面对外部竞争更多依赖企业内部组织能力以实现TFP的增长.因此,各地区政府要因地制宜,持续完善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区域内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环境,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增长动能.

    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效率企业创新组态路径必要条件分析

    专精特新战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小巨人"与普通高新技术企业的对比研究

    狄盈馨李启佳罗福凯
    1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0-2021年间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普通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利用对比分析方法,探讨以集中差异化为核心的专精特新战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专精特新战略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且对突破式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2)专精特新战略通过激励人力资本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3)低竞争性、高市场化、适度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能够强化专精特新战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4)实施专精特新战略的企业不仅有更高的企业价值,其技术创新活动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也更大.研究以期丰富企业技术创新动因的研究视角,并为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提供理论依据.

    专精特新集中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技术创新

    科研经费"包干制"政策的推进特点、实施困境与优化路径

    李昕彦占庆梦赵立雨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包干制"试点是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科研经费"包干制"政策核心是赋予科研团队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简化经费管理流程,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提高科研效率.为进一步识别"包干制"政策优化实施的路径,通过剖析国家、地方政府、高校不同层面在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改革中的政策推进举措,提炼出科研经费"包干制"政策具有的共性特点.在深入探究目前科研经费"包干制"政策在实施过程面临的政策解读歧义、管理服务滞后、群体认知差异、配套制度欠缺的困境基础上,借鉴美国国家实验室、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研经费包干管理模式和实践经验,认为试点政策有效执行还需要采取精准施策、柔性化管理、完善激励监督机制等措施,保障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到位,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活力.由此,从精准施策、优化制度,以人为本、激发动力,营造环境、强化监督3个方面提出了政策优化路径.

    科研经费经费管理"包干制"试点政策特点政策优化机制改革"放管服"

    广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变迁及发展趋势

    耿燕吴陆生张业倩朱星谕...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外高层次人才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资源.在广东省深入推进人才强省建设的背景下,研究广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变迁及发展趋势,识别社会需求的渐进变化和政府战略的动态调整,从而为未来政策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同时为其他地区构建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与留住机制提供参考经验.以近30年(1993-2022年)广东省政策文献为研究对象,采取政策文献量化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广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在不同阶段的变迁路径和政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经历了体系初建期、逐步完善期和创新发展期3个阶段;政策变迁特征包括政策对象逐步聚焦于高精尖缺人才、扶持主体逐渐向产业界倾斜,以及政策导向从管理转变为服务,从引进转变为吸引.基于研究发现,提出广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发展趋势:未来将更加注重关键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更加注重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更加注重产业界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变迁政策文献量化分析政策发展趋势

    中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李国才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有关孵化器孵化效率测度的研究缺乏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研究对象.为深入探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效率,精准优化科技企业孵化资源配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构建能反映科技企业孵化直接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体系,以2018-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据为样本,利用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不同省份、不同城市群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效率整体较低,其中27个省份存在投入冗余问题,26个省份存在产出不足问题;城市群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效率呈现出"粤港澳>成渝>京津冀>长三角"状态,但总体而言城市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效率的提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其孵化能力降低.由此提出优化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空间布局、完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路径和提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效能的建议.

    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孵化器孵化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管理效能

    中国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测度: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

    李俊霖周志强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全球各国纷纷加大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为了科学准确地刻画中国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利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各大统计年鉴发布的省级层面微观数据,采用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权重,编制了一套覆盖中国31个省份2009至2019年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数,以反映中国不同地区科技金融发展趋势:中国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区收敛特征,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异质性.这表明中国区域科技金融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

    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数空间特征指标体系中国

    区域协同创新视角下广东省众创空间运行效率评价研究

    张育广张超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众创空间的有效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创新效率.建立能够有效分析众创空间运行效率的科学评价体系,才能找到众创空间无序发展的问题所在,以实现其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价值利益的最大化.鉴于此,基于广东省众创空间2016-2020年有关面板数据,采用BCC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动静态结合对广东省众创空间运行效率进行客观评价分析,以期为提升众创空间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8年是广东省众创空间转型发展的关键年份,逐渐从开始的规模化增长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但不同城市之间的综合效率水平极不平衡,综合效率最高的为1.000,最低的为0.384;广东省众创空间运行效率整体表现较好,处于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众创空间的整体运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投入效率逐年提高,但单一的规模驱动增长模式很难保持持续增长,技术进步变化对众创空间运行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因此,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众创空间运行评价指标体系,明晰正确的发展方向,减少资源冗余和浪费.

    众创空间创新效率运行效率评价体系投入产出区域协同创新

    基于两阶段DEA-SFA模型的科学数据平台资源提供者服务效率研究——以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为例

    严素梅王庆陈荣李建霞...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服务绩效评价是衡量国家科学数据平台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效率测算为其提供重要依据.将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资源提供者的服务过程分为资源服务和知识转化前后相关联的两个阶段,从投入产出要素的使用效率、科学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用户感知的服务质量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随机前沿方法(DEA-SFA)模型对43个资源提供者进行服务效率测算,并运用超效率模型对有效DMU做进一步区分和排名.结果表明: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资源提供者在资源服务和知识转化阶段平均纯技术效率值分别为0.794和0.838,DEA有效站点数分别为12个和16个;在43个决策单元中,优秀资源提供者约占16%,一般资源提供者约占70%,较差资源提供者约占14%;另外,资源提供者的服务效率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关联性,东部地区表现优于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进而提出推动我国国家科学数据平台发展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科学数据平台效率测算绩效评价两阶段DEA模型SFA模型超效率模型

    学科方向化的人才遴选指标——以数学学科为例

    赵晶田素芬李政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遴选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才遴选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通用文献计量指标未进行学科方向化的局限性.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选用数学主题分类法(MSC),建立学科专家咨询团队进行定性分析,运用文献计量法、层次分析法、理想解法进行定量分析,采用MATLAB、Derwent Data Analyzer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在通用文献计量指标基础上,以数学为例,设计了适应数学学科方向的人才遴选文献计量指标体系,包括学科指标、期刊指标、人才指标;并选取拓扑学方向作为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理想解法进行建模和验证,经验证后对2个人才指标进行迭代,即MSC学科方向化的CNCI-M、h-M指数.结果证明:学科方向化的文献计量指标体系更加符合科研人员认知,是一种科学分类、多维度评价的方式.

    人才遴选指标文献计量数学主题分类法层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