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和产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和产业
科技和产业

牛东晓

月刊

1671-1807

kejihechanye@163.com

010-62174221

100081

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科技和产业/Journ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查看更多>> 《科技和产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全国一级学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题写刊名。2001年创刊,月刊。本刊定位:科技与经济交叉类综合性期刊。以促进经济与科技结合为宗旨,主要登载科技与经济交叉类研究型兼应用型论文。 主要栏目: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地区发展、区域发展、技术经济分析评价、金融证券、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三农”问题、教学园地等,特别针对科技界和产业界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是高等院校师生、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专家、企业界人士、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参阅的工具。 本刊是国内主要检索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数据库均全文收录本刊,具有相应的学术地位,获得了期刊界和作者的认可。如: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了本刊曾经刊发的文章。《科技和产业》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 热诚欢迎广大作者提供具有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法研究及高水平的文献综述、学科发展述评、学科前沿评介、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等稿件,杂志也可刊发项目、课题的研究报告。我们期待您的真知灼见、观点碰撞,将为您的成果发布、职称评定、毕业升学等提供权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天水市三生空间功能转移及驱动力研究

    刘沛松王天鹏
    212-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天水市近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指标与研究方法分析空间变化特征与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天水市生产空间缩减,生活、生态空间扩张;农业生产用地综合转移面积最大;工矿生产用地动态变化最为明显;土地利用程度各区县总体格局不变;人为因素中规划与社会政策、人口数量与分布和自然因素中高程坡度、水文气象、资源分布对空间格局、变化方向影响显著.

    三生空间转移方向动态度驱动力

    基于随机演化博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策略研究

    骆建彬朱海鹏
    220-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互联网平台存在的高门槛及复杂的应用场景决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消费互联网平台之间建设模式的巨大差异.当前龙头企业主导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模式存在不足.提出"政府引导-平台提供者牵头-中小制造企业协作"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模式,并构建政府、平台提供者、中小制造企业三方随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方在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时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外界不确定因素只会对平台提供者和中小制造企业的决策策略造成影响,政府的决策结果不受干扰;政府决策不受初始支持意愿影响,都将选择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而平台提供者以及中小制造企业的决策受彼此的意愿正向影响;平台提供者的决策对政府的政策支持更加敏感,中小制造企业决策对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惩罚力度更为敏感;成本分配系数增大或减小对于中小制造企业和平台提供者具有相反的影响.

    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中小企业随机演化博弈

    数字化融合赋能制造业技术创新——基于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陈旭升杨云慧张晋硕
    231-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融合实现了制造业网络化和信息化,促进了制造业生产加工过程技术创新.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数字化融合与制造业技术创新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融合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影响效应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最优,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次之,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最小;制造业研发投入起中介作用,数字化融合可促进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增长,从而进一步提高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

    数字化融合赋能技术创新中介效应

    2017-2021年微生物学领域全球研究现状及主要国家对比

    陈瑞飞史冬梅
    239-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微生物学领域发展趋势,为相关科技决策和科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基于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和InCites平台,以2017-2021年微生物学领域的129 965篇论文为研究对象,从区域、机构、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中国、德国、英国是发表论文最多的几个国家,美国的论文数量和整体影响力均居首位,中国在论文整体影响力、专利引用率等方面与美国、德国、英国尚有较大差距;法国研究型大学联盟、美国加州大学系统、中国科学院等是主要的研究机构,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是资助论文量最多的机构;临床与生命科学是微生物学领域研究的主体,其中肠道菌群和冠状病毒相关论文数量近两年呈显著增加趋势.总体上,中国本土微生物学领域整体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率偏低,国际合作显著提升了中国论文的影响力.建议通过加强微生物研究布局、注重人才培养等途径提高中国本土微生物学研究水平,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尤其与相关研究方向国际优势机构的合作,并注重产学研融合.

    微生物学文献计量分析InCite国际合作

    基于激光测距数据的公共建筑物三维信息提取方法

    师倩阮国杰
    247-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规方法进行公共建筑物三维信息提取时易出现信息提取不准确、数据分析存在误差等情况.基于激光扫描技术激光测距数据设计一种方法,对甘肃省天水市一公共建筑物的三维信息进行提取.将数据进行获取和预处理,按要求获得点云数据,根据获取的外业点云数据开展对扫描点云数据的预处理.此操作后基于激光测距数据获取建筑物边缘轮廓信息,采用Carmy算子来检测边缘并通过形态学标记,对上述检测到的边缘信息二值图像连通区域一一标记,并基于激光扫描得到的像素点计算边缘矩形尺寸.最后经过三维激光扫描和双向投影后,依据激光采样点提取建筑物三维信息.经实例分析后,对提取的数据信息与实际信息进行比较,证明所提方法可有效降低激光测量的误差,提高公共建筑物三维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激光测距公共建筑物三维信息提取

    天然气冷放空模拟及实验研究

    马剑林李又绿王爱玲余东亮...
    252-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气放空是输气管道生产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压力、温度、放空流量都随着时间变化的复杂过程.基于放空管道的实际情况,对相关规范所推荐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完善.改进的模型考虑了出口临界流动和亚临界流动的放空计算,研究放空管阀门开度、天然气气体膨胀导致的内能变化对管道放空的影响.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中的管道放空数据大致吻合,为以后的生产调度和事故维抢修提供了技术支持.

    天然气长输管道放空时间放空量迭代计算

    百色电网输电通道边坡地灾隐患点识别与风险管控技术

    刘波陈刚谭永殿张文祥...
    260-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百色市历史地灾点作为地灾易发性评估的灾害基础数据集,优选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环境条件、人类活动等多项致灾评估因子构建符合百色市地域特征的地灾易发性评估模型.将卫星遥感中的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引入电网输电通道的广域微形变监测中,结合地灾易发性评估模型进行电网边坡的地灾隐患点识别.基于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研究,提出针对电网输电通道边坡的相关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措施.该风险评估方法联合微形变动态指标和多项致灾评估因子等静态指标,通过指标优选分析,使模型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实现对百色市输电通道边坡地灾隐患点的高精度、高效的风险排查以及提供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输电通道边坡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地灾易发性评估隐患点识别风险管控

    强降雨作用下风化混合花岗岩边坡稳定性分析

    夏艺峰贾泽庆周春梅
    267-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南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大量的风化花岗岩,而目前对风化混合花岗岩的研究非常少.为了确保边坡安全,开展降雨诱发风化混合花岗岩边坡稳定力学机制研究.依托实际边坡工程,使用PLAXI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边坡有限元模型,分析均匀降雨和分时段降雨模式下以及不同渗透系数下边坡稳定性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当降雨量一定时,分时段降雨这种降雨模式对边坡稳定性系数的影响较大,且同等条件下渗透系数越大,边坡稳定性的下降就越少.

    强降雨边坡稳定风化混合花岗岩非饱和土

    泉州开元寺造园要素量化特征

    王泽发黄甜甜李子蓉
    273-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开元寺是闽南寺庙园林的典型,是坚持地域特色园林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泉州开元寺园林要素现场实测与统计分析,探讨其造园要素的量化特征.结果表明:信众宗教拜瞻与市民游赏纳凉是寺院最重要的两个功能;寺院南北主轴线上的建筑布局存在1°偏角,寺院内重要景点视距控制在120 m之内;大雄宝殿南侧平台是寺院内最重要的观景点,周边主要建筑景点均布置在其水平视角30°、垂直视角60°以内.

    风景园林造园要素量化特征开元寺泉州

    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冬小麦提取方法

    崔兆韵崔焕淼宋德娟李瑶瑶...
    281-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遥感影像冬小麦识别精度,通过对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一种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Im-SegNet(Improved-SegNet).模型增加了冬小麦和非冬小麦概率向量差值信息,对于概率向量差值较小的像素进行了二次判断.以肥城市冬小麦生长期的77张GF-2(Gaofen2)影像作为实验数据,利用精度、准确率以及查全率3项指标对Im-SegNet模型提取效果进行验证评价.结果表明,提取精度为92.1%,准确率为91.8%,查全率为84.9%,3项指标均高于经典的SegNet模型提取结果,Im-SegNet模型可以有效改善遥感影像作物分类效果.

    全卷积神经网络遥感影像贝叶斯冬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