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进步与对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进步与对策
科技进步与对策

穆荣平

半月刊

1001-7348

qikan_kjjb@foxmail.com

027-87713900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路2号湖北科教大厦D座5楼

科技进步与对策/Journal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湖北省科技厅主管,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科技日报社、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中南六省四市科技厅(局)等单位协办的关于科技进步理论、政策与方法的学术类期刊。20多年来,《科技进步与对策》始终以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为己任,紧紧围绕“科技进步怎么样”和“科技进步怎么办”两大历史命题,致力于促进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品牌化办刊之路,历年来入选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并连续两届获得国家期刊大奖、湖北省十大名刊奖等荣誉,2008年被中国工程院遴选为中国工程管理论坛会刊。《科技进步与对策》是宣传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阵地,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得力助手,是关注科技经济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两院院士参政议政的民主论坛,是企业家赢得竞争胜利的有效参谋,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拓展国内外市场、吸引公众关注的理想传媒。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核心企业知识溢出对创新网络成员新质生产力的影响

    赵亚楠谢永平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比市场,创新网络更适合反复交换常规嵌入平台的隐性知识,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基于知识基础观和资源依赖理论,分析创新网络核心企业知识溢出对网络成员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利用中国多省市392家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核心企业知识溢出对网络成员新质生产力的正向影响显著,网络同质化弱化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网络成员新质生产力关系,而关系资本则强化二者关系.研究结论提示网络成员应从更深层次上重视核心企业知识溢出,刺激网络成员追求更多异质性网络资源并建立雄厚的关系资本,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跃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网络成员新质生产力关系资本创新网络

    制度松绑、数字治理生态与新质生产力——双重机器学习下大数据管理机构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魏万青叶秋志陈永洲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具有边际报酬递增乘数效应,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新增长极.通过数据制度松绑将赋能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借助双重机器学习模型,选取201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大数据管理机构设立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考察制度松绑、数字治理生态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联系与建链路径.研究发现:①以大数据管理机构设立为代表的制度松绑能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大数据管理机构的设立推动数字政策环境、数字经济环境与数字社会环境优化,从而作用于新质生产力发展;②进一步分析发现,制度松绑带来的驱动效应受到异质性因素干扰,其中在高政府效率、高人力资本、高信息化水平地区的作用效果更强.研究结论为新质生产力嵌入制度变迁视角提供理论解读,为通过制度路径和治理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制度松绑数字治理生态新质生产力大数据管理机构双重机器学习

    数据要素赋能、质态变迁与制造业新质生产力

    宋炜王杰周勇董明放...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不仅取决于数据要素赋能,而且受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质态变迁的影响.利用2010-2022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探讨数据要素赋能与质态变迁对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在区分数据要素赋能类型的基础上纳入质态变迁,结果发现,数据要素偏向型赋能引致的质态变迁无法持续承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技术革命性突破,会阻碍制造业创新发展,因而对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数据要素增强型赋能引致的质态变迁能够大幅提升制造业生产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制造业创新系统的前沿性,促进创新发展动力演化,对中国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挥显著正向作用.

    数据要素偏向型赋能数据要素增强型赋能质态变迁制造业新质生产力

    知识产权保护对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的影响

    陈露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促进创新要素畅通流动,为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注入新动能,而知识产权保护能否以及如何释放技术创新红利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2013-2021年中国内地290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促进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在借助工具变量处理潜在内生性问题以及开展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②知识产权保护对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存在异质性影响,对中西部区域城市、成渝城市圈、经济不发达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影响作用较弱;③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水平和提高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对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产生影响.据此,提出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落实、着力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效益、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筑牢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屏障的对策建议.

    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市场创新创业水平财政支出偏向

    "求亲且求清":新型政商关系对连续创业的影响

    李其容王春淼马源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正在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新型政商关系能否以及如何激发连续创业行为?现有研究未对此进行充分探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等二手数据库,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亲清政商关系联合效应对连续创业行为的影响,并探讨连续创业行为动因.研究发现:①亲清政商关系联合效应对连续创业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②政府信任正向中介亲清政商关系联合效应与连续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③创业者社会经济地位作为调节变量,会削弱亲清政商关系联合效应对连续创业行为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推行新型政商关系需亲清并行,在关注民众对政府信任度的同时,也要根据民众社会经济地位,有针对性地对其给予帮助.

    新型政商关系连续创业行为政府信任社会经济地位

    复杂产品系统后发追赶驱动因素研究——基于程序化扎根与系统动力学融合方法

    杨仲基李新武建龙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杂产品系统领域的追赶历程表明,后发者能否成功实现追赶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已有研究忽视了不同因素在追赶过程中的差异化作用,导致后发者难以把握不同追赶阶段的关键驱动因素,从而影响追赶策略的制定.为此,以中国大飞机、核电以及高铁为研究对象,运用程序化扎根方法识别复杂产品系统后发追赶驱动因素,构建复杂产品系统后发追赶驱动因素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发现,中国复杂产品系统处于"三跑并行"局面,不同后发追赶阶段存在差异化关键驱动因素.在跟随阶段,举国体制、二次创新、集成创新是关键驱动因素;在并行阶段,制度型市场开拓、自主研发、集成创新是关键驱动因素;在超越阶段,制度型市场规模、自主研发、举国体制是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结论可为中国不同追赶阶段复杂产品系统后发追赶策略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复杂产品系统后发追赶驱动因素程序化扎根系统动力学

    产业协同集聚如何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的实证分析

    申杰昌忠泽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匹配2011-2020年城市层面产业协同集聚指数与深交所中小板、创业板企业数据,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显著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且这种影响在低供应商集中度企业、高数字化水平城市和高端生产性服务行业表现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减小企业经营风险,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产业协同集聚专精特新技术创新交易成本经营风险

    技术领军企业对行业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联动效应研究

    孙慧祝树森夏学超杨泽东...
    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技术领军企业对行业内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技术领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行业内联动的表现形式与内在机理,识别其差异及特征.结果发现:技术领军企业对行业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联动效应,表现为技术创新扩散与技术创新追随.行业差异表现如下:行业竞争程度和环境不确定性越高,行业内企业技术创新的追随效应越强、扩散效应越弱;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追随效应最强,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最强.进一步考察行业联动特征发现,企业技术创新行业联动的行为表现为同行业企业主动追赶而非被动模仿,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以及显著邻近效应.结论对技术领军企业发挥引领作用,进而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具有指导意义.

    技术领军企业联动效应技术创新扩散技术创新追随生产率赶超模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前因组态及演进研究——基于战略三角观的动态fsQCA分析

    宋竞胡茜
    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前因组态及转型路径时序性演进规律研究较为缺乏.基于战略三角观,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动态fsQCA方法探究制度、产业和动态能力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数字化转型前因组态多重并发,战略三角协同匹配共同作用于数字化转型;第二,存在制度突出型、产业利用型、制度产业并驱型和战略三角配合型4种高数字化转型模式;第三,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三阶段数字化转型经历了"宏观制度导向—中观产业推动—微观企业内驱"的下沉过程;第四,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企业主要依赖先行产业试点优势实现高水平数字化转型,中部地区企业借助制度条件实现高水平数字化转型,西部地区缺乏产业与制度优势,需要借助产业、制度、资源3方面条件实现高水平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战略三角观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区域异质性

    数字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陈雪琳周冬梅鲁若愚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创业企业不再拘泥于技术创新,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获取竞争优势已成为其主要追求.基于CPSED Ⅱ数据库中760家企业数据,探讨数字创业企业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数字创业企业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具有负向影响,技术创新性负向调节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论对数字创业企业开展与技术创新相契合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而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数字创业企业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性企业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