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通报
科技通报

俞志华

月刊

1001-7119

kjtbtg@126.com

0571-85107609

310014

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省科技馆东门6楼

科技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品种马铃薯全粉蛋白质、氨基酸和矿质元素营养成分差异研究

    高严张琳邓博文茹炜岽...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马铃薯全粉的营养价值,本文测定了14种马铃薯全粉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矿质含量.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下,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总蛋白含量平均值为9.81 g/100 g,变幅为7.89~11.81 g/100 g.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肉色马铃薯的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总氨基酸含量平均值为75.70 mg/g,变幅为53.05~98.05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5.23%~46.20%.各氨基酸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了Tyr和GABA与较多氨基酸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氨基酸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在矿质元素含量方面,Fe与Zn元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Ca元素与Fe和Cu元素呈显著正相关,与Mn、Ni和Se元素呈显著负相关.研究各种马铃薯的成分含量,有助于帮助人们选择不同营养品质的马铃薯,并根据食品加工的需要选择马铃薯品种,也为马铃薯营养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马铃薯全粉氨基酸含量蛋白质含量矿质营养相关性分析

    基于三维协同的公路工程BIM正向设计研究

    李德旭乔文靖王元戎邹超...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路工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设计与传统建筑工程相比体量大、施工路线长、易受周围地形影响,道路、桥梁和隧道作为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为开展BIM技术在公路工程正向设计中的技术研究,弥补其应用不足,本文以Bentley三维协同设计管理平台为技术支持,基于BIM技术研究了公路工程正向设计的流程及方法,分析了基于BIM技术的道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正向设计的关键技术,开展了基于Bentley平台公路工程量统计、模型优化出图和成果交付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开展公路工程BIM正向设计研究,提高了公路工程设计水平和信息化应用程度,为公路工程的三维可视化正向协同设计提供参考,对推进国内公路工程BIM正向设计的应用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BIM技术Bentley公路工程正向设计协同设计

    集中供热系统能耗异常数据识别及修复方法研究

    颜如雪赵秉文武雁奇郑振海...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精确的能耗预测是实现高效系统管理的重要前提.为有效处理监测系统采集数据中的异常样本,进而提高能耗预测效果,本文以实际工程的运行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箱线图与孤立森林算法的异常数据识别方法和MissForest填补法,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工作.设置对比实验,利用LightGBM算法构建能耗预测模型验证本文所提数据预处理方法对能耗预测效果提升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可有效且准确地识别并修复异常数据,对预测模型的优化效果显著.

    集中供热系统机器学习数据预处理能耗预测

    面向起重机现场的激光跟踪测量不确定度分析与应用

    贾森李娟娟王国防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起重机械制造测量过程内引入激光跟踪仪测量技术,对其测量基本原理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利用激光跟踪仪测量主梁上拱度的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在40m测距处,单台激光跟踪仪进行不转站的单点测量扩展不确定度约为0.294 mm,并测量了激光跟踪仪单点重复测量精度和不同测距情况下单点最大偏移距离,在精确和快速测量模式下,单点的最大偏移距离均在0.05 mm内,在40m测量距离内5个不同测站的激光跟踪仪的测量精度也均满足实际需求.最后对1台起重机主梁上拱度进行测量并与传统方法对比,两者测量结果均值相近,激光跟踪仪测量结果重复性表现更优.

    激光跟踪仪起重机械特种设备上拱度不确定度分析检测技术

    基于松鼠搜索算法优化Logistic-Ushiki混沌融合的数字图像加密研究

    傅彬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Logistic混沌图像加密存在结构简单、参数少、密钥空间小等缺点,本文提出基于松鼠搜索算法的Logistic-Ushiki混沌加密方法.首先提出Logistic和Ushiki融合的混沌映射模型Logistic-Ushiki,其次针对混沌参数缺乏最优的问题,从捕食者概率优化和个体筛选等方面对算法进行优化,最后将改进的松鼠搜索算法对Logis-tic-Ushik参数进行优化,并阐述了该模型用于图像加密的过程.仿真实验中,本文算法在统计分析、相邻元素相关性、信息熵和抵抗攻击方面明显优于对比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图像加密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数字图像混沌加密

    海上边际油田主电站选型关键技术分析

    郝铭桑军马金喜王万旭...
    34-3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平台主电站选型主要是燃气透平发电机组和单燃料、双燃料、原油往复式发电机组,前期的设备投资、后期的维护保养量大,停机维修频繁.根据边际油田开发特点,本文针对主电站配置规模、燃料、电负荷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不同选型如发电机组单机功率和初始投资、尺寸重量、技术成熟度等因素,优选出依托距离较远的边际小油田主电站方案.研究表明对依托距离较远且有伴生气的油田可采用微透平自发电,节省远距离依托海缆.针对边际油田无人平台微透平主电站黑启动系统、燃料气处理系统、智能化进行方案设计,确保边际油田的供电安全.

    边际油田主电站微透平伴生气黑启动系统智能化设计

    基于AHP-CRITIC和GIS的大型光伏电站应急物资节点选址与最优路线选取

    林爱军李如豆红强黄思懿...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突发性自然灾害经常对大型工程的建筑与生产设施造成重大损失,而受损设施的维修和重建过程常出现物资供给不足、物资供给效率低以及物资分配公平性等问题.本文以某大型光伏电站为依托,从应急物资节点选址影响因素入手,建立受突发性灾害作用后的应急物资节点选址评价指标系统,采用AHP-CRITIC(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组合赋权法实现应急物资存放点选址评价结果的计算.同时,基于研究区内部路网开展大型光伏场地路口至多物资存储节点的最优路径研究,并采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求解出最短运输路径.结果表明:该大型光伏场地应急物资节点选址评价结果等级为"好"与"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占总面积的33.38%;基于最短运输路径原则通过综合对比线路总长与重复路线占比,由入口3出发至各应急物资节点的路径为最优路线.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大型工程的安全运营和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光伏电站应急物资节点选址最优路线选取GIS

    基于CFD的光伏面板风荷载体型系数研究

    赵岩蒋永前
    46-5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荷载体型系数是计算太阳能光伏面板所受风荷载大小的重要参数.本文基于流体力学分析平台Flu-ent,采用雷诺时平均法开展不同风向角和不同安装倾角工况下光伏面板风压分布规律、风速矢量及其风荷载体型系数的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各国规范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风向角和安装倾角变化均对光伏面板所受风荷载的大小具有显著影响;光伏面板表面正压、负压的递减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面板上、下表面迎风侧边缘处存在较大的压力差,易造成光伏面板风致损坏;根据CFD数值模拟结果以及与各国规范对比分析,提出了不同安装倾角和不同风向角工况下光伏面板风荷载体型系数建议值.研究成果可为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抗风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光伏数值模拟风压风荷载体型系数CFD

    盖挖法地铁基坑施工对围护结构及其与立柱差异沉降影响

    王凯吴勇丁海滨唐晓林...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依托武汉地铁12号线中一路站基坑工程,采用Plaxis3D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不同施工阶段地连墙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和地连墙与立柱差异沉降的影响及变化规律;与明挖法相比,采用主体结构多次分段浇筑并架设内支撑方法对原方案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基坑的开挖,地连墙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逐渐增大,而地连墙与立柱的差异沉降呈现波动变化;与明挖法进行对比,盖挖法可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和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随着分段浇筑的层数和支撑道数的增加,基坑变形有减小的趋势,地连墙与立柱的差异沉降依旧呈现波动变化,当每个楼板间分3层浇筑且中间架设两道撑时,地连墙最大水平位移可减少22.47%左右,最大地表沉降可减少19.01%左右,本文得到的结论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基坑工程盖挖法数值模拟变形优化分析

    深大基坑开挖对邻近高架桩基影响的数值与实测分析

    朱朋佳陆达鹏孟飞张建威...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深大基坑开挖对邻近高架桥桩的影响,本文以郑州地铁7号线陈砦站基坑工程为背景,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深大基坑开挖时不同支护体系和支护参数对邻近高架桥桩基的影响,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地连墙的厚度越大,邻近桥桩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越小,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地连墙厚度的变化对桥桩的影响效应主要体现在竖向位移上;内支撑预加轴力的存在,能够控制邻近桥桩水平位移的变化,但改变预加轴力对邻近桥桩位移的控制效果弱于改变地连墙厚度;基坑开挖过程中,各邻近桥桩的竖向位移均呈现出"先沉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主要影响区域为基坑附近18m(1倍基坑开挖深度).

    基坑开挖桩基础数值模拟地连墙预加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