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昆明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昆明学院学报
昆明学院学报

罗明东

双月刊

1674-5639

kmxyxb@vip.163.com

0871-5098138

650214

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浦新路2号

昆明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综合性本科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哲学、政治、法学、经济、文学、语言、历史、教育、心理、社会学、文化、艺术、体育、数学、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物理以及教育教学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科学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唐代中国西南边疆拓南、开南二城的建置考论

    李宇舟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了天宝战争及随后的军事扩张,位于唐代中国西南边疆的南诏国在较短的时期先后建置了拓东、开南、镇西、宁北四个王国边境的重要治所城镇,其中开南城与拓南城的考释自元末以后已多现舛误,造成了史实混淆.事实上,唐代中国西南边疆的拓南城与开南城确为南诏国开拓建置的两座新城,而非"开南亦称拓南",元末以后,"拓南"名号逐渐隐没于原地,同时被移置于"开南"地望,开始混用一起.厘清二城地望考释,不难发现拓南城的建置开拓了南诏国的西南辖境,开南城的建置开拓了南诏国的南境,从而把中原的"郡县制"文化辐射到了西南边境区域,客观上促进了区域内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唐代及后世中国西南边境、边界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基础,为唐代中国西南边境区域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了贡献.

    西南边疆拓南城开南城建置唐代西南边境

    明清滇黔行纪述论

    姜建国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时期中央对云贵地区的管理由高层组织逐步深入至基层社会,随着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增加,尤其官员往来的频繁,出现了大量汉文滇黔行纪.经笔者收集整理共计 67 部,其中明代 9 部,清代 58 部.这些行纪的旅行路线以往来直隶与云贵以及江南与云贵间的数量最多,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格局相一致.随着中央统治的深入,地理认知的拓展等因素,明清滇黔行纪所涉及的区域范围越来越广.行纪的作者以官员为主,由于官员选派施行地区回避制,因此大部分是省外至滇黔任职的官员.具体的出行原因以贬谪、为官、监考、处理军务、宣召、办案为数较多,地理考察、寻亲、游览、朝觐、赶考、矿产调查、地质勘察为数较少.明清云贵地区是此前文人、官员较少涉足的新天地,因此对他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并为他们的文学、绘画创作提供了全新的土壤.明清滇黔行纪,既有写景叙事的文学佳作,又有大量关于明清滇黔交通、政治、经济、军事、风俗、教育、矿产、地理、气候的珍贵史料.滇黔地区很多旅游景点在明清时期就得到了开发,由于通行条件所限,驿道沿线的景区分布集中,且相关诗文记录丰富,可谓这些景点的文化富矿.滇黔行纪保留了景点的历史,积累起景点的人文底蕴,对当今云贵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借鉴价值.

    明清时期云贵地区交通史料行纪

    征服还是同盟:南诏政权属性考论

    姜丹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考据、比较、统计等历史研究法,结合旨在文化意义解释的民族学研究方法,基于对历史文献的深度阅读与分析,认为:"南诏武力征服或兼并'白蛮',或"南诏基于武力胁迫'白蛮'放弃领导权力"的传统研究结论与以《南诏图传》为代表的某些云南地方历史文献在实际叙事语境及文本内涵上存在明显差异,与历史事实也存在逻辑上的抵牾,不能反映南诏与"白蛮"真实的历史关系和南诏政权的真实属性.南诏政权并未通过武力征服或兼并洱海地区的"白蛮".南诏的缔造者蒙氏家族与洱海区域"白蛮"具有相互联合的经济、文化基础和相似的发展诉求,以及互补的政治、经济优势;南诏政权是蒙氏家族与"白蛮"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结成的同盟.该同盟确认并保全了"白蛮"在洱海地区长期以来既有的文化主导地位,令"白蛮"业已衰微的政治、社会地位得以巩固和强化.《南诏图传》等云南地方历史文献中的相关祭铁柱场景就是南诏与"白蛮"双方缔结同盟的写照.南诏方参与结盟的是南诏二代王逻盛,南诏与"白蛮"的结盟时间当是 7世纪晚期的最后10 年.南诏、"白蛮"同盟的缔结及其所确认的文化发展方针对南诏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诏政权更迭南诏图传同盟关系

    新时期云南儿童文学生态写作研究

    孙淑芳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研究新时期云南儿童文学生态写作,具有拓展云南儿童文学研究视角,从文学上促进云南生态建设的重要价值.文章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基于自发状态和自觉意识的两大类云南儿童生态文学写作作品和云南生态环境、生物、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材料,目的在于证明云南儿童文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生态思想,以及云南儿童文学作家对大自然的情有独钟与云南边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关系.研究发现,新时期云南儿童生态文学写作颇丰,表达和传递出十分鲜明且独具个性的生态思想.作家们以自然为本,站在大自然的立场上,倾情表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构筑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精神生态相辅相成较为系统的生态思想.云南儿童文学生态写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生态意识,培养儿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还呈现了云南儿童文学作家所具有的生态责任感以及建立人与自然发展互惠型的人类自然新伦理的强烈愿望.就长远来看,云南儿童生态文学会因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文时空而大有可为.

    云南儿童文学生态写作生态思想生态批评

    校校联动、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结硕果:《中老铁路发展报告2023》发布

    党委宣传部
    封3页

    人物介绍

    封2页

    征稿启事

    《昆明学院学报》编辑部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