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昆明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昆明医学院

姜润生

月刊

1003-4706

0871-5333437,5936489

650500

昆明市呈贡新城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昆明医学院主办,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报道我省及我院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辟有论著、综述、个案报道、短篇报道及经验交流等栏目,旨在促进医学信息交流,为发展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GJB4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冯润林邓宗柒吴梦瑶王云娜...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GJB4 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的RNA测序数据集,对胰腺癌和癌旁中GJB4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收集整理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 120 例胰腺癌和 40 例癌旁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GJB4 蛋白在这两者之间的表达差异.使用RT-qPCR方法检测在 4 个胰腺癌细胞系中GJB4 的表达水平.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和Kaplan-Meier曲线对GJB4 和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进行分析.此外,运用DAVID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和GSEA富集分析GJB4 在胰腺癌中的相关通路.结果 GJB4 mRNA的表达水平在胰腺癌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且GJB4 的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GJB4 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呈棕黄色颗粒状,主要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中表达,GJB4 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上调(P<0.05).RT-qPCR检测结果显示,在 4 个胰腺癌细胞系中有 3 个胰腺癌细胞系表达上调(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GJB4 基因在胰腺癌患者预后生存中扮演了独立的危险因素角色.GO富集分析结果发现GJB4 与胰腺癌跨膜转运、离子通道、信号释放、膜电位调节等过程相关.GSEA分析发现GJB4 在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中富集.结论 在胰腺癌组织中,GJB4的高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这可能预示着患者不良预后.GJB4 可能参与调控胰腺癌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并有望成为胰腺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记物之一.

    胰腺癌GJB4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生物标记物

    7~12岁儿童屈光发育参数特点及对屈光状态的影响

    茶健美闫芳冰张扬喻璨...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 7~12 岁小学生眼屈光发育参数情况,分析其与等效球镜度的关系并评价屈光参数在近视中的监测作用.方法 选取云南省楚雄市北浦中学 1463 名 7~12 岁小学生,通过电脑验光仪获得球镜度数(DS)、柱镜度数(DC)、等效球镜度(SE),使用生物测量仪获得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1,K2)、中央前房深度(ACD)、中央角膜厚度(CCT)、晶状体厚度(LT)、玻璃体深度(VD),并计算角膜曲率半径(CR)、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半径比值(AL/CR)和晶状体度数(LP).按年龄分为 7~8 岁组(n=518)、9~10 岁组(n=547),11~12 岁组(n=398);按屈光状态分为近视组(n=647)、正视组(n=532)、远视组(n=284),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屈光组之间屈光参数的特点和对屈光状态的影响.结果 (1)SE、DS、LT、LP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P<0.05);(2)AL、AL/CR、ACD、VD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P<0.05);(3)K、CR、CCT随年龄增长无变化(P>0.05);(4)在近视组和远视组中,AL均与SE呈负相关(rs=-0.617;rs=-0.318,P<0.05),AL/CR均与SE呈负相关(rs=-0.737;rs=-0.406,P<0.05),LP与SE均呈正相关(rs=0.412;rs=0.182,P<0.05),CR与SE无相关性(P>0.05).结论 7~12 岁小学生的屈光发育参数AL、AL/CR、ACD、VD随年龄增长而增大,而SE、DS、LT、LP随年龄增长而变小,K、CR和CCT无显著变化.AL/CR和AL可以作为近视的监测指标,AL/CR较AL与SE的相关性更高.

    屈光发育屈光不正近视眼轴轴率比儿童

    术前CL-11、尿亚硝酸盐、U-HBP与肾结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相关性及预警意义

    陈韬张海燕袁顺辉李祥孟...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术前胶原凝集素-11(CL-11)、尿亚硝酸盐、尿肝素结合蛋白(U-HBP)与肾结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US)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术后并发US的预测价值及其预警意义.方法 选取 2021 年 9 月至 2023 年 6 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90 例肾结石患者,根据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 7 d是否并发US分为US组(n=30)和无US组(n=160).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术前CL-11、尿亚硝酸盐、U-HBP.分析术前CL-11、尿亚硝酸盐、U-HBP与术后并发US的关系.评价术前CL-11、尿亚硝酸盐、U-HBP对术后并发US的预测效能.结果 US组CL-11、尿亚硝酸盐阳性占比、U-HBP分别为(313.68±38.73)ng/mL、46.67%、(157.82±41.61)ng/mL,高于无US组的(234.00±41.25)ng/mL、12.50%、(128.59±36.38)ng/m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L-11、尿亚硝酸盐、U-HBP是并发US的影响因素;术前CL-11、尿亚硝酸盐、U-HBP预测术后并发US的 AUC依次为 0.797、0.624、0.826,联合预测术后并发 US的 AUC为 0.92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00%和 88.75%.结论 肾结石术后并发US患者尿亚硝酸盐阳性占比、CL-11、U-HBP水平升高,且与术后并发US呈正相关,其对术后并发US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检测其水平的预测效能更优,可能作为术后并发US的预警标志物,为临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肾结石尿源性脓毒症胶原凝集素-11尿亚硝酸盐尿肝素结合蛋白预警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股四头肌肌肉及肌腱肌张力的变化

    罗丽孙月王禹雪陆永萍...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测量帕金森患者的股四头肌(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各肌肉及肌腱的杨氏模量值,分析帕金森患者肌肉肌腱肌张力的变化.方法 选取 2023 年 4月至 2024 年 4 月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经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PD)患者共60 例纳入研究组,根据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的评分及评级,分为A组(症状明显侧,n=60)、B组(症状较轻侧,n=60),并选取同期健康受试者 6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美国西门子公司的ACUSON Sequoia型超声诊断仪剪切波弹性成像功能,测量放松状态下股四头肌肌肉及肌腱的杨氏模量值(kPa),分析对比股四头肌肌肉及肌腱肌张力的变化.结果 A组、B组股四头肌(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肌肉的杨氏模量值高于对照组(均 P<0.05);A组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肌肉的杨氏模量值高于B组(均 P<0.05);A组、B组股四头肌肌腱的杨氏模量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A组股四头肌肌腱的杨氏模量值高于B组(均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股四头肌肌肉及肌腱肌张力增高.其中,患者症状明显侧股中间肌、股外侧肌的肌张力高于症状较轻侧,而症状明显侧与较轻侧股直肌、股内侧肌的肌张力无差异.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帕金森病股四头肌肌张力

    希望水平在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裴瑶瑶许章英肖炜黎秀贤...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希望水平在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 2023 年 9 月至 12 月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肿瘤专科 204 例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SPBS)、希望水平(HHI)以及生活质量EORTC QLQ-C30 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恶性肿瘤复发患者SPBS得分为(28.28±8.92)分、HHI得分为(35.83±4.30)分、生活质量得分为(59.68±23.96)分.自我感受负担与希望水平、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P<0.01),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1).在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之间,希望水平的部分中介效应得以体现,其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21.18%.结论 恶性肿瘤复发患者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希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均有待提高.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处于轻中度水平.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并减少其自我感受负担,从而改善恶性肿瘤复发患者的生活质量.

    恶性肿瘤复发自我感受负担希望水平生活质量中介效应

    KIAA1199基因和Linc00673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分析

    余会敏辛鑫梁志伟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KIAA1199 基因和Linc00673 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评估这两个基因作为分子标志物在预测化疗疗效方面的潜在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1 年 8 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和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收治的 58 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 2 d和治疗两个周期后获取患者外周血PBMC细胞,检测KIAA1199 基因、Linc00673 基因表达水平,统计患者化疗疗效,并通过ROC曲线分析KIAA1199 基因、Linc00673 基因作为分子标志物预测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 经两个周期化疗后,58 例患者中 20 例出现病情进展,占比 34.48%.qPCR结果显示,治疗前,进展与未进展患者间KIAA1199 基因、Linc00673 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于进展患者,未进展患者KIAA1199 基因、Linc00673 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AUC均显著高于KIAA1199 基因和Linc00673 基因(Z=3.054、5.178,P<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中,KIAA1199 基因、Linc00673 基因的表达因疗效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其中KIAA1199 基因更适宜作为预测化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

    Linc00673KIAA1199非小细胞肺癌表达水平疗效预测

    改良式俯卧位通气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ARDS患儿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有效性评价

    侯瑶孔楠吴玉芹王霖...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式俯卧位通气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对ARDS患儿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 96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儿为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B、C 3 组.A组为传统俯卧位通气组(n=32)、B组改良式俯卧位通气组(n=32)、C组为改良式俯卧位通气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组(n=32).比较 3 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以下参数的变化,氧合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力学指标:肺顺应性、气道平均压、气道平台压、气道总阻力;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心指数、总外周阻力指数,平均动脉压;临床疗效指标:啰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气道阻塞、压力性损伤、导管脱落总发生率、胃内容物反流.结果 C组治疗后的氧合指标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治疗后的呼吸力学指标优于A组和B组(P<0.05).血流动力学方面:C组治疗后心输出量、心指数、平均动脉压 3 项指标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总外周阻力指数指标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指标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B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改良式俯卧位通气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方案较传统治疗方法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对患儿氧合及呼吸力学指标及血流总外周阻力指数有较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改良式俯卧位通气支气管镜肺泡灌洗ARDS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

    儿童肥胖症中IGF-1和IGFBP-3的水平及诊断价值

    罗丽丝杨清雄王燕刘四香...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IGF-1 和IGFBP-3 在儿童肥胖症中的表达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 血液样本和对应的临床信息来源于 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 3 月期间就诊于昆明市儿童医院的人群,设置对照组(健康儿童;n=115)和研究组(肥胖症儿童;n=86).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IGF-1 和IGFBP-3 的水平.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IGF-1 和IGFBP-3 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及在儿童肥胖症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中体重和BMI显著增加(P<0.001),IGF-1 和IGFBP-3 显著降低(P<0.05).IGF-1 水平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呈现负相关(P<0.05),与载脂蛋白A和空腹胰岛素呈现正相关(P<0.05);IGFBP-3 表现出相反的模式(P<0.05).ROC诊断曲线显示,IGF-1 和IGFBP-3 的曲线下面积为 0.598和 0.665.结论 IGF-1 和IGFBP-3 在儿童肥胖症中低表达,并且与肥胖指标相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儿童肥胖症诊断IGF-1IGFBP-3

    201例云南曲靖地区某医院健康汉族人群迷走神经超声特点的探索性研究

    侯玲丽程艳杨芳杨君素...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云南曲靖地区某医院健康人群迷走神经的横截面积(CSA)的特点及与人口统计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2022 年 9 月至 2023 年 3 月云南曲靖地区某医院 201 例健康志愿者的迷走神经进行高分辨率神经超声检查.通过迷走神经横向扫描测量CSA,评估迷走神经 CSA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的相关性.结果 双侧迷走神经的平均CSA分别为 1.9 mm2(右)和1.3 mm2(左).右侧的平均迷走神经 CSA明显大于左侧(P<0.001).高年龄组(>50 岁)人群的右侧迷走神经平均CSA显著高于低年龄组(≤50 岁)人群(P=0.0142).但BMI指数>24 kg/m2 组人群与≤24 kg/m2 组人群右侧迷走神经平均CSA无统计学差异(P=0.0852).左侧迷走神经平均CSA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BM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组双侧迷走神经平均CSA均大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证实右侧迷走神经平均CSA与年龄存在负相关(r=-0.17,P=0.0139).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提示年龄(P=0.007)和性别(P=0.001)为右侧迷走神经平均CSA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云南曲靖地区健康人群迷走神经CSA右侧明显大于左侧,男性也明显大于女性.随年龄的增长,迷走神经逐渐变细.

    超声检查迷走神经横截面积健康人群正常值

    PCT、WBC联合CRP在ICU呼吸感染中的表达、诊断价值及与CPI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遆露莹杨红玉李丽王冬梅...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联合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感染中的表达、诊断价值及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4 年 6 月涿州市医院ICU呼吸感染患者 105 例为观察组,另外选取于ICU未发生呼吸感染 117 例患者为对照组.通过Zybio-Q7 型免疫定量分析仪对两组PCT水平进行检测,通过XT-4000i型白细胞分析仪对两组WBC水平进行检测,通过免疫比浊法对两组CRP水平进行检测.分析PCT、WBC、CRP的表达变化与ICU呼吸感染临床特征、CPIS评分的关系及对ICU呼吸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入住ICU时间(>15 d)和机械通气时间(>7 d)的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CT、WBC、CRP水平和CPIS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时间>15 d(OR=4.087)、PCT(OR=6.543)、WBC(OR=2.652)和CRP(OR=8.964)为影响ICU呼吸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CT、WBC、CRP与CPIS评分之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CT、CPIS评分之间正相关(r=0.925,P=0.001);WBC、CPIS评分之间正相关(r=0.739,P=0.001);CRP、CPIS评分之间正相关(r=0.948,P=0.001).ROC曲线显示,三项联合对ICU呼吸感染的诊断价值高于PCT、WBC、CRP单项诊断(P=0.002).结论 PCT、WBC联合CRP对ICU呼吸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且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因此上述指标可为ICU呼吸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重症监护室呼吸感染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临床肺部感染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