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腔生物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生物医学
口腔生物医学

陈宁 王松灵

季刊

1674-8603

kqswyx@126.com

025-85031861

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136号

口腔生物医学/Journal Oral Bio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BMP?2与口腔颌面部骨再生

    陆跃智张文杰蒋欣泉
    207-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肿瘤切除、外伤、炎症以及先天性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会造成口腔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是重要的成骨调控因子,具有最强的成骨诱导能力,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生长因子之一.本文对BMP⁃2的成骨剂量与不良反应、递送系统以及在口腔颌面部骨再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骨形成蛋白2骨再生生物材料生长因子

    持续激活Fgf8对颌面部不同来源成肌细胞的差异性作用

    谢艾伦周楠陈晓艳刘超...
    214-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持续激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对颌面部的舌肌(来源于枕部体节)和咬肌(来源于鳃弓中胚层)成肌细胞的影响及差异.方法:将肌源性调节因子5(Myf5)⁃Cre基因敲入小鼠与Rosa26R⁃Fgf8基因敲入小鼠交配,得到Myf5⁃Cre;Rosa26R⁃Fgf8小鼠模型(在肌源性祖细胞特异性持续激活Fgf8).选取实验所需天数的小鼠胚胎,分别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舌肌和咬肌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舌肌和咬肌中成熟肌纤维标记物肌球蛋白(Myosin)和成肌决定因子(MyoD)水平以检测其分化程度,BrdU标记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结果:Masson染色结果显示Myf5⁃Cre;Rosa26R⁃Fgf8小鼠舌肌排列紊乱,但咬肌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舌肌中Myosin表达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咬肌(P<0.05).颏舌肌中MyoD表达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咬肌(P<0.05),但舌内肌中MyoD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BrdU标记法检测结果表明颏舌肌成肌细胞增殖水平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咬肌(P<0.05),但舌内肌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持续激活Fgf8对体节来源的颏舌肌和鳃弓中胚层来源的咬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分别起到明显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并且对于颏舌肌的调节作用显著大于咬肌.此外,持续激活Fgf8对体节来源的舌内肌成肌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但对其分化的抑制作用同样大于鳃弓中胚层来源的咬肌.

    Fgf8咬肌成肌分化

    力学条件下Gli1+细胞参与上颌骨改建的作用研究

    黄晓瑶刘安琪伍美玲轩昆...
    22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胶质瘤关联癌基因同源物1阳性(Gli1+)细胞在Gli1⁃LacZ转基因小鼠上颌扩弓动物模型的组织分布情况,探讨其在上颌骨改建中的作用.方法:培育Gli1⁃LacZ转基因小鼠,构建小鼠上颌扩弓模型,应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上颌扩弓过程骨组织的改建,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li1+细胞上颌骨中分布情况变化以及与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成功构建Gli1⁃LacZ转基因小鼠,将突变型用于后续实验.与对照组相比,上颌扩弓组腭中缝明显扩开,Gli1+细胞数量增加,Runx2表达增加,Gli1+细胞与Runx2共定位增加,成骨增强.结论:上颌分布的Gli1+细胞参与上颌扩弓力作用下的骨改建过程.

    Gli1+细胞上颌扩弓成骨

    ROS/HIF?1信号通路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分化的机制

    谢文强卢涣滋林冬佳杨利洒...
    227-231,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肿瘤微环境中活性氧(ROS)对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OSCC肿瘤组织和远端正常组织T淋巴细胞各分化亚群比例,ROS试剂盒检测T淋巴细胞各分化亚群ROS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癌及远端正常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己糖激酶2(HK2)等T淋巴细胞代谢相关基因,利用GEPIA2数据库分析T细胞HIF1A在肿瘤及远端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效应T淋巴细胞(CD45RA+CCR7-)在癌组织中所占比例较高(P<0.05);癌组织中CD3+T淋巴细胞的ROS含量高于正常组织(P<0.05),癌组织中效应T淋巴细胞的ROS含量高于效应记忆性T淋巴细胞(P<0.05),正常组织中效应T淋巴细胞和效应记忆性T淋巴细胞中ROS含量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癌组织中T淋巴细胞HIF1A、GLUT1、HK2表达高于正常组织T淋巴细胞(P<0.05);T细胞HIF1A水平在肿瘤组织中比较高,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组织中效应T细胞的HIF1A水平明显高于远端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高表达HIF1A的肿瘤相对预后较好(P<0.05).结论:OSCC肿瘤微环境中ROS/HIF⁃1信号通路上调与肿瘤组织中高比例的效应T淋巴细胞存在高度相关性.

    口腔鳞状细胞癌T淋巴细胞糖酵解活性氧低氧诱导因子1

    基于TCGA和HADb数据库筛选自噬相关基因在舌癌中的差异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张凯张斌金晗刘忠爽...
    232-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ATG)在舌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建立一个基于ATG表达谱的舌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基于TCGA和HADb数据库,采用Wilcox检验方法确定舌癌中差异表达的ATG,COX回归分析ATG与舌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性;GO、KEGG分析揭示舌癌中与自噬基因相关的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过程;评价ATG与舌癌患者临床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舌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ATG具有差异性表达,5个差异基因(VEGFA、ATG9B、WDR45、BAK1、VAMP3)与舌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相关,可预测患者预后生存;GO、KEGG分析显示多条关键自噬相关通路显著富集,如细胞凋亡、P53信号通路、自噬功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等;ATG9B、VEGFA、WDR45等ATG与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VEGFA、ATG9B、WDR45、BAK1、VAMP3等差异自噬基因可预测舌癌的预后.

    自噬相关基因舌癌预后凋亡信号通路

    涎腺乳腺样分泌性癌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李扬宋国新李明娜贡其星...
    237-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涎腺乳腺样分泌性癌(MASC)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4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2018年7月至12月期间病理诊断为MASC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行光镜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及EVT6⁃NTRK3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33~66岁,男女比例1:1.所有病例均为单发性肿块,直径1.3~2.2 cm.镜下4例肿瘤组织均呈浸润性生长,细胞排列呈微囊状、囊性⁃乳头状、腺管样、实性片状⁃巢团状等多样化方式,腔隙内常见嗜酸性分泌物,核分裂像不常见,4例均未见凝固性坏死及脉管、神经侵犯.免疫表型:4例肿瘤细胞细胞角蛋白7(CK7)、S⁃100、乳腺球蛋白、SOX⁃10、GATA结合蛋白3(GATA3)均弥漫阳性表达,而DOG⁃1及其它肌上皮标记P63、α⁃SMA、Calponin均呈阴性.3例肿瘤Ki⁃67增殖指数小于20%,另1例约35%.其中3例肿瘤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显示EVT6⁃NTRK3基因融合.结论:MAS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涎腺上皮源性肿瘤,形态温和,排列方式多样,其独特的免疫表型S⁃100、乳腺球蛋白共表达,而DOG⁃1阴性可将其与其它低级别涎腺肿瘤鉴别开来,必要时FISH检测EVT6⁃NTRK3融合基因有助于明确诊断.

    涎腺乳腺样分泌性癌免疫表型ETV6⁃NTRK3基因融合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牙周炎患者口腔微生物群落研究

    许悦张宇宸孙斌程政...
    242-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宏基因组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牙周炎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及其与牙周炎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集10名牙周炎患者的唾液和龈下菌斑样本,并提取各样本中微生物总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进行MGISEQ⁃2000测序,分别使用Metaphlan2软件、Humann2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微生物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卟啉单胞菌属在唾液及龈下样本组中的平均相对丰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普雷沃氏菌属、噬二氧化碳细胞菌属等的相对丰度在两样本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种水平上,副流感嗜血杆菌、浅黄奈瑟球菌等在两样本组中相对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唾液和龈下菌斑样本中贡献菌和序列的相对丰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龈下微生物样本对于牙周炎致病菌方面的研究可能更具代表性,利用宏基因组学研究与牙周炎疾病相关的代谢通路值得进一步发展.

    牙周炎宏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口腔微生物

    慢性睡眠剥夺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王轲赵兵杰陈云曹灵...
    246-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睡眠剥夺后大鼠颞下颌关节(TMJ)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模型法对实验组大鼠进行4、6和8周的慢性睡眠剥夺,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TMJ髁突组织病理学变化,CD105荧光染色观察血管新生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MJ髁突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通过改良多平台法成功建立大鼠慢性睡眠剥夺模型;HE染色观察到实验组TMJ髁突组织出现纤维断裂,软骨细胞减少、排列紊乱,毛细血管数量增多等类骨关节炎(OA)样病理改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大鼠骨软骨交界处毛细血管密度(MV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表现出随睡眠剥夺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EGF在实验组的髁突软骨中层甚至浅层高度表达,而在对照组的髁突软骨各层中表达较低.结论:慢性睡眠剥夺后的大鼠可出现髁突软骨血管化、TMJ⁃OA样等病理改变,且随睡眠剥夺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

    慢性睡眠剥夺颞下颌关节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插销式数字化氧化锆桩冠插销形态合理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杨家雪谢海峰李林杨梅...
    252-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插销式数字化氧化锆桩冠中不同形态的插销桩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Von Mises应力分析.方法:根据根桩(位于根管部分)与根管口所形成的斜坡角度(90°、120°、135°和160°)及冠桩(根管以上部分)与根桩间的直径差(0.5、1、1.5、2 mm),采用SolidWorks 2016和ANSYS软件相结合,建立16种不同形态的插销桩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在垂直向600 N、水平向225 N加载情况下,分析不同形态插销桩的Von Mises应力分布情况.结果:16组插销桩模型在不同方向载荷下的应力分布基本相似,最大应力主要分布于插销桩的冠桩与根桩的衔接处;在水平、垂直两种不同加载情况下,当斜坡呈90°,即根管口未预备斜坡时,其在任意直径差下的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均明显高于有斜坡的钝角组;当斜坡呈120°时,其在任意直径差下的Von Mises应力都比角度为135°和160°时更低;斜坡的角度大于90°时,插销桩冠桩和根桩衔接处所受应力随直径差的增大而减小,且冠桩与根桩直径差为2 mm时,不论二者衔接处呈现何种角度,在水平、垂直向载荷下的Von Mises应力值都最小.结论:插销式氧化锆全瓷桩冠中插销桩斜坡角度呈90°~120°,且冠桩与根桩直径差越大越有利于插销桩的冠桩与根桩衔接处的应力分布.

    插销式桩冠氧化锆陶瓷角度直径差三维有限元分析

    致密结缔组织发育及其与骨骼肌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陈晓艳刘超肖晶
    256-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致密结缔组织在发育中与骨骼肌存在相互作用,在骨骼肌发育与再生中不可或缺.本文重点对致密结缔组织的发育调控过程及其与骨骼肌相互作用进行阐述,并介绍细胞外基质中蛋白多糖在致密结缔组织发育中的作用.

    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组织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