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物学报
矿物学报

胡瑞忠

季刊

1000-4734

kwxb@mails.gyig.ac.cn

0851-5891352

550002

贵州省贵阳观水路46号中科院地化所内

矿物学报/Journal Acta Mineralog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期刊,本刊被国内两个最权威的检索系统收录。本刊是国内唯一有关矿物学及与矿物学相关的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研究成果最具权威的核心期刊。本刊面向国内外矿物学界,地学界科研人员及地学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黔东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黑色岩系沉积特征及V多金属的富集机制

    谯文浪杨瑞东付勇倪莘然...
    763-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寒武世贵州普遍沉积了一套黑色页岩,但其沉积相存在明显差异.凯里-三都地区总体为盆地相至斜坡相的寒武系纽芬兰统黑色岩系是区内V多金属元素的重要产出层位.本文选取贵州凯里-三都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典型黑色页岩剖面,对含V岩系展布规律和沉积特征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V及其相关元素的含量以揭示V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V从北往南富集程度呈降低趋势,垂向从下往上呈降低趋势.Al/(Al+Fe+Mn)值、Y/Ho值及Sm/Nd-Eu/Sm值等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区沉积时的物源是以陆源为主;SiO2/Al2O3、Eu/Eu*值、w(SiO2)-w(K2O+Na2O)以及不同沉积物中Fe、Mn和微量元素Ni、Co含量等,指示研究区内存在热水沉积作用;Mo、Ba、U等元素富集系数均值,Co、Sr、Ce异常特征,Th/U、Ni/Co和V/Cr值等指示研究区内含V岩石沉积环境趋向于缺氧(还原)环境-弱氧化环境,寒武纪区域古地理演化影响了黑色页岩中V的富集.

    V多金属黑色岩系富集规律寒武系纽芬兰统黔东

    三江北段保梭色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陶志华李渊马忠贤蔡成龙...
    782-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江复合造山带造山过程具有长期性、多期性特点.本文从保梭色花岗岩体锆石U-Pb同位素、锆石微量元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出发,初步探讨了该岩体的形成背景及其在三江碰撞造山过程中的意义.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的两件锆石的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49.61±0.74)、(48.48±0.59)Ma.进一步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研究发现:岩浆源区残余斜长石较少,残留相中以角闪石为主,并出现了石榴石,锆石饱和温度计估计岩浆起源温度应>800 ℃,岩浆应起源于高温高压状态的下地壳基性火成岩部分熔融;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围岩混染作用和斜长石、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综合分析认为,保梭色岩体属于深熔的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U-Pb同位素年龄为本区碰撞造山提供了时限约束,即大约50 Ma,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虽然还未结束,但岩体所处的金沙江地区已进入后碰撞伸展造山阶段.

    三江造山带后碰撞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储层形成机制与发育模式

    王永诗田雯王学军景安语...
    802-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下古生界潜山是目前济阳坳陷深层油气勘探聚焦的重点领域,但其储层具有强非均质性、难以有效预测的特点.本次研究基于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测井资料,结合部分水-岩实验,分析储层的发育特征,明确增储机制,建立发育模式.研究表明,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储层以次生孔隙为主,发育溶蚀孔、洞和裂缝,受岩性、裂缝、大气淡水、热液及有机酸流体共同控制,纵向上形成风化壳及内幕两套储集系统,两者之间以致密不渗透层相隔.风化壳储集系统灰岩较发育,在构造裂缝连通的情况下,受多期大气淡水淋滤改造,形成岩溶-缝洞型储层;内幕储集系统白云岩发育,受构造运动影响更易于破裂产生裂缝,在构造裂缝连通的情况下,受有机酸流体溶蚀,形成裂缝-孔隙型储层;燕山期热液流体沿构造裂缝也可对两套储集系统进行溶蚀改造.由此可见,岩石类型是溶蚀的基础,构造裂缝是桥梁,流体溶蚀与构造裂缝的有效匹配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及华北地台其他具有相似构造背景的碳酸盐岩潜山的储层预测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碳酸盐岩构造裂缝成岩流体形成机制发育模式下古生界济阳坳陷

    煤天然石墨化过程中显微组分变化研究

    袁亮张浩李阔刘钦甫...
    814-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系石墨是亟须开发利用的重要煤系矿产,然而对其在成矿过程中不同显微组分的差异石墨化研究的缺失妨碍了开发利用.本文通过选取中国代表性煤系石墨矿床,构建完整的石墨变质程度梯度序列,借助扫描电镜、偏反光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研究不同显微组分在天然石墨化中显微岩石学和拉曼谱学变化.结果表明,煤系石墨的显微组分包括煤显微组分、新生显微组分、石墨微晶.煤显微组分包括镜质组与惰质组.新生显微组分包括热塑性镜质体、斑点组分、液相结晶焦、热解炭等.石墨微晶包括基质石墨、片状石墨、致密结晶石墨.石墨化机制包括固相、液相与气相石墨化.

    煤系石墨差异石墨化谱学特征石墨微晶

    滇东南南当厂银多金属矿床银的赋存状态

    贾泽晨任涛黄建国管申进...
    825-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当厂银铅锌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矿集区的西南部,矿体主要呈脉状分布于F1断裂构造带中.在该矿床中发现了硫银锡矿、硫铜银矿、硫锑铜银矿、辉银矿和深红银矿五种独立银矿物.方铅矿是该矿床主要载银矿物,方铅矿中银的含量为203×10-6~8460×10-6,锑的含量为2.43×10-6~1165×10-6,铋的含量为0.04×10-6~18 479×10-6.Ag以Ag++(Bi,Sb)3+←→2Pb2+类质同象替代机制进入方铅矿中.综合南当厂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本研究初步认为该矿床为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

    滇东南南当厂银矿床类质同象浅成低温热液

    电气石晶体内微结构对其压电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薛景源董发勤周琳张伟...
    835-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气石是一种化学成分和结构复杂的非中心对称晶体,具有压电性.前人鲜有探究电气石内部微结构对其压电性的影响,为了深入探讨电气石晶体内微结构对其压电性的影响,本文研究了锂电气石和镁电气石的晶体内微结构(键长、键角)因素和压电性之间的联系,通过对电气石进行压电测试及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计算其晶体结构扭曲参数和固有电偶极矩,分析电气石压电性与晶体内微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Y位置主导元素阳离子半径大小会影响Y多面体内键长、键角扭曲参数,影响Y多面体扭曲变形程度,进而引起晶体中其他多面体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形变,导致其压电性强弱变化.研究结果表明,Li含量较高的电气石其Y多面体扭曲参数更高,压电性更强.且由于电气石围绕c轴旋转对称的结构导致a、b轴方向上提供的固有电偶极矩相互抵消使得同一种属电气石沿c轴方向上的压电性远强于a、b轴方向,同时发现电气石的固有电偶极矩的大小与电气石的压电性呈现正相关,说明利用固有电偶极矩来研究电气石的压电性能是有意义的.本研究为通过结构参数计算探讨具有压电特性的天然矿物或人造材料微结构对其压电性能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电气石压电性晶体内微结构X-射线单晶衍射

    滇西老王寨金矿区蛇纹岩的地球化学与铂族元素组成特征:对古特提斯洋演化的启示

    吴雪璐谢志鹏薛传东王维...
    845-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滇西老王寨金矿床位于哀牢山构造带的北段,区内大规模出露主要由蛇纹岩化超镁铁质岩组成的早石炭世蛇绿混杂岩.由于对蛇绿混杂岩的成因、构造环境及地球动力学背景认识不清,限制了对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理解.本文通过系统野外调查观测和蛇纹岩新鲜样品采集,开展了岩石学、全岩化学组成与铂族元素组成分析,综合探讨了蛇纹岩的原岩与成因.蛇纹岩主要由等细粒蛇纹石组成,含有少量的水镁石、磁铁矿等.全岩具高的MgO、Ni、Cr及Mg#值(96.6~97.8),低w(Al2O3)(1.60%~2.30%).微量元素原始地幔值标准化图解显示,蛇纹岩具有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i)的特点;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整体呈平坦型分布,无明显的Eu异常.蛇纹岩高的Ir族PGE(IPGE:Ir值范围为0.78x10-9~2.9×10-9,Os值范围为2.40×10-9~6.50×10-9,Ru值范围为1.10×10-9~4.00×10-9)和高IPGE/PPGE值(1.8~2.2),具残留地幔岩特征,而非火成熔体堆晶成因.老王寨金矿区蛇纹岩与邻区早石炭世双沟方辉橄榄岩具相似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均为经历了一定程度熔体抽离后的地幔岩,代表了古特提斯洋岩石圈地幔的残留.

    蛇纹岩地球化学铂族元素地幔岩古特提斯洋老王寨金矿区哀牢山构造带

    柴北缘陶吐尕恩乌苏辉绿玢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汪周鑫刘光莲刘智刚李建兵...
    85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柴北缘中东部怀头他拉地区出露的早古生代陶吐尕恩乌苏辉绿玢岩,侵位于寒武至奥陶纪的滩间山群((∈)-O),蕴含着柴北缘洋盆演化的重要信息,对研究早古生代增生造山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通过岩体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的特征分析,探讨了岩浆源区、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结果表明,辉绿玢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47 Ma.岩石相对贫碱,里特曼(组合)指数均值(1.785)<3.3,属钙碱性岩.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总体右倾,铕(Eu)异常不明显,岩浆分异程度不高.(Th/Nb)N均值(2.485)>1,Nb/La均值(0.555)<1,La/Ta均值(31.06)>25、Sm/Nd均值(0.215)<0.3、Rb/Sr均值(0.145)介于上地幔(0.034)和地壳(0.35)之间,指示其岩浆起源于岩石圈地幔,并具有壳幔混染的特点.综合区域背景,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洋壳俯冲消减的增生造山构造环境.

    辉绿玢岩地球化学U-Pb锆石测年岛弧玄武岩柴北缘构造带

    磁铁矿矿石组构对微波的响应机制研究

    孙琪李明宇高文元赵福德...
    870-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铁矿石品位低、成分复杂、嵌布粒度较细,粉碎矿石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所以亟需提高磁铁矿矿石粉碎效率.本文对Fe3O4分析纯试剂和铁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物相结构、静磁性能和电磁特性进行测定,分析讨论了矿石组分含量对其微波吸收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磁铁矿的微波响应机制.磁铁矿属于强吸波物质,当矿石中磁铁矿的含量越高,其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越接近Fe3O4分析纯试剂的电磁物理特性.微波能量进入磁铁矿内部后,磁铁矿Fe—O离子键中的电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极化作用,形成的偶极子在加速迁移运动中不断碰撞摩擦产生热量,开始吸收并消耗微波场中的电场能量.磁铁矿亚磁晶格中的磁畴也会受到电磁场的作用产生极化作用,从而吸收并消耗微波场中的磁场能量.

    微波磁铁矿磁铁矿矿石响应机制微波吸收性

    缅甸某金矿浸出试验及机理分析

    杨婉婷蓝卓越杨迪李云川...
    879-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缅甸某金矿含金品位为3.29 g/t,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于银金矿中,少数以类质同象或超显微包裹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中,脉石矿物主要有钾长石、石英、白云母、绿泥石、黄铁矿等.该矿石中的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元素以及砷等有害元素含量低且无综合回收价值,但由于金的嵌布粒度粗细不均且存在包裹金的现象,原矿直接浸出或粗磨浸出效果不佳.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考查了磨矿细度、浸金剂种类、浸金剂绿金用量、助浸剂、固液比、浸出pH值、浸出时间等对金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细磨和添加助浸剂强化浸出可以提高金的浸出率.在磨矿细度-0.074mm 91.13%,浸出pH值12,绿金用量2000 g/t,搅拌转速400 r/min,浸出时间12 h的试验条件下,金的浸出率为87.93%;添加助浸剂硝酸铅预处理2 h,同样浸出条件下金的浸出率可提高到90.03%,硝酸铅的助浸作用主要表现为微电池效应、化学沉淀和钝化膜溶解等.

    金矿工艺矿物学浸金剂浸出助浸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