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管理研究
科学管理研究

云涛

双月刊

1004-115X

kxglyj@yahoo.com.cn

0471-6920103;6282190

010010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总局街3号科技大厦B座305室

科学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专业学术性刊物。以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其运行机制、发展战略、方针政策以及科技体制改革、工农业科技进步、决策预测理论和人才与发展等软科学方面的学术性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三种模式

    孙全胜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数字经济能够给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提供赋能,其赋能的内在模式是自动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而内在模式的执行需要数字化技术升级、全方位协同合作和标准化思维的三种具体运作模式。数字化技术升级是企业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实现生产和管理的转型升级;全方位协同合作是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通过共享资源、信息和创意来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标准化思维是发挥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等市场要素的创新作用,包括标准化运作、理念更新、文化培育等。

    数字经济技术创新效率全方位协同合作标准化思维

    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与中小企业投资效率

    李梁殷凤春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市级数据和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和融资不确定性的作用,从而估算出投资效率。研究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投资时面临显著的融资约束,融资约束的存在使得实际投资水平比最优投资水平低了 30%-40%,平均投资效率仅为64%,且投资效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提高投资效率,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和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更加显著。但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不确定性,加剧了金融市场风险。研究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提升投资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为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投资效率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中小企业

    培育科技型企业的作用机理与路径研究——基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的视角

    杨煜王昕灵
    11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型企业是科技与经济最紧密的结合点,是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培育科技型企业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可以提升创新链和产业链水平,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赶超式发展。溯源科技型企业培育的理论基础,宏观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要求发挥"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微观企业成长存在内部资源与能力约束,仅依靠市场导向也会导致企业缺少持续创新动力,因此培育科技型企业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有效市场"作用,也应更好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从二者协同视角,研究培育科技型企业的作用机理,探索"战略导向+市场导向"的科技领军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元培育路径,加强创新引领与协同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培育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胡海庄天慧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 2013-2021 年全国 31 个省份面板数据,在构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熵权法测算各省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实证分析不同地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及时空演化规律,并通过地理探测器细致考察经济、生产、人力等因素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影响的时空分异。结果表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呈逐年缓慢递增趋势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由区域间差异引起。从区域内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区域内各省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差异最小;从区域间差异来看,西部-东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区域间基尼系数最大,中部-西部区域间基尼系数最小。农村人均GDP、政府扶持力度和农村产业现代化是导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分异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据此,提出有效完善农业农村现代化系统、多维打造农村新型服务模式和统筹整合农业农村资源建议,以全面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农业农村现代化Dagum基尼系数时空分异影响因素

    基础研究人才成长特征及培养策略研究——基于2019-2022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分析

    黄涛曾美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湖北省 2019-2022 年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履历分析法,从自然特征、社会特征、成长周期三个维度分析湖北省基础研究人才成长特征。研究发现,湖北省基础研究人才性别占比失衡,获奖年龄跨度大,主要集中在 36~45 岁;拥有良好的高等教育背景及留学经历;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阵地,企业参与率低;学科结构分布不均;平均成长周期大约为 12。05 年。针对以上成长特征,从优化性别结构、提高生活保障、加强国内国际联合培养、提高企业参与率、劣势学科人才引进、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六方面提出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相关建议。

    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人才成长特征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历程描画·问题刻画·路径擘画:科技创新视阈下江苏创新型人才工作实践探微

    胡峰
    14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是驱动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工作是发挥人才引领驱动的重要抓手。对作为区域科技创新排头兵的江苏的创新型人才工作开展深入剖析,既可为新时代下江苏构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走在前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工作体系提供决策参考,也可为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具有"高水平人才苏军"特色和优势的"地方经验"。从"历程描画→问题刻画→路径擘画"的逻辑理路切入,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创新型人才工作的实践历程进行了历时描画。同时,采用界面理论视角,对江苏创新型人才工作在主体、工具、环境三个维度子界面的交互障碍进行了共时性的问题刻画,并就江苏创新型人才工作的跨界面交互障碍的纾解,并提出了路径擘画:打造耦合联动的众包治理共同体、构筑高效集成的协同组配工具箱、营造近悦远来的全域关联生态位。

    科技创新创新型人才工作江苏科技自立自强

    人才环境要素如何驱动城市创新人才集聚?——基于组态视角的定性比较分析

    何琪敦帅
    15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人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保障,是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推动城市加快发展的关键。基于我国 32 个城市创新人才为样本,从人才环境视角出发,通过组态思维和QCA方法,探究了影响城市创新人才集聚的多重并发因素和复杂因果机制。结果发现:①人才环境涵盖的创新、经济、生活、生态和社会环境 5 个具体条件因素均不能单独构成城市创新人才集聚的必要条件,即单一的环境因素对吸引和集聚创新人才的影响解释不力;②共有 5 条城市创新人才高集聚的驱动路径,即经济主导下生活环境驱动型路径、经济主导下社会环境驱动型路径、经济主导下创新-生活-生态驱动型路径、经济主导下创新-生态-社会驱动型路径、经济主导下生活-社会驱动型路径;③存在 3 条城市创新人才非高集聚的驱动路径,即生态-社会环境协同抑制型、创新-生活环境协同抑制型和创新-经济环境协同抑制型;④良好的经济环境对城市创新人才的高集聚有着较为普遍的影响,即 5 条创新人才高集聚的驱动路径都呈现出经济环境与创新人才集聚高度依存的特征;⑤影响城市创新人才高集聚的人才环境各要素需要以合适的组态结合,才能发挥最佳效应。

    创新人才人才环境定性比较分析

    国外先进产业体系构建经验与我国创新发展的探索路径

    温惠淇张川
    164-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化产业经济的发展,创新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推动经济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增长新动力,是我国在创新发展方面的自我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通过对国外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发现国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普遍把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位,高度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环境建设;同时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而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全球市场。目前我国现有产业体系不足,产业结构单一、技术创新不足和人才短缺问题严重,为此,进一步分析国内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研究现状、发展特征及目前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路径,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提出我国创新发展的路径,包括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国外产业体系构建经验创新发展探索研究

    本刊投稿须知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