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郭贵春

双月刊

1674-7062

bianjibu@sxu.edu.cn

0351-7011922

030006

山西省太原坞城路92号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学术性刊物。旨在倡导和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及管理工作联盟,推进自然辩证法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技术哲学中的"身体-技术"思想图谱

    别应龙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身体-技术"结构形成的认知框架,是支撑技术哲学创立、发展及开放的重要基石.它先后以不同的身体形态假设,解析了人与技术之间关系:"健全的身体"阐明了身体器官与技术发明之间的内在联系,厘清了存在于人、技术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实践体系;"残缺的身体"阐释了技术何以对人类生存具有本源意义,在存在论层面上揭示了技术进步与人类发展之间的有机性、协同性;"增强的身体"则阐述了当代技性科学发展对人类产生的积极影响,从生命关怀、政治权利、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大问题"切入对未来人类的前瞻性审视.条理化梳理"身体-技术"结构呈现的思想图谱,有利于深度认识人与技术的关系.

    身体形态技术的本质"身体-技术"结构认知框架技术哲学

    深描与重聚:中医西传的知识主体性诠释

    孙尚诚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西传应当有一个宏大系统的知识主体性诠释进路.因此中医需要与当代诠释学相结合来显明自身,在他者文化语境的有限性当中进行视域融合,并突破西方话语权力的"格义"囹圄,通过对中医文化的"深描"和"重聚",对传承中医典籍与中医诊疗经验进行创造性解释."深描"是对文化主体间性的凝视及做出的反应,"重聚"则是在他者语境中再建造自身的主体性,即中医在西方话语方式中完整、清晰、体系化的知识再架构.

    中医西传主体间性主体性深描重聚

    知识的地方性——以博爱理的生物学研究转向为例

    梁佳媛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考察了燕京大学生物学系美籍教员博爱理在20世纪30年代做出的学术研究转向.作为一名在美国接受正规学术训练的研究人员,博爱理早期追随摩尔根、康克林等学者从事细胞胚胎学研究;而在1923年来华后,她逐步舍弃当时被认为较具发展前景的实验性学科门类,转而从事传统意义上的描述性生物学科分支.文章认为,这种具有明显跨度的研究转向,反映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特定的自然与社会-文化情境对生物学科分支的适应性筛选机制,以及生物学知识的"地方性生成"特性.借此论点,文章进而提出相对主义视角下的"学科建制"概念,认为生物学分支学科的建制过程以地方性知识的自主规模性生成为其本质特征.

    学科建制知识生成系统生物学

    中国数字技术开源开放生态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黄庆桥兰妙苗黄蕾宇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开源技术获得显著发展,国家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中国正积极投入世界开源生态的构建和技术开发大潮之中.推动开源技术创新,加快建设自主完善的开源生态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中国作为信息技术开源发展的后发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世界局势的风起云涌又为构建中国自主完善的开源生态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开源创新发展的前路机遇、风险和挑战交织并存.文章首先总结剖析了数字技术开源生态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开源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风险与挑战展开探讨,最后尝试对推进中国自主开源生态建设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开源系统开源技术开源软件

    英国人类胚胎研究中科学争论的结束机制分析

    尚智丛张晓旭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78-1990年间,英国围绕人类胚胎研究的争论及解决,为解决科学争论提供了良好范本.借鉴柯林斯所提出的科学争论结束机制,可以发现科学共识的达成是借助"核心层"的私密磋商与社会因素渗透而实现的.经过申请研究—舆论争议—核心层磋商谈判—引导公众态度—达成共识五个环节,社会利益渗透进核心层,将公众意见、科学家判断以及政府态度综合纳入决策的考量,既结束了科学争论,也生产出适用于公共决策的科学知识.

    人类胚胎研究科学争论结束机制核心层

    近代知识分子对"现代性"在中国的追寻与构建——以赵元任迻译"西学"活动为考察路径

    聂炜许明武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以知识分子为主导的西学翻译活动为中国输入了新知新识,促成了以理性和科学为主要表征的"现代性"在中国的诸般生发.此间,赵元任借由西学翻译的通道,通过改文革言、引荐科学、汲引美育等活动,与近代知识分子一道,为彼时社会架构起了一条从语言形式到认知体系,进而通达思想心性的"现代性"引筑路径,并为"现代性"在中国的生发与演进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与训蒙作用.探源近代知识分子在西学东渐进程中对中国"现代性"的探索与构筑,不仅是理解当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对中国"现代性"这一与日俱进之事业的历史追问与当下实践探索的现实关怀.

    近代知识分子西学翻译"现代性"赵元任

    中国特色工匠精神的理论内核、价值意蕴及其实践要求

    李宣廷陈思王英伟杨凤...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产业,工匠精神始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因此,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上我们亟需从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为国为民的使命意识、乐业奉献的职业操守这三个层面概括出中国特色工匠精神的理论内核;从是我国优秀文化基因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动力、是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的价值导引三个方面总结出中国特色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并通过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理想信念与职业精神、素养教育一体化建设,强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加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工人工会组织的作用这四种有效手段将其赋能于产业实践之中,以满足其实践要求.

    中国特色工匠精神产业工人理论内核价值意蕴实践要求

    社会科学哲学的新范式——评《社会科学哲学的语境论研究纲领》

    肖显静
    125-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