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郭贵春

双月刊

1674-7062

bianjibu@sxu.edu.cn

0351-7011922

030006

山西省太原坞城路92号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学术性刊物。旨在倡导和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及管理工作联盟,推进自然辩证法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技术能够走向民主吗?——对技术"可选择性"的反思

    许腾夏保华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众参与越来越成为技术伦理与技术政治的核心议题.传统技术观中狭隘的合理性遮蔽了技术本质中的社会维度,掩盖了技术的偏向性.技术民主化既有内在的潜能,又有现实的困难,面临着"控制困境"的挑战,技术的"可选择性"受到不确定性问题和可转化性问题的制约.因此,技术民主化不仅要关注多元价值,还要考虑到多元的技术类型.根据不确定性和可转化性两个维度,可以将技术划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实验性技术的民主化是生成新的技术创新-治理方式的过程,能够重塑微观政治实践的规则,限制技术权力的无序扩张,是实现"社会技术转型"的关键.

    技术民主芬伯格可选择性

    人工智能道德责任归属——基于斯特劳森反应型态度理论分析

    马帅超朱志方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自主性的不断提高,出现了人工智能道德责任的归属问题.责任主体一元论认为,人类应该承担全部的道德责任;责任主体二元论认为,道德责任应该由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同承担;人工智能自我责任论则基于人工智能可发展的未来,认为人工智能作为具有智能和自主决策能力的实体,其所产生的道德责任问题应该归责于人工智能本身.究其三种争论的本质是对道德责任概念本身的不同理解,故产生了对道德责任归责对象的争议.斯特劳森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认为道德责任的归属问题应该是在"反应型态度"的表达上展开的.基于斯特劳森反应型态度理论分析人工智能责任归属问题,使道德责任归属问题更加明确.人工智能只能作为"客观态度"的处理对象,不被视为道德责任的承担者.而人类作为人工智能的研发、管理和使用者被视为"反应型态度"的对象,将承担全部的道德责任.

    人工智能道德责任反应型态度

    张衡的太阳运动算法及其解释

    武家璧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汉张衡作《浑仪图注》对浑仪原理和使用方法进行了注解.贾逵认为"日行"(太阳运动)在黄道上均速移动,但史官用赤道度来测量却显示太阳运动不均匀.张衡认为将赤道度变换成黄道度就会使"日行"回归平均运动,不会有进退.为此他紧贴浑天仪的表面用细篾条贯穿两极,测量黄道度与赤道度的对应值并进行了数值处理.他设置黄赤道差变化率相同而距度不等的"同率"区间,将这些微小区间的差分累积起来,得到节点上的黄道度和赤道度,再用线性内插法求节点之间的数值.张衡的方法类似现代数学中的不等距"样条插值"与"数值积分"方法,是中外数学史上的重大创举.

    张衡浑仪日行样条插值数值积分

    阿贝尔已经发现了伽罗瓦的定理?

    杨保强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家阿贝尔与伽罗瓦均处理了素数次不可约方程根式可解的问题,阿贝尔在伽罗瓦之前给出了一个判别定理.与伽罗瓦定理在表述上的相似性使得一些后世学者认为,阿贝尔已经得到了与伽罗瓦定理几乎一致的结果,且阿贝尔先于伽罗瓦而拥有这一定理.文章通过分析原始文本,追溯历史评论,指出阿贝尔的定理存在无法回避的问题,以至于它并不等同于伽罗瓦的定理,揭示阿贝尔并未先于伽罗瓦而已经发现了伽罗瓦的定理.同时,发掘伽罗瓦定理的原创性之所在以及阿贝尔结果的思想来源,以此案例说明数学史使我们正确看待过去数学的方式与意义.

    阿贝尔伽罗瓦定理素数次方程根式可解数学史

    论"良序科学"哲学基础的双重理论视野

    冯超王骏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序科学"是实现科学实践治理高效运作的理想化方案,关于其哲学基础的讨论则是论证科学良序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科学实践体现着社会历史性的构境,多重主体参与其中,形成异质且复杂的关系网络空间,科学目标、科学进步的划定都受其影响、被其形塑.文章从生成逻辑的解释向度出发,认为"良序科学"的哲学基础体现在两重理论视野上,即认知规范性尺度和科学民主化理想图景.这两重视野在论证环节上相互平行,具有各自的论述空间,最终统一于"科学实现良序化"的理论表达.文章最后对"良序科学"塑造的新科学哲学图景作出评价.

    良序科学温和科学实在论最小化社会认识论科学民主化科学进步

    无关系、无意义、无权利——人与数据"无关系"的异化审视

    王文敬洪晓楠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技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带来新的异化.借由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代表拉埃尔·耶吉对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无关系的关系"异化,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对数据的私有化已经引发人在社会生活中无关系、无意义、无权利的新型异化状态.首先,数据监视对人的数据集合化处理剥离了本真的人与其数据之间的密切联系,造成人的数据化表达与其自身的"无关系".其次,数据清洗破坏了人在社会交往中的完整性,经由数据中介形成的数据关系取代社会交往,导致其生活的"无意义".最后,数据权力使人的发展可能性受到损害,引发人在其社会生活中的"无权利".对此,从数据权属界定和数字公地建设两方面规范数据私有化乱象,在数字时代推动人的解放.

    异化无关系数据化数据主义私有制

    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内涵价值与机制路径探析

    潘澍陈思陈凡
    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是一种创新发展的策略,旨在将传统的文化遗产、艺术形式、思维方式等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以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拓宽其传播渠道,提升其影响力,同时也为科技赋予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既是新质生产力生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具体表现形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汇融通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从资源保护、产品研发、市场运营到政策制定等多个层面,旨在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使其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持续传承并不断焕发生机.

    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技融合机制融合路径新质生产力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贾婕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发达资本主义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威廉·莱斯、本·阿格尔、詹姆斯·奥康纳和约翰·福斯特等北美学者在借鉴并"反思"或"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视为超越了经济危机的当代社会的首要危机,在深入分析资本逻辑与自然环境张力的语境中阐明了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并进一步指明了工人阶级在生态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主体地位及其斗争策略,由此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对于正确认知当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由于其偏离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与基本危机的内在必然性原理,导致其存在较为鲜明的理论缺陷.

    生态危机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态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