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上海科技馆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上海科技馆

双月刊

2096-0115

sciedumuseum@sina.com

021-68543017

200127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2000号上海科技馆2号楼225室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Journ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
查看更多>>《科学教育与博物馆》(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是一本基于自然科学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学术性、综合性双月刊,着力反映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博物馆行业有关科学教育、科学文化与传播以及博物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旨在加强自然科学博物馆运营管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公众服务等方面的业务水平,提升我国自然科学博物馆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博物馆服务理工科教学的展览策略探索——以南方科技大学《材·想》展览为例

    赵雨阳刘粤宁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南方科技大学文博中心与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联合策划的《材·想》展览为案例,探讨了高校博物馆通过展览理工科教学的策略.在展览理念方面,文博中心秉承"科技+"和"链接·共创"的理念,采用"教授"策展人合作模式,以展厅作为平台,邀请理工科院系和教授参与.在展览策划方面,以学科普及为目的,采用展示学科全景的展览内容、理性与艺术结合的展览文本和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展览形式的策略;在展览活动方面,采取吸引师生广泛关注、拓展学生与教授的交流渠道和搭建学生与企业的交流平台的策略.以上策略相互结合,为观众们提供了对材料科学的总体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材料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实现了教学目的.

    高校博物馆展览理工科教学《材·想》

    基于项目式学习理论的跨学科科普课程实践——以上海自然博物馆"发现上海·木偶奇缘"为例

    张晓楠朱莹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上海自然博物馆"发现上海·木偶奇缘"跨学科科普课程为例,探索在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中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模式.课程以"运用海派木偶戏这一本土文化艺术载体创新呈现动物的捕食与防御策略"为驱动性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展区研学、剧本编创、设计制作、科学表演、效果评估等环节,实现对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美术、语文等学科的整合,充分调动设计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参与者的探究意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物馆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海派木偶戏捕食与防御

    博物馆网络文化传播模式的实践与探讨——以陕西历史博物馆官方媒体平台为例

    周瑞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考察对象,通过分析网络发布的图文推送及视频作品研究博物馆如何通过新媒体表达来发挥公众教育职能,以及在网络文化传播领域做出的积极探索,同时分析博物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困境下的对应优化措施.

    博物馆文化传播新媒体

    博物馆体验学习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博物馆上博学院为例

    徐婧吴敬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体验学习的内涵入手,分析并探讨上海博物馆上博学院体验学习教育课程的基本模式,并引申出关于体验学习的思考与所获启迪,以期为博物馆体验学习教育课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博物馆教育体验学习上博学院

    德国科普发展情况概述

    桂潇璐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德国,科学活动很早就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它们通过传播科学知识,加强公众参与和体验,广受社会欢迎.德国政府对科普非常重视,主导并支持了多项重要科学活动的开展.选取了较为主要的一些科普手段进行介绍,旨在为德国科学传播活动的做法、形式和特点提供概览.

    德国科学传播科普活动教育研究公众

    "双减"之下科学教育途径多样化——美国博物馆科学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田园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在"双减"背景下目前我国科学博物馆教育活动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引证的方式对美国博物馆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先进经验做出分析,并与中国的科学博物馆教育活动进行对比,提出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实践信心和提高学生的科学职业意愿三方面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双减"政策博物馆科学教育美国

    携带意义展开交流的博物馆:评《博物馆的教育角色》

    段若钰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的教育角色》一书围绕"意义交流"这一主题,从博物馆传播、学习、展览、观众关系四个方面的转向,探讨富有多元教育角色的博物馆如何在跨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实现与社会、文化、政治语境的互动,继而搭建起博物馆与观众之间动态、多样的全新关系,向民主化、开放化的博物馆迈进.该书对于如今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可看作一本回应当下模糊概念和争辩的工具之书,帮助从业者和研究者厘清"物"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博物馆交流博物馆教育观众关系

    征稿简则

    后插1-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