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研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

穆荣平

月刊

1000-2995

KYGL@263.net

010-62555521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8712信箱

科研管理/Journal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研管理》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本刊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遴选和认定为20种中国管理科技重要期刊之一。还加入了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专题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同时《科研管理》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编号:(Q)G098;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CAJCED),编号:(Z)S0099;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认定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为源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入选,编号:(S)0346。《科研管理》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综合性、科学性、文献性、宣传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科技事业的方针政策,推动国内外管理工作的交流,增进社会各界在管理工作方面的相互了解,沟通国内与国外的联系,促进国际交流。《科研管理》杂志现设栏目有: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研究;企业技术进步研究;知识产权研究;人才管理;项目管理;研究所管理;成果管理;农业科研;地方科技与教育;高校科技与管理;预测与分析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化与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协同研究

    吴群韩天然姜南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利密集型产业拥有众多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探究数字化如何更好地促进专利密集型产业取得技术创新协同突破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投入-产出"视角,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解析数字化水平对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协同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协同在时间上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在空间上形成"东部高、中部平、西部及东北部低"的格局;数字化整体上可以正向促进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协同,具体而言,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与技术创新协同呈正向关系,数字化应用发展水平与技术创新协同呈倒U型关系.就作用机理来说,数字化可以通过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协同;从产业异质性而言,数字化对"复杂型"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协同的作用效果较之对"离散型"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作用效果更优.以上结论丰富了数字化领域与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融合发展的研究体系,深化了基于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优化的理论基础.

    数字化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协同影响机制产业异质性

    知识产权调查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

    代中强肖苏皖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品质量是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出口数量增长和竞争力提升的内在动力.本文基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不公平进口调查信息系统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整理得到微观数据.通过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知识产权立案与终裁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产权立案调查对中国被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被诉企业面对外部压力,为保持在美国市场份额,"倒逼"开展技术创新以及进行内部产品结构调整,从而提升出口产品质量;(2)在知识产权调查终裁败诉后,企业面临应诉成本高昂,对美销售减少引发的融资压力以及转向非美市场的贸易转移会阻碍被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3)异质性分析发现,知识产权调查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企业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而异;相较于对美国市场高依赖度企业而言,知识产权立案调查对美国市场低依赖度企业的产品质量促进作用较为有限,而终裁败诉对其出口产品质量的负面影响较小.本文不仅从微观视角拓展了外部需求端冲击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研究,同时也为我国政府在建设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及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机制方面提供了实际的参考.

    知识产权调查出口企业产品质量

    人工智能专利网络对企业智能化发展的影响

    孟凡生赵艳冯耀辉辛凯...
    11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专利是推动制造企业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实现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探清人工智能专利网络对企业智能化发展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揭示提升智能化发展的外部有效路径.结合开放式创新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本文基于"结构-资源-能力"框架,借助修正引力模型构建2010-2022年制造企业人工智能专利网络,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人工智能专利网络位置对企业智能化发展的影响.理论和实证结果显示:人工智能专利网络位置对企业智能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拥有较高的中心度和结构洞有利于企业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专利网络位置有利于提高企业知识宽度和知识深度,但主要通过知识深度间接促进企业智能化发展.企业智能化发展具有网络同群效应,且其正向调节人工智能专利网络位置与企业智能化发展之间的正向关系.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和发达城市中,人工智能专利网络位置促进企业智能化发展的正向作用更显著.本文将人工智能专利作为构建网络的基础,从网络位置切入研究智能化发展的外部因素,明晰了人工智能专利网络位置提高企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丰富了企业智能化发展的前因研究;将同群效应延伸至企业智能化发展的活动,揭示了企业选择智能化发展的决策动因,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人工智能专利网络位置对企业智能化发展影响的研究框架.研究结果拓展了智能化发展的前因研究,为制造企业积极谋划智能制造战略提供理论指导.

    人工智能专利网络位置知识宽度知识深度智能化发展

    知识产权城市建设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

    吴翟覃楚翔蒋殿春
    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是企业参与外循环能力的重要体现.随着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国际循环出现局部性梗阻,如何有效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已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基于2000-2013年间"中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分析各地相继开展的知识产权城市建设对于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知识产权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促进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2)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与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是知识产权城市建设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关键作用机制.(3)知识产权城市建设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政策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在一般贸易企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影响更大.本研究对于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以及通过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推动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均具有启示价值.

    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跨学科研究对学者学术绩效的影响研究

    郭海杨璐妮陈平
    13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趋势.那么,跨学科研究是否有助于提升学者的学术绩效?基于最优区分理论,利用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化20年(2002-2021年)间16400名工商管理学者发表的37 046篇国际英文管理学论文的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知识多样性对学者学术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知识丰富度,通过创新性机制,提升发文数和论文被引数;(2)知识差异度,通过创新性与合法性双重机制,分别对发文数、论文被引数产生倒"U"型影响;(3)兼顾知识丰富度和知识差异度不利于提升发文数,但能协同提升论文被引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知识多样性对学者学术绩效影响的黑箱,进一步发展了最优区分理论.研究结论对于学者如何开展跨学科研究、有关部门如何建设交叉学科均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知识多样性学术绩效最优区分跨学科研究

    平台领先企业实现价值生态商业模式创新的条件和路径研究

    朱国军郑鸿浩吴家豪
    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转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选择华为和阿里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程序性扎根理论方法,遵循"技术-组织-环境"(TOE)的研究框架,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依托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技术因素上发挥数字资产的超网络嵌入效应,构建生态共同体,在组织因素上对数字生态系统进行资源拼凑,形成数字化动态能力,在环境因素上推动数字创新创业生态的价值涌现,在上述三个层面条件因素协同作用下,制造业集群融通式成长,从而在价值生态层面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华为等非数字原生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先裂变再聚变"、阿里等数字原生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先聚变再裂变"实现价值生态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研究明晰了价值生态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内涵和外延,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TOE框架价值生态商业模式创新

    双重知识网络嵌入对新创集群企业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刘军伟刘华
    153-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在集群协同创业复杂情境下通过知识网络嵌入提升国际创业绩效,是新创科技型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基于网络嵌入性理论与组织学习理论,选取274家新创集群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本土及海外双重知识网络嵌入、跨组织协同学习、跨国创业导向与国际创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使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深入探究双重知识网络嵌入对新创集群科技企业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机理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双重知识网络嵌入显著正向影响新创集群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创业绩效,产生溢出效应与边际效应;双重知识网络嵌入促进跨组织协同学习机制的形成,而跨组织协同学习在双重知识网络嵌入与国际创业绩效间起中介作用;跨国创业导向正向调节双重知识网络嵌入对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发挥战略引领与行动导向作用.研究结论对于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创业风险及提升国际创业绩效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双重知识网络嵌入国际创业绩效跨组织协同学习跨国创业导向集群科技型中小企业

    互联网创业区位与孵化器建设的时空适配研究

    郭嘉仪张庆霖
    162-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创业蓬勃兴起,掌握互联网创业的孵化需求,是优化孵化器供给、解决同质化建设问题的关键.本文从互联网创业孵化需求及其空间特征着手分析,刻画以广州为典型事实的互联网创业时空演化特征,以基准回归辨析影响互联网新创企业区位决策的主要外部因素及其效用程度,以异质性回归识别不同特征企业对不同特征孵化环境的选址偏好.研究表明:(1)尽管互联网有"去空间化"特性,但互联网创业随时间发展的空间布局,呈现出更明显的集聚状态,集聚强度也在不断增加.(2)对互联网新创企业而言,孵化环境红利依然存在,但有结构性差异.(3)互联网创业存在新颖的种群集聚效应,虚拟集聚接入条件、宜居宜业环境等成为创业选址的重要偏好因素.(4)互联网创业对专业性孵化器需求不断加大,在专业孵化环境中互联网初创企业能从融资及细分行业集聚中获得孵化红利.研究发现将为互联网经济布局和互联网专业孵化器建设提供启示.

    互联网创业孵化器时空适配

    众创空间孵化经验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谷盟王栋晗崔毅
    174-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众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是助力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重要力量.然而,众创空间已发展为创新生态系统模式,如何协同众创空间孵化经验与第三方利益主体因素对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协同理论,以2016-2018年间我国1078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为样本,通过将孵化经验划分为孵化经验宽度与深度两个维度,采用负二项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众创空间孵化经验、政府补贴和行业协会支持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研究表明,孵化经验宽度与深度均能促进企业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仅增强了孵化经验宽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而对孵化经验深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行业协会支持削弱了孵化经验宽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却增强了孵化经验深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本研究在理论层面引入协同理论,不仅拓展了众创空间创新绩效的研究视角,也阐明了不同维度孵化经验的重要性,识别出政府补贴和行业协会支持的差异化调节作用,进而丰富了孵化经验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深层次作用机理.同时,本研究在实践层面对众创空间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一定启发.

    协同理论众创空间孵化经验创新绩效政府补贴行业协会支持

    用户中心型互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HarmonyOS在线社区的案例研究

    张军王晶晶江南潘蓉蓉...
    182-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户为王时代,企业与用户共创价值成为赢取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而互动是共创核心.然而,面对在线社区中多样性主体间广泛互动,什么样的互动以及企业如何治理用户互动才能有效实现共创目标仍是个待解问题.基于价值共创理论,以鸿蒙系统开发过程为例,利用Python抓取在线社区主体信息及其行为数据,在识别以用户为中心的互动类型基础上构建了用户中心型互动的测量方法,据此探索并检验了在线社区中用户中心型互动影响企业创新的机理.发现:用户中心型互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非简单的"共创"还是"共毁"的判断,而是呈现出时序性双元特征,即:普通(大众)用户之间互动显著提升面向未来产品开发的根本性创新绩效,但不利于当前已上市新产品的渐进性创新绩效提升.并且,普通用户与企业及其代理人之间互动并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包括渐进性与根本性创新绩效;用户互动贡献企业创新过程中需要更高的社区自治,而用户与企业及其代理人之间互动的效应则更需要企业引导.从价值创造全过程视角厘清了企业基于在线社区利用用户中心型互动获益的基本框架,识别了企业对在线社区中不同互动的治理策略,为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企业与用户共创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互动性共创价值共创价值共毁创新绩效HarmonyOS在线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