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礼恒

双月刊

1672-1217

ldxbs@163.com

0635-8238158

252059

山东省聊城市文化路34号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系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聊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科期刊。主要刊登政治、哲学、法律、经济、中文、历史等学科的类别的论文,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惠赐大作,选题新颖,见解独到的前沿性高品位文稿优秀录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破"与"立":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践行与发展

    梁雪玉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现代性"这一概念走入大众视野以来,它就始终葆有类似的话语指向,即它是一种多维塑造的概念体系,涵盖启蒙现代性、西方现代性、一元或多元现代性、反思现代性的主要意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初视域中,生产体系批判、政治体系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分别是现代性建构的首要条件、制度环节和思想准备.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们内在的批判逻辑与建构维度至今仍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并集中反映在中国式现代化潜在的超越性立场与发展性路径之中,如以共同富裕扬弃资本主导的经济现代性,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反思权力主导的政治现代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审自由主导的文化现代性.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与马克思恩格斯原初话语的承袭关系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充分地理解"破"与"立"在其中发挥的重要引领与革新作用.

    西方现代性中国式现代化批判性逻辑建构性维度超越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争论、推进原因与现实成就——基于国外共产党的视角

    李余威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东剧变以后,国外共产党就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本土化与"国际主义"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虽然有少数国外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持质疑与否定的态度,但是绝大多数共产党依然从历史、现实、认识、实践的角度,明确了结合具体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探索适合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并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发展的新图景,对推动世界社会主义振兴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国外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探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内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是准确把握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动向及前景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国外共产党世界社会主义

    列宁国家观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的创造性贡献与现实性影响

    徐金梅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列宁系统总结和阐发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机器的打破与重建、国家的消亡等重大问题,对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进行了创新性发展.列宁国家观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革命性变革,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指导、指明了方向.这一理论学说对于中国共产党完成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指导性意义和现实性影响就在于,需在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保持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精神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列宁国家观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进程、现实逻辑与实践要求

    杨萍陈夏茹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的发展与全人类的共同进步."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的经验智慧,是从现实需求中寻求的发展方案,是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历史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发展、"两个大局"的内在联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现实逻辑.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胸怀天下与大国担当,要不断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发展优先,推动全球发展更加平衡协调包容.

    胸怀天下历史进程现实逻辑实践要求中国共产党

    "第二个结合":中国共产党软实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郭美静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党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第二个结合"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鲜明体现,还为提升其软实力提供了科学指南.以"第二个结合"提升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有效路径包括:赓续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增强党的价值感召力;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增强党的政治认同力;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增强党的文化辐射力.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将极大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历史自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而以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建设助推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第二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试论近代"黄运交汇"对流经区域的影响

    马亮宽雷珮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1855年,黄河自河南兰考铜瓦厢改道,流经华北平原地区,在山东阳谷张秋镇与运河交汇,黄运交汇对华北平原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以新中国成立为界限,前期由于黄河经常决口漫流,造成田亩房屋淹没,居民迁徙,截断运河交通运输等灾难性危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施多种措施,利用黄运水文资源,变害为利,促进了流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黄运交汇铜瓦厢运河漕运

    张照与衍圣公家族的姻亲关系及相关书事考论

    梁骥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照女儿张应芝适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涑,子张应田娶孔子七十一代女孙孔德荣,张家与衍圣公家族结成姻亲关系.虽然张应芝因病早殇,孔继涑仍然与张家保持密切联系,向张照学习笔法,请张照为其祖父孔毓圻遗集作序.张照逝后将张照书迹入石成帖,同时搜集张照书法题跋资料成《天瓶斋书画题跋》.孔继涑保存了大量的张照书学文献,为其书名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孔两家的姻亲关系,也得到了乾隆皇帝及皇后的关注.乾隆临幸阙里,命孔继涑以张照字体作书.张应田妻孔德荣三次朝见太后.乾隆召见张照孙张鑑时,垂问孔德荣近况,这些都是张、孔两家姻亲对其家族子弟带来的影响.

    张照衍圣公姻亲书法乾隆

    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宋士云李树凤
    5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基于解决我国金融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与优化金融市场结构体系的现实需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民营银行的发展,民营银行由试点阶段进入到常态化经营阶段,资产负债规模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逐渐成为服务中小企业的主力军.然而,由于战略定位不清晰、公司治理机制待完善、资本金支撑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目前民营银行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民营银行应坚定差异化经营,注重小微、民营、普惠等领域;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拓展资本金来源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借助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风险识别、防控和化解能力.同时,政府部门要强化政策引导,完善监管措施,助力民营银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民营银行中小企业融资经营绩效

    山东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量化评估与提升策略

    刘琛君吴建龙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普惠金融对于解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山东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2010-2021年山东省统计数据,利用变异系数法测算了山东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明晰了山东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仍存在提升空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山东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支农力度、互联网普及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与城镇化率是影响山东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政府应继续加强对"三农"的支持,金融机构应不断开发适合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并提升服务能力,农村居民需不断提升自身金融素养并积极参与普惠金融.

    农村普惠金融变异系数法灰色关联分析法

    明清时期《琵琶记》评点特征及其理论聚焦

    王良成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刊刻于明清时期的《琵琶记》剧本绝大多数为评点本.除了文化普及,评点本《琵琶记》还呈现出文献性、评比性、对话性与宣传性等特征.《琵琶记》的曲学建构主要集中于剧本创作论和舞台表演艺术论两个层面,其中,表演艺术论不仅弥补了其他曲学著作的不足,而且对当时以及现在的戏曲表演而言,仍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

    琵琶记评点特征文化普及戏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