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礼恒

双月刊

1672-1217

ldxbs@163.com

0635-8238158

252059

山东省聊城市文化路34号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系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聊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科期刊。主要刊登政治、哲学、法律、经济、中文、历史等学科的类别的论文,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惠赐大作,选题新颖,见解独到的前沿性高品位文稿优秀录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天问》"不次序"问题成因新研

    王东辉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天问》"不次序"问题的成因,明清以来"错简说"较为兴盛.《天问》为屈原呵壁之作,其"不次序"文本形态的形成,首先与屈原呵问壁画的顺序有关.文中有关神仙与夏史的内容,原为两幅横贯不同墙体且平行分布的壁画.屈原观看壁画时没有横向进行,而是分单元上下交替观看,交替发问,将连贯的内容作了分割.除此之外,壁画的内容还触发了屈原的联想与思考,这些内容以追问天地与历史的形式表现出来,穿插于文中.在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天问》呈现出"不次序"的文本形态."不次序"是《天问》的原生性问题,并非错简所致,我们不应对文本进行重新整理.

    《天问》不次序壁画联想层次

    《补续高僧传》文本疏误辨考

    张敬霞谭勤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河历尽艰辛,撰成《补续高僧传》书稿二十六卷,有功僧史研究匪浅,也难免存在一些疏误.将《补续高僧传》文本与明河所据原始材料比勘,可以发现《补续高僧传》存在节略不当、系年疏误、采择不精、曲笔讳饰等明河编撰之失.《补续高僧传》仅有毛晋刻本存世,用他书对其进行校勘,可纠正其讹文、脱文、衍文、倒文等毛晋刊本之误.

    《补续高僧传》编撰传刻疏误辨考

    动物譬喻与知识分子叙事——关于李洱的《应物兄》

    张雪飞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应物兄》是李洱耗时十三年创作的一幅长达八十五万字的长卷,作品描述了形形色色的当代知识分子形象,他们的悲欢忧惧呈现了知识分子阶层在当下的生存状态.作者用一个个闪亮的时代肖像为读者绘制出一幅浩瀚的时代星空图,在艺术探索上表现出李洱新的诗学建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作品中,动物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文中被赋予了一定的隐喻功能和象征意涵,动物譬喻所形成的张力与其间的知识分子叙事发生了紧密的关联,二者的共同作用使李洱对知识分子的书写更为饱满、生动,将其对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忧虑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洱《应物兄》知识分子叙事动物譬喻

    清末基层警察教育探析——由武汉巡警教练所毕业文凭展开的考察

    刘鄂
    10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落实预备立宪《逐年应行筹备事宜清单》关于组建基层警察机构的要求,民政部于光绪三十四年奏定《各省巡警学堂章程》,要求府、厅、州、县均须设一处巡警教练所,以培养基层警察.毕业于武汉巡警教练所的严良钜,其毕业文凭即为基层警察教育之实物佐证.严良钜文凭中记载的师资、课程等信息,反映出武汉巡警教练所不仅配备了优良的师资,还在《各省巡警学堂章程》的规定课程之外,因地因时增添课程.然因《各省巡警学堂章程》的办学要求有诸多好高骛远之处,不少地方因经费不足等困难推迟开办,甚至不能开办巡警教练所.按章办学的武汉巡警教练所,虽具有样板作用,但此一样板在当时并不具备推广之可能性.这也反映出清末预备立宪因操切行事而不能成功的一面.

    清末警察教育巡警教练所巡警道各省巡警学堂章程

    "五大臣出洋"与《皇城新闻》对该事件的思索

    刘威孟杨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大臣出洋,对于当时的清朝而言,是举国家之力而兴国家之风.各国的媒体对于此事件也给予了关注,各类报刊的报道围绕着出洋,访问,再到归来执行,对出洋之事几尽所能.然而,事情的发展并非人愿,特别是在晚清特殊时期.而对于此事,朝鲜的《皇城新闻》作为彼时朝鲜半官方的报纸也给予了重要的关注,从《皇城新闻》的报道上,可以看出清朝改革身后之事,及涉及的人物,亦可见清朝改革与否与当时的政治背景关系.

    《皇城新闻》五大臣出洋改革

    乡村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陈国华黄志豪郭垚垚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也是推进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力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乡村教师有所作为.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山东省内816名乡村教师为调查对象,了解乡村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半数以上乡村教师愿意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乡村教师的个人因素考量、组织氛围、制度保障、所在乡村的环境以及乡村教师的家庭状况影响着乡村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为增强乡村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并将意愿转变为行动,需要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完善的乡村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知识和技能提升体系,积极营造乡村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组织氛围,搭建乡村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平台,设立灵活的职称评定与绩效考核机制,切实解决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

    乡村教师乡村振兴参与意愿影响因素

    网络强国视角下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内涵界定、测评方式与教育路径

    陈彦垒赵伟
    13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强国要求中国少年网络强.中国化的网络素养急需突破西方抵制保护主义、分析范式和表征范式的网络媒介素养观.在内涵界定上,确立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个基本内涵,品格上要恪守网络伦理和网络文明,实现网络与现实人格相统一,具备网络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能力上要坚持网络认知为先,网络技能为重,网络道德为魂,体现时代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民性和国际性的鲜明特征.在测评研究上,应该紧跟当前核心素养教育的改革方向,坚持走网络素养教育的"知行统一"路线,借鉴核心素养测评的评价方法,秉持"以证据为中心的设计"的理念,开展"基于证据进行推理"的测评设计,用组合模型实现科学评价.在教育路径上,要关注在中国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地区差异、阶层差异和文化差异,要从提升教师的网络素养开始,将网络素养教育与数字素养教育有机融合,组建教科研共同体,开展基于网络素养提升的课程开发研究和教育行动研究,持续推进大中小网络素养教育一体化.

    网络强国网络素养教育测评方式教育一体化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爱国主义精神的认知之向、价值之能、实践之径

    宗钰蒋艳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国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蕴含认知之向、价值之能与实践之径,坚持以系统思维实现内容、信仰、行动诸要素协同发力,形成内容共识、信仰共振、实践共行,帮助中国青年筑牢爱国主义立场,坚定爱国主义信仰、自觉践行爱国主义行为,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爱国主义精神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中国式现代化

    ChatGPT赋能"五育融合":价值·挑战·路径

    马莉魏浩天
    14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这个"潘多拉魔盒"一经问世,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尤其在教育上,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前,教育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价值旨归,而这必然要求"五育融合"的扎实推进、深化创新.因此,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爆炸式"发展的今天,探讨ChatGPT如何赋能"五育融合",极具现实可能性与充分必要性.从价值上看,ChatGPT因其不断生成的海量数据与强大的对话式文本输出功能,不仅能为"五育融合"提供多样化的育人资源,同时在助力教师推进跨育融合、实现个性化教学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ChatGPT介入"五育融合"也可能带来诸多挑战,如育人实效去预期化、教师地位去主体化、课程设计去艺术化,等等.因此,必须通过提升教育主体的数字素养、以制度刚性明确使用界限、开展智能化对话情景教学、构建人机一体化智慧平台等方式,充分发挥ChatGPT的工具性价值,使之真正为"五育融合"的深入推进注入强劲动能.

    ChatGPT"五育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