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肺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许学受

月刊

1009-6663

xuxuesh@vip.sohu.com

0551-5533500

230041

安徽省合肥市濉溪东路(星海·世纪广场)B座1601室

临床肺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推广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提高医务人员对肺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为目的,兼顾学术交流与科研成果,繁荣科研活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与胸部CT表现之间的关系

    王利娟李华魏霞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新冠患者TBNK淋巴细胞亚群与肺部定量CT参数之间的关系,为评估疾病发展提供更多可能的指标,为临床早期评估及治疗提供更多证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165例患者的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中各细胞的计数及占比,并采用数字肺软件工作系统计算肺部病变体积、占比、密度、质量及磨玻璃体积百分比(PGV)、实性体积百分比(PCV)、半实性体积百分比(PSV)的值,并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免疫功能与肺部病变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疾病越严重年龄越大(P<0。001),合并的基础疾病越多(P<0。05),其中脑梗死和高血压的占比更高(P<0。05);危重型患者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计数与其他组相比明显减低(P<0。001);危重型患者的肺部病变体积、肺部病变体积占比、病变密度、病变质量较其他组明显增加(P<0。001);除了 NK细胞外,其余淋巴细胞亚群与疾病严重程度呈现负相关(P<0。001);淋巴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计数与全肺病变体积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淋巴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计数与PGV呈正相关,与PSV、PCV呈负相关。结论 与非危重型新冠患者相比,危重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更低、肺部病变占比更大,免疫功能与肺部病变明显相关,早期评估TBNK淋巴细胞亚群、肺部病变占比对临床指导治疗和改善不良预后有重要意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淋巴细胞亚群肺部定量CT

    手绘导航联合径向超声在肺外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秦厚应李梦蝶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手绘导航联合径向超声在肺外周病变诊断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手绘导航联合径向超声诊断的肺外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探究手绘导航联合径向超声对于肺外周病变的诊断效率及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110例肺外周病变患者,经手绘导航联合径向超声病灶探及率为100%,其中72例恶性病变,经手绘导航联合径向超声确诊55例,恶性疾病的诊断率为76。39%,炎症性病变36例,经手绘导航联合径向超声确诊24例,炎症性疾病的诊断率66。67%,随访仍未明确病变2例,活检联合刷检可以提高诊断率。110例患者中6例出现中度出血,1例出现气胸。结论 手绘导航联合径向超声在肺外周病变中的诊断率较高,安全性较好。

    手绘导航径向超声肺外周病变

    川芎嗪通过miR-143-3p靶向调节LIMK1/cofilin通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薛蕾刘小碣陶伟婷闵思敏...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川芎嗪(TMP)通过miR-143-3p靶向调节LIM激酶1/丝切蛋白(LIMK1/cofilin)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LPS组)、TMP组、空载病毒组(GFP组)、过表达miR-143-3p组、敲低miR-143-3p组,每组10只。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情况;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肺湿/干比(肺W/D)、BALF中白细胞数量、蛋白浓度以及埃文斯蓝(Evans Blue)染料检测肺血管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p-LIMK1、p-cofilin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CON组相比,LPS组肺组织病理损伤加重,肺损伤评分、肺W/D、BALF白细胞数量、蛋白浓度和炎症因子、Evans Blue渗漏、p-LIMKl、p-cofi1in表达水平增加(P均<0。01);与LPS组相比,过表达miR-143-3p组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肺损伤评分、BALF白细胞数量、蛋白浓度和炎症因子、Evans Blue渗漏降低(P均<0。01),肺W/D降低(P<0。05),p-LIMK1、p-cofilin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与LPS组相比,TMP组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肺损伤评分、肺W/D、BALF白细胞数量、蛋白浓度和炎症因子、Evans Blue渗漏降低(P均<0。01),p-LIMK1、p-cofilin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与TMP组相比,敲低miR-143-3p组逆转了 TMP对LPS诱导的小鼠ALI的改善作用(P均<0。01)。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143-3p可靶向调控LIMK1表达(P<0。001)。结论 TMP通过上调miR-143-3p来抑制LIMK1/cofilin信号通路,从而减轻LPS诱导的小鼠ALI。

    川芎嗪急性肺损伤LIMK1/cofilin通路miR-143-3p

    急诊收治老年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李文胜张静张如云薛玉...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急诊收治的老年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15日期间经急诊收治的老年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将67例患者分为好转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既往病史、合并症、临床表现、各项化验结果、治疗情况,应用SPSS 22。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从而发现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急诊收治的老年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合并晚期肿瘤(P=0。039,OR=5。161,95%CI:1。089~24。465)、血清肌酐升高(P=0。045,OR=5。533,95%CI:1。039~29。682)、不能经口进食(P=0。002,OR=11。757,95%CI:2。544~54。34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OR值>1,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晚期肿瘤、血清肌酐升高、不能经口进食是经急诊收治的老年重症/危重症新冠感染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新冠感染急诊

    重连口服液联合抗感染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

    方莉杨程童佳兵高雅婷...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重连口服液联合抗感染用于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不良反应予以观察。方法 成人CAP患者80例,通过随机分组,形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医学临床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使用重连口服液。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以及药物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炎性相关指标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患者的肺部湿啰音及咳嗽等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均<0。01);两组经药物治疗后相关炎症指标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白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但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重连口服液与抗感染联合治疗成人CAP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成效,能对患者肺部感染进行有效把控,同时也能够缓解患者畏寒发热、咳嗽、咳痰等不适状况,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出现,能够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社区获得性肺炎重连口服液疗效炎症指标

    营养相关指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相关性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许金回岳红梅刘苗苗李雅亭...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营养状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评估营养相关指标对AECOPD预后的预测价值,旨在发现比传统指标更具优势的预后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57例AECOPD患者资料,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计算新型营养相关指标系统性免疫炎症营养指数(SIINI)、HALP评分(HALP)、预后营养指数(PNI)、淋巴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比值(LHR)和低密度脂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比值(LLR),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营养相关指标预测AECOPD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白蛋白(ALB)、淋巴细胞(LYM)计数、血小板(PL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NI、HALP较低,而吸烟人数占比、中性粒细胞(NEUT)计数、SIINI、LLR较高,住院时间更久、出院后1年内更易出现频繁急性加重、出院后1年内更可能因急性加重再次入院(P<0。05)。新型营养指标SIINI、PNI、HALP、LHR、LLR预测AECOPD预后不良的临界值为210。58、42。30、27。66、0。95、2。89。LLR、心力衰竭是预测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二者联合预测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不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95%CI 0。743~0。808)。结论 LLR、心力衰竭是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能力优于其他单一或联合的营养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营养指标预后预测价值

    实施容量反应性评估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李济尾刘奎邵钫蕾丁雪峰...
    41-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液前实施容量反应性评估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及急诊重症监护室410例诊断为重症肺炎的病例资料。根据补液前是否实施容量反应性评估,将病例分为评估组和对照组,其中实施容量反应性评估的病例纳入评估组,未行容量反应性评估的病例纳入对照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BM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评分等一般资料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合指数、血乳酸、预后等临床资料。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410例患者,评估组202例,对照组208例;30天内死亡病例139例;评估组APACH Ⅱ评分(31。13±5。81)与对照组APACH Ⅱ评分(32。03±6。6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组30天住院死亡率(58/202,28。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死亡率(81/208,38。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组机械通气时间(9。04±7。97)天短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0。97±9。07)天(P<0。05)。结论 补液前实施容量反应性评估可降低重症肺炎患者30天住院死亡率;补液前实施容量反应性评估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长,降低肺水肿的发生率。

    重症肺炎容量反应性评估机械通气时间30天死亡率

    探究2023年颍淮地区内非重症呼吸道感染者病原体流行特征及现况调查

    李乔张萌萌卢家胜熊庆勇...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颍淮地区内非重症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纳入2023年1月-2023年12月界首市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1238例具有典型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通过20余种病原学检查,回顾性探究颍淮地区内呼吸道感染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现况调查。结果 呼吸道病原体总体检出阳性率为59。94%(742/1238),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为49。35%(611/1238),占阳性病例达82。35%(611/742);细菌阳性率为17。69%(219/1238),占29。51%(219/742);病毒阳性率为12。52%(155/1238),占比20。89%(155/742);在所有病原体种类里,排序前5类为肺炎支原体611例、甲型流感病毒109例、乙型流感病毒84例、肺炎克雷伯杆菌68例、铜绿假单胞菌68例;单一病原体感染占阳性病例的71。83%(533/742),混和感染有28。17%(209/742)。在11、3、10、12月检出率较高(P<0。05),实年组和老年组的检出率较低(P<0。05)。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性别、发病时间3个因素对感染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2023年1月-2023年12月颍淮地区内非重症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较高,病原体感染以肺炎支原体为主,细菌及病毒感染情况减少,有部分患者存在混和感染情况。冬春季节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年长者检出率较低,且时间、年龄、性别会影响病原体混和感染率。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病学肺炎支原体病毒

    2023-2024年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常见6种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王欣颜黄旭周晋王全...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其特征,确定病原体感染的种类,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儿童医院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的88437例患儿标本,采用荧光PCR的方法检测6种病原体,分别为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人鼻病毒(HRV),肺炎支原体(MP)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8437个样本阳性检出率为68。98%,六种病原体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 MP25。77%,ADV15。24%,HRV12。18%,RSV11。51%,FluA8。25%,FluB7。24%。各病原体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7~18岁儿童检出率最高,时间因素对此也有影响,秋冬季的阳性率较高。其中MP,Flu A与FluB的检出率存在交替高峰,此消彼长的状态。不同病原体中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也较高,其中最常见为HRV与MP混合感染。结论 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以MP感染最为常见,其中MP,Flu A与Flu B存在交替高峰的特点,混合感染以HRV与MP最为常见,不同年龄、时间对病原体感染均有影响。病原体感染多发于7~18岁儿童,应加强对7~18岁儿童的呼吸道感染知识的科普教育。秋冬季为呼吸道病原感染的高发季节,需加强秋冬季节的防护与监测。

    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病学

    靶向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近期随访

    孙楠楠黄玮王诚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诊疗中心就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特点并观察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肺动脉高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了 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住院的肺动脉高压患者124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病因、首发症状等;观察靶向药物治疗后总体疗效;总结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以女性患者为主[103例(83。1%)],发病中位年龄38。0(27。5,51。0)岁。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85。0%)。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占比最高(49。2%)o>38岁组心功能较差且具有高的脑钠肽水平(P<0。05)。以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两联治疗方案最为常见(88。0%),高危患者占比明显下降。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以女性多见,年龄越大心功能越差,以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多见,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显著,1年生存率显著提高。心指数是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保护因素。

    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靶向药物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