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放射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冯敢生

月刊

1001-9324

lcfs@chinajournal.net.cn

0714-6222015

435000

湖北省黄石杭州路23-22号

临床放射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影像学学术性刊物。以“保证质量,具有特色,重视临床、普及提高”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盆腔占位——请分析病变性质

    朱亮范瑜董江宁
    1635,1835-1836页

    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临床操作指南(试行)(第七版)

    中国抗癌协会诊疗一体化专业委员会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介入医学创新联盟李茂全...
    1636-1648页

    ASPECTS不同梗死区域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的预后分析

    邹宇涂江龙胡鹏鑫朱涵婷...
    1649-1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ASPECTS不同梗死区域及其体积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LVO-AIS)机械取栓(MT)术后的预后的关系.方法 搜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经CTA或DSA检查证实为单侧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和M2段近端)闭塞且接受MT治疗后再通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临床数据包括一般资料、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影像资料包括颅脑CT平扫、颅脑CT血管成像、颅脑CT灌注成像.根据术后3个月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和预后不良组(mRS≥3),通过软件评估术前核心梗死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Mismatch比值、ASPECTS总分、梗死部位及核心梗死体积占比.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绘制核心梗死体积占比与预后不良概率之间的关系曲线.最后采用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共纳入97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61例,预后不良组3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临床指标中,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穿刺至再通时间及术后症状性脑出血有统计学意义.在影像指标中,两组之间核心梗死体积、Mismatch比值、ASPECTS总分及M1、M5、M6、内囊、尾状核梗死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及内囊、M6区域梗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线性关系表明,内囊或M6区域核心梗死体积占比与预后不良成正相关.非线性关系表明,内囊和M6区域共同作用下核心梗死体积占比大于58.1%,预后与核心梗死体积占比相关性近乎线性增加.将基线NIHSS评分、梗死部位及其核心梗死体积占比联合评估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敏感度75.0%,特异度93.4%.结论 ASPECTS的不同区域对功能结局的贡献并不相同,其中M6区域及内囊核心梗死体积占比是MT术后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合基线NIHSS评分能可靠地预测患者预后情况.决定是否进行MT之前,应该充分考虑患者NIHSS评分、核心梗死区域及占比.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大血管闭塞核心梗死部位机械取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静息态脑镜像同伦功能连接研究

    吉炜琦陈秀娟徐天野孙中茹...
    1655-1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方法,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大脑半球间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 选取DR患者26例,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diabetes mellitus without retinopathy,NDR)患者 30 例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扫描,比较两组间VMHC值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及神经心理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以年龄、性别及教育年限作为协变量,与NDR组相比,DR组双侧舌回、颞上回、丘脑、楔叶及中央后回VMHC值显著降低(FWE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DR组双侧舌回、楔叶及中央后回的 VMHC 值与病程显著负相关(r=-0.500,P=0.015;r=-0.474,P=0.022;r=-0.485,P=0.019).结论 DR患者存在双侧视觉皮层、听觉皮层、躯体感觉皮层及信息整合中枢协同性受损,且与病程呈负相关,这可能是DR患者脑功能损伤的神经病理机制,能够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有效的影像学途径.

    体素镜像同伦连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认知功能障碍

    自由呼吸三维采集(StarVIBE)增强序列用于头颈肿瘤的图像质量分析

    张晓春苏童徐振谭王天娇...
    1661-1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T1加权(T1WI)自由呼吸三维采集K空间放射填充容积内插成像(StarVIBE)序列用于头颈肿瘤成像的图像质量,与水脂分离技术(Dixon)VIBE序列比较,探索其在头颈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临床发现头颈肿瘤并进行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及Dixon-VIBE增强T1WI扫描的患者,在两个序列上分别勾画患者肿瘤病灶的感兴趣区(ROI),记录信号强度(SI)及标准差(SD),计算StarVIBE及Dixon增强序列的肿瘤病灶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通过"五分法"评价病变清晰度、伪影、颈部血管清晰度、软骨结构清晰度及总体图像质量(1分=非常差,5分=优秀),比较StarVIBE与Dixon增强序列差异.结果 29例头颈肿瘤患者纳入研究,StarVIBE增强序列与Dixon增强序列的肿瘤病灶SNR高于Dixon增强序列(P=0.01),两个序列的CNR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5).StarVIBE增强序列与Dixon增强序列比较,显示肿瘤病变清晰度(4.90 vs.3.72)、伪影(4.79 vs.3.41)、颈部血管清晰度(5.00 vs.4.03)、软骨结构清晰度(4.71 vs.2.82)及总体图像质量(4.93 vs.3.79),均优于Dixon序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由呼吸增强StarVIBE序列显示头颈肿瘤原发灶具有较高的定量及定性图像质量,推荐作为头颈肿瘤的临床常规检查序列.

    头颈肿瘤磁共振成像图像质量

    基于MRI影像组学的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

    陈鑫陈小波梁演婷梁俊君...
    1666-1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肿瘤和瘤周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病理特征构建模型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价值,并通过Shapley(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算法对模型进行可解释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两家医院656例接受NAT治疗并进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训练组389例,内部验证组166例,外部验证组101例).基于DCE-MRI肿瘤区域及瘤周5 mm区域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肿瘤模型、瘤周模型及肿瘤联合瘤周模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临床模型.最后,联合临床病理独立预测因子及肿瘤联合瘤周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效能.利用Shapley算法赋予最佳预测模型可解释性.结果 基于肿瘤区域、瘤周区域分别筛选出16个及5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相应的模型,双区域特征联合筛选后保留了 15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肿瘤联合瘤周模型.临床T分期、HER2表达状态及分子分型均为预测乳腺癌NAT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模型在训练组、内部验证组及外部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95%CI:0.811~0.886)、0.819(95%CI:0.754~0.881)及0.864(95%CI:0.789~0.928),均高于临床模型、肿瘤模型、瘤周模型、肿瘤联合瘤周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hapley分析显示放射学得分为模型最重要的特征.结论 联合肿瘤、瘤周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病理信息所构建的临床影像联合模型可有效预测乳腺癌NAT治疗疗效.Shapley算法可提供个体水平的可解释性,保障模型的临床实用性.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磁共振成像病理完全缓解影像组学

    基于动态增强MRI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预测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病变

    杜涛明宋惠贞林涛任盈丽...
    1673-1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探索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预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2018年2月至2022年12月经乳腺MRI诊断为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患者260例,并随机分配至训练集(n=182)和验证集(n=78).选取对比剂注射后的第二期DCE-MRI图像勾画病变感兴趣区体积,提取病变MRI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等方法,筛选出对预测乳腺BI-RADS 4类良恶性病变有意义的临床因素和影像组学特征,并分别建立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以及临床联合影像组学的结合模型、BPNN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德隆(Delong)检验评比预测模型的性能.结果 病灶长径是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独立临床相关因素[优势比(OR):1.906;95%可信区间(CI):1.359~2.731];12个影像组学特征与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病变相关.对比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结合模型,BPNN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性能(训练集 AUC:0.784 vs.0.801 vs.0.855 vs.0.976,验证集 AUC:0.725 vs.0.776 vs.0.813 vs.0.971),与其他三个模型之间的AU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校准曲线表明,模型预测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稳定性好.结论 基于DCE-MRI的BPNN模型在预测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有较高的性能,可以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乳腺病变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磁共振成像预测模型

    联合应用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与99Tcm-DX淋巴显像在诊断乳糜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探讨

    张晓杰文哲郝昆冯吉雪...
    1679-1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联合应用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后CT与99Tem-右旋糖酐(DX)淋巴显像两种检查方法,探讨在诊断乳糜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为乳糜性胸腔积液的51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LG后CT和99Tcm-DX淋巴显像两种检查,观察其DLG后CT碘油分布的异常,以及99Tcm-DX淋巴显像后双下肢引流、胸导管和颈静脉角区放射性分布的异常.结果 DLG后CT可显示大量颈部、胸部、腹部和盆部碘油的异常分布,99Tcm-DX淋巴显像显示静脉角区显影、持续和/或增宽显影,显示乳糜性胸腔积液、乳糜性腹腔积液和乳糜性心包积液,以及双下肢淋巴回流缓慢,双下肢淋巴肿.结论 DLG后CT可清晰显示不同解剖部位的淋巴管异常,而99rcm-DX淋巴显像从功能上反映乳糜性胸腔积液漏出的情况,联合应用二者可为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乳糜性胸腔积液直接淋巴管造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99Tcm-DX淋巴显像

    胸部薄层CT在诊断结节样肺腺癌脏层胸膜浸润上的价值

    刘昊雨潘登宋周扬钟方云...
    1684-1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部薄层CT形态学参数对结节样肺腺癌脏层胸膜浸润(VP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术前接受胸部薄层CT扫描并进行肺癌根治术的202例肺腺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VPI组(n=71)与非VPI组(n=131).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内容及影像学特征,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单变量分析中,吸烟史、癌胚抗原(CEA)、病理类型、Ki-67、分化程度、结节性质、病灶最大长径、病灶最大短径、平均CT值、毛刺征、结节与胸膜关系、病灶距邻近胸膜最短距离(DLP)、病灶与胸膜接触直径和胸膜接触比在VPI组和非VPI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与胸膜关系第4型(OR=30.071,95%CI:3.146~287.459)、胸膜接触比(OR=9.584,95%CI:1.152~79.749)、CEA 异常(OR=2.989,95%CI:1.090~8.197)、分化程度(OR=13.230,95%CI:3.239~54.036)是诊断结节样肺腺癌VP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示胸膜接触比最佳截断点为0.029167,曲线下面积(AUC)为0.703(95%CI:0.625~0.782),敏感度为63.4%,特异度为75.6%.结论 结节样肺腺癌患者VPI的预测指标为结节与胸膜关系第4型、胸膜接触比、CEA异常和分化不良.

    胸部薄层CT肺腺癌脏层胸膜浸润

    早期≤30 mm非小细胞肺癌脏层胸膜侵犯的多因素分析

    刘艳吴艳王健孙宜楠...
    1690-1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早期≤30 mm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脏层胸膜侵犯(VPI)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立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及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经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NSCLC的449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VPI分为两组,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NSCLC发生VPI的影响因素.结果 449例患者中VPI阳性组121例,VPI阴性组32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VPI阳性组病灶直径及实性部分与胸膜接触长度均明显大于VPI阴性组,CT值均较高;患者年龄、肺部疾病史及临床疾病、病灶结节类型及实性成分占比、形态、分叶征、毛刺征、含气腔隙、支气管征、病灶与胸膜的关系、胸膜标签数量及阻塞性炎症在VPI阳性组和VPI阴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结节类型、胸膜标签数量、病灶实性部分与胸膜接触长度、CT值为NSCLC VPI的CT特征指标.这些因素单独及联合预测胸膜侵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0.770、0.832、0.754、0.966.联合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分别为90.1%、92.1%、90.9%.结论 NSCLC病灶发生VPI时病灶多表现为实性成分占比高的部分实性结节及实性结节,且CT值较高,病灶实性部分与胸膜接触长度长且具有多根胸膜标签时发生VPI的概率大.

    非小细胞肺癌脏层胸膜侵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