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星形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星形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总结其特征.结果 12例星形母细胞瘤均原发于幕上、脑表浅部位,边界较清楚,肿瘤最大直径范围2.0~8.2 cm,中位数5.45 cm.肿瘤呈囊性伴结节2例(1例结节位于肿瘤中央区,1例结节位于肿瘤边缘区);囊实性10例,其中实性部分多发微小囊性灶,边缘多发较大囊性灶,呈"发泡状";5例实性部分伴斑点状钙化.CT平扫实性部分密度较正常脑实质高,囊性部分呈低密度.MR平扫实性部分呈T1WI等/稍低信号、T2WI等/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部分囊性灶可见囊壁强化.光镜检查瘤细胞围绕小血管分布形成假菊形团或乳头状结构,细胞突起粗短,细胞核远离小血管侧分布,可见血管壁透明变性.免疫组织化学示:阳性反应 GFAP(11/12)、Vimentin(9/12)、Syn(2/12)、S-100(9/11)、Olig-2(6/10)、EMA(5/7)、CD34(1/6)、ATRX(2/5);7例低级别星形母细胞瘤Ki-67阳性指数为1%~21%,平均7.7%,5例高级别星形母细胞瘤Ki-67阳性指数分别为15%~28%,平均27.8%;其中5例行分子病理学检查示IDH1/2基因(-).结论 星形母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不明、罕见的神经上皮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多位于幕上、脑表浅部位、体积较大、边界较清楚,囊实性多见,"发泡状"具有一定特征性,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瘤周水肿较轻,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