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放射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冯敢生

月刊

1001-9324

lcfs@chinajournal.net.cn

0714-6222015

435000

湖北省黄石杭州路23-22号

临床放射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影像学学术性刊物。以“保证质量,具有特色,重视临床、普及提高”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T影像组学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

    于昕冉冯兵
    78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CT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术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311例NMIBC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训练集(218例)与验证集(93例).应用Pyradiomics包提取术前CT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筛选特征并建立Rad评分.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评估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一致性与临床实用性,并和EORTC复发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基于LASSO回归模型,研究共筛选出5个影像组学特征,并建立Rad评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分期、组织学分级与Rad评分是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根据以上因素建立Rad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的预测一致性良好,并且其AUC值(训练集0.762、验证集0.828)和临床实用性均高于EORTC复发评分(训练集0.702、验证集0.763).根据该模型可将全组患者分为3个复发风险组,5年复发率分别为15.6%、45.2%和89.6%(P<0.001).Rad复发分级可以在EORTC低、中、高危组中区分具有不同复发风险的人群(P均<0.05).结论 基于CT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准确预测NMIBC患者的TURBT术后复发风险,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

    膀胱癌影像组学机器学习复发

    肾脏混合型上皮和间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杨硕霍天龙郝传玺姚旬...
    794-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脏混合型上皮和间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混合型上皮和间质肿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7例患者共有8个病灶,3个病灶为以囊性为主囊实性占位,表现为细小分隔,伴或不伴条片状实性成分或壁结节,T2WI壁结节呈稍低信号;3个病灶为以实性为主囊实性占位,病变内多发微囊、小囊结构,T2WI实性成分信号混杂,部分呈稍低信号,DWI呈稍低信号;2个病灶为实性结节或肿块,较大者内见少许脂肪成分.结论 肾脏混合型上皮和间质肿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以选择更合适的手术方案.

    肾脏混合型上皮和间质肿瘤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基于MRI影像组学诊断半月板损伤分级的可行性研究

    樊红星孟祥虹刘晓鸣孙曼...
    798-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分类器诊断半月板不同损伤级别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患者膝关节MRI图像.联合矢状位及冠状位质子密度加权脂肪抑制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经Select-KBest、最小冗余最大相关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进行特征筛选和降维,选择最优特征,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半月板损伤四分类诊断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各模型诊断效能.结果 最终获得18个最优特征,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高斯过程、随机森林、二次判别分析和Bagging决策树模型的AUC值最佳,分别为0.876、0.871、0.870、0.869、0.868和0.868.随机森林、逻辑回归、Bagging决策树和随机森林分别在诊断正常半月板、1、2、3级半月板损伤中AUC值最高(0.948、0.833、0.805、0.902).结论 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半月板损伤分级的可行性较好,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影像组学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磁共振成像特征

    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应用

    田帅宁春芳韩嵩博田春艳...
    806-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纤维环的形态和完整性,通过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纤维环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30例反复下腰痛患者及24名无症状的健康志愿者被纳入本研究.在轴位DTI中的椎间盘纤维环后缘勾画感兴趣区,测量并比较ADC、FA λ1、λ2及λ3值.结果 下腰痛组受试者[(58±6)岁,16例女性]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54±6)岁,12名女性]中,下腰痛组ADC值高于对照组(下腰痛组:9.84±4.01;健康对照组:6.10±3.17;P<0.001),而FA值低于对照组(下腰痛组:0.231±0.150;健康对照组:0.341±0.201;P<0.007).结论 3.0 T磁共振DTI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诊断和责任节段的术前定位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干预提供客观指标.

    扩散张量成像椎间盘源性腰痛纤维环椎间盘造影

    小儿肾透明细胞肉瘤及肾恶性横纹肌样瘤临床特征和CT表现

    徐守军杨春兰曹娟谢丽春...
    811-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和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RTK)的临床特征和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CCSK和4例MRTK患儿临床资料.8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4例CCSK,左肾1例,右肾3例;4例MRTK,左肾3例,右肾1例.病灶均呈类圆形.瘤体较大,CCSK病灶最大径线为52~120 mm,平均(81±25)mm;MRTK病灶最大径线为41~81 mm,平均(62±15)mm.4例CCSK主要表现为残肾形态存在,肾组织环绕病灶;3例病灶位于肾盂内,肾盂变形、扩大,1例突破肾盂向外生长;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影,出血较多时可表现为不均匀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轻-中度不均匀渐进性强化.4例均见坏死/囊变及出血;1例见包膜下积液/血,即"新月征";未见钙化及骨质破坏;1例肺及淋巴结转移.4例MRTK中3例残肾形态消失,仅1例存在;残肾肾盂均受压、推移;病灶为囊实性,分界不清,呈渐变性改变,表现为"融冰征".增强扫描轻-中度不均匀渐进性强化.4例病灶均有坏死/囊变;3例内见高密度出血影;2例含有钙化;4例出现"新月征";均未见骨质破坏;1例脑转移,1例肺及淋巴结转移,1例下腔静脉及左肾静脉见瘤栓.结论 小儿CCSK和MRTK发病率较低,CT表现与小儿其他常见肾恶性肿瘤具有许多相似性,以及对其征象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全面了解CCSK及MRTK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有助于准确诊断.

    肾透明细胞肉瘤肾恶性横纹肌样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误诊分析

    3D-FIESTA序列在诊断胎儿脊柱畸形的价值

    吕青青廖俊杰张永远王阳阳...
    819-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 3D-FIESTA序列在胎儿脊柱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胎儿的MRI脊柱图像,所有孕妇均在MRI采集前行产前超声并可疑脊柱病变.将2D-FIESTA及3D-FIESTA序列的图像质量以及诊断价值进行分级,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共得到58例胎儿脊柱图像,发现畸形有半椎体19例、蝴蝶椎7例、融合椎5例、冠状裂3例、椎体骨化中心小14例、椎间隙窄3例、椎体骨化不均4例、阴性结果14例.2D图像分级的优、中等、差分别占31.03%、60.34%、8.63%,3D图像分别占81.03%、15.52%、3.45%,3D图像质量较2D图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FIESTA序列能够更好地显示胎儿脊柱畸形,在2D序列扫描不满意时可加扫3D序列以提高胎儿脊柱畸形的检出率.

    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磁共振成像胎儿脊柱畸形

    儿童脑膜瘤CT和MRI影像表现分析(附14例病例)

    曾伟彬张欢罗珍李鹏...
    823-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例患儿中男9例,女5例,年龄10个月~18岁,平均年龄98.35个月;肿块大小约16 mm × 14 mm × 15 mm~63 mm × 79 mm × 90 mm.9例行CT检查,14例均行MRI检查.肿瘤位于鞍区、鞍旁、松果体区、眼眶、侧脑室内、桥小脑角区各1例,大脑镰旁2例,1例沿脑膜、大脑镰弥漫多发,其他5例分别位于顶部、额部、颞部.13例单发,1例弥漫多发,其中2例合并神经纤维瘤病.WHO Ⅰ级7例,WHO Ⅱ级4例,WHO Ⅲ级3例.肿瘤实性部分CT呈等、稍高密度影;MRI表现为T,WI、T2WI以等信号为主,其中3例T2WI呈稍低信号,D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且大部分不均匀.发病部位在颅内者大部分伴水肿带.影像诊断误诊率50%(7/14).结论 儿童脑膜瘤较大,囊变多,高级别脑膜瘤发病率高,好发位置与成人不一样,虽易误诊,但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临床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脑膜瘤磁共振成像X线计算机儿童

    PD-1抗体联合安罗替尼及125I粒子链置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初探(附3例分析)

    吴白露李臻韩新巍李鑫...
    827-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D-1抗体联合安罗替尼及125I粒子链置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病理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在DSA引导下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置入胆道支架及125I粒子引流管,后续配合替雷利珠单抗及安罗替尼规律治疗.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粒子引流管有效覆盖胆管病变区域,配合替雷利珠单抗及安罗替尼等药物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及125I粒子链置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安全有效.

    肝门部胆管癌125I粒子链替雷利珠单抗安罗替尼联合治疗

    CT定量特征在鉴别长径<3cm的胃间质瘤与异位胰腺中的价值

    张艺凡万娅敏师佳佳陈云锦...
    831-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定量特征对长径<3 cm的胃间质瘤与异位胰腺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3例胃间质瘤和57例胃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信息、病理结果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定性参数(性别、部位等),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定量参数(年龄、动脉比等).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胃间质瘤与异位胰腺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特征鉴别间质瘤和异位胰腺的诊断效能.结果 异位胰腺患者与间质瘤患者相比,多为男性(63.2%vs.34.1%),年龄较小[(37.6±10.0)岁vs.(57.4±10.0)岁],肿瘤多位于胃窦(84.4%vs.61.5%),强化均匀、明显,病灶成分多为实性(89.5%vs.48.8%、53.9%vs.24.4%、94.7%vs.61.0%),长径/短径较大[(1.5±0.4)cm vs.(1.3 ±0.2)cm],动脉 CT 值较大[(82.6±11.2)HU vs.(63.4±11.7)HU],动脉比、动脉强化率较大[(220.9± 58.4)%vs.(186.9±49.9)%,(120.9±58.4)%vs.(86.9±4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诊断胃间质瘤与异位胰腺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长径/短径、动脉强化率.长径/短径、动脉强化率的诊断最佳阈值分别为1.23、0.42,可作为二者鉴别的参考值.当联合性别、年龄、长径/短径、动脉强化率等进行ROC曲线分析时,其曲线下面积为0.959,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7%、91.1%.各独立预测因素和联合诊断模型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长径/短径、动脉强化率和联合诊断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5、0.912、0.659、0.663、0.959,联合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P<0.001).结论 性别、年龄、长径/短径、动脉强化率等CT特征可用于鉴别胃间质瘤与异位胰腺.

    异位胰腺间质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的CT淋巴管成像表现

    刘梦珂李兴鹏张怡梦张妍...
    836-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LEL)患者CT淋巴管成像(CTL)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搜集42例无明显诱因发生下肢肿胀且经淋巴核素显像诊断为LEL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直接淋巴管造影术(DLG)后行常规胸腹盆部CT检查,同时重组CTL图像,分析CTL及常规胸腹盆部影像表现,并采用分类变量资料中的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42例患者CTL均显示不同部位的碘油异常沉积:胸导管末端39例,右淋巴导管7例,胸膜9例,纵隔12例,气管支气管周9例,心包1例,腋窝9例,横膈下28例,腹膜后间隙40例,肠系膜15例,肠周4例,胰周9例;注药对侧肾盂8例,腰干15例,髂干28例;注药侧肾盂5例,腰干12例,髂干42例,臀部12例,会阴18例,骨骼6例.42例患者常规胸腹盆部CT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密度影21例,实变影4例,肺不张5例,网格影19例,胸膜下线征4例,树芽结节3例,支气管壁增厚19例,蛙卵征3例,胸腔积液7例,胸膜增厚14例,叶间裂增厚5例,心包积液4例,纵隔脂肪间隙混浊5例;腹盆壁皮下水肿5例,肠壁增厚6例,腹盆腔积液11例,肠系膜肿胀16例,腹盆腔/腹膜后淋巴结增多8例,腹股沟淋巴结增多4例.结论 原发性LEL是一种全身性淋巴管异常疾病.CTL检查能够明确淋巴管异常的范围、位置及程度,并清晰显示胸腹盆部的组织脏器情况,为原发性LEL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淋巴水肿下肢体层摄影术直接淋巴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