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放射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冯敢生

月刊

1001-9324

lcfs@chinajournal.net.cn

0714-6222015

435000

湖北省黄石杭州路23-22号

临床放射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影像学学术性刊物。以“保证质量,具有特色,重视临床、普及提高”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与胸膜接触的纯磨玻璃结节中鉴别浸润性癌和微浸润性癌的价值

    尹芳张正华康绍磊张潇迪...
    1489-1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平扫定量参数联合形态学特征,在与胸膜接触的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es with pleural contact,P-pGGNs)中鉴别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和微浸润腺癌(micro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方法 回顾性搜集术前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胸部平扫,表现为P-pGGNs且手术病理证实为MIA和IAC患者104例(111个P-pGGNs),分为IAC组(n=33)和MIA组(n=78).测量结节长径、短径及三维CT值、电子云密度和有效原子序数值.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和年龄;形态学特征包括结节形状、边界及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空泡、空气支气管和血管异常征.比较IAC与MIA组形态及定量参数,筛选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及比较各独立预测因素以及联合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MIA组相比,IAC组结节多表现不规则、边界模糊,且更易出现分叶、毛刺、空泡、空气支气管和血管异常征(P<0.05).IAC组年龄、结节长径、短径、三维CT值和ED值均高于MI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节三维CT值和ED值、长径、形状、分叶征及空泡征是IAC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高达0.953,灵敏度90.91%,特异度89.74%.结论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平扫多定量参数联合形态学特征构建预测模型鉴别P-pGGNs的IAC和MIA具有较高准确性.

    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纯磨玻璃结节胸膜接触侵袭性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定量分析长期过量饮酒者左室心肌应变

    刘新峰刘江勇廖旦杨艳...
    1496-1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MR-FT)技术定量分析长期过量饮酒者左室心肌应变损伤程度,并探讨左室心肌各向应变与日均酒精摄入量相关性.方法 搜集长期过量饮酒者(饮酒组)42例及21名无饮酒史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心脏MRI检查,基于CMR-FT技术分析两组左室整体心肌各向应变、收缩期应变率及峰值位移,视饮酒组日均酒精摄入量,分为轻、中、重度过量饮酒组,采用统计学分析3组左室整体心肌应变参数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检验对饮酒组左室心肌各向应变与日均酒精摄入量做相关性分析,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饮酒组左室整体心肌径向应变、周向应变、纵向应变分别为(25.15±11.83)%、(-13.94±6.82)%、(-11.99±5.67)%,均较对照组下降,收缩期各向应变率及峰值位移也较对照组不同程度降低(P<0.05).轻、中、重度饮酒者左室各向应变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径向应变与日均酒精摄入量呈负相关(r=-0.78,P<0.001),周向、纵向应变与日均酒精摄入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0.82,P值<0.001).结论 CMR-FT在定量分析过量饮酒导致左室心肌应变能力损伤方面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饮酒者左室心肌应变能力损伤与日均酒精摄入量有一定相关性.

    磁共振特征踪技术心肌应变饮酒

    CT阈值分割法联合肺功能指标诊断早期煤工尘肺的价值研究

    王莉张倩王灵杰岳华杰...
    1500-1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阈值分割法联合肺功能指标对早期煤工尘肺(CWP)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职业病防治所诊断的I期CWP组133例和无尘肺组64例煤矿工人的临床、肺功能及肺部HRCT影像资料,基于密度阈值分割法得到CT值分别≤-950 HU、-950 HU~-700 HU、-700 HU~-200 HU、>-200 HU的肺容积比(%AA)及所占肺容积、肺总容积(TLV);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肺功能指标和高分辨率CT(HRCT)定量参数的差异,将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对早期CWP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尘年限、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HRCT定量参数%AA-700~-200是煤矿接尘人群发生早期CW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接尘年限联合肺功能指标MMEF、HRCT定量参数%AA-700~-200以及接尘年限、肺功能指标联合HRCT定量参数诊断早期CW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7(95%CI:0.930~0.984)、0.807(95%CI:0.747~0.867)和 0.926(95%CI:0.890~0.963),最终三者联合诊断的效能显著优于单独诊断(P<0.05),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0%和95.3%.结论 接尘年限、肺功能指标MMEF联合HRCT定量参数%AA-700~-200对早期CWP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煤工尘肺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成像定量分析肺功能

    基于影像组学及CT征象列线图预测浸润性肺腺癌脏层胸膜侵犯的研究

    黄日坤杨锦汉曾令华李凯...
    1506-1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联合CT征象建立联合模型列线图术前预测肺腺癌(IAC)脏层胸膜侵犯(VP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4例病理确诊的浸润性IAC病例,以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组(n=164例)及验证组(n=70例).依次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VPI独立预测因子,构建CT模型.基于CT图像进行瘤内(GTV)、瘤周(PTV)、瘤内+瘤周(GPTV)影像组学特征提取,筛选出各组最优特征子集及其评分系数(Radscore),构建并选出最优影像组学模型;结合CT特征构建联合模型并用列线图将其可视化.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DeLong检验评估、比较各模型的效能;采用决策曲线(DCA)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的准确性、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胸膜增厚(P<0.001)及肿瘤直径(P=0.01)是VPI独立预测因子.CT模型AUC=0.74,0.81;GPTV 模型(AUC=0.83,0.78)预测效能高于 GTV 模型(AUC=0.78,0.70)及 PTV 模型(AUC=0.81,0.74).列线图的预测效能(AUC=0.85,0.85)较CT模型及影像组学模型高.结论 联合CT征象及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联合模型列线图在预测VPI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价值.

    浸润性腺癌脏层胸膜侵犯影像组学列线图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基于机器学习的CT平扫影像组学鉴别CE1型肝囊型包虫病与肝囊肿

    汪占金曹云太乔木许晓磊...
    1512-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发CT平扫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分类器,鉴别CE1型肝囊型包虫病与肝囊肿.方法 回顾性搜集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CE1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CT平扫影像资料以及接受治疗的119例肝囊肿患者的CT平扫影像资料用于开发分类器.同时搜集果洛和玉树地区的24例CE1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与28例肝囊肿患者的CT平扫影像资料进行外部验证.通过Python进行影像标准化和重采样,以减少因不同设备和参数引起的偏倚.采用LASSO回归筛选影像特征,并随机以7:3的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建立包括逻辑回归(LR)、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K 近邻(KNN)、Catboost、XGBoost、LightGBM、Adaboost、多层感知器(MLP)、朴素贝叶斯(GNB)等10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分类器.通过3折交叉网格搜索调整超参数,优化分类器性能,最终使用AUC值、准确率、F1值、敏感度、特异度评估在测试集和验证集上的分类器性能.结果 LASSO回归筛选出14个影像特征,包括1个形态特征、10个纹理特征和3个一阶特征.在测试集中,Catboost分类器表现出最佳性能,AUC值为97.9%,准确率为96.1%.在外部验证中,Catboost分类器的表现最优,AUC值为0.932,准确率为90.4%.结论 基于平扫CT影像组学区分肝囊型包虫(CE1)与肝囊肿是可行的,具有很大的潜力.Catboost分类器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肝囊型包虫肝囊肿影像组学机器学习

    血管穿行征——肺炎克雷伯菌不典型肝脓肿的MSCT征象及鉴别诊断

    袁涛钟唐力
    1519-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不典型肝脓肿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征象.方法 搜集经穿刺或手术确诊的KP不典型肝脓肿患者41例,全部行肝脏MSCT双期增强扫描,并分析其MSCT征象.结果 41例不典型肝脓肿中,共有病灶70个.7个病灶内可见血管穿行,并伴血管增粗、边缘模糊及形态不规则等受侵改变,其中2个病灶被误诊为原发性肝淋巴瘤(primary hepatic lym-phoma,PHL);另外,34个病灶表现为"蜂窝征"、"花瓣征"或"簇形征",27个病灶出现"病灶缩小征",46个病灶动脉期观察到周围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结论 血管穿行伴炎性受侵是诊断KP不典型肝脓肿的重要征象之一,正确认识此征象可减少误诊.

    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血管穿行征体层摄影术

    欢迎关注临床放射学杂志微信公众号

    1522页

    CT影像及MRI表现在早期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徐天才
    1523-1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CT影像与MRI表现在早期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MVI)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接收的早期肝癌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病历系统记录早期肝癌患者是否发生MVI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搜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及影像学信息.针对差异指标采取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肝癌患者MVI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价值,构建校准曲线与决策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 96例早期肝癌患者中20例发生MVI,占比20.83%(20/96).76例患者未发生MVI,占比79.17%(76/96).两组患者肿瘤直径、瘤周异常强化、肿瘤形态、假包膜不完整、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上述参数均为早期肝癌患者发生MVI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1).依据采取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可知,各因素均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价值,通过构建ROC曲线,验证列线图预测效果的准确性,发现其曲线下面积(AUC)是0.922,95%CI为(0.857~0.987),由此表明该风险预测模型价值较高.风险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和参考曲线相近,表明早期肝癌患者MVI发生的预测风险和实际风险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同时阈值范围中预测模型的净获益率较高,证明该预测模型的适用性较好.结论 肿瘤直径、瘤周异常强化、肿瘤形态、假包膜不完整、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均为早期肝癌患者MVI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能够作为预测MVI发生的重要指标.通过影像学表现有效筛查高危群体,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早期肝癌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磁共振成像微血管侵犯危险因素

    光谱CT定量参数预测结直肠癌增殖抗原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

    魏博李青青杨亚英李亚敏...
    1529-1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评估结直肠癌(CRC)增殖抗原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CRC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行光谱CT腹部三期增强扫描,根据Ki-67表达指数将其分为高表达组(n=56,Ki-67>50%)和低表达组(n=36,Ki-67 ≤50%).测量病灶增强三期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Eff-Z)、CT40keV、CT70 keV、CT100 keV,并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比较各期增强组间各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与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分析各参数评估Ki-67表达水平的效能.结果 Ki-67高表达组病灶动脉期IC、λHU、CT40 keV均大于Ki-67低表达组(P均<0.05).两组病灶动脉期参数(NIC、Eff-Z、CT70keV、CT100keV)及静脉期、延迟期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期IC、λHU、CT40keV与Ki-67的表达水平呈弱正相关(rs值分别为0.366、0.356、0.346,P均<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动脉期IC诊断效能最高(AUC 0.716,敏感度60.7%,特异度77.8%),其次为动脉期λHU(AUC 0.710,敏感度60.7%,特异度83.3%).结论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动脉期定量参数可为术前评估CRC Ki-67表达水平提供更多有用信息,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直肠癌Ki-67抗原计算机体层成像

    光谱CT细胞外容积在结肠癌分化程度中的应用研究

    王艺洁赵卫凌冰冰杨亚英...
    1534-1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细胞外容积(ECV)在定量评估结肠癌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经DLCT检查的结肠癌患者106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高级别组24例(低分化及黏液腺癌)、低级别组82例(中分化、高分化),比较不同分级肿瘤三期增强扫描的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有效原子序数(Zeff)、ECV(%)的差异,构建联合参数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静脉期IC、Zeff以及延迟期Zeff、IC、NIC、ECV与结肠癌分化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高级别组结肠癌的各参数值均大于低级别组,延迟期定量参数分别为Zeff(8.357±0.192 vs.8.135±0.251)、IC(1.988±0.394 mg/ml vs.1.527±0.324 mg/ml)、NIC(0.566±0.103 vs.0.432±0.080)、ECV[(35.019±6.132)%vs.(26.484±4.873)%],且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所有单一参数中,延迟期ECV(%)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约登指数为0.626,诊断阈值为30.330%时,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79.27%.并且延迟期ECV(%)的AUC高于静脉期IC和Zef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延迟期联合参数AUC略高于ECV(%),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LCT的延迟期ECV值在结肠癌分化程度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结肠癌光谱CT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容积分化程度病理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