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肝胆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贾继东

月刊

1001-5256

Lcgdbzz@163.com

0431-88782542

130061

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519号

临床肝胆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 1001-5256,CN 22-1108/R。 本刊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8年、2020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2017-2023)、《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科技版)》收录期刊(Q4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本刊核心影响因子为1.793,核心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在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均蝉联第1位,综合评价总分在40个医学学科、743种医学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3位,位居前1.75%;在112个自然科学学科、2070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55位,位居前2.66%。 杂志以提升肝胆胰疾病临床诊疗水平和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为方向,以服务广大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为己任,主要反映国内外肝胆胰疾病防治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肝胆胰领域学术交流。刊载内容实行肝胆胰并重,内外科并重,中西医并重,临床与基础并重。设述评、专家论坛、指南与规范、指南解读、论著、病例报告、综述、学术争鸣、临床病例讨论、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等栏目。杂志为月刊,全年12期,16开本,每月20日发行,2022年每期定价60元。 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局订购邮发代号12-8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殷珂宋玉芸刘峰
    2499-2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脂肪肝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患者逐年增加,两种疾病均存在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等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二者共存时肝脏的病理生理学进程与单独的疾病状态可能不同,进而存在HBV的复制,HBsAg的血清学清除及抗病毒治疗受到影响,肝纤维化、HCC等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问题,故明确这些问题会对此类患者疾病的监测、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脂肪肝

    外周时钟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展与防治中的作用

    刘思言田静怡黄雨扬谷天麒...
    2505-2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严重临床表现形式,以肝脂质沉积、炎症损伤为特征.目前NASH的临床治疗药物仍处于探索实验阶段,亟待取得进展.有研究指出NASH的发病机制与肝脏昼夜节律紊乱有关,具体可表现为肝时钟基因如BMAL1等表达失调,导致肝内脂质生成增多、脂肪酸氧化减少以及促炎症因子激活.因此,改善肝脏昼夜节律,调节肝时钟基因表达被视为防治NASH的可行策略.目前已有通过激活时钟基因编码蛋白治疗NASH的药物应用于动物实验,如REVERB全激动剂SR9009,其能抑制肝脏的炎症发展,有效证实了靶向时钟编码蛋白在NASH治疗中的可能性.本文总结了肝时钟基因在调节肝脂质代谢与炎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了近年来以时钟基因及其相关蛋白作为靶点的药物研究进展,以期为NASH治疗提供新靶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昼夜节律时钟蛋白质类

    双硫死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

    严丽沙陈煜王学士冯宪敏...
    2513-2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硫死亡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其本质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不足而导致的二硫化物应激性死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类以脂肪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最新研究显示,双硫死亡产生的二硫化物应激可导致肝细胞死亡,从而加快NAFLD的进展.本文就双硫死亡在NAFLD中的最新研究予以总结和分析,以期探讨双硫死亡在NAFLD中的应用潜力,为NAFL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双硫死亡病理过程

    肠-脑轴神经免疫通信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林镛李炯汾李飞燕杜沅沁...
    2518-2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性脑病(HE)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属内科危急重症之一.当前,在确诊显性HE的肝衰竭患者中,超过50%的存活时间不足1年.全面解析HE的复杂发病机制,形成具备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技术方案,对于缓解其造成临床上高医疗资源消耗、高医疗费用与高死亡率、高发病率叠加的严峻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最新研究发现,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可通过"肠-脑轴"进行双向、连续的交互反应和信号传递,并调节炎症信号、分子、细胞和器官功能状态,即神经免疫通信,与HE的主要病理特征高度一致.本文针对HE的神经免疫通信机制,总结了肠-脑轴炎症信号传导与神经递质调节的关系,以及其在HE神经免疫通信中的作用,为HE的临床诊疗和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肝性脑病神经免疫调节胃肠道微生物组

    肝细胞癌仑伐替尼耐药的分子机制

    姚晓萌孙可可林云凯汪慧...
    2524-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细胞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给中国乃至全球带来了严重的卫生负担.然而,大部分肝细胞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手术机会较少,治疗选择有限.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其中,仑伐替尼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继索拉非尼之后批准的第二个用于晚期肝细胞癌治疗的一线药物,因其强大的抗肿瘤特性获得广泛关注.然而,仑伐替尼的疗效受到其耐药性的严重限制.本文主要针对仑伐替尼在肝细胞癌中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可能改善仑伐替尼耐药的方法,以期能提高其疗效.

    癌,肝细胞仑伐替尼抗药性,肿瘤

    氨基酸代谢重编程对肝细胞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刘晓丽谭钦文徐健陈焕灵...
    2531-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免疫微环境是由肿瘤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的肿瘤局部外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在肝细胞癌的治疗中,氨基酸代谢及其对增殖细胞代谢的重编程日益受到关注,显示出在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潜力.尽管氨基酸代谢重编程被视为治疗肿瘤的新途径,但其在调控肝细胞癌中肿瘤免疫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本文深入探讨了氨基酸代谢在肝细胞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旨在为肝癌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癌,肝细胞肿瘤微环境氨基酸类代谢免疫调节

    药物性肝损伤的免疫学机制

    王宇李爽刘成海
    2538-2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物性肝损伤(DILI)机制复杂,涉及多种途径协同促进并互为因果,其中免疫反应在致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遗传背景因素下,药物活性代谢产物、药物-分子复合物、危险信号分子或可作为DILI发生的免疫反应触发因子,激活药物抗原性超敏反应机制、P-i假说和固有免疫危险信号机制.使肝脏出现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级联反应,导致肝脏固有免疫耐受状态失衡,进而造成肝脏组织的免疫炎症性损伤.本文主要阐述DILI的免疫学发生机制,以期为DILI治疗靶点的研发及规避用药不良反应等提供新的思路.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免疫治疗学

    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在肝脏良性病变中的治疗现状

    张帅费发珠王志鑫樊海宁...
    2543-2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脏良性病变主要包括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细胞腺瘤、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肝泡型棘球蚴病属于寄生虫病的一种类型,因其主要发生在肝脏中,也属于肝脏良性病变.肝脏良性病变临床治疗上多以随访观察为主,手术切除为辅,对于终末期的患者,若病灶体积过大、侵犯周围大血管较多、解剖位置不清晰或术中无法避免破裂大出血,可行肝移植治疗.由于器官捐献肝脏分配评分中肝功能较差的患者更易得到供肝,肝脏良性病变由于自身生长方式很难获得相应的供肝资源,故导致同种异体肝移植对其应用有限.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给此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本文就目前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在肝脏良性病变的应用现状加以总结,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相应的诊治参考.

    肝切除术肝移植肝疾病

    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的胰腺癌综合治疗

    马坦途李星霏李涛
    2548-2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逐步升高.其病理类型主要包括导管腺癌、小腺体癌、腺泡细胞癌等,其中导管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多学科诊疗(MDT)是胰腺癌的新诊疗模式,通过集合不同的医疗团队,包括肝胆外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影像科和放疗科等,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制订治疗方案及后续管理,以确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随着精准治疗的概念不断明确和发展、相关基因突变的发现,使得胰腺癌治疗前景更加广泛,个体化治疗更加深入,为改善患者治疗结果提供了机会.本文归纳了在MDT医疗模式下各学科之间的交互情况,并总结该模式下胰腺癌治疗方案的发展趋势和选择方向,指出了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及围绕未来胰腺癌MDT的研究方向.

    胰腺肿瘤学科间信息交流诊断治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