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产化学与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产化学与工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
林产化学与工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

宋湛谦

双月刊

0253-2417

cifp@vip.163.com

025-85482493,85482490

210042

江苏南京市锁金五村16号林产化工研究所

林产化学与工业/Journal 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以反映我国林产化学化工科学技术成就、报道学术研究成果、评述国际国内发展动向、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刊登内容包括木材化学与制浆技术、萜类化学、植物原料水解及其产物加工利用、木质原料热解及活性炭生产和利用、松脂化学和利用、单宁化学和利用、精油化学和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和其它万分的加工利用、木本油料、油脂、林产药物、林产香料等化学和利用。本刊先后被国内外10多种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蔗髓一体化制取低聚糖的研究

    刘晋郡鄢博超丁文彬施高杰...
    119-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乙酸催化耦合酶水解蔗髓一体化生产低聚木糖(XOS)和低聚葡萄糖(COS)的方法。首先对乙酸催化蔗髓中半纤维素水解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响应面法优化,结果表明:在172 ℃、42 min条件下,使用质量分数为2。02%的乙酸催化蔗髓水解,可以获得最高46。9%的XOS产率。在考察底物质量分数、酶种类和木质素对COS产率的影响后,将乙酸水解蔗髓后的固体产物采用对甲苯磺酸法脱除木质素,之后在10%的底物质量分数下使用内切葡聚糖酶进行酶解,COS产率达47。2%,是未脱除木质素且使用纤维素酶水解时的2。3倍。结构表征表明:乙酸催化水解和对甲苯磺酸处理有效去除了原料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打破了三大素间的纠缠结构,降低了纤维素结晶度,增加了原料表面孔隙率,从而提高了酶对纤维素的可及性。最终,1 kg蔗髓一体化水解可制得36。3 g XOS和230 g COS。

    低聚糖乙酸木质素脱除酶解

    脱氢枞基1,2,4-三唑席夫碱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研究

    徐仁乐韩旭常美悦谷世豪...
    129-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脱氢枞酸羧基改性,设计合成2个系列脱氢枞基1,2,4-三唑席夫碱类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经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验证。采用"浸虫法"和"叶片浸渍法"分别评估该类化合物对孑孓和玉米黏虫的杀灭活性,结果表明:改性修饰后的脱氢枞基1,2,4-三唑衍生物具有较好的杀孑孓效果。其中化合物3g、3i、3j、4b和4c在48 h内对孑孓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校正死亡率均超过90%),与阳性对照呋虫胺基本相当(96。67%)。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对目标化合物的活性部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杀虫活性与目标化合物的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和分子静电势(ESP)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含吸电子基团(F、Cl和Br)的化合物表现出更好的杀虫活性。

    脱氢枞酸1,2,4-三唑杀虫活性

    《林产化学与工业》征订启事

    139页

    酸性盐酸胍基DES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酶解的影响

    李甜乐吕东灿高婷婷刘艳艳...
    140-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盐酸胍(GH)/乙二醇(EG)低共熔溶剂(DES)预处理生物质的效果,开展了以盐酸胍为氢键受体,乙二醇和柠檬酸(CA)等6种有机酸为氢键供体的DES体系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研究,考察了预处理前后秸秆组成和酶水解后糖产率变化,探讨了GH/EG/CA三元DES促进玉米秸秆酶解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6种有机酸均具有促进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脱除的作用,GH/EG/CA体系预处理效果最佳,其预处理玉米秸秆酶解72 h的还原糖产率为86。36%,分别是未处理和未加酸DES(GH/EG)预处理秸秆的3。3和1。8倍;预处理后纤维素回收率为94。21%,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脱除率分别为65。14%和42。23%。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理吸附、红外光谱、热重及接触角仪等分析了预处理前后秸秆的形貌和结构。未处理、GH/EG和GH/EG/CA预处理玉米秸秆的表面粗糙程度、结晶度(ICr)与比表面积均逐渐增大,是由于预处理后秸秆中纤维素含量增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分溶解造成的;预处理后秸秆表面纤维素特征官能团更为丰富,热稳定性更好,水分渗透更快,从而实现了玉米秸秆的高效分离和转化,大大提高了木质纤维素的酶解效率;分解所得的葡萄糖可进一步通过发酵来产生生物基乙醇,木质素可进一步作为生物基材料的原料。

    盐酸胍乙二醇低共熔溶剂纤维素还原糖

    不同碳链长度的没食子酸酯对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

    李想张弘杨帅飞周备...
    15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碳链长度的没食子酸酯对皮肤伤口愈合的作用,采用小鼠背部全皮肤机械损伤模型,选取代表性短链没食子酸丙酯(GA-C3)、长链没食子酸十八烷基酯(GA-C18)以及超长碳链的没食子酸二十八烷基酯(GA-C28)为实验药物对伤口进行治疗,同时设置模型组和空白组,通过测定伤口愈合率、观察组织切片,以及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β(FGF-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和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等,考察各没食子酸酯等对伤口的促愈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创伤处使用不同的没食子酸酯均可在前7天促进小鼠伤口愈合,其中长碳链的化合物GA-C18的效果稍好于短碳链GA-C3和超长碳链GA-C28,但3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第14天,3个药物组的小鼠伤口愈合率都在98。5%以上,均显著好于模型组(94。3%)。组织切片显示,没食子酸酯治疗的创伤组织在第3天炎症反应小,在第7天显示出比模型组更丰富的肉芽组织、纤维细胞、新生血管等。此外,检测结果显示:没食子酸酯用于创伤处可在3天和7天内刺激动物机体分泌更多的因子如IL-1β、IL-6、HGF、FGF-β、TGF-β1、VEGF、STAT3和Src等,从而加速伤口愈合的炎症阶段向增殖、重塑阶段转换,减少炎症反应和促进伤口愈合。

    没食子酸酯伤口愈合生长因子碳链长度损伤模型

    毛白杨早材与晚材细胞壁区域木质素分布特性

    周士乐武书彬
    160-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GLSM)和拉曼光谱技术,探究了毛白杨的早材和晚材各自的细胞壁区域木质素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早材和晚材细胞壁木质素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均一性,木质素浓度高低顺序均为细胞角隅(CCML)、复合胞间层(CML)、次生壁(SW)。区域的木质素浓度比值(早材/晚材):次生壁内侧区域为0。76,次生壁中间区域为1。32,复合胞间层为1。39,细胞角隅为1。45,遵循着次生壁<复合胞间层<细胞角隅的规律。此外,探究了早材与晚材经低共熔溶剂DES处理后细胞壁木质素溶出行为,发现早材次生壁区域比细胞角隅和复合胞间层区域的木质素脱除更为显著,而晚材细胞角隅和复合胞间层区域比次生壁区域的木质素脱除更为显著。

    早材晚材激光拉曼光谱细胞壁区域木质素分布低共熔溶剂

    陇南莱星油橄榄叶总多酚、总黄酮的分布规律及抗氧化活性

    张杨刘勇文博谢普军...
    16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陇南油橄榄主产区莱星油橄榄叶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分布规律,选取了59个不同采样点,测定了不同采样点油橄榄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对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做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莱星油橄榄叶总多酚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在77。36~322。88 mg/g,平均值为126。70 mg/g,变异系数(CV)为0。31%;总黄酮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54。15~226。02 mg/g,平均值为78。79 mg/g,CV为0。29%,油橄榄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的样本点主要分布在白龙江中部两岸地区。油橄榄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和·ABTS+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平均值分别为5。12和3。23 g/L,且其抗氧化能力与总多酚含量显著相关(p<0。01)。

    油橄榄叶提取物总多酚总黄酮抗氧化活性

    生物质粘结剂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进展

    温勇林详宇孙兴燊刘鹤...
    173-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硫电池(LSBs)因能量密度高、成本效益好和环境友好而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最有发展潜力的下一代电源之一。本文在简单对比了生物质粘结剂和合成粘结剂的优劣势之后,总结归纳了生物质粘结剂的制备方法,依据其在锂硫电池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将生物质粘结剂分为正极结构稳定型、限制多硫化物溶解和穿梭型和导电型3大类,并重点综述了生物质粘结剂的应用,同时讨论了其在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最后对生物质粘结剂在锂硫电池应用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锂硫电池粘结剂生物质穿梭效应

    林产化学与工业 第44卷(2023)总目次

    后插1-后插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