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急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急诊杂志
临床急诊杂志

胡豫

月刊

1009-5918

lcjzzz@qq.com

027-85726342-8817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急诊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Emergency Call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毛恩强车在前
    325-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治专家共识》强调在急性胰腺炎的急性反应期进行强化监测和治疗,以保护脏器.急诊科医生需要完善诊断和评估,并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治疗中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此阶段重点采取"关键诊疗措施",包括明确诊断、病因处理、液体复苏、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营养治疗、肠道保护、抗生素使用及降低腹腔压力等措施.早期规范的诊疗措施可缩短脏器损伤时间,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避免后期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关键诊疗措施

    《成人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4)》解读

    卢毅王国兴韩桢张寒钰...
    329-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常见的急诊危重症,给急诊科医生带来严峻挑战.自2013年世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协会发布IAH/ACS诊疗指南以来,近10年的研究为IAH/ACS临床实践增加了新的证据.由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等组织的专家,在总结国内外指南文献和近10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 IAH/ACS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结合急诊科工作特点,制定了"成人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4)"(简称"共识"),共提出22条推荐意见."共识"强调急诊科医务人员需高度重视IAH/ACS,熟练掌握流程化的筛查和诊疗方法;并强调采取包括祛除病因、降低腹腔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器官功能支持等在内的综合诊疗措施;建议根据IAP水平和器官功能损伤严重程度进行分层诊疗.此外,共识还增加了中医药治疗、床旁实时超声应用和预防及阻断等内容,为急诊IAH/ACS患者的诊疗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指导.

    腹腔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急诊专家共识解读

    基于多维度临床数据的肺炎AI病原学类型判别模型

    王霞赵玮陈征刘京铭...
    336-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肺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病原学类型判别模型,预测肺炎的责任病原体,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地收集了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与呼吸科在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97例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158例(80%)患者资料作为建模组,构建肺炎AI病原学类型判别模型,39例(20%)作为验证组,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同时,将验证组预测结果与20名急诊科医师的病原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基于多维度临床数据构建的肺炎AI病原学类型判别模型的病原学验证精度为94.87%.20名急诊科医师病原学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69%、15.38%、10.26%、10.26%、15.38%、17.95%、12.82%、10.26%、25.64%、17.95%、7.69%、5.13%、12.80%、20.51%、17.95%、7.69%、28.21%、12.82%、23.08%、15.38%,该模型的验证精度高于临床医师病原学诊断的平均准确率(94.87%vs 14.74%).结论:借助既往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创建了基于多维度临床数据的肺炎AI病原学类型判别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早期预测肺炎患者的责任病原体,为临床医生早期制定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受限于样本量,本模型的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肺炎多维度临床数据病原学人工智能

    基于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及乳酸清除率的早期个体化液体复苏策略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疗效研究

    顾晓蕾庾胜龚菊李斌...
    343-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基于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及乳酸清除率的24 h内个体化液体复苏策略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21年7月-2023年6月入住南通大学附属常熟医院ICU治疗的8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初始液体复苏3 h后不同液体复苏治疗方案分为个体化液体复苏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乳酸、P(cv-a)CO2、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住ICU天数、住院天数等参数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两组患者28 d生存率,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初始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的补液量个体化液体复苏组稍低于常规治疗组,个体化液体复苏组APACHE Ⅱ评分的改善值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28 d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早期使用基于P(cv-a)CO2及乳酸清除率的个体化液体复苏策略可减少不必要的液体输注,更好地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器官功能障碍,在复苏早期对两者的监测可用于指导脓毒性休克的治疗.

    脓毒性休克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乳酸清除率液体复苏

    成人外周置管体外膜肺氧合支持过程中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讨

    尹小雪叶钢
    348-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外周置管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运行期间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22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50例心肺功能衰竭需ECMO支持的患者,其中10例48 h内死亡被排除在外,4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有无出血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出血前24 h内凝血等指标.结果:40例患者中,出血组16例(40%),无明显出血组2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ECMO适应证、ECMO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MO前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两组患者ICU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ECMO启动后到出血中位时间约67 h,收集出血前24 h内凝血最差指标,出血前24 h纤维蛋白原(pre-fibrinogen,pre-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pre-FIB(P=0.039)是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OR=0.655),pre-FIB预测ECMO期间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95%CI:0.581~0.914),最佳诊断阈值2.92 ng/mL,灵敏度87.5%,特异度68.7%.结论:成人ECMO支持期间,纤维蛋白原的持续下降预示患者出血风险增加.

    呼吸循环衰竭体外膜肺氧合出血纤维蛋白原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联合血乳酸对多发伤患者并发AKI预测价值研究

    杨国龙黄福明侯锋
    352-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联合血乳酸对多发伤患者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10月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7例重型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及非AKI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创伤严重度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乳酸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患者发生AKI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N/LPR、血乳酸及两者联合对AK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入院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血清肌酐进行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KI组ISS评分、N/LPR、血乳酸、C反应蛋白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平均动脉压低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N/LPR和血乳酸是多发伤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以N/LPR>9.06判断多发伤患者发生AKI的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62.9%,曲线下面积为0.726;以血乳酸>2.58 mmol/L判断多发伤患者发生AKI的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54.2%,曲线下面积为0.738;两者联合,判断多发伤患者发生AKI的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73.6%,曲线下面积为0.869.结论:N/LPR和血乳酸升高是影响多发伤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N/LPR和血乳酸可有效预测多发伤患者并发AKI,对临床预防和治疗AKI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多发伤急性肾损伤预测

    勘误

    《临床急诊杂志》编辑部
    356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清Ang-2和IFABP水平与入院后28天内生存的关系

    梁卫章石建平韩爱子
    357-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水平与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并发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入院后28 d内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邯郸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62例STEMI患者,有61例患者就诊时并发CS(并发CS组),101例患者就诊时没有并发CS(非CS组);另选取健康者98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入院后28 d生存情况将并发CS组分成生存组(患者存活)34例和死亡组(患者死亡)27例.收集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检测实验室指标和血清Ang-2、IFABP水平;分析STEMI并发CS患者血清Ang-2、IFABP与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STEMI并发CS患者入院后28 d内生存的影响因素,Ang-2、IFABP预测STEMI并发CS患者入院后28 d内生存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 CS 组和并发 CS 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酿(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心肌肌钙蛋白 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Ang-2、IF-ABP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非CS组比较,并发CS组多支心肌罪犯血管数患者比例、TC、TG、CK-MB、Hcy、cTnⅠ、Ang-2、IFABP 水平显著升高,HDL-C、LVEF 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多支心肌罪犯血管数患者比例、FPG、TC、TG、LDL-C、CK-MB、Hcy、cTnⅠ、Ang-2、IFABP水平显著升高,HDL-C、LVEF水平显著降低(P<0.05).STEMI并发CS患者血清Ang-2与IFABP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Ang-2、IFABP均与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心肌罪犯血管数量、FPG、TC、TG、LDL-C、CK-MB、Hcy、cTnⅠ 呈正相关,与 HDL-C、LVEF 呈负相关(P<0.05).有糖尿病史、有高脂血症史、多支心肌罪犯血管数、FPG、TC、TG、LDL-C、CK-MB、Hcy、cTnⅠ、Ang-2、IFABP均是影响STEMI并发CS患者入院后28 d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LVEF均是影响STEMI并发CS患者入院后28 d内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相较于血清Ang-2、IFABP单独预测STEMI并发CS患者入院后28 d内生存的曲线下面积(AUC)(0.741、0.759),二者联合预测的AUC(0.836)更高(P<0.05).结论:STEMI并发CS患者血清Ang-2、IFABP水平较高,其高水平可能导致患者入院后28 d内死亡,Ang-2和IFABP联合检测对STEMI并发CS患者入院后28 d内生存有较高预测价值.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血管生成素-2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生存

    ICU重症肺炎患者2型心肌梗死发生对其28 d及90 d预后的影响

    马娣洪峰张安雅殷俊...
    364-369,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ICU重症肺炎患者2型心肌梗死(type 2 myocardial infarction,T2MI)发生对其28 d及90d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21年10月1日-2023年9月30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共计139例进行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严重程度、实验室指标及T2MI的发生等临床资料,记录患者28 d及90 d的临床转归.根据患者28 d及90 d的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结果:纳入的139例重症肺炎患者中,T2MI的发生率为59.71%,28 d死亡率为35.97%,90 d死亡率为49.64%.相对于28 d存活组,死亡组的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core,SOFA)评分、血乳酸、随机血糖、胱抑素C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2MI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00%vs 55.06%,P=0.189).相对于90 d存活组,死亡组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SOFA 评分、血乳酸、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B型尿钠肽、降钙素原的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T2MI的发生率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01%vs 48.57%,P=0.01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尿素氮及T2MI发生率是ICU重症肺炎患者90 d死亡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OFA评分(OR=1.865,95%CI:1.434~2.424,P<0.001)和T2MI发生率(OR=2.556,95%CI:1.060~6.163,P=0.037)是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T2MI的发生对28 d死亡无显著影响(P=0.225),但相对于未发生T2MI的重症肺炎患者,发生T2MI患者的90 d死亡风险显著增加(P=0.029).结论:ICU重症肺炎患者T2MI的发生率很高.T2MI的发生对患者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但显著增加患者90 d的累积死亡风险.

    重症肺炎2型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生存分析

    急性虫螨腈中毒早期持续血液灌流2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徐礼友骆佳艳季流程松...
    370-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急性虫螨腈中毒发病率逐渐增加,由于中毒患者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存在中毒"潜伏期"和迟发性毒性反应,给患者和临床医生造成病情稳定的假象;且虫螨腈中毒无特效解毒剂,虽然临床医生为救治中毒患者采取了包括洗胃、补液促排、补充能量等多种措施,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早期持续血液灌流作为清除毒物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治疗急性虫螨腈中毒的效果尚需进一步评估.本文收集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例急性虫螨腈中毒患者,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37例急性虫螨腈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包括急性虫螨腈中毒的临床特点、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和预后等,总结治疗方法和救治经验教训,指导急性虫螨腈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

    杀虫剂中毒虫螨腈治疗早期持续血液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