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

陈卫民

月刊

1003-1634

lckqyx@yahoo.com.cn

027-83663149

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Stom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5年2月。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以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同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贯彻“注重临床,为临床第一级服务”的办刊宗旨,确保“五湖四海”的办刊思想,主要报道与临床相结合的科研成果,技术革新和学术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异位口腔胃肠囊肿1例及临床分析

    郑琦葛树卿郭永杰高敬超...
    450,510-511页

    异位口腔胃肠囊肿舌重复囊肿前肠重复囊肿鉴别诊断治疗

    中性粒细胞细胞外陷阱网通过促进破骨细胞生成加重根尖周炎炎症及骨吸收

    柳强刘亚辉李利坤郭建茹...
    451-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细胞外陷阱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调控的破骨细胞生成对根尖周炎炎症及骨吸收的作用.方法:C57BL/6 小鼠通过髓腔直接暴露法建立根尖周炎模型,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小鼠皮下注射DNase I(10 mg/kg).健康小鼠作为空白组.检测模型组和空白组小鼠根尖周区域NETs水平.比较小鼠牙龈指数、根尖周病变、病变区域中性粒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釉牙骨质界(CEJ)到牙槽嵴顶(ABC)距离及根尖周围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水平.检测病变根尖周围组织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牙龈指数、根尖周病变面积、根尖周病变区域中性粒细胞数量和NETs含量及根尖周围组织TNF-α、IL-6、IL-1β mRNA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而干预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相比于空白组,模型组根尖周病变区域破骨细胞细胞数量及周围组织RANKL、RANK蛋白水平显著增加,OPG蛋白水平显著减少,而干预组破骨细胞数量及RANKL、RANK蛋白水平显著少于模型组,OPG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根尖周炎组织中NETs水平显著升高,其可能通过调控破骨细胞分化促进根尖周病变及骨吸收.

    中性粒细胞细胞外陷阱网根尖周炎骨吸收炎症破骨细胞

    3D打印明胶/骨粉支架促成骨分化的体外研究

    李昕刘蓉刘巧贺昊...
    456-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将甲基丙烯酸酰化明胶(gelatin methacryloyl,GelMA)与Bio-Oss骨粉制备成复合生物墨水.通过生物 3D打印构建Bio-Oss/GelMA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检测其生物相容性以及促体外成骨分化能力.方法:在GelMA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io-Oss,利用 3D生物打印制备GelMA/Bio-Oss/BMSCs复合支架.通过电镜观察、活/死细胞染色、细胞增殖实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RT-qPCR检测,探讨GelMA/Bio-Oss/BMSCs生物支架最适合的浓度.结果:骨组织工程支架结构稳定.添加Bio-Oss对打印过程中和打印后体外培养过程中细胞存活率没有明显影响.高浓度Bio-Oss组显著增强成骨基因OPN、RUNX2、OCN 的表达和 ALP 的活性.结论:GelMA/Bio-Oss/BMSCs 复合支架生物相容性好且具有明显促BMSCs成骨分化作用.

    3D生物打印甲基丙烯酰化明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骨再生骨缺损

    不同训练方式和强度对学龄前腭裂术后患儿语音效果影响的初步研究

    陈晓璇樊晓芬刘伟龙鲁勇...
    460-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语音训练方式和强度对学龄前腭裂术后患儿语音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6月~2022 年 12 月于南京市口腔医院就诊的不完全性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完全患儿 40 例为研究对象,年龄 4~6 岁,术后首次进行线上(网络)或线下(门诊)语音训练.随机分为 2 组:A组为线上训练组,B组为线下训练组.每组内再分为低强度(1 次/周)和高强度训练组(3 次/周).所有患者均采用音韵治疗改变构音位置的训练方法,0.5 h/次,12 次训练为1 个疗程,持续2 个疗程.采用汉语语音清晰度(speech intelligibility,SI)测试表、代偿性构音(compensa-tory articulation,CA)表评估语音效果.结果:线上组训练后SI由 63.25%提高至 91.55%(P<0.001),CA由 4.30 提高至 5.50(P<0.001);线下组训练后SI由 63.15%提高至 93.05%(P<0.001),CA由 4.35 提高至 5.90(P<0.001).线下组训练后的 SI 为 93.05%稍高于线上组(91.55%)(P=0.041);CA 程度为 5.90 高于线上组(5.50)(P=0.095).高强度训练后SI为 93.75%,低强度训练后SI为 90.85%(P<0.001);高强度训练后CA为 6.00,低强度训练后CA为 5.40(P=0.01).结论:线上与线下组训练后的代偿性构音障碍改善程度没有明显差异,线下组训练后的语音清晰度稍好于线上组;增加训练强度可提高语音效果.

    学龄前腭裂腭咽闭合语音训练

    中部地区居民上颌前牙矢状向牙根位置与周围牙槽骨的CBCT研究

    李澄饶佳慧师改平于然...
    464-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CBCT影像资料分析中部地区居民健康上颌前牙矢状向牙根位置,测量唇腭侧牙槽骨壁的厚度、牙槽骨尺寸、根尖区骨高度,为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术前计划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 70 名中部地区居民的健康上颌前牙的CBCT影像资料,分析上颌前牙牙根在矢状向的位置分类;测量唇腭侧骨壁的厚度、牙槽骨尺寸、根尖区骨高度,并分析其与矢状向牙根位置的相关性.结果:92.4%为Ⅰ类,仅 3.3%为Ⅱ类,4.3%为Ⅳ类;距牙槽嵴顶 2 mm处唇侧骨壁厚度Ⅰ类最小(P=0.014),根中 1/3 处唇侧骨壁厚度Ⅱ类最大(P=0.001),根尖处唇侧骨壁厚度为Ⅳ类<Ⅰ类<Ⅱ类(P<0.001);腭侧骨壁厚度为Ⅳ类<Ⅱ类<Ⅰ类(P<0.001).牙槽骨宽度为Ⅰ类最大(P<0.01);牙槽骨长度为Ⅰ类<Ⅱ类<Ⅳ类,无统计学差异;根尖区骨高度依次为Ⅰ类<Ⅳ类<Ⅱ类(P=0.005).结论:评估矢状向牙根位置及周围牙槽骨的情况包括唇腭侧骨壁厚度、牙槽骨尺寸、根尖区骨高度等对上颌前牙区的即刻种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矢状向牙根位置上颌前牙牙槽骨厚度根尖区骨高度即刻种植锥形束CT

    读编往来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468,511页

    TP53突变影响口腔鳞癌PD-1表达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李文强秦旭胡传宇黄春明...
    469-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鳞癌中TP53突变对肿瘤微环境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口腔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癌灶、癌旁及外周血的标本,同时整理其临床资料.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和病理学检测的方法检测患者TP53基因突变及PD-1 蛋白表达.结果:共纳入 12 例口腔鳞癌患者,TP53基因突变者 7 例(58.3%),PD-1蛋白阳性表达者 7 例(58.3%).PD-1 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颈淋巴结转移未见统计学相关,TP53基因变异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颈淋巴结转移亦未见相关性.TP53基因突变与PD-1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口腔鳞癌患者中TP53基因突变可能和肿瘤微环境中PD-1 的表达存在相关性,TP53基因突变有可能作为口腔鳞癌免疫治疗有效标记物.

    口腔鳞状细胞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P53免疫治疗

    儿童照顾者口腔专业知识认知度、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王静张航崔雨晴龚静...
    472-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照顾者对口腔专业知识的认知度及需求,为构建全面、科学、规范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模式及内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 2022 年 4~11 月就诊于我院儿童口腔门诊的 536 名儿童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照顾者年龄、文化水平、与儿童的关系、对口腔专业知识了解程度及需求等内容,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92.91%的儿童照顾者认同乳牙龋齿需要治疗,63.43%的儿童照顾者部分了解或了解儿童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疗的方式;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照顾者对口腔专业知识需求不同,儿童照顾者因照顾的儿童年龄不同需求也有所差别,初诊和复诊的儿童照顾者需求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照顾者对口腔专业知识认知程度低但需求程度较高,探讨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模式非常有必要.口腔医护人员应根据儿童照顾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以促进儿童照顾者口腔健康意识及行动的形成.

    调查研究照顾者口腔专业知识认知度口腔健康教育

    固定矫治技术联合微种植支抗钉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伴深覆(牙合)患者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李雪周芳翟莎菲王丹杨...
    47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固定矫治技术联合微种植支抗钉矫治安氏Ⅱ类 1 分类伴深覆(牙合)患者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方法:选择 2022 年 6 月~2024 年 3 月于本院矫治的安氏Ⅱ类 1 分类深覆(牙合)患者 34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每组17 例.对照组接受固定矫治器联合头帽口外弓进行治疗,观察组接受固定矫治技术联合微种植支抗钉进行矫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治疗前、治疗 3 个月的咬合功能和咀嚼功能,并比较两组矫治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SNA、SNB、AN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U1-NA角、U1-NA距、Overjet距、Overbite距低于对照组,鼻唇角、颏软组织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咬合力、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1.76%,低于对照组(29.41%),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矫治技术联合微种植支抗钉矫治安氏Ⅱ类1 分类伴深覆(牙合)患者可改善其软硬组织形态,并提高患者的咬合功能和咀嚼功能,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安氏Ⅱ类深覆(牙合)固定矫治技术微种植支抗钉软硬组织变化

    慕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头影测量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李麒麟张智星毛靖龚士强...
    481-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慕课联合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学头影测量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口腔正畸学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将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在我院口腔正畸科进行临床学习的 70 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5,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实验组(n=35,采用慕课联合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分别比较传统教学以及慕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口腔正畸头影测量教学的影响,以及对学员头影测量准确度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两组学员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员头影测量SNA、SNB、MP-FH和U1-SN测量差值(准确度)分别为(2.35±0.48)°、(1.51±0.37)°、(3.34±0.69)°和(1.74±0.45)°,而对照组学员测量差值(准确度)分别为(3.82±1.42)°、(2.64±0.48)°、(5.15±1.64)°和(3.64±0.77)°,实验组测量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学方法的适应力评分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慕课联合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口腔正畸学头影测量实验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员更好掌握口腔正畸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

    慕课翻转课堂口腔正畸头影测量教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