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曾甫清

月刊

1001-1420

LCMNWKZZ@qq.com

027-85726342-8015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Ur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期刊。期刊以临床为主,兼顾基础研究;着重交流临床经验,介绍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的应用,帮助读者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信息,提高医师临床辨证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妊娠合并泌尿系结石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王伟梁朝朝袁敬东俞蔚文...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妊娠合并泌尿系结石是妊娠期妇女一种常见疾病,由于需要兼顾患者及胎儿的安全、且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其诊断及治疗方法目前还存在较多争议.为进一步规范妊娠合并泌尿系结石的诊治,本文以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为基础,结合最新国内外相关文献,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结石学组、中国尿石症联盟牵头多次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讨论,结合孕妇特点和我国基本国情,制定该共识,为临床医师对妊娠合并泌尿系结石的诊治提供参考意见.

    妊娠泌尿系结石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前列腺癌局灶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韩邦旻陈少岸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癌局灶治疗的目的是在保护神经血管束、括约肌、尿道等重要解剖结构的前提下,选择性消减肿瘤,在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同时尽可能保持理想的肿瘤学结果.前列腺癌局灶治疗的实现,一是需要有效的影像手段辅助定位目标病灶,二是在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环节和局灶治疗的穿刺环节需要精准的穿刺方法.本文将讨论前列腺癌局灶治疗的可行性,并将概述目前前列腺癌局灶治疗的现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一展望.

    前列腺癌局灶治疗前列腺穿刺活检

    基于克隆进化原理的循环肿瘤DNA在前列腺癌疗效监测中的应用

    张珊年新文王燕瞿旻...
    11-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开展基于克隆进化原理的循环肿瘤DNA在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监测中的探索性应用研究.方法:纳入2例临床特征为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且高风险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通过前列腺多区域取材进行DNA测序以构建肿瘤的克隆进化过程;针对肿瘤亚克隆设计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探针,结合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评估其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监测中的价值.结果:基于克隆进化原理的ctDNA监测可表现出比PSA等传统指标更早的肿瘤进展预警.结论:本研究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监测和长程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行性.

    前列腺癌克隆进化循环肿瘤DNA液态活检治疗监测

    早发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测模型建立

    谢延冬赵劲歌沈朋飞曾浩...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早发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建立并验证年轻男性前列腺穿刺结果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1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213例≤50岁男性的临床影像资料,以探索与早发性前列腺癌发生相关的预测因素.美国SEER数据库中4 608例同时期早发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数据被获取,并用于比较东西方早发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差异.129例具有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RI,mpMRI)的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评分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患者被随机分配至训练组(91例)和验证组(38例),分别用于早发性前列腺癌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被用于模型建立.模型通过列线图进行可视化展示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以及决策曲线分析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所纳入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6岁.最终46例(21.6%,46/213)检出前列腺癌.相较SEER数据库人群,本中心的早发性前列腺癌患者具有显著更高的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14.2 ng/mL vs 5.7 ng/mL,P<0.001)、初诊骨转移占比(34.1%vs 4.6%,P<0.001)以及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4~5 级占比(46%vs 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23,95%CI:1.111~1.649,P=0.00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OR=1.718,95%CI:1.058~3.108,P=0.038)、PIRADS 4 分(OR=26.632,95%CI:3.572~584.050,P=0.006)、PIRADS 5 分(OR=46.789,95%CI:5.548~1 107.801,P=0.002)以及 ADC 值(OR=0.995,95%CI:0.991~0.999,P=0.021)是早发性前列腺癌的独立预测因素.上述临床影像参数被用于预测模型的构建.在内部验证中,模型的ROC曲线AUC值为0.842.在校准曲线以及决策曲线分析中,模型亦具有良好表现.结论:本研究构建了预测年轻男性罹患早发性前列腺癌的模型,若能在未来大样本的外部队列中得到有效验证,这一模型将有望成为辅助前列腺穿刺抉择的工具.

    早发性前列腺癌前列腺穿刺预测模型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18F-PSMA-1007 PET/CT在初诊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探索:115例病例分析

    管冰樊俊杰王卓楠蒋樟栋...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18F-PSMA-1007 PET/CT在初诊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初诊PCa并在治疗前接受18F-PSMA-1007 PET/CT检查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Ca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与患者穿刺Gleason评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转移范围之间的相关性.在7例治疗后再次接受18F-PSMA-1007 PET/CT检查的患者中评估其对于治疗反应的效能.结果:115例患者中位PSA值为43.9 ng/mL,原发灶SUVmax平均为(23.8±16.1).其中49例(42.61%)患者穿刺Gleason评分为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1~3 组,66 例(57.39%)患者 Gleason 评分为 ISUP 4~5 组.穿刺 Gleason 评分ISUP 4~5组的患者原发灶SUVmax明显高于穿刺Gleason评分ISUP 1~3组的患者[(30.2±15.7)vs(15.0±12.1),P<0.05].PSA≥10 ng/mL 的患者原发灶 SUVmax 显著高于 PSA<10 ng/mL 的患者[(25.4± 16.1)vs(11.2±9.7),P<0.05]并且原发灶SUVmax值与患者PSA水平呈正相关.在7例治疗后再接受18F-PSMA-1007 PET/CT检查的患者中,原发灶SUVmax变化程度与患者和PSA变化水平所表明疾病变化状态一致.结论:18F-PSMA-1007 PET/CT中原发灶SUVmax值与患者穿刺Gleason评分、PSA水平密切相关并且18F-PSMA-1007PET/CT检查在未接受治疗的PCa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反应监测效能.

    18F-PSMA-1007PET/CT前列腺癌初始分期治疗效果监测

    阿比特龙序贯恩扎卢胺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临床分析

    龙星博杨振宇王骏赵迪威...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阿比特龙序贯恩扎卢胺治疗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式之一,可使部分患者获益.然而,尚缺乏这种序贯治疗方案在中国mCRPC人群真实世界的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4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采用阿比特龙序贯恩扎卢胺治疗的136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mHSPC)阶段治疗方案分为联合治疗组和阶梯治疗组.其中联合治疗组57例,患者在mHSPC阶段使用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联合阿比特龙+泼尼松治疗;阶梯治疗组79例,患者在mHSPC阶段仅使用ADT治疗,进展为mCRPC再联合阿比特龙+泼尼松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恩扎卢胺治疗PSA最大下降比例超过50%(PSA50)的情况.结果:恩扎卢胺平均使用时间为(4.5± 2.2)个月,18.38%的患者达到PSA50.多因素分析显示mHSPC阶段治疗方案(联合治疗组vs阶梯治疗组)(OR=4.52,95%CI:1.27~16.14,P=0.02)、阿比特龙有效时间(OR=1.11,95%CI:1.03~1.19,P=0.005)和阿比特龙治疗进展后到序贯恩扎卢胺的间隔时间(OR=0.83,95%CI:0.72~0.95,P=0.007)是PSA50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根据临床基线特征对联合治疗组和阶梯治疗组间的患者进行1∶1匹配,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相对于阶梯治疗组患者有着更高的PSA50(31.58%vs 7.02%).结论:阿比特龙序贯恩扎卢胺可使部分mCRPC患者获得PSA反应.阿比特龙有效时间长,在mHSPC期使用ADT联合阿比特龙治疗,以及阿比特龙耐药后序贯恩扎卢胺时间间隔短的患者更可能在序贯治疗中出现PSA50.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阿比特龙恩扎卢胺

    机器人辅助保留Retzius间隙前列腺根治术:中叶突出前列腺癌12例报告

    李卓然贾玉琪杜松良罗锦...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中叶突出的前列腺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保留Retzius间隙前列腺根治术(Retzius-sparing robot-assisted radical prostatectomy,RsRARP)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围手术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行RsRARP的患者资料,通过术前影像学资料筛选出中叶突入膀胱≥2.0 cm的患者共12例,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患者中位年龄为68岁,中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 24.9 kg/m2.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中位数为9.0 μg/L,游离 PSA(free p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中位数为 1.375 μg/L.穿刺总阳性针数中位数为 2.5针,活检Gleason评分6分2例,8分2例,9分4例.临床TNM分期cT1c期2例,cT2a期8例,cT3b期2例.所有患者术前控尿均正常,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5,IIEF-5)评分均小于7分.术后6周开始复查血清PSA,之后每3个月复查1次,记录术后1、2、3个月时控尿及勃起功能情况.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患者,无输血患者,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采用未保留勃起神经的筋膜外技术,2例术前活检提示9分的患者在术中进行了淋巴结清扫,中位手术时长(从建立气腹到缝合皮肤切口)为125.0 min,中位出血量为50 mL.术后病理示无包膜外及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率为16.7%,pT2a 期 4 例,pT2b 期 2 例,pT2c 期 6 例.Gleason 评分 3+4=7 分2 例,4+3=7 分6例,4+5=9 分 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成功拔除尿管,拔除时长中位数为14 d,术后3个月tPSA中位数为0.009 μg/L,且所有患者均小于0.060 μg/L,未观察到生化复发.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均无勃起功能.术后1个月尿控率为33.3%,2个月尿控率为66.7%,3个月尿控率为83.3%.结论:对于熟练掌握RsRARP的术者来说,RsRARP在治疗中叶突出的pT2期及以下前列腺癌患者时,对肿瘤控制和术后尿控相关解剖结构的保护效果较为理想,无严重并发症,出血量和手术时长较为可控.然而,仍需要进行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以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机器人辅助保留Retzius间隙前列腺根治术前列腺癌前列腺中叶突出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7例经验总结并文献复习

    张启鸣杨勇毕海李登...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前列腺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由单一术者主刀的结直肠癌术后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分析其围术期结果、功能学结果和肿瘤学结果.结果:共有7例患者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完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手术,无一例患者中转开放.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03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6 mL.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直肠损伤等术中并发症.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100%)均恢复自主控尿,但仅有1例(14.3%)患者保留勃起功能.结论:初步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术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患者术后控尿功能恢复良好,然而性功能的保留不尽如人意.

    机器人前列腺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结直肠癌并发症

    前列腺囊腺瘤诊疗策略分析及20年单中心病例回顾

    李祥陈旭虞巍谌诚...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囊腺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4例前列腺囊腺瘤的诊疗经过,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前列腺囊腺瘤的病例报告,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例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65例患者,前列腺囊腺瘤患者发病年龄14~81岁,以"排尿困难、尿频、尿潴留"等下尿路梗阻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占比最高,达76.9%(50/65).63.8%(30/47)的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会出现异常,CA19-9及PSA水平的升高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支持依据.影像学表现为位于膀胱与直肠之间的体积较大的多房性强化的囊实性肿物.37例患者接受了完整的肿瘤切除,2例患者出现了复发,复发率约为5.4%,而接受经尿道手术的患者其复发率高达80%(8/10),囊肿部分切除术的复发率亦高达75%(6/8),囊肿穿刺抽液患者共3例,术后不同时间均出现复发.2例患者接受了内分泌治疗,其中1例控制良好,另外1例出现复发.8例患者进行了肿瘤及前列腺的一并切除,1例患者进行了全盆腔脏器切除,均未见复发.还有5例患者接受了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术后1例患者出现复发.4例接受开放肿物切除的患者出现了意外损伤直肠的并发症,2例出现了膀胱受损的并发症.结论:前列腺囊腺瘤的最主要临床表现为下尿路梗阻症状,影像学表现为体积较大的多房性囊实性肿物,肿物完整切除术是最有效治疗方法,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及腹腔镜手术具有视野更好的优势,可能降低周围器官的副损伤.

    前列腺囊腺瘤诊断治疗临床特点

    前列腺靶向穿刺核心区域的影像特征分析

    林国文戴波叶定伟朱耀...
    54-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和超声图像认知融合靶向穿刺的核心区域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2022年1月-2023年10月实施前列腺认知融合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的255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同期531例仅行系统穿刺患者,探讨前列腺癌及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的检出率,分析靶向穿刺的核心区域在mpMRI及超声图像上的影像特征.结果: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组和仅系统穿刺组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 82. 0% (209/255)和 44. 1 % (234/531), csPCa 检出率分别为 65. 5% ( 167/255)和 32. 6% (173/531),2组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和csPCa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靶向穿刺核心区域在磁共振图像上有4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分别为不规则形、类椭圆形、类圆形和弯月形,占比分别为60.0% (153/255)、18. 0%(46/255)、12. 2% (31/255)和 9. 8% (25/255),且不规则形患者的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高于其他3种(P = 0. 001).核心区域超声图像形态类似磁共振图像,但边缘较为模糊,且回声性质为低回声区的占比79. 6% (203/255),其余为等回声或高回声区.结论:正确理解前列腺磁共振图像信息以及对靶向穿刺核心区域影像特征的把握,是成功进行前列腺靶向穿刺的关键所在.

    前列腺癌靶向穿刺认知融合影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