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曾甫清

月刊

1001-1420

LCMNWKZZ@qq.com

027-85726342-8015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Ur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期刊。期刊以临床为主,兼顾基础研究;着重交流临床经验,介绍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的应用,帮助读者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信息,提高医师临床辨证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良气膀胱下Politano-Leadbetter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

    马丽丽陈海琛胡杨徐波...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改良气膀胱下Politano-Leadbetter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的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5例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采用改良气膀胱下Politano-Leadbetter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4.5岁;右侧5例,左侧9例,双侧1例.手术方法:建立气膀胱,膀胱内游离输尿管下段,末端输尿管口缝合牵引线,应用尿道口-输尿管开口-新输尿管裂孔三点一线原理,准确寻找膀胱外输尿管.将已游离的输尿管自新输尿管裂孔重新迁入膀胱内,建立黏膜下隧道,将输尿管远端包埋于黏膜下隧道内,缝合输尿管口,再置入双J管,完成Leadbetter输尿管再植手术.术后定期复查尿常规了解尿道感染情况,泌尿系彩超及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phy,VCUG)评估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或狭窄、是否存在输尿管反流等指标.结果:15例患儿均经气膀胱下完成Politano-Leadbetter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单侧81~103 min,平均(91.0±16.5)min;双侧136~165 min,平均(149.0±15.4)min.术中几乎无明显出血.留置尿管7~8d,拔除尿管后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排尿困难、切口感染或裂开,住院时间8~15d.术后随访12~24个月,近期无尿漏、切口感染、尿路感染,远期无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复查彩超测得肾盂前后径为(0.95±0.35)cm,较术前的(2.68±0.75)cm明显减小;输尿管最大直径为(0.75±0.21)cm,也比术前的(2.85±0.65)cm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气膀胱下Politano-Leadbetter术已是一种技术成熟且易于学习的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保留了原始输尿管的开口位置与解剖走向,是治疗小儿输尿管末端狭窄类疾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Politano-Leadbetter术腹腔镜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输尿管再植

    基于NHANES数据库分析在老年男性中血浆反式脂肪酸浓度和总PSA浓度的关系

    周袁成喻泽浩陈佳炜孙逸...
    141-14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 acids,TFAs)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然而,循环TFA浓度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横断面人群研究,以分析血浆TFAs和总PSA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经过筛选,从NHANES数据库2009-2010年周期中纳入312名参与者.采用单变量、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和分层分析检验血浆TFAs(棕榈反油酸、反式异油酸、反油酸、反式亚油酸)浓度与血清总PSA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在充分调整混杂变量后,数据显示,在老年男性患者中每增加1个单位的log2转换的反式亚油酸,总PSA浓度增加1.14 ng/mL(P<0.05).然而棕榈反油酸、反式异油酸、反油酸与总PSA浓度无相关性.此外,分层分析显示反式亚油酸与总PSA浓度的相关性在无体力活动参与者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这种正相关性与参与者无体力活动显著相关(交互作用检验P<0.05).结论:总PSA浓度的升高与上升的循环反式亚油酸浓度相关.这种关系在无体力活动的患者中被进一步放大.因此,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可能会导致正常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高,尤其是在无体力活动的人群里.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有助于身体健康.

    反式脂肪酸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横断面研究

    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性发热的影响因素及术前病原学分析

    徐江浩王云炎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患者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性发热的影响因素及其术前病原菌的构成比和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2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尿路感染性发热分为发热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尿路感染性发热的影响因素,并对术前尿培养病原菌的构成比和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53例患者中38例术后发生尿路感染性发热,57例术前尿培养阳性.发热组患者的性别、结石数量、术前尿培养、术前血肌酐、术前血清白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结石多发、术前尿培养阳性和术前低血清白蛋白为术后尿路感染性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革兰阴性菌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21株),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中检出率较高的有无乳链球菌(5株)、粪肠球菌(5株)和表皮葡萄球菌(4株),无乳链球菌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较高,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利奈唑胺、链霉素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对于女性、结石多发、术前尿培养阳性和术前低血清白蛋白的患者应加强对其术后尿路感染性发热的防范.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前尿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其是大肠埃希菌.对于术前尿培养阳性者,应根据药敏结果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输尿管镜碎石术术后发热影响因素病原菌分布药物敏感性

    等离子双极电切环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通道电凝止血的临床研究

    汪隆旺潘求丰侯腾
    153-15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等离子双极电切环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中 通道电凝止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3年7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mPCNL术中输尿管镜直视下发现通道出血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0~65岁,平均42.7岁.术中使用18Fr撕开鞘建立工作通道,碎石结束后,将输尿管镜与等离子双极电切环同时置入18Fr撕开鞘内,再缓慢退鞘将等离子双极电切环顶住暴露的出血点通过电凝(功率120 W)实现快速止血.结果:21例患者均止血成功,无急诊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加栓塞术止血或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0~90 min,平均(49.0±15.1)min;止血时间2~10 min,平均(3±2)min;无术中、术后输血,所有患者均实现了无管化.术后复查腹部平片或泌尿系统彩超,16例患者取净结石无结石残留;5例患者有结石残留于平行肾盏,术后行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取石术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排出碎石.结论:等离子双极电切环应用于mPCNL术中通道的电凝止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

    等离子双极电切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电凝止血

    腹壁吻合器辅助单孔单通道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裴禹涵何昱莹耿申吉振帅...
    15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腹壁吻合器辅助下通过单孔单通道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通过腹壁吻合器辅助单孔单通道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8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腹壁吻合器辅助单孔单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Kiyak问卷评分、手术费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的精液相关检查.结果:2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手术方式后,术后Kiyak问卷评分、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治疗费用及精液相关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腹壁吻合器辅助下的单孔单通道腹腔镜降低了手术难度,且更加安全、可行,且被广大患者接受.

    单孔单通道腹腔镜腹壁吻合器精索静脉曲张美容效果微创手术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郝颖张青郭宏骞
    16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粒子植入全称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是一种将125I或103Pd等含放射性的粒子按计划植入肿瘤内部以摧毁肿瘤的治疗手段.现代前列腺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经会阴、经直肠超声引导的技术,具有微创、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最大程度地保留前列腺功能及尿道功能等优势.本文将从粒子植入的定位手段、单一治疗和联合治疗的疗效、并发症及其他相关研究等方面探讨粒子植入治疗的潜力、患者选择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粒子植入

    TP53突变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与预后评估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汪正斌温诚浩张力
    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逐渐升高.研究表明肿瘤抑制基因TP53突变在PCa中起着重要作用,TP53突变后形成突变型TP53,其表达产物突变型P53蛋白即失去原有的抑癌作用.因此,探究TP53基因突变在PCa发生与进展等方面中的作用,进而以TP53突变为靶点治疗PCa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这对于延长PCa患者生存期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TP53基因突变在PCa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与预后评估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前列腺癌TP53基因突变

    MDT模式下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策略初探

    武鹏田春娟康飞张静...
    17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是前列腺癌的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本文报道3例典型病例.例1,63岁,初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34.39 ng/mL,病理确诊前列腺腺癌,Gl-eason 评分9分(4+5),伴少数区域神经内分泌分化,68Ga-PSMA PET/CT分期T3bN0M1b,3年内分泌治疗后出现双下肢水肿,右肺动脉干及肾下极平面下腔静脉栓子,遂行转移淋巴结二次穿刺,获取病理为前列腺小细胞癌.MDT讨论后更换恩杂鲁胺,同时行EP方案化疗.例2,53岁,初始PSA 34.13 ng/mL,穿刺病理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8分(3+5),临床分期T4N1M1b.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神经内分泌阳性,在内分泌治疗基础上行腹主动脉旁及盆腔挽救性放疗.例3,40岁,初始PSA 47.99 ng/mL,穿刺活检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8分(4+4),临床分期T4N1M1a.行去势+抗雄+新辅助化疗6个周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减瘤性切除术+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病理提示前列腺腺癌伴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MDT讨论后行盆腔延伸野及前列腺瘤床区、盆腹腔可见肿大淋巴结挽救性放疗.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发病相对年轻,PSA水平与肿瘤分期不相称,原发病灶重复穿刺或转移灶获取病理具有重要诊断价值,MDT模式可以有力保证规范化治疗.

    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多学科诊治综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