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曾甫清

月刊

1001-1420

LCMNWKZZ@qq.com

027-85726342-8015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Ur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期刊。期刊以临床为主,兼顾基础研究;着重交流临床经验,介绍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的应用,帮助读者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信息,提高医师临床辨证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代谢综合征与肾周脂肪粘连发生及粘连程度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汤伟南杨文锦纪长威
    367-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工作中肾肿瘤患者肾周脂肪粘连(adherent perinephric fat,APF)发生及粘连程度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4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并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共400例,将其分为无粘连组(197例)及粘连组[轻度(84例)、中度(100例)、重度(19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术前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吸烟饮酒史、高血压及糖尿病史等资料,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诊断标准进一步评估患者有无MS发生.继而将记录的各变量、MS与术中APF发生及其粘连程度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APF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史及MS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示,BMI:25~30 kg/m2[OR=2.87(95%CI:1.49~5.52),P=0.002]、>30 kg/m2[OR=4.12(95%CI:1.07~15.91),P=0.040]、吸烟史[OR=22.12(95%CI:12.72~38.49),P<0.001]、饮酒史[OR=12.63(95%CI:6.64~24.01),P<0.001]及 MS[OR=5.41(95%CI:2.53~12.48),P<0.001]是AP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粘连程度与性别、BMI、吸烟、饮酒、高血压、MS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吸烟史[OR=4.11(95%CI:2.21~7.64),P<0.001]、MS[OR=2.01(95%CI:1.12~3.60),P=0.019]是术中APF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S与APF的发生率及粘连程度呈正相关,是肾肿瘤患者肾周脂肪发生粘连及不同粘连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肾肿瘤患者术前评估肾周脂肪有无粘连及其粘连程度的预测因子,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指导.

    肾周脂肪粘连肾肿瘤代谢综合征

    减瘤手术对肾癌骨转移患者预后影响: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

    李云天董洋陈雨昂韩从辉...
    374-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减瘤手术对肾癌骨转移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分析,从数据库中收集大量多中心的肾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分别通过logistic法分析了肾癌患者的骨转移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骨转移与非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曲线,Cox分析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去除混杂因素后分析了减瘤手术对肾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 221例肾癌患者,其中1 038例发生了骨转移,通过对比,骨转移患者呈现以下临床特征:男性、年龄偏高、T分期较晚、多数合并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肾癌骨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有:T分期高、合并淋巴结及其他远处器官转移.生存分析显示骨转移患者生存期远低于未转移患者.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T4、N1、远处转移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减瘤手术为独立保护因素.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减瘤手术仍然是影响肾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肾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风险因素包括T4肿瘤分期和肺转移.T4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通常预示预后不良.减瘤手术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稳定,肾癌骨转移的患者可以通过减瘤手术获得生存获益.

    SEER数据库肾癌骨转移预后减瘤手术R语言

    膀胱尿路上皮癌内质网应激相关LncRNA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王依杰龙朝辉陈丹瞿根义...
    382-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此项研究旨在深度解析内质网应激相关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LCA)的预后效应,同时构建BLCA内质网应激相关LncRNA预后风险模型,以便更好地指导膀胱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BLCA RNA测序数据和临床信息,在Genecard数据库中提取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列表,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出BLCA内质网应激相关LncRNA,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与BLCA预后显著相关的LncRNA,并通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分析法,进一步筛选显著相关的LncRNA,旨在识别具有独立预后价值的内质网应激相关LncRNA.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针对BLCA预后风险的模型.同时计算所有患者的风险评分,以此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并比较两亚组间的生存预后差异.绘制ROC曲线以评价BLCA预后风险模型的效能,最后分析BLCA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风险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筛选出6个具有独立预后价值的BLCA内质网应激相关LncRNA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结果表明低风险组的预后优于高风险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此外,风险评分是BLCA的独立预测因子且与死亡率呈正相关,同时还与年龄、肿瘤分级、病理分期和T分期显著相关.结论:BLCA内质网应激相关LncRNA预后风险模型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价值,这将有利于协助BLCA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并提供可能的治疗靶点.

    膀胱尿路上皮癌内质网应激长非编码RNA预后风险模型

    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醛固酮腺瘤中新型生物标志物和通路

    陈亮向婉代喆余方...
    388-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接受肾上腺切除术的患者采集的醛固酮腺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组织进行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APA组织和正常肾上腺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方法:利用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APA及正常肾上腺组织进行分析,筛选APA组织和正常肾上腺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APA病人组织样本染色,验证差异表达蛋白的表达.结果:共鉴定了6 282种蛋白质.使用P<0.05和|fold change|≥2的显著性截断值,鉴定出356种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此外,通过整合蛋白质组和转录组数据,鉴定出一个新的生物标志物嗜铬蛋白B(chromogranin B,CHGB),在APA中显著表达下调,并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CHGB在区分正常组织和APA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AUC=0.856),显示其在APA发展中的潜在重要性.重要的是,CHGB和CYP11B2的联合提高了诊断APA的预测效能.结论:我们的研究确定了参与APA发生的关键蛋白质和通路,并发现了一种新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来区分APA,可能成为预测APA的潜在生物标记物.这些发现为未来APA的分子诊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原发性高醛固酮症醛固酮腺瘤蛋白质组学分析嗜铬蛋白BPPAR信号通路

    PVI对前列腺癌的预测诊断价值

    王硕魏卓
    396-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LT,PVI)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6月-2023年6月孝感市中心医院67例PCa患者和7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PSA、PVI等指标,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PVI与PCa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对PCa的诊断价值.结果:PCa与BPH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PH患者相比,PCa患者的PVI更低,而NLR、SII、PSA均更高(P<0.05).PSA灰区PCa患者与非PSA灰区PCa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PSA灰区PCa组患者相比,PSA灰区PCa患者PVI下降不明显(P<0.05).PVI与PCa患者的PSA、SII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5、-0.435(P<0.05).应用PVI、NLR、SI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评估PCa时,PVI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725(P<0.01),最佳截断值为0.06,此时的灵敏度为65.8%,特异度为71.6%.应用PVI绘制ROC曲线预测评估PSA灰区PCa结果所示,AUC为0.726,最佳截断值为0.05,此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4.6%和68.4%(P<0.01).结论:PVI对PCa的诊断有预测价值,并且PVI在PSA灰区PCa中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适当使用可提高PCa早期筛查的阳性率.

    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前列腺特异度抗原前列腺癌诊断价值

    UMP与RIRS治疗1~2cm肾结石的疗效、安全性比较

    朱佳奇汪浩包云帆沈黎辉...
    400-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超细经皮肾镜取石术(ultra-mini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UMP)与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治疗1~2 cm肾结石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宁波市杭州湾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60例直径为1~2 cm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入UMP组(30例)、RIRS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情况.结果:RIRS组手术时间较UMP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MP组住院费用较RIRS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结石清除率(stone free rate,S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碎石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的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较术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升高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值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下降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MP组出现1例严重血尿的患者,术后Hb较术前下降62 g/L,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介入治疗1次后好转.2组术后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肌酐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1~2 cm的肾结石患者,UMP及RIRS均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两者术后SFR、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相当.UMP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但存在出血的风险;而RIRS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但出血风险更低.

    超细经皮肾镜取石术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肾结石疗效安全性

    LncRNA-MEG3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不同部位表达特点研究

    娜菲莎·吐尔地刘开放马依娜濮婉婷...
    406-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长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ong non coding RNA-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3,Ln-cRNA MEG3)在由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狭窄所致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经Anderson-Hynes术治疗后在患儿的不同解剖部位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与术后肾功能改善率的相关性,及其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2年5月20例患儿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诊疗行Anderson-Hynes术,将术中切除的UPJ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标本离体后立即按解剖部位分为正常对照组织肾盂段(renal pelvis,RP)组20例、UPJ组20例、远端输尿管狭窄组(dis-tal ureterostenosis,DU)组20例,通过Masson三色染色、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手段观察3组标本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数目、LncRNA-MEG3表达,并分析LncRNA-MEG3表达、ICCs数目与患儿术后半年分肾功能(split renal function,SRF)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CVF在UPJ组最高,明显高于RP组和D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MEG3在UPJ组高表达,RP组、UPJ组、DU组中MEG3的表达量分别为0.860±0.205、2.160±0.321、0.838±0.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半年分肾功能改善率与UPJ中Ln-cRNA-MEG3的表达量、ICCs数目均不相关.结论:UPJO患儿UPJ部ICCs的数目比肾盂段、远端输尿管狭窄段少.UPJ组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比肾盂段、远端输尿管狭窄段重;LncRNA-MEG3在UPJ组高表达,可为探索先天性UPJ狭窄的病因机制及寻找靶基因提供参考;UPJ中LncRNA-MEG3的表达量、ICCs数目与术后半年分肾功能改善率均不相关.

    肾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Cajal间质细胞长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

    基于人工智能利用术前CT图像、血常规及生化数据预测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研究

    史振铎王鑫磊刘形薛亮...
    412-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T图像、血常规及生化数据在预测膀胱癌复发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3月-2022年7月于徐州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65例膀胱癌患者.当患者初发膀胱癌时,收集其术前CT图像、血常规及生化数据.将CT图像进行归一化,并随机旋转-40~40°,以增加数据输入.使用CT图像、血常规及生化数据分别构建多种预测模型(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梯度提升机).采用五倍交叉验证实验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三维卷积神经网络和梯度提升机的预测性能.结果:利用CT图像训练的三维卷积神经网络准确率为89.0%,曲线下面积为0.888.基于血常规和生化数据训练的梯度提升机准确率分别为94.7%、98.8%,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8和0.996.结论:机器学习方法在对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复发预测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或可用于膀胱癌的复发风险分层,进一步指导后续的化学治疗.

    膀胱癌复发人工智能CT图像

    正中双侧缝合法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处理阴茎背血管复合体的应用

    王熠袁顺辉翟小菲韦海荣...
    419-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使用正中双侧缝合法处理阴茎背血管复合体(dorsal vascular complex,DVC)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我医疗组2020年3月-2022年3月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81例患者,根据处理DVC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缝合组(38例)和正中双侧缝合组(43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相关资料及术后恢复指标有无差异.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双侧缝合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缘阳性率及术后1、3个月控尿恢复率均优于传统缝合组(P<0.05),术后6个月控尿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双侧缝合法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显著降低前列腺尖部切缘阳性率,有利于术后患者早期控尿的恢复.

    阴茎背血管复合体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控尿功能切缘阳性术中出血量

    纳武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三线及以上方案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桂有富刘昭邓若平祝睿...
    424-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纳武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三线及以上方案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的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永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和肿瘤内科临床二线治疗失败的137例mRCC患者.mRCC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纳武单抗单药治疗组(single treatment group,STG)和纳武单抗+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combined treatment group,CTG).对所有患者的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进行评估.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生存资料进行分析.此外,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探讨不同临床特征对PFS和OS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7例mRCC患者,其中CTG 46例,STG 91例.CTG和STG的ORR分别为28.26%和20.88%,DCR分别为56.52%和37.36%.CTG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高于STG(8.92个月vs 6.80个月,P<0.05;24.22个月vs 10.63个月,P<0.05).既往未行肾切除、≥2个转移部位和三线以上治疗方案是mRCC患者中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既往未行肾切除和三线以上治疗方案是mRCC患者中位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纳武单抗联合他汀类药物三线及以上方案治疗mRCC明显优于纳武单抗单药治疗,可显著延长mRCC患者的PFS和OS.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临床试验验证.

    转移性肾细胞癌纳武单抗阿托伐他汀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