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曾甫清

月刊

1001-1420

LCMNWKZZ@qq.com

027-85726342-8015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Ur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期刊。期刊以临床为主,兼顾基础研究;着重交流临床经验,介绍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的应用,帮助读者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信息,提高医师临床辨证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前列腺癌空间分布的临床研究进展

    王少刚马威杨春光
    659-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筛查和临床诊断主要依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和经直肠超声检查(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等.前列腺根据其组织学特征被划分为3个腺性区域,即外周带、移行带和中央带,每个区域PCa的发生率和预后存在差异.分子生物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PCa发生发展的分子特征,特别是各个区域独特的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特征.基于PCa的空间分布的研究,开展病灶特异性的局灶治疗或局部治疗,有效控制肿瘤进展,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PCa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有望提高空间分布诊断的准确率,辅助治疗决策,但需要在实践中验证其可靠性.

    前列腺癌空间分布外周带移行带中央带

    优先刊登创新性研究文章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
    663页

    前列腺癌根治性剜除术的初步探索

    杨春光杨俊李凡李恒...
    664-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性剜除术应用于局限期前列腺癌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3年12月-2024年3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局限期前列腺癌患者,筛选入组的患者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20 ng/mL,且由单一术者完成前列腺癌根治性剜除术.排除临床诊断分期≥T3期、难以耐受全身麻醉手术或拒绝该术式的患者.10例入组患者的中位年龄71岁,中位体重指数25 kg/m2,中位Gleason评分3+4=7分.前列腺癌根治性剜除术在Hood技术保护耻骨后和前列腺尖部附近结构的基础上,借鉴后入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在筋膜内层面探查和前列腺颈部神经血管束保护中的优势,前入路离断膀胱颈主体后迅速自前列腺背侧进入筋膜内层面、逆行松解神经血管束.结果:从切开皮肤至完成皮肤缝合的中位时间为109 min,中位出血量为80 mL;切缘阳性率为20%,术后6周90%的患者PSA<0.2 ng/mL;即刻尿控率达60%;中位随访4个月时勃起功能保留率为86%(6/7).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性剜除术在即刻尿控和勃起功能保留方面效果理想,入路和步骤清晰简明,值得临床上参考应用.

    局限期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筋膜内剜除术功能保护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复杂囊实性肾肿瘤经验与预后分析

    李小航邹南鑫彭程李智...
    668-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切除复杂囊实性肾肿瘤的手术经验、安全性并分析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经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93例复杂囊实性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术后3 d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肾小球滤过率(GFR)、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93例患者中,男68例,女25例;年龄16~74岁,平均(47.66±12.63)岁;肿瘤最大直径0.7~9.0 cm,平均(3.94±1.65)cm;左侧46例,右侧47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275 min,平均(130.53±46.28)min;肾动脉阻断时间 7~68 min,平均(20.84±9.28)min;术中出血量 5~550 mL,平均(77.47±110.78)mL,术中输血0例.术后前3 d引流量0~970 mL,平均(64.00±97.79)mL;术后拔管时间2~8 d,平均(3.00±1.07)d;术后住院时间 2~14 d,平均(4.62±1.65)d;术前 GFR 平均为(94.58±16.28)mL/min,术后GFR平均为(83.26±18.45)mL/min;术后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9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123个月,中位随访39个月,失访率为11.8%(11/93),复发1例,无肿瘤远处转移.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复杂囊实性肾肿瘤安全可行,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远期肿瘤学控制和恢复良好.

    囊实性肾肿瘤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保留肾单位手术

    前列腺癌高频不可逆电穿孔局灶治疗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闫志超王海峰杨启维何必民...
    674-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高频不可逆电穿孔(high-frequency 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H-FIRE)局灶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安全性和短期内性功能保护及肿瘤控制效果.方法:收集上海市东方医院2022年9月1日-2024年4月1日期间,初始治疗方法为H-FIRE手术的PCa患者的信息,记录基线时性功能问卷结果、围术期不良事件、术后性功能问卷结果、术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tP-SA)、术后6个月活检穿刺及复发的结果,随后对术前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77例患者,随访达到术后6个月的患者有44例(57.1%),此部分患者6个月时测定平均tPSA水平为(3.33±2.76)ng/mL,相较于术前的(9.42±5.34)ng/mL,平均下降了 6.09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24 例(54.5%,24/44)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了前列腺穿刺活检复查,其中5例(20.8%,5/24)穿刺结果提示复发,5例复发患者均选择二次H-FIRE手术.术后有6例(7.8%,6/77)患者因尿管拔除较早导致出院后出现急性尿潴留,于门诊再次行留置导尿操作,并于1周后拔除;围术期未观察到其他Clavien-DindoⅡ级并发症.54例(70.1%,54/77)患者高质量地完成了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功能问卷调查,此部分患者基线时尿垫使用率为0,术后1个月时1例(1.9%,1/54)患者使用尿垫.术后1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相较于基线略微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9),但于术后6个月逐渐回归基线水平.结论:H-FIRE治疗PCa在短期肿瘤控制方面表现良好,短期内可能有轻微的性功能方面的消极影响,但仍可以有效地保护患者的泌尿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高频不可逆电穿孔局灶治疗前列腺癌功能结果肿瘤控制结果

    双边尿道前悬吊联合筋膜内切除技术促进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早期尿控恢复的临床应用

    曲发军丁杰虞永江顾正勤...
    679-683,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边尿道前悬吊联合筋膜内切除技术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obot assisted radical prostatectomy,RARP)后早期尿控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上述技术进行RARP,所有患者均为低危或中危病例.相比于传统的RARP,该技术的核心主要为双边尿道前悬吊和筋膜内切除技术.尿道前悬吊是将耻骨前列腺韧带背血管复合体缝扎后悬吊于耻骨骨膜,从而提高术后尿道的稳固性.术中执行的是双边悬吊技术,相比于单边悬吊,可以更好地维持尿道稳定性.筋膜内切除技术根据患者情况,分为保留单侧神经血管束和保留双侧神经血管束.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周复查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tPSA)提示,所有患者瘤控良好.术后52%的患者实现即刻控尿,其中保留单侧神经血管束组和保留双侧神经血管束组分别为40%和70%.术后6周,96%的患者实现良好控尿,保留单侧神经血管束组和保留双侧神经血管束组分别为95.0%和96.6%.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实现良好控尿.结论:在RARP中,双边尿道前悬吊联合筋膜内切除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实现早期尿控恢复,对于中低危前列腺癌患者而言,值得运用和推广.

    双边尿道前悬吊筋膜内切除技术前列腺癌机器人手术早期尿控恢复

    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cT2a期肾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比较分析

    冯圣佳沈凯沈黎辉朱佳奇...
    684-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robot-assisted partial nephrectomy,R APN)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治疗cT2a期肾癌的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并分析患者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接受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33例cT2a期肾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RAPN组和LPN组,采用SPSS软件中的t检验及x2检验比较基线特征、围手术期资料和术后结局.结果:RAPN组和LPN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N 组手术时间为(138.15±19.94)min,少于 LPN 组的(167.15±38.49)min;RAPN 组术中出血量为(228.55±78.16)mL,少于LPN组的(324.54±107.5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N组手术中热缺血时间为(33.00±4.14)min,明显长于RAPN组的(22.05±4.5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3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但RAPN组患者术后第1天Scr值明显低于LPN组患者(P=0.001).术后随访3年,2组患者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PN与LPN治疗cT2a期肾癌总体安全有效,在有经验丰富的医师情况下,两者都能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相较于LPN,RAPN有更短的热缺血时间,更能充分有效地保护患者术后肾功能,术后远期肾脏相关疾病发病率更低.

    肾部分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cT2a期肾癌

    儿童睾丸良性肿瘤44例报告

    殷坤党刘振华李志勇李向东...
    689-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儿童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围手术期评估的特点,提高保留睾丸手术的可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3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睾丸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睾丸良性肿瘤44例.收集睾丸良性肿瘤患儿术前评估资料、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资料,统计分析其特点.结果:44例患儿中左侧17例,右侧25例,双侧2例;年龄3个月~12岁,中位年龄8岁,2岁及以下13例.其中畸胎瘤22例,表皮样囊肿18例,腺瘤2例,间皮囊肿2例.所有患儿均常规行睾丸癌肿瘤标志物检测,其中2例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升高,超声检查考虑良性,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前超声检查提示恶性肿瘤4例,肿瘤标志物均正常范围,其中3例行根治术,1例行保留睾丸手术.共23例患儿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21例患儿行保留睾丸手术.术后随访6~8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所有受访患儿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者残留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儿童睾丸肿瘤中良性肿瘤占有较高比例,应重视儿童睾丸肿瘤围手术期评估,避免过度治疗.

    儿童睾丸肿瘤良性肿瘤保留睾丸手术围手术期评估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相关解剖结构的保留方法及策略进展

    赵浩辰鲍一歌杨璐魏强...
    692-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obot-assisted radical prostatectomy,RARP)凭借高清立体视觉和精细操作能力等技术优势,已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术方式.本文重点讨论RARP中关键解剖结构的保护策略,包括神经血管束、背深静脉复合体、膀胱颈、尿道及尿道周围结构的保留或重建技术.在保证肿瘤有效切除和控制的前提下,这些技术对于进一步提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效果.最后,本文展望了 RARP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不断提高手术精准度和优化患者术后恢复状况.

    前列腺肿瘤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尿控尿控相关结构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新膀胱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柏荣杰杨潇蔡令凯余瑞喜...
    696-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术后发生新膀胱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22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的105例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发生新膀胱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白蛋白变化水平及糖尿病对新膀胱相关并发症的诊断效能.结果:共2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发生2种并发症,并发症取最高级别,其中发生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Ⅰ~Ⅱ级18例,Ⅲa级1例,Ⅲb级8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经分析,糖尿病、术后白蛋白水平下降是新膀胱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白蛋白水平的下降和术前罹患糖尿病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明显相关(P<0.05).白蛋白变化结合罹患糖尿病在预测新膀胱相关并发症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 0.752(95%CI:0.650~0.837,P<0.05),在预测吻合口瘘中的 AUC 为 0.720(95%CI:0.616~0.809,P<0.05).结论:术后白蛋白水平下降和术前罹患糖尿病是术后发生新膀胱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吻合口瘘的发生密切相关.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新膀胱并发症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