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曾甫清

月刊

1001-1420

LCMNWKZZ@qq.com

027-85726342-8015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Ur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期刊。期刊以临床为主,兼顾基础研究;着重交流临床经验,介绍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的应用,帮助读者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信息,提高医师临床辨证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膀胱癌组织CHI3L1、SOX7表达及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复发的关系

    苏博伦池杨王东明
    702-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膀胱癌组织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tosanase 3-like protein 1,CHI3L1)、Y性别决定基因7(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SOX7)表达及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s,TURBT)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8月 2021年8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46例行TURBT的膀胱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取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HI3L1、SOX7蛋白表达,对患者进行2年随访,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32例和未复发组11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四格表分析膀胱癌组织CHI3L1、SOX7蛋白表达对TURBT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膀胱癌组织CHI3L1阳性表达率(65.7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4.93%),SOX7阳性表达率(41.1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73.29%)(P<0.05).肿瘤数目多发、T1期的膀胱癌组织CHI3L1阳性表达和SOX7阴性表达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肿瘤数目单发、Ta期的患者比例(P<0.05).CHI3L1是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SOX7是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CHI3L1、SOX7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各自单独预测,误诊率低于各自单独预测(P<0.05).结论:在膀胱癌组织中CHI3L1表达水平较高,SOX7表达水平较低,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TURBT术后复发有关,可能作为膀胱癌患者行TURBT术后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膀胱癌壳多糖酶3样蛋白1Y性别决定基因7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复发

    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中国前列腺癌发病死亡趋势分析

    林豪胜杨增士叶宁
    708-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发病及死亡现状和长期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自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采用Joinpoint软件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在线分析工具,对1990-2019年中国PCa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9年,中国PCa发病率由4.33/10万逐年增长至21.17/10万;死亡率由3.34/10万逐年增长至7.50/10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率由66.06/10万逐年增长至138.32/10万.Joinpoint结果显示,标化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标化死亡率有降低趋势.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发病与死亡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发病风险随时期的增加而升高,死亡风险随时期的增加而降低,发病风险随队列的增加而升高,死亡风险随队列的升高而降低.结论:1990-2019年中国PCa的发病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和死亡风险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并且80岁以上人群发病风险最高,提示80岁以上老年人群应作为PCa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前列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疾病负担

    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尿失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张浩永许方蕾
    713-718,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2名研究员使用Endnote 20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后使用Stata 12.0和R 4.3.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结果显示:年龄(OR=1.03,95%CI:1.02~1.05,P<0.01)、前列腺体积(OR=1.01,95%CI:1.00~1.02,P<0.05)、病理分期>T3a(OR=2.69,95%CI:1.88~3.83,P<0.01)、前列腺手术史(OR=2.81,95%CI:1.93~4.10,P<0.01)、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OR=1.03,95%CI:1.02~1.05,P<0.01)、术前尿失禁(OR=2.86,95%CI:1.95~4.20,P<0.01)、膀胱功能失代偿(OR=5.09,95%CI:1.10~23.58,P<0.05)是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发生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术前膜尿道长度(OR=0.74,95%CI:0.58~0.95,P<0.05)、保留神经(OR=0.45,95%CI:0.27~0.75,P<0.01)、保留膀胱颈(OR=0.33,95%CI:0.23~0.48,P<0.01)是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发生尿失禁的保护因素.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尿失禁与患者自身情况、病理相关因素及手术相关因素有关,临床应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前列腺癌根治术尿失禁危险因素meta分析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和腹腔镜肾盂瓣输尿管成形术在输尿管上段长段狭窄中的应用

    孙逸程功刘岳南周袁成...
    719-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肾盂瓣输尿管重建手术在输尿管上段长段狭窄中的应用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26例输尿管上段长段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6例,包含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再狭窄5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上段狭窄10例.术前检查提示狭窄段3~7 cm,术中采用肾盂瓣完成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重建,其中腹腔镜手术6例(腹腔镜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20例(机器人组).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肾盂前后径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完成,均未中转开放手术.腹腔镜组肾盂瓣输尿管成形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31±4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3±66)mL,术后平均住院日(7±5)d,术后肾盂前后径缩小达95.33%,术后腹痛或腰部胀痛情况均有缓解.机器人组肾盂瓣输尿管成形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7±2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8±24)mL,术后平均住院日(5.7±1.2)d,术后肾盂前后径缩小达97.00%,术后腹痛或腰部胀痛情况均有缓解.结论:肾盂瓣输尿管成形术在输尿管上段长段狭窄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操作较易掌握,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较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但目前所报道的多为单一中心小样本研究,仍需更大样本量、前瞻性的研究及长期随访以进一步评估其临床有效性.

    肾积水输尿管上段长段狭窄肾盂瓣输尿管成形术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

    炎症指标及血液学指标对尿路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测诊断比较及联合运用价值分析

    孙安华黄渊凤蒋小丽翁绍芳...
    725-729,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s/lymphocyte ratio,NLR)、C 反应蛋 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 IL-6+PCT+CRP 联合检测对尿路相关性血流感染(urinary tract-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UT-BSI)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简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1月-2023年11月入院48 h内送检的尿培养结果阳性的25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血培养结果分组,尿培养阳性后7 d内血培养阳性且获得相同病原菌的患者为试验组(97例),血培养结果阴性的疑似血流感染患者(15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中IL-6、PCT等上述6项检测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UT-BS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该6项检测指标及联合检测对UT-BSI的预测价值.结果:UT-BSI病原微生物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次之,真菌较少见.试验组IL-6、PCT等上述6项检测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L-6、PCT、CRP是UT-B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项检测PCT的AUC为0.915,诊断效能最好.IL-6+PCT+CRP联合检测,其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87.7%,约登指数为0.815,AUC为0.953,较单项检测诊断效能更好.结论:UT-BSI病原微生物以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IL-6、PCT等上述6项指标均可作为尿路感染患者血流感染预测诊断的有力补充,IL-6、PCT、CRP是UT-BSI的独立危险因素,WBC、PLT、NLR诊断价值有限.单项检测指标中,PCT在UT-BSI的综合诊断效能中优于IL-6和CRP,IL-6+PCT+CRP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有助于临床对UT-BSI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尿路相关性血流感染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预测价值

    Ⅰ~Ⅱ级肾囊肿去顶术后确诊低度恶性潜能肾肿瘤的诊治经验分析(附8例报告)

    王禹琦潘秀武陈少军叶剑青...
    730-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表现为Bosniak Ⅰ~Ⅱ级肾囊肿,接受肾囊肿去顶降压术后病理确诊为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肿瘤患者的影像和病理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8例Bosniak Ⅰ~Ⅱ级肾囊肿去顶术后病理确诊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6例,平均年龄41岁.研究内容包含影像学特征、诊治经过和患者随访情况等.结果:患者术前影像学提示Bosniak Ⅰ~Ⅱ级肾囊肿,术后病理诊断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肿瘤.回溯影像典型特征包括囊壁及间隔增厚、强化的高密度灶、内壁毛糙及厚壁样结节等.后续治疗方案包括二期肾部分切除术2例,根治性肾切除术4例,2次治疗窗口期平均2个月(2周~6个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复发转移.另2例行积极监测,密切随访未见复发.结论:重视肾脏囊性疾病的术前诊断,提高影像学检查和术中冷冻病理的敏感性,对确诊为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肿瘤的患者采取积极治疗,对提升肾脏恶性囊性病变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肾囊肿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肿瘤Bosniak分级囊液分析

    智能控压负压吸引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在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

    孙大开何昊阳谢波涛骆八强...
    734-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智能控压负压吸引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在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2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观察组采取智能控压负压吸引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碎石取石结果、手术治疗情况、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上升(88.89%vs 100.00%,x2=11.764,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毕时、术后7 d、术后1个月存在残石的患者例数占比显著下降(x2=7.328、6.870、11.764,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Scr、BUN、β2-MG、CRP、IL-6、PCT值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上尿路结石中采用智能控压负压吸引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方案,能提升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残石率,减轻肾功能损伤及炎症反应,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上尿路结石智能控压负压吸引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临床疗效

    多模态融合超声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余伟民程帆
    739-742,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模态融合超声技术是将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结合的新兴成像技术,它结合了传统超声的实时监测、无创性和无辐射的优点,与CT和MRI的高分辨率、详细解剖结构显示等特性相结合.本文重点介绍了超声与CT和MRI(US-CT和MRI-TRUS)的融合成像技术及其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多模态融合超声技术通过更精确的穿刺路径选择和实时引导,可以提高结石的清除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在前列腺穿刺活检方面,利用MRI与超声的融合影像,可有效提升前列腺癌病灶的定位精度,减少假阴性风险.随着医学影像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超声与CT和MRI的融合成像逐渐成为现实,为泌尿外科诊疗提供了更高精度的影像支持.

    融合影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超声核磁共振成像经皮肾镜取石术前列腺穿刺活检

    输尿管狭窄修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

    杨龙雨禾杨剑兵招云亮卫娜...
    74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输尿管狭窄是泌尿外科的一类梗阻性疾病,针对此类疾病虽有多种修复术式可供选择,但手术技术复杂,具体情况下不同术式之间有差异,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修复与重建技术在输尿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输尿管狭窄修复重建自体组织

    唾液酸在膀胱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徐希孟方盛朝阳张振声...
    748-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唾液酸(sialic acid,SA)是一种以九碳单位神经氨酸为主链的单糖,存在于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糖脂碳水化合物的末端基团.SA参与多种至关重要的细胞结构组成,如细胞与细胞间的连接、细胞膜上糖蛋白的构象和受体分子上的抗原决定因子等.SA及其相关分子的异常表达是促进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和免疫抑制的重要因素,也与肿瘤的转移有关.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一种高度免疫原性的肿瘤,近年来SA在BC中的作用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研究进展.本文系统性梳理近年来关于SA的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在BC诊断和预后中作用相关文献,评价SA作为BC患者预后标志和治疗靶点的潜力.

    唾液酸免疫膀胱癌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