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麻醉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张国楼,徐建国

月刊

1004-5805

jca@lcmzxzz.com

025-83472912

210003

南京市紫竹林3号

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麻醉专业学术刊物,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本刊以临床麻醉为主要特色,注重文稿质量和编排水平,栏目活跃,发行量在麻醉同类杂志占首位,深受广大读者和作者欢迎和喜爱。1992年评为核心期刊,1997年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周桂云杨小林任映梅田演娇...
    389-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AL)和全麻组(CG),每组50例.AL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行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CG接受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手术时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术后2、12、24和48 h静息和活动(翻身)时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G组比较,AL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12、24和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头晕、恶心呕吐、瘙痒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能够提高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和镇痛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麻醉效果术后镇痛

    瑞马唑仑和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尹杏杏谌天奇秦珊宋海波...
    393-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2年11月,纳入研究组为瑞马唑仑、对照组为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患者在无痛胃肠镜中的随机对照试验.从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中提取数据,同时采用Review Manager 5.4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 8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唑仑组注射痛(OR=0.02,95%CI 0.01~0.05,P<0.001)、呼 吸抑制(OR=0.38,95%CI 0.23~0.62,P<0.001)、低氧血症(OR=0.33,95%CI 0.16~0.67,P=0.002)、心动过缓(OR=0.21,95%CI 0.10~0.45,P<0.001)和低血压发生率(OR=0.22,95%CI 0.16~0.30,P<0.001)明显降低,苏醒时间(MD=-1.34 s,95%CI-2.35~-0.34 s,P=0.009)和离室时间(MD=-6.67 s,95%CI-10.86~-2.48 s,P=0.002)明显缩短.结论 与丙泊酚比较,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注射痛、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苏醒时间和离室时间明显缩短,但在诱导时间和恶心呕吐、眩晕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瑞马唑仑老年胃肠镜Meta分析

    冷缺血期一氧化碳和氢气联合膨肺对肺移植后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刘思同郭力甲孟超康继宇...
    401-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冷缺血期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联合膨肺对大鼠移植肺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40只供体和40只受体,8~10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O2膨肺组(O2组)、CO膨肺组(CO组)、H2膨肺组(H2组)和CO和H2联合膨肺组(CH组),每组10对(每对1只供体和1只受体).供体大鼠切取左肺后,于冷缺血期进行气体膨肺,O2组采用40%O2+60%N2膨肺,CO组采用0.05%CO+40%O2+59.95%N2 膨肺,H2 组采用 3%H2+40%O2+57%N2 膨肺,CH 组采用 0.05%CO+3%H2+40%O2+56.95%N2膨肺,四组体积均为5 ml/kg,每30分钟使用气密针置换气体1次,180 min后行肺移植.受体大鼠于移植前即刻、再灌注后3、60、120、180 min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FiO2、pH和碱剩余(BE).再灌注后180 min处死受体大鼠,测定移植肺组织湿/干重比(W/D),采用ELISA法检测移植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检测移植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ALF中大聚积体(LA)、小聚积体(SA)和LA/S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移植肺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分(LIS).结果 与O2组比较,CO组、H2组和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60、120、180 min PaO2/FiO2、pH、BE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均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CO组比较,H2组和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120、180 min PaO2/FiO2、pH、BE均明显升高(P<0.05),CH组移植肺组织W/D、1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H2组比较,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 120、180 min PaO2/FiO2、pH、BE 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肺组织 W/D、IL-6、IL-1β、TNF-α 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均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冷缺血期CO和H2联合膨肺抑制移植肺脏炎症反应,降低NF-κB蛋白含量、升高SP-A蛋白含量、维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稳定.

    一氧化碳氢气联合膨肺冷缺血期肺移植肺损伤大鼠

    Wnt信号通路参与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朱贺闻蓓许力黄宇光...
    408-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临床上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自发痛、痛觉超敏、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等,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存在争议.目前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多.Wnt信号通路在神经发育中对细胞增殖分化起重要作用,可通过调控神经损伤修复参与pNP的发生.本文就Wnt信号通路与pNP的联系进行综述,旨在为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指导依据.

    Wnt信号通路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慢性疼痛外周敏化中枢敏化

    细胞焦亡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陆大浩高巨
    412-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严重感染和创伤的常见并发症,为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常见病因之一.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是一种以低氧血症和通气困难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措施.细胞焦亡是以细胞膜穿孔和炎性因子释放为特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焦亡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主要对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以及不同类型细胞焦亡参与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新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细胞焦亡急性肺损伤脓毒症程序性细胞死亡

    艾司氯胺酮在小儿围术期应用进展

    曹天彪宋文学
    416-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司氯胺酮在患儿术前用药、术中麻醉、术后镇痛、门诊及日间手术中已应用广泛.术前用药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促进患儿与父母的顺利分离,术前应用艾司氯胺酮不但有利于相对平稳的麻醉诱导过程,而且能够产生更少的精神不良反应及口腔分泌物.患儿术中持续输注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可有效降低阿片类药物剂量,且不影响苏醒质量,并减轻术后疼痛,同时可用于患儿术后镇痛.艾司氯胺酮单一或联合其他镇静镇痛药物可安全用于患儿内镜检查及治疗、诊断性检查及有创导管置入麻醉的应用,并有效减少其他镇静药物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就艾司氯胺酮在患儿上述各方面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艾司氯胺酮儿童麻醉镇痛镇静围术期

    《临床麻醉学杂志》对来稿署名的要求

    420页

    综合肺指数在呼吸功能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辛昕梁佐迪杨晓明徐余海...
    42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适当供氧及呼吸功能监测对于镇静或麻醉中的患者极为重要,有效的呼吸监测手段能够及时指导呼吸干预,减少呼吸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安全性.综合肺指数(IPI)是由PETCO2、PR、SpO2和RR四个参数用模糊逻辑算法组合而成,是评估呼吸功能的新指标.本文综述了IPI的定义、原理、在呼吸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不足等内容,为IPI的进一步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综合肺指数呼吸功能监测镇静麻醉不良反应

    超声引导下患儿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王伟涛涂友兵易祖港马星钢...
    424-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臂丛内侧束、外侧束、后束在CCS集中于腋动脉外侧,位置关系固定,使用较少的局麻药即可达到良好的阻滞效果.近年来,CCS臂丛神经阻滞逐渐应用于患儿区域麻醉.患儿CCS臂丛神经解剖位置表浅,易于超声定位,但血管、神经、胸膜等结构距离较近,超声引导增加了患儿CCS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CCS臂丛神经阻滞的解剖基础及超声定位、阻滞方法及药物用量、患儿临床应用和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期为患儿CCS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提供参考.

    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区域麻醉儿童

    《临床麻醉学杂志》关于一稿两投问题的声明

    4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