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内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内科杂志
临床内科杂志

宋善俊

月刊

1001-9057

lcnk@tom.com,lcnkzz@sina.com l

027-87893477

430064

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临床内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Internal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是由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主办的全国性的内科专业学术期刊。以“更新知识和提高内科医师的诊治水平”为办刊宗旨,主要报道国内外在内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内容密切结合内科临床实践。以广大临床内科医生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综述与讲座、论著、论著摘要、临床诊治经验与教训等栏目。根据本刊的办刊特点,每期选定一个专题约请医学界知名专家学者撰写专题讲座和综述类文章,以期对读者的临床实践发挥指导作用。本刊是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内科学类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欢迎反映内科临床领域在国内外的进展、展望、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论文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比值预测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效能及其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交互作用分析

    王青青焦煜茜王丽群
    687-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比值(FIB/CRP)预测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效能及其对DIC的交互作用.方法 根据是否并发DIC将88例脓毒症患者分为DIC组(32例)和无DIC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FIB/CRP、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及DIC评分.再根据PLT计数将所有患者分为PLT降低组(51例)和PLT正常组(37例).采用LASSO回归初步筛选脓毒症并发DIC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并发DIC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脓毒症并发DIC的预测价值.采用交互作用系数γ和比值比(OR)分析PLT、FIB/CRP交互作用是否存在及其类型.结果 DIC组CRP、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DIC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无DIC组,抗凝血酶(AT)、FIB、PLT计数、FIB/CRP均低于无DIC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计数、FIB/CRP及DIC评分均是脓毒症并发DI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T、FIB/CRP两者联合预测脓毒症并发DIC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两者单独预测(P<0.05).PLT降低组患者FIB/CRP低于PLT正常组(P<0.001).PLT降低对FIB/CRP降低的效应具有正向交互作用,且两者交互作用符合超相乘模型.结论 PLT、FIB/CRP均为脓毒症并发DIC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其早期预测脓毒症并发DIC风险,以针对性展开后续治疗,降低DIC发生率.

    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预测价值

    3种气单胞菌同时引发胆道及血流感染一例

    陈文现张浩鑫周立霞
    691-692页

    气单胞菌胆道感染血流感染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微小RNA-875-5p与血清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对母婴结局的预测价值

    曾欢李红霞杨永芹李珊...
    693-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XNRD1)、微小RNA-875-5p(miR-875-5p)对母婴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24例作为GDM组,另选本院同期体检的健康妊娠女性124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母体结局与围生儿结局将GDM组患者分别分为母体结局不良组(46例)、母体结局良好组(78例)及围生儿结局不良组(49例)、围生儿结局良好组(75例).收集所有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清中TXNRD1、miR-875-5p相对表达水平、母体及围生儿不良结局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GDM患者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875-5p和TXNRD1对母婴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GDM组患者血清miR-875-5p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TXNRD1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母体不良结局中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比例及母体不良结局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围生儿不良结局中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比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875-5p均是GDM患者母体、围生儿不良结局的保护因素,年龄、孕前BMI、不良孕产史、血糖控制不良及血清TXNRD1均是其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875-5p、TXNRD1对母体、围生儿不良结局联合预测的AUC均大于二者单独预测.结论 血清miR-875-5p、TXNRD1在GDM患者中分别为异常低、高表达,并均对母婴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妊娠期糖尿病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微小RNA-875-5p母婴结局

    颈外静脉转位治疗血透通路头静脉弓狭窄一例

    何建强王泰娜吴其顺王晓明...
    697-698页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头静脉弓狭窄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张蓉刘昕丹高淑娟刘莹...
    699-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我院近9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住院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1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院因ANVUGIB住院的2 23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性别、年龄、病因和相关危险因素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 238例患者中男性1 718例、女性520例,男女比例为3.3∶1;所有患者年龄18~94岁,平均年龄(55.4±17.8)岁.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男性(P<0.05).所有患者中,引起ANVUGIB最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69.7%),其次是消化道肿瘤(10.6%)、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10.2%)、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6.6%)和反流性食管炎(1.3%).随着年份增长,消化道肿瘤的构成比呈整体上升趋势,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2017~2019年医源性出血的构成比较2014~2016年有显著上升(P<0.05).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消化性溃疡患者比例依次降低,而消化道肿瘤患者比例依次升高;老年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比例均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随着年份增长,消化道肿瘤、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平均年龄均呈增长趋势(P<0.05).2017~2019年间无诱因ANVUGIB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2011~2013年间和2014~2016年间(P=0.001).与2011~2013年间比较,2014~2016年间药物相关性出血患者比例明显上升,其他因素相关性出血患者比例整体下降;2017~2019年间药物相关性出血患者比例明显上升,饮酒及其他因素相关性出血患者比例均明显下降(P<0.05).药物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抗血小板/抗凝药物(312例,61.2%)、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113例(22.1%)]及激素(85例,16.7%).中年组NSAIDs相关性出血患者比例均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老年组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性出血患者比例均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激素相关性出血患者比例低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ANVUGIB患者药物危险因素构成比中均以抗血小板/抗凝药物为主.结论 ANVUGIB主要好发于男性患者;最常见病因仍是消化性溃疡,其次是消化道肿瘤,医源性出血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与ANVUGIB相关的药物危险因素主要是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危险因素流行病学

    老年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姜子朋陈颖李荣
    703-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老年急性脑梗死(ACI)后偏瘫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老年ACI后偏瘫患者147例,根据营养状态将其分为营养正常组(105例)和营养不良组(42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情况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老年ACI后偏瘫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47例老年ACI后偏瘫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92例(62.59%),营养不良42例(28.57%).营养不良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和糖尿病、感染、抑郁、鼻饲、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比例均高于营养正常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家庭参与照护患者比例均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感染、抑郁、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鼻饲、吞咽功能障碍均是老年ACI后偏瘫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家庭参与照护、血清白蛋白均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老年ACI后偏瘫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且年龄、感染、抑郁、入院时NIHSS评分、鼻饲、家庭参与照护、吞咽功能障碍、血清白蛋白均是老年ACI后偏瘫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急性脑梗死偏瘫营养状况影响因素老年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合并肺梗死诊断延迟危险因素分析

    张帅袁媛邢振川王焕勇...
    706-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合并肺梗死(PI)患者诊断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PTE合并PI患者71例,根据是否延迟诊断将其分为诊断延迟组(34例)和非诊断延迟组(37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临床症状、卧床时间、PTE危险分层、Wells评分、基础疾病、4周内创伤史及手术史、症状出现到初诊时间、症状出现到PI确诊时间、症状出现到PTE确诊时间、住院时间、延迟诊断时间、住院死亡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急性PTE合并PI诊断延迟的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PTE合并PI患者诊断延迟率为47.89%.诊断延迟患者初诊诊断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炎伴/不伴肺炎旁积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下肢静脉血栓/水肿、头晕/晕厥及急性支气管炎.诊断延迟组呼吸困难、Wells评分2~6分患者比例及Wells评分总分均低于非诊断延迟组,Wells评分<2分患者比例、症状出现到PI确诊时间、症状出现到PTE确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高于非诊断延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周内创伤史、心血管疾病史、呼吸困难、心悸、Wells评分均为急性PTE合并PI诊断延迟的保护因素,慢性肺部疾病史为其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PTE合并PI患者易诊断为肺炎伴/不伴肺炎旁积液;慢性肺部疾病史、Wells评分均为急性PTE合并PI诊断延迟的危险因素;诊断延迟会增加住院时间,但不增加住院死亡风险.

    急性肺栓塞血栓肺梗死诊断延迟

    利拉鲁肽影响海马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信号通路和铁死亡活性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

    鲍丹丹曹君冬虞冬晴朱金...
    709-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影响海马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和铁死亡活性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障碍的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利拉鲁肽组和利拉鲁肽+erastin组,每组各10只.侧脑室注射脲链佐菌素(STZ)构建AD模型;利拉鲁肽组在AD造模同时每日腹腔注射利拉鲁肽(200 μg/kg)连续28 d;利拉鲁肽+erastin组在AD造模同时侧脑室注射erastin(2.5 nmol/g),然后腹腔注射利拉鲁肽(200 μg/kg)连续28 d.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Aβ42和谷胱甘肽(GSH)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Tau蛋白、Nrf2、GPX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利拉鲁肽组、利拉鲁肽+erastin组及模型组大鼠第3 d、4 d和5 d逃逸潜伏期时间均依次延长,穿越平台次数依次减少(P<0.05).对照组、利拉鲁肽组、利拉鲁肽+erastin组及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Aβ42水平和Nrf2、GPX4、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水平均依次升高;对照组、利拉鲁肽+erastin组、利拉鲁肽组及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GSH水平依次降低(P<0.05).结论 利拉鲁肽可能通过影响海马组织Nrf2/GPX4信号通路和铁死亡活性,参与AD大鼠认知障碍的改善.

    利拉鲁肽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铁死亡

    米拉贝隆治疗帕金森病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研究

    张许平康延杰李艳许晓辉...
    713-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米拉贝隆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1年4月就诊的30例PD合并OAB患者,均口服米拉贝隆12周,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下尿路症状、尿动力学参数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治疗其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日尿次数、夜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OAB评分及无抑制逼尿肌收缩次数均显著下降,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平均最大膀胱容量、初始尿意容量、膀胱顺应性均明显提高;与治疗6周相比,治疗12周患者的日尿次数、夜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均显著下降(P<0.05).30例患者有效率为93.3%;1例出现高血压,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米拉贝隆可有效改善PD患者的OAB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且症状轻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帕金森病膀胱过度活动症米拉贝隆

    西那卡塞联合阿法骨化醇冲击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甲状旁腺功能、钙磷代谢紊乱情况、炎症水平的影响

    陈飞李浪
    715-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西那卡塞联合阿法骨化醇冲击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甲状旁腺功能、钙磷代谢紊乱情况、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MHD治疗且并发SHPT的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与研究组(48例),对照组采用阿法骨化醇冲击疗法,研究组采用西那卡塞与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旁腺功能、钙磷代谢紊乱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钙水平明显升高,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磷、碱性磷酸酶(ALP)、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水平及甲状旁腺体积、钙磷乘积(Ca×P)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血钙水平均更高,iPTH、血磷、ALP、CRP、TNF-α、IL-6水平均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西那卡塞联合阿法骨化醇冲击疗法对于MHD并发SHPT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甲状旁腺功能,调节钙磷代谢紊乱及炎症水平,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阿法骨化醇西那卡塞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钙磷代谢紊乱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