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内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内科杂志
临床内科杂志

宋善俊

月刊

1001-9057

lcnk@tom.com,lcnkzz@sina.com l

027-87893477

430064

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临床内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Internal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是由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主办的全国性的内科专业学术期刊。以“更新知识和提高内科医师的诊治水平”为办刊宗旨,主要报道国内外在内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内容密切结合内科临床实践。以广大临床内科医生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综述与讲座、论著、论著摘要、临床诊治经验与教训等栏目。根据本刊的办刊特点,每期选定一个专题约请医学界知名专家学者撰写专题讲座和综述类文章,以期对读者的临床实践发挥指导作用。本刊是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内科学类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欢迎反映内科临床领域在国内外的进展、展望、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论文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与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郑贺彭英明袁丽杰张颖根...
    761-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HF)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心内科首次确诊急性STEMI并直接行PCI的患者276例,按照行PCI后是否发生急性HF分为无HF组(146例)和HF组(130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行PCI后2 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NT-proBNP和sST2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急性STEMI患者直接行PCI后发生急性HF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T-proBNP与sST2对急性HF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无HF组患者症状-PCI时间、支架置人数量、心肌梗死部位、冠脉病变支数、肌钙蛋白Ⅰ(cTn Ⅰ)、NT-proBNP、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ey)均低于HF组,LVEF高于HF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和sST2水平升高是急性STEMI的患者行PCI后发生急性HF的独立危险因素(B=0.930、0.732,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预测急性STEMI患者直接行PCI后发生急性H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取最佳截断截值>1 035 ng/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9%、72.6%,;sST2的AUC为0.790,取最佳截断截值>42.06 ng/m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65.8%;两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2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8%、85.6%,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急性STEMI患者行PCI后体内NT-proBNP和sST2水平升高是发生急性HF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急性STEMI患者行PCI后发生急性HF的预测价值更高.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伊伐布雷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患者心率、肺功能和肺动脉压的影响

    高慧梅赵竹莉王磊
    76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伊伐布雷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心率、肺功能和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7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就诊并确诊为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常规治疗+伊伐布雷定),每组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指标[24 h所有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连续每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24 h平均心律、肺功能指标[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肺动脉压指标(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每搏输出量(SV)、右心室内径(RVD)]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律变异性指标、肺功能指标、LVEF、左心室SV均高于同组治疗前,24 h平均心律、肺动脉压指标、RVD均低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SDNN、SDANN、肺功能指标、LVEF、左心室SV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而24 h平均心律、RMSSD、肺动脉压指标、RVD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伐布雷定治疗COPD合并肺心病有利于减缓心率,改善肺功能及降低肺动脉压.

    伊伐布雷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心率肺功能肺动脉压

    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分级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白三烯B4变化研究

    付枭枭赵佳黄江华
    768-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白三烯B4(LTB4)与CAS分级的关系.方法 根据CAS分级将500例糖尿病合并CAS患者分为轻度组(141例)、中度组(235例)和重度组(124例).比较各组患者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因素与糖尿病合并CAS患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糖尿病合并CAS患者不同CAS分级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GDF-15、LTB4对于糖尿病合并CAS患者CAS分级中度及重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500例糖尿病合并CAS动脉血管狭窄患者比例为27%~9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GDF-15、LTB4、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DF-15、LTB4水平和hs-CRP与糖尿病合并CAS患者CAS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FBG、LDL-C、GDF-15、LTB4和hs-CRP均是糖尿病合并CAS患者不同CAS分级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DF-15、LTB4对于区分CAS分级中度、重度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均以二者联合评估价值最佳.结论 糖尿病合并CAS患者血清GDF-15、LTB4随CAS分级的升高而升高,二项指标可能参与CAS进展,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CAS分级.

    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生长分化因子-15白三烯B4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消退素D1的表达及其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何三山盛娇娥苏林冲
    771-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消退素D1(RvD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128例RA患者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52例)、重度组(41例);根据预后情况再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92例)、预后不良组(36例).比较各组患者基线资料、血清RvD1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RA患者血清RvD1水平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R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RvD1水平对RA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RA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骨密度、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 Ⅰ NP)消退素D1(RvD1)水平均逐次降低,RA病程、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均逐次增加(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骨密度、B-ALP、P Ⅰ NP、RvD1水平均显著降低,RA病程、β-CTX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血清RvD1水平与骨密度、B-ALP、P Ⅰ N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与RA病程、β-CTX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A病程、β-CTX是独立危险因素,RvD1、骨密度、B-ALP、PⅠNP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RvD1水平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66.30%.结论 RvD1水平在轻度、中度、重度RA患者血清中依次显著降低,且与骨代谢标志物及患者预后有关,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效能.

    类风湿关节炎消退素D1骨代谢标志物预后

    热休克转录因子2在高糖诱导的足细胞焦亡与损伤中的作用

    杨美琳卢上伟申宁柴守宇...
    774-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2(HSF2)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足细胞焦亡与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2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DKD组,采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检测DKD组小鼠肾脏组织中HSF2的表达.体外培养永生化人足细胞,构建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模型,将足细胞分为低糖组(LG组)、高糖组(HG组)、高渗组(HO组)、高糖+过表达对照组(HG+OE-NC组)、高糖+HSF2过表达组(HG+OE-HSF2组)、低糖+敲低对照组(LG+si-NC组)、低糖+HSF2敲低组(LG+si-HSF2组)、空白对照组(con组)、敲低对照组(si-NC组)、HSF2敲低组(si-HSF2组)、HSF2敲低+ROS抑制剂组(si-HSF2+MT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足细胞损伤相关蛋白zo-1、synaptopodin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评估足细胞中HSF2蛋白、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和焦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1、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线粒体超氧化物红色荧光探针试剂盒检测足细胞线粒体超氧化物(mtROS)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KD组小鼠肾组织中HSF2表达显著降低(P<0.05).HG组足细胞NLRP3、Cleaved-Caspase-1、IL-1β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LG组、HO组和HG+OE-HSF2组,HSF2表达水平均低于LG组和HO组,synaptopodin、zo-1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LG组和HG+OE-HSF2组(P<0.05).与LG+si-NC组相比,LG+si-HSF2组足细胞synaptopodin、zo-1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NLRP3、IL-1β、Cleaved-Caspase-1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LG组相比,HG组及LG+si-HSF2组足细胞mtROS均明显增加;与HG组相比,HG+OE-HSF2组足细胞mtROS明显减少;与con组相比,si-HSF2组和si-HSF2+MT组足细胞mtROS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HSF2通过调控ROS/NLRP3信号通路介导高糖诱导的足细胞焦亡与损伤.

    足细胞热休克转录因子2细胞焦亡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活性氧

    γ-干扰素、腺苷脱氨酶、糖类抗原125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鉴别的临床价值

    吴振江白丰玺王洪涛姜功前...
    779-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γ-干扰素、腺苷脱氨酶、糖类抗原125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130例,其中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5例(结核组),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5例(恶性组),比较两组血清及胸腔积液IFN-γ、ADA、CA125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别评估血清和胸腔积液IFN-γ、ADA、CA125水平对结核性胸膜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结核组血清和胸腔积液中IFN-γ、ADA均明显高于恶性组,结核组血清和胸腔积液中CA125水平均明显低于恶性组;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IFN-γ、ADA及CA125水平均高于同组血清中相同指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及胸腔积液IFN-γ、ADA和CA125对鉴别结核性胸膜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均以三者联合评估价值最佳.结论 血清及胸腔积液中IFN-γ、ADA、CA125三者联合检测对鉴别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结核性胸膜炎干扰素-γ腺苷脱氨酶糖类抗原125诊断

    聚焦解决模式在提高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魏书媛程艳爽李海楠李迅驰...
    782-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聚焦解决模式在提高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常规干预,观察组予聚焦解决模式,两组患者均观察3周以上.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康复依从性、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运动康复依从性(监测依从、处方依从、总分)、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血清脑钠肽(BNP)及生活质量[身体、其他、情绪、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LHFQ)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运动康复依从性(监测依从、处方依从、总分)、心功能(CI、LVEF)及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心功能(血清BNP)及生活质量(身体、其他、情绪、MLHFQ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在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提高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改善心功能,而且能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促进其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聚焦解决模式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依从性生活质量心功能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普拉克索的治疗效果分析

    王辉刘毅王晨凌兰...
    785-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LS)的影响因素及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联合普拉克索治疗MHD的效果.方法 选取MHD合并RLS患者40例作为RLS组,另取同期非RLS的MHD患者53例作为非RLS组,随机将RLS组患者分为TAES组(20例)和非TAES组(20例).非TAES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普拉克索治疗,TAES组在非TAES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TAES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HD患者发生RLS的影响因素.比较TAES组和非TAES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血清激素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β2微球蛋白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均是MHD患者发生RLS的危险因素(P<0.05).TAES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非TAES组(P<0.05).TAES组和非TAES组患者治疗后国际RLS量表(IRL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血清β2微球蛋白、iPTH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非TAES组IRLS评分、PSQI评分、血清β2微球蛋白、iPTH和血磷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TAES组(P<0.05).治疗期间TAES组和非TAES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β2微球蛋白和iPTH是MHD患者发生RLS的危险因素,TAES联合普拉克索对RLS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不宁腿综合征经皮穴位电刺激普拉克索影响因素

    以发热伴右下肢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一例

    方瑜张倩楠严丽
    788-789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腹膜后病变下肢疼痛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Ⅰb型一例

    王小玉朱瑶君程宗佑刘精东...
    790-791页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Ⅰb型GNAS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