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双月刊

1672-7770

lcsjwk@163.com

025-82296070

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的神经内外科医务人员及研究人员,力刊目的是促进神经外科事业的交流和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Fisher Ⅲ-Ⅳ级颅内动脉瘤并发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冯进孙阳阳颜华万定...
    59-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Fisher 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2022年1月收治的313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Fisher Ⅲ-Ⅳ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别比较并发脑积水和非脑积水2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患者并发脑积水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出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患者术后合并脑积水分别与Fisher Ⅳ级(P=0.004)、持续腰大池引流(LD)(P=0.017)和Hunt-Hess Ⅲ-Ⅴ级(P=0.003)、Fisher Ⅳ级(P=0.005)、去骨瓣减压术(P=0.042)、肺炎(P=0.016)相关.经多因素分析得出,开颅夹闭后并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Fisher Ⅳ级[P=0.007,优势比(OR)=17.949,OR 95%置信区间(CI):2.181~147.682],LD(P=0.003,OR=4.717,OR 95%CI:1.486~89.027).ROC 曲线分析显示,Fisher Ⅳ 级+LD[曲线下面积(AUC)=0.747 8,95%CI:0.644 3~0.851 4,P=0.000 2,PH_L=0.851].血管内栓塞后并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Fisher Ⅳ级(P=0.048,OR=3.598,OR 95%CI:1.014~12.768),Hunt-Hess Ⅲ-Ⅴ 级(P=0.039,OR=8.610,OR 95%CI:1.113~66.583).ROC 曲线分析显示,Fisher Ⅳ 级+Hunt-Hess Ⅲ-Ⅴ 级(AUC=0.705 1,95%CI:0.617 5~0.792 6,P=0.000 8,PH.L=0.789).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Fisher分级Ⅲ-Ⅳ级患者发生脑积水独立危险因素因不同治疗方式而不同.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后并发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Fisher Ⅳ级、持续LD和Fisher Ⅳ级、Hunt-Hess Ⅲ-Ⅳ级.

    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脑积水引流影响因素

    年龄对儿童髓母细胞瘤预后的影响及其肿瘤微环境分析

    董文艳黄进吴硕雄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髓母细胞瘤患者生存率,探讨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对预后的影响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并筛选年龄相关免疫调节分子.方法 对公共数据库中的队列进行研究,使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根据年龄不同,利用MCPcounter对免疫细胞绝对丰度进行量化,同时筛选年龄相关免疫调节分子,寻找影响低龄髓母细胞瘤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髓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率随年龄的减少而降低,0~3岁的婴幼儿期髓母细胞瘤患者生存率在队列所有病例中最低.婴幼儿期患儿肿瘤微环境中的效应免疫细胞CD8+T细胞、细胞毒性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患儿,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CXCR4的高表达与效应免疫细胞浸润呈负相关,与肿瘤相关细胞呈正相关,这些免疫细胞与髓母细胞瘤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低龄引起髓母细胞瘤不良预后与CXCR4高表达介导的肿瘤微环境重塑密切相关.

    儿童髓母细胞瘤肿瘤微环境CXCR4免疫治疗GEO

    以球囊扩张为主导术式开通前循环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疗效研究

    石豆豆王新星王向阳刘震洋...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跨过传统支架取栓而以球囊扩张为主导的血管内治疗方式是否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机械取栓不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白求恩医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79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ICAS-LVO)患者.根据不同主导开通方式分为球囊扩张组(34例),支架取栓组(4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机械取栓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总体血管再通率为88.6%(70/79),两组间再通率无显著差异(P>0.05);支架主导组行球囊扩张比例为51.1%(23/45);支架主导组M1段闭塞比例高于球囊扩张组(P<0.05);球扩主导组再通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支架组(P<0.05);两组间90 d功能独立比例、症状性颅内出血率、90 d病死率无显著差异(均P>0.05).两组间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术前静脉溶栓比例、支架置入比例无显著差异(均P>0.05);两组间年龄、入院NIHSS评分、入院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穿刺至再通时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入院时高NIHSS评分(优势比1.119,95%置信区间1.020~1.226,P=0.017)是机械取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急性前循环ICAS-LVO患者,以球囊扩张为主导的血管内治疗方式是安全且有效的,术前NIHSS评分高会增加取栓术后不良转归风险.

    前循环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球囊扩张血管内治疗

    胶质肉瘤的临床特征及随访分析:13例病例总结

    李运松曾茜穆德勇唐家泽...
    78-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胶质肉瘤(GSM)的临床特征及术后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20年7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并行开颅手术的13例GS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临床特征、术前影像学特征及术后分子病理表现.术后进行随访,直至患者死亡.结果 GSM患者共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3~70岁,平均51.69岁;大部分患者主诉为头晕、头痛,病灶主体位于幕上.术前核磁共振成像提示主要为团块状,T1WI、T2WI大部分为混杂密信号,T1增强提示环形强化或者不规则强化.术后病理诊断示,病灶均含有胶质母细胞瘤成分和肉瘤成分,网织纤维染色为阳性.分子免疫学提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S-100蛋白、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蛋白均为阳性.术后3例行放疗,8例行替莫唑胺化疗,随访发现复发5例,其中3例原发病灶复发,1例经脑脊液颅外转移,1例患者转移至延髓、第四脑室.总体中位数生存期9.20个月.结论 GSM罕见,主要依靠病理特征确诊,容易复发,一般向邻近脑组织和自然解剖途径转移,预后极差.

    胶质肉瘤临床特征预后转移复发

    超早期介入栓塞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体会

    徐亮王根汤德刚王维东...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在破裂出血急性期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超早期(24 h内)采取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4月—2022年7月收治的51例急诊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24 h内采取介入栓塞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总结.结合Raymond分级标准,对术中及术后栓塞情况进行分析,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为基础,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介入栓塞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Raymond Ⅰ级栓塞35例,Ⅱ级及Ⅲ级栓塞分别有10例、6例,其中动脉瘤术中破裂3例,予以快速填塞弹簧圈等急救措施后完全栓塞;4例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给予替罗非班溶栓等措施后血流恢复.患者预后情况用GOS评分进行评估,其中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死亡患者数量分别为36例、8例、4例、3例,死亡率为5.88%,总体预后良好.结论 急诊超早期对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栓塞方法治疗,可以减少动脉瘤二次破裂出血的机会,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时机并发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后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运动诱发电位

    浦奔放曾冉王燕宋冬雷...
    86-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EP)作为早期判断取栓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0月于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急诊机械取栓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急性大血管闭塞入院,其中3例急性栓塞部位发生在大脑中动脉,7例发生在颈内动脉.所有患者均符合取栓指征,并在取栓术前及血管开通后记录双侧肢体的MEP波幅.术后半年对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的变化情况以及血管开通前后MEP波幅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血管开通后患肢MEP波幅增加幅度较基线大于50%以上,术后预后情况良好.而当血管开通后患肢MEP波幅增加幅度较基线小于10%,即使影像学上脑部灌注情况良好,患者最终预后情况仍不佳.结论 MEP能单独反映在脑组织恢复灌注情况下运动传导通路的受损情况,血管开通后患肢MEP波幅较基线平均增幅大于50%,半年后肌力恢复情况及预后普遍良好.术中电生理MEP监测能较早且准确地反映取栓术后的预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机械取栓运动诱发电位肌力预后

    液体活检在胶质瘤中的应用及展望

    依日扎提·艾力王增亮努尔斯曼古丽·买买提明秦虎...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解剖位置复杂及复发率高,导致其预后极差,使之成为致死性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液体活检以可重复性和微创为特点在胶质瘤的早期发现、耐药监测、靶点检测及预后预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液体活检在胶质瘤患者临床应用中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本文综述液体活检及其生物标志物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胶质瘤液体活检脑脊液生物标志物

    功能区胶质瘤外科辅助技术进展

    田落意程传东钱中润彭楠...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脑功能区胶质瘤在手术过程中经常会损伤锥体束或弓状束、运动皮质等重要功能结构,这些功能结构受损后可导致术后肢体瘫痪、视野缺损、失语、认知障碍等神经功能缺失.最大限度安全切除肿瘤不但可以延长脑胶质瘤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还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然而,由于肿瘤位于或者邻近功能区,如何能在保护患者神经功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切除功能区胶质瘤,至今仍是神经外科领域的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技术也有了快速发展,本文从术中荧光、术中超声、术中唤醒麻醉、术中核磁共振成像等方面对功能区胶质瘤近年来手术治疗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胶质瘤功能区手术治疗

    干扰素对帕金森病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朱彤曾广红周杰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扰素是一类具有调控免疫和抗病毒功能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全身性疾病中的作用显著,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但其可能通过影响炎症与免疫蛋白沉积等导致帕金森病(PD)的发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干扰素对PD发病机制及症状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干扰素对PD发病机制及症状的影响进行综述.

    帕金森病干扰素神经系统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胡凯张华
    102-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CSDH的手术和药物治疗随之也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将从CSDH的易患因素、病理生理、治疗等多方面进行综述,阐述CSDH发病机制及治疗的进展.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炎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