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双月刊

1672-7770

lcsjwk@163.com

025-82296070

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的神经内外科医务人员及研究人员,力刊目的是促进神经外科事业的交流和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枕骨斜坡动脉瘤样骨囊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林锦荣许新科李军亮袁宏耀...
    345-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不同部位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8年11月收治的1例颅内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术前核磁共振(MRI)提示枕骨斜坡内囊性病灶,符合动脉瘤样骨囊肿改变.手术方式为经口腔咽后壁枕骨斜坡肿瘤切除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随访20个月无复发.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主要方式.发生于枕骨斜坡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罕见,手术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枕骨斜坡动脉瘤样骨囊肿外科手术硬化治疗

    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应用下腰椎穿刺致急性椎管内血肿2例并文献复习

    张鹏周亚蕊王龙张永森...
    349-352,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穿刺(LP)导致椎管内血肿(ISH)形成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7月—2020年10月收治的2例在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情况下LP导致急性ISH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此2例均为脑动脉瘤破裂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后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在行LP术后均出现急性ISH,并进一步行血肿清除及椎管减压术治疗,出院时均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使LP导致ISH形成的可能性较前增加.其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外科手术减压为主,预后主要与发病时神经功能缺失的程度相关.

    腰穿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椎管内血肿截瘫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症状急性加重一例并文献复习

    邱慧阳高莉陈慧彩李盛杰...
    353-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高对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3月收治的1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在排除脊髓损伤、脊髓血肿和麻醉等相关并发症后,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恶化;行脊髓血管造影后诊断为SDAVF,手术予以切除,最终恢复良好.结论 快速、准确地诊断对于SDAVF的预后尤为重要.不恰当的治疗方法亦会对疾病的转归造成一定影响,应尽快手术切除.

    硬脊膜动静脉瘘误诊硬膜外麻醉急性加重类固醇激素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电极错位修正2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杨森麦荣康郑勇
    357-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后疗效不佳与电极错位的关系,以及靶点调整时机和方法、术后疗效改善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9月—2021年4月收治的2例因植入电极错位导致疗效不佳的DBS术后患者,分别行更换靶点和原靶点重新植入的修正手术,观察结果,结合文献加以总结.结果 患者1的刺激靶点由双侧丘脑底核(STN)更换为双侧内侧苍白球(GPi),术前、术后药物关期刺激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32.1%,药物开期可改善46.4%;患者2行原左侧STN靶点电极取出并重新植入,术前、术后药物关期刺激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1.4%,药物开期可改善35.7%.结论 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在明确诊断为与电极位置错位相关的疗效不佳时,有必要进行个体化的修正手术.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电极错位修正手术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