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双月刊

1672-7770

lcsjwk@163.com

025-82296070

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的神经内外科医务人员及研究人员,力刊目的是促进神经外科事业的交流和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降低自发性脑室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研究

    孙瑾龚娅丽韦诗凯陈锷...
    660-663,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降低自发性脑室出血(IVH)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7例自发性IVH患者,分为引流组、显微镜组、神经内镜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术前改良格拉斯哥昏迷指数(mGS)评分、Evan's指数、24 h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率、出院时GCS评分、mRS预后评分、出院时Evan's指数以及手术后6个月脑积水发生率.结果 与引流组和显微镜组相比,神经内镜组的血肿清除率、出院时GCS评分显著升高(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出院时Evan's指数、出院时mRS评分和手术后6个月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自发性IVH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能快速清除大部分血肿,显著减少慢性脑积水发生率,有效防止IVH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

    脑室出血神经内镜脑积水临床研究

    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时机与脑积水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洪成朱航吴清陆泓宇...
    664-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时期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0例继发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不同时机手术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Barthel指数(BI)、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改善情况.结果 各组VP分流术后的GCS、Barthel、MMSE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0~3个月组与3~6个月组的临床效果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优于6个月以上组.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脑出血、颅内肿瘤、颅内动脉瘤等患者在其术后并发脑积水的情况通过采用VP分流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智能精神状态.手术时间主张选择在6个月以内.

    脑室腹腔分流术脑积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巴塞尔指数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不同类型颅内压监测下梯度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邓任强郭智霖梁定兴吴运桥...
    668-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室型颅内压(ICP)监测与单纯型ICP监测下梯度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并脑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海南西部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6例sTBI并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3)、B组(n=43).比较两组围术期并发症、甘露醇应用剂量及时间、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急性恶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甘露醇应用剂量低于B组,应用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术后24 h瞳孔恢复率低于B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型ICP监测,脑室型ICP监测下梯度减压术应用于sTBI并脑疝患者,可降低急性恶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发生率,优化甘露醇使用情况,改善近期预后,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

    脑室型单纯型颅内压监测梯度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脑疝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筛查及预测模型建立

    漆平强曾义军彭伟谢洪伟...
    673-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筛查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并利用筛查出的危险因素建立新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2024年期间符合研究条件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51例及非破裂患者211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查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并利用R语言构建新预测模型,通过列线图及Logistic公式进行呈现.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32,95%CI=0.905~0.96,P<0.001)、高血压病史(OR=2.969,95%CI=1.403~6.28,P=0.004)、吸烟病史(OR=5.656,95%CI=2.703~11.836,P<0.001)、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OR=22.398,95%CI=1.687~6.727,P<0.001)、警告性头痛(OR=3.369,95%CI=11.068~45.325,P<0.001)、瘤颈直径(OR=1.356,95%CI=1.082~1.7,P=0.001 8)、瘤体长/载瘤动脉直径(OR=2.201,95%CI=1.487~3.257,P<0.001)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独立危险因素.新建预测模型概率公式为Log it(y)=-7.165-0.07 ×年龄+1.088 ×高血压病史+1.733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3.109 ×警告性头痛+0.305 ×瘤颈直径+0.789 ×瘤体长/载瘤动脉直径.结论 年龄、高血压病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警告性头痛、瘤颈直径、瘤体长/载瘤动脉直径(SR值)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独立相关,且利用危险因素获得了一个颅内动脉瘤破裂新预测模型,通过列线图及公式可计算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的风险与概率,值得临床研究.

    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筛查

    成人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室外引流量与脑积水的相关性研究

    徐小梅王玉海陈涛
    678-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室外引流量对成人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aSAH)术后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引流量截断值,为减少SDHC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0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P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时间≥1年.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0例PaSAH患者,其中发生SDHC 39例(48.8%),未发生SDHC 41例(51.2%).与非SDHC组相比,SDHC组术后第1、2、3天内与置管全程脑室外日均引流量显著高于非SD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正Possion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前3 d引流量增加均提高了SDHC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脑室外引流量对PaSAH术后SDHC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最佳截断值为208 mL,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81.6%,约登指数为0.61.结论 脑室外引流置入后前3 d随着引流量的增加术后发生SDHC的风险逐渐升高.术后第1天脑室外引流量>208 mL为PaSAH后发生SDHC风险增加的最佳截断值.

    蛛网膜下腔出血高分级动脉瘤脑室外引流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全身炎症反应相关指标与脑出血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孙嵩金鑫顾靖宇尹子乾...
    683-68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淋巴细胞计数(ALC),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急性脑出血(IC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灌云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住院的65例自发性ICH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7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中各类型淋巴细胞数百分比及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TNF-α、CRP、IL-6、TGF-β1)含量,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与ICH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对ICH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中型和重型患者WBC、ALC、CD3+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ICH患者CRP、TNF-α及IL-6含量升高,TGF-β1含量降低;出血后第1、3、7天患者WBC、ALC、CRP、TNF-α及IL-6含量升高,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及TGF-β1含量降低;第14天ICH患者WBC、A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CH无好转组患者WBC、ALC、CRP、TNF-α及IL-6含量升高,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及TGF-β1含量降低;好转组患者WBC、ALC、TNF-α及IL-6含量升高,CD3+、TGF-β1含量降低;CD3+、CD4+、CD8+DCA综合分析模型的净收益优于其他3个模型;时间依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表明WBC的预测性能最优,且WBC、ALC、CRP、TNF-α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WBC、ALC、CRP、IL-6及TNF-α在ICH患者中呈明显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且WBC在预测ICH患者预后中更具有重要意义.

    脑出血全身炎症反应预测价值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放射治疗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的进展

    杜仕清廖克曼万权孙翠平...
    689-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质瘤是一种生存率极低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新兴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等免疫疗法有望能改善胶质瘤治疗及预后,但由于血脑屏障阻断免疫细胞和胶质瘤固有免疫抑制等多种因素,ICI治疗仍处于起步阶段.放疗与ICI联合治疗有打破局限的潜力,通过放疗来协同ICI放大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如远隔效应.本综述阐述了放射治疗如何通过其免疫调节作用,表现出和ICI协同作用于肿瘤;还列出了胶质瘤中联合治疗临床研究进展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放射治疗免疫检查点联合治疗远隔效应胶质瘤

    上肢精细运动相关的脑机接口技术研究进展

    李睿刘宇琪刘卫平刘锦莉...
    694-697,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由离散、灵巧手部动作与复杂、连续上肢动作组成上肢精细运动相关脑机接口技术,因其可实现患者大脑与外围设备之间的直接交互,被广泛应用于帮助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恢复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本文从上肢精细运动相关脑机接口技术的脑电响应、范式设计、处理方法以及典型应用四个方面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也探讨了该项技术目前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上肢精细运动脑电信号脑机接口解码方法运动机理

    空蝶鞍综合征的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黄鹏朱星全吴章红李松...
    698-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蝶鞍综合征(ESS)的特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疝入蝶鞍,致使垂体不同程度扁平,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目前原发性空蝶鞍(PES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存在鞍膈发育不全、颅内压升高、垂体体积变化等假说;继发性空蝶鞍综合征(SESS)多由鞍区手术、感染、放化疗等导致.大多数ESS患者表现为无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表现出顽固且无法忍受的头痛、严重的视力视野损害、内科无法纠正的激素失调等症状.对于空蝶鞍综合征患者的视觉障碍,明确手术指征并优化手术方式以最大程度改善视觉损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空蝶鞍综合征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继发性空蝶鞍综合征垂体功能低下视觉障碍

    颅内串联动脉瘤的治疗进展

    姚坤魏恒田其高文宏...
    702-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颅内串联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各动脉瘤之间血流动力学特点相互影响,使手术治疗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挑战.目前颅内串联动脉瘤的病因学和血流动力学特点不明,国内外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在手术原则的把握上更是因人而异.尽管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开颅手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仍是不应忽视的选择.为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未来仍需对颅内串联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和血流动力学特点进一步探究.

    颅内串联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手术治疗手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