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邹声泉

月刊

1005-6483

whlcwk@126.com

027-87893476

430064

武汉市武昌丁字桥路60号

临床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临床外科专业性学术刊物,为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裘法祖院士任总顾问,外科学专家夏穗生教授任名誉总编,邹声泉教授任总编辑。办刊宗旨是扩大信息交流,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本刊开设以述评、专题笔谈、论著、临床经验、综述与讲座等为主的多个栏目,及时介绍我国临床外科及其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积极推广临床外科先进经验,以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面向广大读者,为我国医院外科临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欢迎订阅《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编辑部
    1258页

    高分辨率CT联合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肿瘤转移性相关基因1鉴别多原发肺腺癌及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的价值

    寇介丽刘娜杨枫刘桃桃...
    1259-1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联合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转移性相关基因1(MTA1)鉴别多原发肺腺癌及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多原发肺腺癌病人56例作为多原发肺腺癌组,同期收治的47例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病人作为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组,同时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多原发肺腺癌病人与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病人的基本资料;比较对照组、多原发肺腺癌组与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组血清EGFR和MTA1水平;比较多原发肺腺癌组与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组的影像配对类型、主病灶与伴随病灶的影像学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高分辨率CT联合血清EGFR,MTA1鉴别多原发肺腺癌及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的价值.结果 多原发肺腺癌组与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组病人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组中男性占比和有吸烟史者占比显著高于多原发肺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组病人血清EG-FR、MTA1水平高于多原发肺腺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原发肺腺癌组与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组病人的影像配对类型中,纯磨玻璃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纯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原发肺腺癌组与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组病人主病灶有无磨玻璃成分以及空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伴随病灶中形态、边界清晰与否、有无磨玻璃成分、分叶和空泡对病人伴随病灶的影响显著(P<0.05);ROC曲线显示高分辨率CT、血清EG-FR、MTA1单独和联合鉴别多原发肺腺癌及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9、0.778、0.826、0.908,三者联合鉴别价值优于单独鉴别(Z三者联合-高分辨率CT=3.026、P=0.003,Z三者联合-EGFR=3.057、P=0.002,Z 三者联合-MTAI=2.361、P=0.018).结论 血清 EGFR、MTA1水平及高分辨率CT对于鉴别多原发肺腺癌及肺腺癌伴肺内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且三者联合鉴别的效果较好.

    多原发肺腺癌肺腺癌伴肺内转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肿瘤转移性相关基因1

    关于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处理的声明

    《临床外科杂志》编辑部
    1263页

    个体化肺康复训练在合并高危因素的肺叶切除病人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王爽任晓捷王倩刘薇...
    1264-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肺康复训练对合并高危因素肺叶切除病人术后快速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 2021年2月~2022年12我院行肺叶切除术合并高危因素病人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标准化肺康复训练,试验组采用个体化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后住院时间、胸管拔除时间、肺功能、运动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住院时间(10.34±2.06)天,胸管拔除时间(3.86±0.55)天,对照组分别为(13.23±2.21)天和(4.65±0.6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力肺活量[FVC,(2.52±0.42)L]、最大通气量[MVV,(66.82±7.32)L]、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1.35±0.24)L]高于对照组的(2.11±0.36)L、(62.02±6.59)L、(1.24±0.22)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81.86±8.36)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221.66±25.24)m]高于对照组的(72.43±7.51)分、(183.23±20.75)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85.36±9.11)分]高于对照组[(79.43±8.6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88%比2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高危因素的肺叶切除病人术后采用个体化肺康复干预训练,可有效提高病人肺通气功能,改善运动耐量.

    肺叶切除术康复训练个体化肺功能运动功能

    七针定式缝合法在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手工吻合中的应用

    陆飞刘鸿飞王帅张波...
    1268-1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七针定式缝合法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联合食管空肠吻合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2021年3月~2022年7月收治的早期及进展期胃上部癌病人14例,均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重建消化道,吻合采用七针定式缝合法优化手工吻合,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吻合重建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14例病人手术平均时间为30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10 ml,术中切除及重建所需耗材平均费用为16 767元.14例病人中,有3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结论 七针定式缝合法与器械吻合比较,避免了因个体差异带来组织吻合张力过高及组织压榨风险,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病人的医疗费用,安全有效的优化腔镜手工吻合的进程.

    胃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手工吻合术

    胃癌术后病人胆碱酯酶水平与肌肉减少症及术后感染风险的相关性

    周涛徐红梅刘文佳
    1272-1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病人术后胆碱酯酶(ChE)水平与肌肉减少症及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2022年6月~2023年7月收治胃癌病人125例,均接受胃癌根治术.术前1天、术后第5天均检测血清ChE水平,术后第5天检测相关感染因子.根据血清ChE水平二分位数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记录两组术后肌肉减少症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ChE水平与肌肉减少症及术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125例胃癌病人术后血清ChE水平(263.86±51.57)U/L,根据血清ChE水平二分位数分为高水平组62例(ChE≥267.03 U/L)和低水平组63例(ChE<267.03 U/L).高水平组感染发生率低于低水平组,且行走速度、握力、肌肉质量水平较低水平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组肌肉减少症发生率低于低水平组,且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及降钙素原(PCT)水平较低水平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E水平与肌肉减少症相关参数行走速度、握力、肌肉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479,P<0.05;r=0.606,P<0.05;r=0.513,P<0.05),与术后感染相关指标 CRP、IL-6、PCT 呈负相关(r=-0.545,P<0.05;r=-0.836,P<0.05;r=-0.468,P<0.05).结论 血清ChE与胃癌术后肌肉减少症及术后感染风险有关.

    胃癌肌肉减少症胆碱酯酶术后感染相关性

    病人自体肌腱直径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明玉祥唐可庞永华王亚东...
    1275-1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病人自体肌腱直径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10月~2023年10月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82例,根据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预后良好组(64例)和预后不良组(18例),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肌腱直径与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肌腱直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的肌腱直径、肌腱横截面积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的Lysholm、Tegner、IKDC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肌腱直径与Lysholm、Tegner、IKDC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7,0.411、0.446,P<0.05).Logistic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肌腱直径和肌腱横截面积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o ROC曲线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肌腱直径、肌腱横截面积四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性别、年龄、肌腱直径、肌腱横截面积单独检测.结论 病人自体肌腱直径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预后呈显著相关性,自体肌腱直径的增加增强了膝关节功能.

    自体肌腱直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膝关节功能预后

    血清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对重症胰腺炎病人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汝丽娟高现同姚倩倩
    1280-1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对重症胰腺炎病人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2020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病人100例.根据48小时内是否发生AKI分为两组,AKI组43例,非AKI组5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入院时各组血清MFG-E8、LRG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MFG-E8、LRG1表达水平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胰腺炎病人AKI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FG-E8、LRG1对重症胰腺炎病人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AKI组相比,AKI组LRG1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MFG-E8的表达水平下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胰腺炎病人血清MFG-E8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存在负相关性(r=-0.444,P<0.05),血清LRG1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存在正相关性(r=0.65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MFG-E8为重症胰腺炎病人AKI的保护因素(P<0.05).LRG1、血清肌酐、尿酸均为重症胰腺炎病人AKI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FG-E8和LRG1两者联合预测重症胰腺炎病人AKI优于MFG-E8、LRG1 各自单独预测(Z 二者联合-MFG-E8=2.952,P=0.003;Z 二者联合-LRG1=2.385,P=0.017).结论 重症胰腺炎AKI病人血清MFG-E8表达水平显著下调,LRG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两者联合可用于重症胰腺炎病人AKI的预测.

    MFG-E8LRG1重症胰腺炎急性肾损伤预测

    结直肠癌组织微小RNA-383、微小RNA-4458、微小RNA-93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祖喆刘宇吴小坤
    1284-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微小RNA(miR)-383、miR-4458、miR-93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手术治疗的124例结直肠癌术中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作为结直肠癌组,其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组织 miR-383、miR-4458、miR-93 表达水平;结直肠癌组织 miR-383、miR-4458、miR-93表达与病人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Cox回归分析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组miR-383、miR-4458、miR-93表达水平较低(P<0.05).结直肠癌组织miR-383、miR-4458、miR-93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miR-383高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55/63,87.30%)高于miR-383 低表达病人(41/61,67.21%)(x2=7.650,P<0.05);结直肠癌组织miR-4458高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53/60,88.33%)高于 miR-4458 低表达病人(43/64,67.18%)(x2=8.566,P<0.05);结直肠癌组织miR-93高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51/59,86.44%)高于miR-93低表达病人(45/65,69.23%)(x2=5.612,P<0.05).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383、miR-4458、miR-93 是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是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通过Cox回归模型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95%CI 为 0.854~0.959(Z=12.338,P<0.05),敏感度为 94.29%,特异度为 87.64%.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miR-383、miR-4458、miR-9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三者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

    结直肠癌微小RNA-383微小RNA-4458微小RNA-93预后

    三间隙引流术、单纯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及对术后疼痛、创面愈合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戴连平张波
    1289-1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三间隙引流术、单纯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及对术后疼痛、创面愈合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肛周脓肿病人100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3组:A组34例,行三间隙引流术治疗;B组33例,行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C组33例,行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比较3组病人治疗疗效、术后创面愈合情况(腐肉完全脱落、创面愈合).比较术后1天、7天、14天3组病人疼痛情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肛门功能(Wexner肛门失禁量表评分)、术后14天3组病人并发症总发生率(感染、肛瘘、肛门畸形).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B组(75.76%)、C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 A组病人的腐肉完全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15.41±2.07)天、(20.97±2.33)天]均短于 B 组[(17.29±2.13)天、(22.65±2.64)天]、C 组[(18.54±2.16)天、(23.99±2.6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7天、14天,A组病人VAS评分、Wexner肛门失禁量表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A组病人的感染、肛瘘、肛门畸形总发生率(8.82%)低于B组(21.21%)、C组(21.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效果显著,可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感,促进创面愈合和肛门功能恢复.

    三间隙引流术单纯切开引流术切开挂线引流术肛周脓肿术后疼痛肛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