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廖玉华

月刊

1001-1439

lcxxgbzz@qq.com

027-85726342-8821

430022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Car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办。主要栏目有专家笔谈、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研究报告、心电图分析、病例报告、综述、进修苑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关系

    张志明郑锐贵凌杰廖子棋...
    218-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1月—2022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接受PCI的308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计算TyG指数,记录术前和术后3d内的血肌酐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临床用药及超声心动图结果.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CIN,将患者分为CIN组(38例)和非CIN组(27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 tic回归分析筛选CIN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TyG指数对CIN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 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9,95%CI:1.001~1.100,P=0.046)和TyG指数(OR=3.929,95%CI:1.553~9.939,P=0.004)为AMI患者PCI术后CIN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OR=0.95,95%CI:0.925~0.975,P<0.01)为保护性因素.TyG指数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2(95%CI:0.554~0.750,P=0.002).结论:TyG指数可作为有效识别A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早期生物标志物,且CIN发生率随TyG水平的增高而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造影剂肾病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择期PCI术后发生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模型

    陈心怡赵国力安洁姚月明...
    224-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后发生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列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1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京市第一医院行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428例为研究对象.终点事件为PCI相关心肌损伤,定义为PCI术后24 h内肌钙蛋白峰值超过正常值5倍以上.将患者分为PCI相关心肌损伤组(207例)和非PCI相关心肌损伤组(22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影响患者发生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PCI相关心肌损伤组患者年龄、植入支架数量和脂质斑块体积均高于非PCI相关心肌损伤组,最小管腔面积小于非PCI相关心肌损伤组(均P<0.05).多因素logis 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9,95%CI:1.015~1.064,P=0.001)、支架数量(OR=1.792,95%CI:1.285~2.499,P=0.001)、最小管腔面积(OR=0.747,95%CI:0.580~0.962,P=0.024)和脂质斑块体积(OR=1.007,95%CI:1.000~1.014,P=0.049)为发生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发生PCI相关心肌损伤的C指数为0.711.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验证组患者发生PCI相关心肌损伤发生率与本组PCI相关心肌损伤实际发生率基本一致.结论:年龄、支架数量、最小管腔面积和脂质斑块体积是发生PCI相关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和区分度,可预测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后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发生.

    心肌损伤,PCI相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心病列线图

    同型半胱氨酸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对绝经后患者心肌无复流的预测价值

    马娟燕茹贾绍斌
    230-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对绝经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绝经后首诊STEMI并于2017年12月—2019年10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126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血流组(95例)和无复流组(31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Hcy和ANC对绝经后STE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影响.通过ROC曲线评估Hcy联合ANC对心肌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患者126例,无复流发生率为24.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术前Hcy(OR=1.136,95%CI:1.067~1.210,P<0.001)和ANC(OR=1.280,95%CI:1.091~1.501,P=0.002)是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NC预测心肌无复流的曲线下面积为0.724(95%CI:0.619~0.829),截断值为9.88× 109/L,灵敏度为64.5%,特异度为81.1%;Hcy预测心肌无复流的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683~0.884),截断值为20.04 μmol/L,灵敏度为67.7%,特异度为83.2%;Hcy联合ANC预测心肌无复流的曲线下面积为0.838(95%CI:0.753~0.922),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76.3%.结论:Hcy≥20.04μmol/L联合ANC≥9.88×109/L可用于预测绝经后STE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风险,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同型半胱氨酸中性粒细胞绝经无复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管内超声预测药物球囊致冠状动脉夹层的影响因素

    韩彬徐亚威刘艳艳许浩杰...
    236-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辅助下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处理冠状动脉(冠脉)原位病变出现冠脉夹层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IVUS辅助下DCB处理冠脉原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IVUS下是否观察到冠脉夹层,分为夹层组和无夹层组,使用logis tic回归分析夹层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99例,其中夹层组较非夹层组有更长的药物球囊长度(30.33 mm vs 22.17 mm,P<0.05),更大的预扩球囊直径/IVUS下病变部位直径(0.92 vs 0.81,P<0.05)和药物球囊直径/IVUS下病变部位直径(0.95 vs 0.88,P<0.05),更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58.23%vs 62.15%,P<0.05),更小的管腔面积(2.74 mm2 vs 3.61 mm2,P<0.05)和平均管腔中膜面积(11.53 mm2 vs 16.79 mm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小管腔面积(OR=0.498,95%CI:0.270~0.919,P=0.026)、平均管腔中膜面积(OR=0.854,95%CI:0.732~0.997,P=0.046)、药物球囊长度(OR=1.084,95%CI:1.003~1.171,P=0.041)、最大预扩球囊直径/IVUS下病变部位直径(OR=166.968,95%CI:1.712~16 286.265,P=0.029)是夹层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药物球囊长度、最大预扩球囊直径/IVUS下病变部位直径是DCB处理原位病变冠脉夹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部位最小管腔面积、平均管腔中膜面积是DCB处理原位病变冠脉夹层发生的保护因素.

    药物球囊原位病变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夹层

    嗜铬细胞瘤诱发应激性心肌病1例

    郭琰向定成张群辉黎思...
    241-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嗜铬细胞瘤可诱发多种临床表现,其中应激性心肌病是其公认但罕见的临床表现.本文报道1例57岁女性患者,因突发气促就诊,临床表现类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进展快速且凶险,最后确诊为嗜铬细胞瘤诱发的应激性心肌病,行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嗜铬细胞瘤应激性心肌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经氯苯唑酸治疗6个月1例

    孙金鹏程敏
    24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55岁的女性患者,因"反复胸闷、气促1年余,加重半个月余"入我院,同时伴有低血压及双下肢水肿,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壁弥漫性肥厚及心肌颗粒样改变,后经心肌磁共振、放射性核素骨闪烁扫描术、心内膜活检、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检测、基因检测等检查最终被确诊为突变型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该患者服用抑制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沉积的特异性药物——氯苯唑酸后6个月,随访影像学检查提示心肌淀粉样蛋白沉积略有减少,实验室检查指标略有好转,但短期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周期并未明显缩短.99 Tcm-PYP SPECT/CT是早期筛查和鉴别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的有效工具,氯苯唑酸是目前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的特效性药物.早筛查、早诊断、早期启动特异性靶向药物治疗将为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前景.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心力衰竭氯苯唑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