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眼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眼科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临床眼科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陈逖

双月刊

1006-8422

hnfy@sohu.com

0551-2923182,2923235

230022

安徽合肥市绩溪路218号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内

临床眼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1993年创刊,季刊,每期64页。1998年改为双月刊出版。2000年始扩版增页,改为大16开,每期88页出版,2002年每期96页出版。1993年至2002年共出版10卷48期,3000多篇论文。《临床眼科杂志》注重报道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以及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新技术、新疗法的创立和应用。力求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帮助临床医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诊疗水平。努力提高我国眼科学学术水平,为增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服务。本刊报导的范围:有关眼科学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著,临床经验介绍、技术改进、调查研究、病例报告、综述与讲座、学术动态以及书刊消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比较新一代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中使用和不使用可选变量对白内障手术预后的影响

    李晨
    481-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新一代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Emmetropia Verifying Optical(EVO)、Kane公式评估晶状体厚度(LT)和中央角膜厚度(CCT)这两个可选变量对白内障术后目标屈光度预测误差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7~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的203例(203只眼)连续白内障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IOLMaster 700生物测量仪进行眼部生物参数的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应用EVO和Kane公式进行计算,首先使用所有变量进行计算,然后将可选变量逐个删除后进行计算.按照眼轴长度(AL)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情况下计算结果的差异及对术后目标屈光度预测误差的影响.结果 EVO、Kane公式显示出与BUII公式相似的预测误差分布范围.无论是EVO公式还是Kane公式,在忽略LT和同时忽略LT、CCT的情况下计算获得的目标屈光度平均绝对误差(MAE)值,与使用全部变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可选变量CCT在上述两个公式中几乎没有价值(当忽略CCT与全部变量相比平均绝对差异:EVO公式为0.01 D;Kane为0.03 D).当忽略LT和同时忽略LT、CCT时,可选变量对长AL眼(AL≥26 mm)的影响最小(平均绝对差异:EVO公式均为0.07 D;Kane公式均为0.05 D),而对短AL眼(AL≤22 mm)的影响最大(平均绝对差异:EVO公式均为0.24 D;Kane公式也均为0.24 D),当忽略LT和同时忽略LT、CCT时,在AL≤22 mm组中,MAE值≥0.50 D的眼百分比最高(66.7%).结论 可选变量CCT在EVO、Kane公式的计算后对白内障手术预后的影响几乎没有价值.使用部分可选变量或不使用可选变量对EVO、Kane公式进行计算时,对于较短AL的眼(AL≤22 mm),与使用全部可选变量相比,白内障手术后目标屈光度预测误差存在临床显著差异.相比之下,对于AL超过22 mm的眼睛,可选变量对术后目标屈光度的预测误差的影响并不重要.

    人工晶状体计算EVO公式Kane公式白内障手术

    不同角膜直径对Pentacam及Corvis ST生物力学结果检测的影响

    展欣林青鸿
    487-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的角膜直径(WTW)对Pentacam角膜地形图中的Belin/Ambrósio增强扩张显示(BAD)系统以及Corvis角膜生物力学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1年1~6月于我院屈光手术中心进行屈光手术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132例(132只眼),其中男性72例(72只眼),女性60例(60只眼);年龄(25.41±6.12)岁,并且所有患者均排除了圆锥角膜的可能性.上述患者按照其角膜直径大小进行分组,其中A组角膜直径≤11.5 mm,共66只眼;B组角膜直径≥11.6 mm,共66只眼.所有患者均采用Pentacam角膜地形图检测角膜最薄点厚度(CCT)以及BAD角膜扩张分析功能检测角膜前表面高度偏差值(Df)、后表面高度偏差值(Db)、平均厚度进展偏差值(Dp)、最薄点厚度偏差值(Dt)以及Ambrósio厚度最大变化率偏差值(Da)和总偏差值(Do),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形变幅度比值(DA Ratio)、最薄点厚度/厚度变化率(ARTH)、硬度参数(SPA1)、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BI),断层地形图联合生物力学指数(TBI)等参数.术前2个组的角膜地形图以及生物力学指标组间比较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A、B两组Pentacam系统相关指标结果分别为CCT:533.38±31.16、552.66±31.55;Df:1.02±0.99、0.92±1.46;Db:1.74±1.97、0.61±1.15;Dp:1.67±0.75、1.27±1.34;Dt:-0.37±0.86、0.18±0.89;Da:0.63±0.62、0.78±0.76;Do:1.70±0.51、1.32±0.85.A、B两组CorvisST系统关指标结果分别为DA Ratio:4.14±0.40、4.14±0.46;ARTH:437.04±76.60、470.46±103.36;SPA1:99.80±17.27、96.31±17.36;CBI:0.36±0.18、0.30±0.21;TBI:0.42±0.21、0.44±0.28.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两组间的Dt、Db、Dp、CCT、Do等形态学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生物力学参数中ARTH值在两组间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直径大小对BAD系统以及Corvis ST系统的分析结果有影响.

    角膜地形图角膜生物力学角膜直径

    颈动脉超声参数及检验指标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相关分析

    尹玉良方严臧铭瑄杨燕...
    491-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颈动脉超声参数及外周血检验指标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相关性,探究RVO发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生物学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1月于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RVO住院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均单眼发病,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32例,分支静脉阻塞(BRVO)22例,另选取同期眼科非RVO患者54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外周血检验,比较两组不同参数的差异情况.结果(1)RVO组颈动脉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期流速(EDV)低于对照组(P<0.05);血流阻力指数(R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高于对照组(P<0.05).(2)RVO组检验指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大于对照组(P<0.05),而淋巴细胞绝对值(L)小于对照组(P<0.05);RVO组PLT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NLR、PLR的升高以及L降低是RVO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L预测RVO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P<0.05),NLR计数预测RVO的AUC为0.891(P<0.05),PLR计数预测RVO的AUC为0.873(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参数及外周血检验指标与RVO关系密切,能够评估RVO患病的风险,为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视网膜静脉阻塞颈动脉超声预测相关性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抗炎和抗VEGF治疗后SD-OCT生物标志物的观察

    毕双双戴馨崔京卫平继花...
    495-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抗炎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患者视功能和频域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D-OCT)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确诊的RVO-ME患者106例(106只眼),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腔内植入剂治疗.在基线和首次治疗后12个月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SD-OCT的生物标志物和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BCVA、SD-OCT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BCVA、SD-OCT生物标志物均显著改善(均P<0.01),在12个月时B组患者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降度改善明显优于A组,治疗后B组患者视网膜内高反射灶(HRFs)数量明显少于A组.两组比较,外界膜(ELM)、椭圆体带(EZ)、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DRIL)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球结膜下出血、晶状体混浊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24例患者出现眼压升高,明显高于A组.结论 抗炎和抗VEGF治疗对RVO-ME均有效,BCVA和SD-OCT生物标志物均有改善,在改善SRD方面,抗炎治疗优于抗VEGF治疗,在HRFs的数量上,抗炎和抗VEGF治疗之间没有差异.

    黄斑水肿频域相干光层析成像术生物标志物抗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阿柏西普和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对比研究

    陈珊娜陈松苏少平吴企煌...
    500-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阿柏西普单独或转换或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DEX)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DME患者59例(59只眼)纳入本研究,单纯组20只眼、转换组19只眼、联合组20只眼,第1、2次三组均注射阿柏西普,第3次单纯组注射阿柏西普、转换组植入DEX、联合组注射阿柏西普和DEX,注射间隔1个月,共随访5个月.所有患者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检眼镜、眼压(IOP)、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记录各相关数据及并发症、观察黄斑形态变化,进行治疗前后组间和组内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组间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治疗后每个月logMAR 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黄斑总体积(TMV)较治疗前显著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每个月logMAR BCVA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5个月转换组和联合组CMT均显著低于单纯组(P转换组=0.003、0.010,P联合组=0.002、0.001).治疗后4个月转换组和联合组TMV均显著低于单纯组(P=0.008、0.007),5个月联合组显著低于单纯组(P=0.015).治疗后5个月,CMT降幅(%)和TMV降幅(%)在联合组和单纯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c=7.377、8.473,P=0.025、0.014),CMT(µm)、TMV(mm3)降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c=1.604、5.398,P=0.448、0.067).治疗后4个月联合组IOP大于治疗前(Z=2.013,P=0.044).3只眼DEX注射后局部结膜下出血,2只眼阿柏西普注射后轻度刺痛不适.结论 阿柏西普单独或转换或联合DEX均能有效地降低DME的高度和范围、提高视力且安全,联合组解剖效果最好,采用CMT、TMV降幅百分比衡量水肿消退程度更有意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血管生成抑制剂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前药物性散瞳受限的风险预测

    杨洁李傲梅丁颖苏婷...
    506-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前药物性散瞳受限风险预测.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本院眼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计280例(280只眼),按照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40例(140只眼).两组患者均进行人口学特征调查、糖尿病并发症、散瞳受限原因分析等,研究组进行深入眼底评估以及风险因素调查.根据糖尿病风险分析情况,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相关临床数据和患者特征,筛选与玻璃体切割术前药物性散瞳受限风险相关的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经过回归分析筛选,研究发现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身体质量指数等与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前药物性散瞳受限存在相关性.预测模型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加强眼底检查与相关风险因素研究,模型预测效果更准确.结论 通过相关风险因素的分析与构建,检验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有效护理,能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研究技术为临床医生及护士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眼部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风险预测

    《小儿眼科与斜视》(译著)一书出版

    石一宁
    510页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短暂性视力无光感的临床观察

    赵军田超伟赵润泽桑迪...
    51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短暂性视力无光感的原因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进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短暂性视力无光感患者29例(3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0例(22只眼),女性9例(9只眼),年龄(47.62±13.64)岁(21~7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A/B超声、间接检眼镜和(或)三面镜、视觉电生理等检查.其中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2只眼)、术前或术后证实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积血者2例(2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0例(11只眼)、硅油填充眼10例(11只眼)、眼外伤引起的玻璃体积血或眼内炎2例(2只眼)、人工晶状体脱位者3例(3只眼).所有患者中7例(9只眼)为独眼患者.16例(17只眼)为高度近视患者.患者全身合并症:4例伴高血压病史;3例伴糖尿病史;1例同时伴糖尿病和高血压;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1例肾炎病史;1例十二指肠溃疡病史;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例马凡综合征;其余16例未伴全身特殊病史.所有患者符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指征,均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为局麻下进行,球后麻醉后光感明确,手术结束时反复检查视力为无光感,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化、吸氧、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及能量合剂、眼球按摩等相关措施,15~185 min后均光感恢复.分析术中可能引起光感消失的原因,观察光感恢复时间.随访6个月至1年,观察术后短暂性视力无光感对最终视功能的影响、原发病变稳定程度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玻璃体切割手术结束时,7只眼灌注液填充、8只眼空气填充、3只眼长效气体(C3F8)填充、13只眼硅油填充,光感恢复时间为术后15~185 min,15 min内光感恢复者3只眼,15~30 min光感恢复者4只眼,30~45 min光感恢复者7只眼,45~60 min光感恢复者5只眼,60~90 min光感恢复者5只眼,90~120 min光感恢复者6只眼,1只眼术后185 min时光感恢复.结论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短暂性视力无光感和诸多因素有关,严重的眼部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手术操作复杂、术中眼压的波动、多次手术、高度近视、视神经萎缩、合并全身微循环不良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所导致的视网膜微循环障碍等均是危险因素,术后早期发现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可挽回视力,避免严重后果.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无光感危险因素

    部分气液交换免缝合两切口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亮张敏玉张苏红郭晓梅...
    517-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部分气液交换免缝合两切口硅油取出术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接受玻璃体腔硅油取出手术的49例(53只眼).患者临床资料,A组:27只眼行部分气交免缝合两切口23G硅油取出术;B组:26只眼行传统两切口23G硅油取出术.两种手术方式均先做传统23G两通道,经颞下扁平部灌注,颞上注射器手动抽吸玻璃体腔内硅油.A组改良术式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术末采用消毒空气注入玻璃体腔置换部分灌注液,免缝合巩膜穿刺口;B组传统术式术末直接拔出颞下灌注管,8-0可吸收缝线缝合巩膜穿刺口.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总手术时间、取油时间、术后眼表出血发生率、患者异物感评分,术前及术后1 d、7 d、1个月的眼压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3只硅油眼均顺利取出硅油,术中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两组取油时间、眼压及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总手术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术后1 d眼表出血5只眼,A组3只眼;术后1 d、7 d、1个月A组眼表异物感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01).B组传统术式中,术后眼表出血率46.2%,出现玻璃体混浊3只眼(11.5%),而改良术式术后眼表出血率11.1%,未观察到并发症.结论 部分气交免缝合两切口23G硅油取出术可有效降低术后眼表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异物感,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硅油23G免缝合眼表出血异物感气液交换

    低剂量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的安全性分析

    赖钟祺李维娜
    522-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应用低剂量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持续高眼压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73例(73只眼),按照手术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35只眼)先行低剂量睫状体光凝术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手术间隔(2.49±0.26)周,对照组38例(38只眼)在高眼压状态下直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比较两组经非手术治疗后的眼压,超声乳化术前的眼压,超声乳化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眼压,以及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虹膜脱垂发生率和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瞳孔区炎性渗出、角膜水肿发生率.结果两组经非手术治疗后的眼压和超声乳化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超声乳化术前、术后1 d的眼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超声乳化术中虹膜脱垂发生率以及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瞳孔区炎性渗出、角膜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中后囊破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可先采用低剂量睫状体光凝术,待眼压下降及前房炎症控制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手术,可有效控制眼压并明显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睫状体光凝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