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眼眶肿瘤摘除手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到我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眼眶肿瘤患者109例(109只眼).所有患者均进行眼眶肿瘤摘除手术,患者术后进行6个月随访,对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依据患者是否存在死亡、复发、呼吸衰竭、视力损伤、休克、脑血管意外、心跳骤停以及失明等情况则判定患者预后不良,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结果 在109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68%,其中发生率最高的眼球运动障碍,其发生率为13.76,球后出血、瞳孔散大、视力障碍、上睑下垂的发生率分别为9.17%、7.33%、5.50%、4.59%.在109例患者中,其中有94例患者预后良好,15例患者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率为86.24%.经过单因素分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病程(P=0.103)和性别(P=0.785)相似,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肿瘤累及深部(P=0.001)、肿瘤分化为低分化(P=0.007)、存在合并症(P=0.001)、肿瘤边界模糊(P=0.001)、传统开眶恶性肿瘤(P=0.001)、肌锥内肿瘤(P=0.032)、手术时间≥3 h(P=0.002)、年龄>75岁(P=0.008)例数高于预后良好组.将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意义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肿瘤累及深部(P=0.000)、肿瘤分化为低分化(P=0.001)、存在并发症(P=0.001)、肿瘤边界模糊(P=0.000)、传统开眶方式(P=0.000)、恶性肿瘤(P=0.000)、肌锥内肿瘤(P=0.000)、手术时间≥3 h(P=0.000)和年龄≥75岁(P=0.028)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将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中危险因素最下β值赋值1,其它变量β值除以最小值后四舍五入取整数,其中肿瘤性质和开眶方式为4分,肿瘤累及深部和肿瘤边界为3分,肿瘤分化、合并症为2分,肿瘤部位、手术时间和年龄为1分.总分在0~21分之间.依据该模型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分析其对患者预后预测价值,预测发现评分越高,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越高,其中评分1~3患者无预后不良发生,19~21分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00%.绘制危险评估模型对眼眶摘除术后预后不良发生的ROC曲线,以危险评分为自变量,术后预后情况为因变量.分析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95%CI为0.773-0.936),其中13.23分为最佳临界值,此时其预测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2.3%和75.6%.结论 患者肿瘤累及深部、肿瘤分化为低分化、存在并发症、肿瘤边界模糊、传统开眶方式、恶性肿瘤、肌锥内肿瘤、手术时间≥3 h和年龄≥75岁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以上因素构建预后模型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临床中对该预测模型进行关注并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