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龚西騟 孟刚

月刊

1001-7399

lcsybl@yahoo.com.cn;jcepw@sohu.com

0551-65161102

230032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入选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部信息研究所认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北京大学图书馆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目总览》“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中文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国内主要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并被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和俄罗斯《文摘杂志》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双月刊,彩色图文混排,铜版纸印刷。设有论著(专家论坛、人体病理学、实验病理学)、技术交流、综述、外科病理系列讲座、外检经验谈、病理读片、CPC、诊断释疑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D-L1及微血管密度在肉瘤样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赵媛陈红谢燕李宁...
    386-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情况,为肉瘤样肾细胞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CD31及CD34在1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癌成分均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并评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 16例肿瘤中CD31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肉瘤样肾细胞癌区域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不伴肉瘤样分化的区域,微血管密度计数分别为68.6±25.8 vs 38.7±16.0(t=3.931,P=0.000 5)和69.5± 28.1 vs 40.1±18.4(t=3.506,P=0.001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肉瘤样区域PD-L1表达水平高于非肉瘤样区域,CPS分别为34.7±26.9和25.9±2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肉瘤样肾细胞癌中,肉瘤样区域微血管密度和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肉瘤样区域,提示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为此类肿瘤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肉瘤样肾细胞癌PD-L1微血管密度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和病理诊断价值

    白琳琳王鹏徐洪涛
    391-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结果 32例嗜铬细胞瘤中31例INSM1阳性(31/32,96.88%),其中高表达20例(20/32,62.50%).9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INSM1均阳性,其中高表达8例(8/9,88.89%).3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中INSM1均阴性.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肾上腺皮质腺瘤(P<0.001).INSM1高表达的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具有更高的Ki67增殖指数(P=0.016),但与患者性别(P=0.190)、年龄(P=0.439)、肿瘤TNM分期(P=0.793)、生长模式(P=0.495)、凝固性坏死(P=0.790)和脉管/包膜侵犯(P=0.790)均无显著相关性.INSM1鉴别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与肾上腺皮质腺瘤的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88.结论 INSM1表达于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的细胞核,而不表达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可有效鉴别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肾上腺皮质腺瘤INSM1

    结直肠癌中CD66b+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和促纤维间质反应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张爱朱宁杨路路方媛...
    396-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CD66b+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和促纤维间质反应(desmoplastic reaction,DR)分类情况,探讨CD66b+TANs和DR在CRC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40例CRC中CD66b+TANs的表达数量,应用HE染色切片观察肿瘤间质DR的分类,并分析CD66b+TANs和DR分类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D66b+TANs和DR分类与CR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240例CRC中,CD66b+TANs丰富型(NR)组29例,CD66b+TANs中间型(NI)/缺乏型(NP)组211例;DR分类中,成熟型92例,中间型63例,不成熟型85例.CD66b+TANs NR组与较高的组织学分级(P=0.034)、更晚的TNM分期(P=0.006)和脉管侵犯(P=0.002)均有关.CRC中DR分类与肿瘤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DR不成熟型CRC分化程度低、有神经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更晚的pTNM分期.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CD66b+TANs NI/NP CRC患者相比,CD66b+TANs NR CRC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TANs是CRC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DR不成熟型CRC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中间型和成熟型CRC患者(P<0.05).结论 CD66b+TANs和肿瘤间质DR程度均可影响CR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评估CRC中CD66b+TANs和DR有助于预测CRC患者的预后.

    结直肠癌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CD66b促纤维间质反应预后

    EpCAM和HDAC6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张月权春姬金雪梅张金山...
    402-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istone deacetylase,HDAC6)蛋白在前列腺癌及癌旁良性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两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沉默EpCAM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 利用TIMER和UALCAN数据库分析EpCAM和HDAC6 mRNA在各种癌症中的表达情况及在前列腺癌和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EpCAM和HDAC6蛋白在前列腺癌和癌旁良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及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体外实验检测沉默EpCAM蛋白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前列腺癌细胞中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EpCAM和HDAC6 mRNA在前列腺癌中均呈高表达,且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前列腺癌组织中EpCAM蛋白高表达率高于癌旁良性组织(62.61%vs21.62%,P<0.001).EpCAM蛋白高表达与肿瘤大小及浸润程度、Gleason评分和WHO/ISUP预后分级分组有关(P均<0.05).前列腺癌组织中HDAC6蛋白高表达率高于癌旁良性组织(81.74%vs 43.24%,P<0.001),其表达与WHO/ISUP预后分级分组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arbase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EpCAM与HDAC6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206,P=3.44e-06).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EpCAM与HDAC6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54,P<0.001).si-EpCAM转染DU-145前列腺癌细胞后,EpCAM和HDAC6蛋白表达减少;与si-NC组相比,si-EpCAM组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下调(P<0.001),EMT相关蛋白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表达下调.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中Ep-CAM 和HDAC6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恶性程度有关.沉默EpCAM表达可抑制HDAC6表达,抑制DU145细胞侵袭能力,逆转EMT进程,EpCAM和HDAC6可作为前列腺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前列腺癌EpCAMHDAC6上皮-间质转化

    微卫星不稳定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李嘉雯吴鹤
    410-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主要是DNA错配修复功能异常,其原因是微卫星在复制过程错误的持续积累,造成微卫星序列长度发生改变.前列腺癌中也发现与MSI具有关联.MSH2作为DNA错配修复机制中的关键分子,其表达缺失与侵袭性前列腺癌病理特征之间存在联系.有文献表明MSH2过表达与前列腺癌进展和不良预后相关.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应用雄激素剥夺疗法和化疗无法治愈.具有错配修复基因丢失和超突变的晚期前列腺肿瘤患者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或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的免疫疗法产生良好的治疗反应,这更说明PD-1抑制剂在治疗具有MSI的转移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免疫疗法为前列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前景和发展.该文就近年来MSI与前列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微卫星不稳定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病理特征

    敬告作者

    413页

    P2X家族蛋白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黄丽艳龙喜带
    414-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间质中存在高浓度的细胞外ATP(extracellular ATP,eATP),eATP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2X家族蛋白作为ATP的受体,在肿瘤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P2X家族蛋白共有7个,均为离子通道型嘌呤受体,其中P2X3、P2X4和P2X7等在甲状腺癌、乳腺癌等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并影响肿瘤增殖、侵袭等生物学行为.该文就P2X家族蛋白的表达、生物学功能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P2X嘌呤受体细胞外ATP肿瘤肿瘤微环境

    TSC/MTOR基因突变在肾细胞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王鹏刘秀南张丽平李巧新...
    417-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TSC/MTOR基因突变在多种肾细胞肿瘤中被发现,这些肿瘤的形态学谱系十分宽广,并且具有不同的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因此,不能将伴有TSC/MTOR基因突变的肾细胞肿瘤笼统地归为一类.鉴于该基因涉及特异的靶向治疗,该文就TSC/MTOR基因在相应的肾细胞肿瘤中的突变类型及可能的致病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及病理工作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

    肾肿瘤肾细胞TSC/MTOR基因突变文献综述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3例并文献复习

    白洁李双杨柳王琦...
    423-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T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TCRC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随访和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TCRCC中,2例男性,1例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8.3岁.肿瘤均位于左肾,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肿瘤分期为pT1,1例为pT3.CT或MRI均表现为多房囊性病变.镜下肿瘤完全由大小不等的小管或囊腔组成,囊壁菲薄,仅少量纤维间质分隔.肿瘤细胞呈单层排列,可扁平、立方状、柱状或鞋钉样,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大,核仁明显(WHO/ISUP核分级:3级),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FH(3/3)均无表达缺失,PAX8(3/3)和 P504s(3/3)强阳性,CD10(2/3)、CK7(2/3)、CK19(1/2)和EMA(1/3)部分阳性.2例患者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TCRCC罕见,大部分预后良好,其诊断标准严格,需与其他具有管状囊性结构的肾肿瘤鉴别,确诊需组织学结合免疫组化,必要时可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明确.

    肾肿瘤管状囊性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ENO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肖瑜罗文奇张凤友蒋芳诚...
    426-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烯醇化酶2(enolase 2,ENO2)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ncer,CCR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ENO2蛋白在97例CCRCC及配对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ENO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TCGA数据库中542例CCRCC和72例正常肾组织中ENO2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ROC曲线分析CCRCC和正常肾组织中ENO2 mRNA和蛋白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GEPIA在线网站分析ENO2与CCRCC患者预后的关系.TIMER在线数据分析ENO2表达与糖代谢路径关键基因HK2、ALDOA、PGK1、PKM2及LDHA的相关性.结果 ENO2蛋白在CCRCC中的高表达率为71.13%,而在正常肾组织中几乎不表达,ENO2表达与ISUP/WHO分级(P=0.019)、有无肾周脂肪侵犯(P=0.028)明显相关.TCGA-CCRCC数据库中,CCRCC组的ENO2 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CRCC 中 ENO2 mRNA(AUC=0.959,P<0.001)和蛋白水平(AUC=0.964,P<0.001)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ENO2与糖代谢路径相关基因HK2、AL-DOA、PGK1、PKM2和LDHA的表达呈正相关.GEPIA在线网站分析ENO2与CCR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提示,ENO2 mRNA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期显著短于低表达组.结论 ENO2在CCRCC中过表达,有助于评估ISUP/WHO分级,可辅助CCRCC的病理诊断,并可能与糖代谢异常相关.

    肾细胞癌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烯醇化酶2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