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

秦省

月刊

1003-3548

clinmed@vip.163.com

0371-65995212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经三路7号

临床医学/Journal Clinical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BMI≥24 kg/m2单发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成彩云马亚慧徐晶晶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体质指数(BMI)≥24 kg/m2单发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应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7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卵巢肿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胃肠功能(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及进食时间)、创伤应激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r)]水平及卵巢功能[卵巢基质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结果 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及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TNF-α、NE、Cor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NF-α、NE、Cor水平高于本组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PSV、RI及PI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PSV、RI及PI水平低于本组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BMI≥24 kg/m2单发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可缩短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应激更轻,可促进卵巢功能恢复。

    单孔腹腔镜手术多孔腹腔镜手术卵巢良性肿瘤创伤应激胃肠功能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周小超郑喜胜周玉霞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重症医学科(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瑞马唑仑0。2 mg/(kg·h)]、B组[瑞马唑仑0。3 mg/(kg·h)]与C组[瑞马唑仑0。4 mg/(kg·h)],每组42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即刻(T1)、给药1 h(T2)、给药6 h(T3)应激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功能[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百分比(FiO2)、氧合指数(OI)、呼吸频率(RR)],T0、镇静后5 min(T4)、镇静后15 min(T5)、镇静后30 min(T6)、镇静后60 min(T7)脑电双频指数(BIS)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与C组达到目标镇静时间相对更短,其中C组最短;与A组比较,B组与C组停药后恢复时间相对更长,其中C组最长;与A组比较,B组与C组Ramsay评分更高,其中C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1~T3三组HR、MAP均先降低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1~T3的RR、OI与T0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4~T7三组BIS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T4时C组BIS低于A组;T5时B组、C组BIS均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T6、T7时B组、C组BIS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马唑仑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中镇静效果佳,对患者的应激反应没有明显的影响,0。4 mg/(kg·h)剂量具有镇静起效快、镇静效果好的特点,同时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较轻,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医师可针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降低负荷剂量。

    机械通气瑞马唑仑不同剂量镇静效果机体应激

    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

    王新杰鹿健鑫白磊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传统组采取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胃肠功能(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排便时间)、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术后3 d、术后7 d,观察组NR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M、IgG水平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胆囊炎患者予以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虽会延长手术时间,但可减轻疼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且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可靠。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无创高频通气与无创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比较

    庄方莉黄晓展刘永兴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无创高频通气(NIHFV)与无创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撤机后不同无创呼吸支持方式分为两组,每组60例。予以NIHFV治疗的患者为NIHFV组,予以NIPPV治疗的患者为NIPPV组。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乳酸(Lac)]、呼吸力学指标[肺动态顺应性(Crs)、呼吸指数(RI)、动脉氧分压差(PA-aO2)]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Lac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时,两组PaO2均提高,且NIHFV组高于NIPPV组;而PaCO2、Lac均降低,且NIHFV组低于NIPPV组(P<0。05)。治疗前,两组Crs、RI、PA-aO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时,两组Crs均提高,且NIHFV组高于NIPPV组;而RI、PA-aO2均下降,且两组比较,NIHFV组低于NIPPV组(P<0。05)。NIHFV组并发症发生率(8。33%,5/60)与NIPPV组(6。67%,4/6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呼吸支持中,相较于NIPPV,NIHFV更有助于改善血气指标、呼吸力学指标。

    无创高频通气无创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支持

    气管镜吸痰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老年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郭力源李朝红王钿钿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气管镜吸痰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在老年吸入性肺炎(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100例,单一组予以气管镜吸痰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部X线片分级、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速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水平、血气[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98/100),单一组为88。00%(8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肺部X线片分级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FVC、PEF、FEV1水平高于单一组,PaCO2水平低于单一组,SaO2、PaO2水平高于单一组,TNF-α、CRP水平低于单一组,APACHE Ⅱ评分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AP患者予以气管镜吸痰联合HFNC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改善炎症状态、血气水平和肺功能。

    吸入性肺炎气管镜吸痰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营养治疗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康复的相关性分析

    王迎秋郭伟丽侯哲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营养治疗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康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38例因髋部骨折入院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为65~105岁,且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或者髋部内固定术,选入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69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按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常规护理,治疗组自入院至术后2周每天除常规饮食外,额外补充2份肠内营养粉,对照组自入院至术后2周每天给予常规饮食。收集所有患者一般病例资料、术前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术前白蛋白情况,术后1 d、术后1周主观整体评估(PG-SGA)营养评分、术后感染/不愈合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6个月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术前合并营养风险比例、术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PG-SGA营养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不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术后3个月及6个月治疗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营养治疗可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状态、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加快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营养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康复

    口腔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研究

    彭德志刘安娜孙萍萍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收治的126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种植修复方案,研究组行口腔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方案,记录并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及咬合情况变化。结果 研究组修复有效率为96。83%(61/63),对照组为84。13%(5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最大咬合力、最大咬合接触面积、咬合力不对称指数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最大咬合力、最大咬合接触面积、咬合力不对称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联合应用种植修复、口腔正畸治疗方案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修复有效率及咬合情况。

    牙列缺损牙颌畸形口腔正畸种植修复修复效果咬合情况

    HIV阳性女性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调查分析

    亓露李新新郭巧丽闫鹏...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女性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情况。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HIV阳性女性作为试验组,另外选取同期本院45例HIV阴性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研究者均接受HPV检测,对比组间差异;另外将试验组45例女性依据是否合并HPV感染分为合并组(20例)与未合并组(25例),对比组间HIV病毒载量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试验组高危型HPV感染率(48。89%,22/45)明显高于对照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CD4+细胞数、CD8+细胞数、CD4+/CD8+明显低于未合并组,HIV病毒载量高于未合并组(P<0。05)。结论 HIV阳性女性感染高危型HPV率相对较高。

    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风险

    体外振动排痰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预防肺部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王国颖王洁张黎雪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体外振动排痰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预防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人工叩背排痰,研究组采用体外振动排痰。比较两组排痰效果、排痰量、呼吸功能[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阻力(Raw)、动脉氧合指数(PaO2/FiO2)]、肺功能[最大通气量(MVV)、肺活量(VC)]、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排痰效果[93。55%(58/62)]比对照组[75。81%(47/62)]高(P<0。05)。治疗后3 d、5 d、7 d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排痰量较高(P<0。05)。治疗后7 d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PaCO2、Raw水平较低,且PaO2/FiO2较高(P<0。05)。治疗后7 d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MVV、VC水平较高(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8。06%(5/62)]比对照组[24。19%(15/62)]低(P<0。05)。结论 体外振动排痰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排痰效果显著,能提高排痰量,改善呼吸功能和肺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神经内科重症体外振动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对孤独症患儿的干预价值

    张晓玲杨曼郭素真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对孤独症患儿的干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引导式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融合教育。比较两组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孤独症治疗评分量表(ATEC)评分、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分量表(PEP-3)评分、智力发育[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分]、生存质量[儿童生存质量量表(PedsQ L4。0)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ABC评分、ATEC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ABC评分、ATE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体能评分、社交能力评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体能评分、社交能力评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M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M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理功能评分、情感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理功能评分、情感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可改善孤独症患儿临床症状,降低心理障碍,促进患儿智力发育,且该方案能改善患儿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孤独症引导式教育融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