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卫生部北京医院 安徽省保健委员会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卫生部北京医院 安徽省保健委员会

胡世莲

双月刊

1672-6790

J.C.Healthcare@163.com

0551-62608457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大院715信箱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Healthcar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卫生部北京医院、安徽省保健委员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临床保健杂志》,是以临床医学与保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卫生部保健局局长黄洁夫同志兼任本刊编委会主任。自2005年第1期起,本刊已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于2008年3月、5月相继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社热诚欢迎医疗卫生工作者为本刊提供稿件。欢迎各有关单位和广大读者订购,每期9元,全年54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购,邮发代号26-184,也可直接向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社邮购。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大院715信箱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社收 邮编:230001 电话:0551-62608457 传真:0551-62606415 E-mail:J.C.Healthcare@163.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患者血清营养素指标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鲁雪梅夏京花赵丹李春敏...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血清营养素指标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2-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607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骨关节炎分为骨关节炎组与非骨关节炎组,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钙、磷、钾等血清营养素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营养素指标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结果 骨关节炎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磷、钠、氯水平高于非骨关节炎组患者(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钾(OR=0.635,95%CI:0.420~0.960)、血清钙(OR=0.025,95%CI:0.005~0.124)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 老年患者血清钾、血清钙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呈负相关关系.

    骨关节炎老年人营养生理学现象老年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与球囊扩张治疗老年髋骨折合并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价值

    王杰克周文华刘涛张金通...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与球囊扩张治疗老年髋骨折合并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在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温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21例老年髋骨折合并髂股静脉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61例和常规组60例,2组均接受一般抗凝治疗,常规组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PMT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球囊扩张.随访2个月后,对比2组静脉通畅评分、血栓清除率、Villalta评分及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实验室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常规组与联合组静脉通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后2组静脉通畅评分均下降,且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评分更低(P<0.05);随访2个月后血栓清除率2组相对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随访2个月后联合组Villalta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轻、中度PTS总发生率联合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2组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D-二聚体及FIB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发生出血、血肿、血尿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PMT联合球囊扩张可有效清除髋骨折合并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静脉血栓,缓解病情,且安全性良好.

    髋骨折静脉血栓栓塞腔静脉滤器血管成形术,气囊老年人

    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配合电磁波治疗老年慢性腰肌劳损疗效分析

    李溦王烨李楠于美庆...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配合电磁波治疗老年慢性腰肌劳损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日常按摩治疗,其中对照组加用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特定电磁波治疗.比较2组间临床疗效,腰部疼痛,腰部功能,腰痛症状量化评分及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和中位频率(MF),腹背肌耐力及腰椎活动度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治疗前减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及ODI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2组腰痛症状量化评分较治疗前减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2组RMS和MF较治疗前减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RMS和MF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2组腹背肌耐力及腰椎活动度评分较治疗减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辅助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腰部疼痛,提高腰部功能、腹背肌耐力及腰椎活动度.

    扭伤和劳损肌力电磁波谱治疗仪康复老年人

    声明

    101页

    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3D技术填充瘤腔进行适形放疗的临床研究

    李晓军王和煦张佳王绩钊...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3D技术填充瘤腔进行适形放疗的靶区剂量、不良反应及美容度.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不同分为3D技术填充瘤腔组(24例)及对照组(24例).全部患者均开展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仅保乳方式不同,术后实施强度调控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下的加速部分乳腺照射.结果 应用3D技术填充瘤腔保乳术后放疗的适形度指数及均匀性指数均明显高于常规保乳术后放疗(P<0.05).3D技术填充瘤腔保乳术后放疗的肺及心脏危及器官剂量(平均剂量),肺的V5、V10、V20、V30、V40及V50均显著低于常规保乳术后放疗组(P<0.05).2组患者的皮肤损伤、心律失常、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技术填充瘤腔保乳术后组患者的美容度要显著优于常规保乳术后患者(P<0.05).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3D技术填充瘤腔显著增强乳腺的美容度,且不影响放疗的安全及有效性.

    乳腺肿瘤乳房切除术,区段放射疗法,适形乳房植入化放疗

    多肽CRY-14保护心肌对抗缺血缺氧损伤的作用机制

    丁晶晶冯宪真周军沈啸翼...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多肽CRY-14在心肌缺血缺氧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分析多肽CRY-14对缺血缺氧后H9C2心肌细胞增殖、氧化应激的影响.通过M型小动物心超比较多肽CRY-14对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的影响.小鼠心脏组织HE染色、Tunel染色以及Masson染色评估多肽CRY-14干预后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脏组织学及凋亡的变化.此外,Western Blot实验初步探讨多肽CRY-14发挥心肌保护功能的机制.结果 在细胞水平,多肽CRY-14可以缓解缺血缺氧对H9C2心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减轻缺血缺氧导致的氧化应激反应.在体水平,CRY-14可以缓解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改变,提高LVEF、LVFS,降低LVEDD、LVESD.CRY-14可以明显改善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减轻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心肌纤维化程度.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提示CRY-14可以下调缺血缺氧后H9C2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以及PARP的表达,CRY-14可以上调缺血缺氧后H9C2心肌细胞HSP70的表达.结论 多肽CRY-14可通过改善缺血性心脏病中的氧化应激和凋亡水平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SP70有关.

    心肌缺血低氧肽类肌细胞,心脏细胞增殖模型,动物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对比

    武文陈炯余安尹帅...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安全性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6月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镜或开腹肝切除术治疗6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成腹腔镜组(37例)和开腹组(29例).比较2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输血、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切口长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并发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总花费.结果 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34.86± 28.64)mL,低于开腹组(283.10±90.28)mL(t=9.41,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24.30±20.42)min,低于开腹组(176.20±17.40)min(t=10.93,P<0.05);切 口长度、术后第 3 天 ALT、AST 分别为(5.92±1.50)cm、(248.35±44.76)U/L、(244.68±55.62)U/L,均低于开腹组(17.59±2.29)cm、(306.48±38.81)U/L、(292.76±58.92)U/L(t=24.94,t=5.54,t=3.40;P<0.05).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3.5%)低于开腹组(41.3%)(x2=6.60,P<0.05).腹腔镜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总花费分别为(1.49±0.51)d、(1.59±0.55)d、(7.59±1.62)d、(28 889.96±6 471.64)元,早于或低于开腹组(2.48±0.51)d、(2.97±0.63)d、(11.66±1.90)d、(33 381.73±11 494.97)元(t=7.92,t=9.45,t=9.37,t=2.01;P<0.05).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安全性良好,近期恢复效果优于开腹肝切除手术,同时对肝癌术后的肝脏损伤较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加速康复.

    癌,肝细胞腹腔镜肝切除术病人安全康复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日间手术模式的构建与临床效果分析

    项彩萍李爱华燕玲季青山...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80岁及以上老年白内障患者日间手术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80岁及以上18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资料,这些患者由同一位高年资医生手术,将普通眼科病房住院9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日间眼科病房的9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对围术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围术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均无24 h非计划再手术.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日间手术模式可有效降低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提高医患双方满意度,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白内障摘除术围手术期医护病人满意度手术后并发症老年人

    近焦窄带成像内镜下胃炎分类判断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的价值

    孔红祥杨健龙海华庞丽萍...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近焦窄带成像内镜下胃炎分类判断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黏膜慢性炎症、活动性及萎缩性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在柳州市妇保健院行胃镜检查并同时行病理活检且年龄≥18岁的439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近焦窄带成像模式下胃体下部小弯侧胃炎分类及Hp检测结果、胃黏膜病理,分析近焦窄带成像内镜下胃炎分类与Hp感染及胃黏膜病理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B-0-1、B-2-3、A-1-2型Hp感染率分别为57.63%、92.59%和95.65%,B-2-3、A-1-2型胃黏膜Hp感染率明显高于B-0-1型(P<0.016 7),但 B-2-3、A-1-2型胃黏膜Hp感染率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胃黏膜慢性炎症及活动性方面,B-0-1、B-2-3、A-1-2型严重程度依次递增(P<0.016 7);在萎缩病变的判断上,A-1-2型对胃黏膜萎缩的判断有很高的诊断效能,与B-0-1、B-2-3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结论 近焦窄带成像内镜下根据胃炎分类判断Hp感染及病理状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胃炎幽门螺杆菌内窥镜检查,胃肠道胃炎,萎缩性胃黏膜

    消化类肿瘤患者不同炎症状态下的糖代谢变化及其与血红蛋白的关系

    刘辉刘明陈信义李道睿...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类肿瘤患者不同炎症状态下的糖代谢变化及其与血红蛋白(Hb)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80例消化类肿瘤患者,应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检验,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验,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进行检验,常规方法对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根据CRP正常水平参考值将患者分为CRP水平正常组(A组)26例、CRP水平轻中度上升组(B组)42例及CRP水平重度上升组(C组)12例;根据WHO标准中HbA1c>6.5%为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组41例、偏高组21例及确诊糖尿病组18例;根据不同CRP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3组患者的CRP出现逐步升高现象(P<0.05),A组、B组空腹血糖(FPG)出现逐步升高现象,C组FPG呈现下降趋势(P>0.05),A组、B组、C组患者伴随CRP升高出现Hb下降(P<0.05);HbA1c水平正常组、偏高组、确诊糖尿病组患者均FPG水平表现为逐步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Hb水平均表现为逐步下降(P<0.05),CRP水平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RP与Hb水平呈负相关(r=-0.315,P<0.01),FPG 与 Hb、HbA1c 均呈正相关(r=0.0.524、0.4025,P<0.01),Hb 与 HbA1c 呈负相关(r=-0.824,P<0.001).结论 大部分消化类肿瘤患者会出现糖代谢异常现象,炎症反应与Hb下降会随着糖代谢异常出现显著改变.

    消化系统肿瘤炎症血糖血红蛋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