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拉丁美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拉丁美洲研究
拉丁美洲研究

郑秉文

双月刊

1002-6649

jourlas@cass.org.cn

010-64039006 64039007

100007

北京市1104信箱

拉丁美洲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刊物,也是目前我国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拉美地区重大现实问题和基本情况的刊物,主要刊载有关拉美地区经济、政治、国际关系、文教、科技、民族、宗教、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编者的话

    1页

    美国转变国际经贸合作模式的逻辑与影响

    苏庆义桂子豪
    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战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分工的不断加深,多边的世界贸易组织和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成为主要的经贸合作框架.但自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对世贸组织和自贸协定的重视程度显著下降,转而构建新型国际经贸合作框架.本文梳理美国自2020年以来建立的新型经贸合作框架,并与传统的自贸协定进行对比,从经济、政治、战略三个层面及国内国际两个维度分析其转变逻辑,在此基础上分析美国新型经贸合作框架的前景及影响.本文认为,美国构建的新型国际经贸合作模式大概率不能达到美国预期的战略效果,只可能在个别领域降低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当然,其对全球产业链的重新安排和布局也会对协定内的国家或地区带来一定的福利影响,对世界经贸体系和国际经贸规则同样有一定影响.对中国而言,随着美国大力推进"美国体系+非美体系"的建设,中国在参与全球分工时无疑会受到不利影响,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也将受到影响和冲击.

    中美竞争国际经贸合作自由贸易协定供应链高科技产业

    美国对拉美经济战略的调整及其影响

    谢慧敏李春顶邢泽蕾
    2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美国经济增长疲软、新冠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冲突以及中美大国竞争博弈等内外部叠加因素的影响,美国政府显著提高了对拉美的重视程度.本文全面梳理了美拉经贸关系的变化,系统回顾了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不同时期对拉美经济战略的调整及其动因,研判未来发展定位和趋势.通过构建一个大型数值一般均衡模型系统,对《美墨加协定》、"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计划及美拉合作深化、中美拉合作与博弈关系调整三种情景的经济影响进行量化模拟分析.研究发现:美国与拉美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呈非对称性,美国是主要拉美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投资来源国,拉美对美国的经贸依附性更强;尽管不同时期的美国政府均大幅度调整了对拉美的经济战略,但本质上依然是"门罗主义",秉持"美国优先"理念,试图将拉美打造为经贸上排外并依赖美国的"后院";整体上中美拉合作与博弈关系调整这一情景"损人"且"不利己",对全球经济亦不利.

    拉美经济门罗主义《美墨加协定》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

    关系网络视角下主要经济体对WTO改革的立场探析

    纪石张玉婷
    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乌拉圭回合以来,各主要经济体对多边贸易自由化的立场和态度逐渐分化,WTO改革面临集体行动难题.本文采用戈达德的关系网络理论,试图解释国家行为和立场背后的原因.该理论将国家间协定和制度视作关系网络,认为一国在关系网络中的位置会影响其在不同改革策略中的成本和收益,从而决定了其对多边主义的态度和立场.本文通过访问和代理两个变量的不同组合,将各国的行为模式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一是有限程度的改革,二是基于规则的改革,三是仅依靠自身力量维护利益,四是退出现有制度.根据这一模型,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一国贸易额占比的上升会提升其参与多边贸易治理的能力,进而增加其对WTO改革的支持;双边和区域层面的自由贸易协定能够增加一国的社会资本,从而增强其战略选择的自主性.此外,本文通过对美国、中国、欧盟、巴西和印度五个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政策演变过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欧盟、中国是推动WTO改革的关键力量,印度是潜在重要贡献者,巴西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的跟随者,而WTO改革的成效则取决于美国是否重回多边主义.本文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考察主要经济体在WTO改革中的立场,同时也为理解现实世界中WTO内部的合作动态提供了实践参考.

    WTO改革自由贸易协定关系网络理论贸易政策

    中等强国合作体:机制成因、功能属性及行为趋向

    丁工
    7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等强国合作体(MIKTA)是五个具有共同利益的国家,基于"志同道合"理念和相近立场自发结成的合作机制.当前,中等强国合作体机制不仅为中等强国提供了影响全球经济议程和全球治理体制安排的机会,并且推动了二十国集团机制大致形成七国集团、金砖国家和中等强国合作体"三足鼎立"的格局,在代表中小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合作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作为没有大国主导或参与、全程由中等强国自发组织创设的多边合作机制,中等强国合作体正是在全球权力相对流散、合作程式趋向非正式化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进而促成了第三波次复合中等强国践行包容性多边主义.自成立以来,中等强国合作体在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合作体系,探索应对恐怖主义和保护主义,支持达成开放包容的贸易投资安排,促进国际能源治理改革、推动气候变化及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以建设性角色、集体发声发力的方式参与地区冲突和热点争端的解决,已经发展成为一支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上升的国际规范性新生力量.

    复合中等强国外交战略国际格局权力集散中美博弈

    中等强国兴衰的经验启示:以阿根廷为案例

    孙洪波
    9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根廷在世界上拥有独一无二的发展历程,"奥尔森命题""布罗代尔钟罩"等分析视角对阿根廷的兴衰有着较强的解释力.阿根廷历史上的经济繁荣,主要是由耕地扩张、吸引欧洲移民以及对英国贸易依赖等要素驱动下的斯密型增长,但在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下,阿根廷未能实现向创新驱动的熊彼特型增长转型.从阿根廷独立后百年兴衰历史进程看,殖民遗产的路径依赖、地产寡头与农业立国、英帝国繁荣带来的斯密型增长、分利集团与食利型国家、进口替代工业化与资源租金枯竭、金本位及美元霸权与国家信用透支、农牧业集团与金融集团的结盟或对抗,大致可刻画出阿根廷中等强国兴衰的历史逻辑.本文将"阿根廷之谜"归结为中等强国兴衰规律的一个独特案例,将阿根廷的衰落现象界定为公共产品博弈困局.阿根廷中等强国兴衰的历史教训,从公共产品博弈角度看,主要体现在政治、金融、产业转型、外交等功能领域的公共产品供需严重失衡,未能充分满足国家崛起和发展转型对公共产品的客观需求.阿根廷曾作为新兴国家崛起,因国家能力有限,长期依赖霸权国在贸易、汇率、融资等功能领域提供的公共产品,但对霸权国依赖的敏感性、脆弱性严重制约了阿根廷的战略自主.结果在国际体系转型中,阿根廷一直面临着路径依赖、对外战略调整压力以及国内利益集团政治协调的多重困境.

    中等强国奥尔森命题公共产品资源租金国际体系制度悖论

    跨国主义视域下拉美移民的区域治理与美国单边政策

    郝鲁怡
    11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国主义"理论主张,移民跨国迁徙活动反映了国家间权力的动态变迁以及与移民进程的内在关系,为国际移民问题研究提供了动态权力的分析视角.跨国主义背景下,美洲大陆"南北"与"南南"移民走廊交相呼应,构成了拉美移民跨国流动的空间叙事载体."南北"移民走廊是美国领土的历史性扩张、资本的区域性渗透以及全球化进程共同推动的结果.美国通过军事力量和金融资本的控制将其势力范围向拉美地区延伸,在向美洲大陆进行各种资本投资、商品输出过程中,主导了拉美移民由南向北流动的"南北"移民走廊形成的历史进程."南南"移民走廊形成的主因则是拉美国家间发展的结构性不平衡.在区域治理层面,以多边方式应对移民问题在拉美地区具有较为深厚的实践基础,拉美国家在"南北"与"南南"移民走廊上建立了若干次区域机制.但实践中,各国仅停留在各项制度的纸面承诺上,并无意落实移民规则及推动深入移民合作.尤其是,美国日益严苛的边境执法措施不断压缩拉美移民入境的正规通道,致使人口贩运、移民偷运等黑色产业与跨国有组织犯罪在移民走廊上滋生泛滥,导致本已混乱、无序的移民流动生态进一步恶化.

    跨国主义国际移民移民走廊边境墙移民治理卡塔赫纳难民宣言

    Abstracts

    142-146页

    书讯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