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与职业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吴凡

月刊

1006-3617

zazhi2@scdc.sh.cn

021-61957508,512,515,518

200052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

环境与职业医学/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源期刊。《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华东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类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3617,中国标准刊号:CN31-1879/R。《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由13名国际编委与69名中国编委及12名顾问组成。前者主要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德国等国的国际学术专家,后者主要来自中国22所大学、16所预防医学和环境科学类研究院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机构的著名学者。其中院士1名,教授65名;61.2%为博士及硕士导师。15名常务编委担任每期稿件的第五审定稿工作。每期还另设执行编委1-2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不同职业人群下背痛归因于工效学危险因素的疾病负担

    周芳刘孟双赖嘉怡金克峙...
    1319-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工作场所中存在的物理化学危害因素及其相关不良健康结局得到有效控制,与涉及工作操作的工效学危险因素相关的下背痛(LBP)的患病和疾病负担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的]定量估计中国两类职业人群LBP健康损失及其工效学危险因素归因疾病负担,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工作场所LBP预防和控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的方法框架,应用meta分析总结按设定标准纳入的文献,估计2013年中国两类职业人群(包括专业技术及专业辅助人员,简称专技组;工厂机械操作工及装配工,简称操作组)不同年龄组LBP的患病率,结合GBD 2019提供的相关流行病学参数(包括伤残权重、缓解率和发病率),使用DisModⅡ软件估算平均病程和发病年龄,计算2013年中国两类职业人群LBP及其归因于工效学危险因素所致的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并与2013年GBD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DisModⅡ软件调整后,计算得到2013年中国专技组LBP的患病率为13.00%(其中男性11.25%,女性14.84%),操作组LBP的患病率为14.80%(其中男性13.56%,女性16.10%),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专技组与LBP相关的疾病负担的DALY率为8.02‰(其中男性7.68‰,女性8.33‰).操作组与LBP相关的疾病负担的DALY率为10.34‰(其中男性10.30‰,女性10.44‰),DALY率均随年龄的增加呈整体上升的趋势.2013年专技组的工效学危险因素对LBP的归因分值为11.42%,操作组为29.17%.专技组归因于工效学危险因素的LBP的DALY为4498人年(其中男性为2108人年),45~49岁组最高(951人年);平均归因DALY率为0.92‰.操作组归因DALY为48529人年,其中男性为33046人年,40~44岁组最高(10852人年);平均归因DALY率为3.02‰.在20岁及以上年龄组中,两类职业人群LBP相关DALY率(专技组:8.06‰,操作组:10.66‰)均高于同年龄组全人群水平(3.55‰).在工效学危险因素归因DALY率方面,20岁及以上的操作组(3.11‰)高于20岁及以上的专技组(0.92‰),而后者与同年龄组全人群水平(1.10‰)相近.[结论]两类中国职业人群LBP相关疾病负担比较严重.通过对两类职业人群LBP工效学危险因素疾病负担的归因,提示针对控制操作型职业的LBP疾病负担的作用空间高于技术型职业.

    工效学危险因素下背痛患病率归因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和逆概率处理加权法探索血清镍与口腔癌发病的关联

    戴超兰王慧英张玮琳王鹏...
    1329-1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血清镍(Ni)与口腔癌(OC)发生关联尚不明确,且既往研究多为未控制组间混杂因素的观察性研究.[目的]以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和逆概率处理加权法(IPTW)为基础,评估血清镍与口腔癌发病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9年5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新发口腔癌患者456例,选择同期前往医院和社区的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共纳入1410例.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血清样本中Ni质量浓度(简称浓度).采用1:1 PSM(卡钳值为0.02)匹配病例-对照,基于IPTW对病例组与对照中的研究对象加权后进行后续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通过χ2检验及标准均数差完成匹配前后的均衡性检验,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探索血清镍与口腔癌两者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同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和加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镍元素与口腔癌发病的关联.[结果]经PSM和IPTW控制组间协变量后,剂量-反应曲线显示,随着血清Ni浓度的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SM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清Ni浓度在0.09~16.80μg·L−1组的OC发病风险与其浓度呈负相关(OR=0.36,95%CI:0.24~0.54),Ni浓度>16.80μg·L−1的OC发病风险与其浓度呈正相关(OR=5.43,95%CI:2.76~10.68);IPTW结果显示,血清镍浓度在0.09~20.55μg·L−1时,口腔癌的罹患风险与血清镍浓度呈负相关(OR=0.39,95%CI:0.29~0.52),而Ni浓度>20.55μg·L−1时可升高口腔癌的罹患风险,OR及95%CI为5.54(3.62~8.49).[结论]血清Ni水平与OC发病风险呈J形关系,高浓度血清Ni浓度(>20.55μg·L−1)可能为OC发病的危险因素.

    口腔癌镍元素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处理加权法剂量-反应关系

    双酚A不同昼夜节律时间点暴露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张岩王敏周梦雅卢智田...
    1336-1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肝脏脂质代谢呈现昼夜变化,昼夜节律影响环境化学物的肝毒性.[目的]观察不同昼夜节律时间点双酚A(BPA)暴露对小鼠肝脏、血液脂质代谢指标影响的差异,探索昼夜节律核心基因在BPA干扰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选用35只雌性C57BL/6J小鼠在24 h光照周期内(光照/黑暗为12 h/12 h)每隔4 h处死5只,收集肝脏组织,检测昼夜节律核心基因Rev-erbα、Bmal1、Clock及调控脂质代谢关键转录因子基因Srebp1c、Chrebp在24 h内不同昼夜节律时间点的表达.随后,将30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个时间点设置对照组、BPA 50μg·kg−1·d−1和BPA 500μg·kg−1·d−1组.分别于开灯3 h后(ZT3,光照期)和关灯3 h后(ZT15,黑暗期)两个时间点经口灌胃BPA,每日灌胃1次,连续4周.实验期间小鼠自由饮食,每周测量体重.实验结束后在ZT3收集血浆,分离肝组织,测定生化指标,检测肝昼夜节律核心基因和脂质代谢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小鼠肝脏Rev-erbα、Bmal1和Clock以及Srebp1c、Chrebp转录水平呈现24 h昼夜节律.ZT3和ZT15 BPA染毒4周均未引起小鼠体重、血浆葡萄糖、血浆总胆固醇、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浆甘油三酯明显改变(P>0.05).ZT3染毒时,50μg·kg−1·d−1 BPA组小鼠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了14.56%(P<0.05).ZT15染毒时,50μg·kg−1·d−1 BPA组小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15.20%(P<0.05).与对照组相比,ZT3染毒时,BPA组Srebp1c mRNA表达下调;ZT15染毒时,BPA组Chrebp、Srebp1c、Acc1 mRNA表达上调(P<0.05).ZT3染毒时,BPA组Bmal1 mRNA表达上调,Rev-erba mRNA表达下调;而ZT15染毒时,BPA组Bmal1 mRNA表达下调,Rev-erba 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不同昼夜节律时间点BPA暴露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不同.黑暗期染毒引起肝脏脂质沉积,可能的机制是干扰Rev-erbα和Bmal1构成的昼夜节律反馈环路,上调调控脂质合成的核受体Srebp1c和Chrebp及其靶基因Acc1表达水平,促进肝脏脂质沉积.

    双酚A脂质代谢昼夜节律肝脏

    肠道菌群及5-HT在大气PM2.5暴露致小鼠抑郁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

    唐佳婕郑佳雪宋倩康惠文...
    1343-1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研究表明,PM2.5暴露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也会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但关于肠道菌群在PM2.5所致小鼠抑郁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研究很少.[目的]观察大气PM2.5暴露对小鼠抑郁焦虑样行为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探讨肠道菌群调控5-羟色胺(5-HT)在大气PM2.5暴露致小鼠抑郁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益生菌组(LGG组)、PM2.5组(PM组)、联合暴露组(PML组),每组6只.PM组和PML组小鼠采用细颗粒物实时染毒系统进行PM2.5暴露,浓度为室外的8倍,每天6 h,每周6 d,共7周.LGG组和PML组小鼠灌胃鼠李糖乳杆菌,NS组和PM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价小鼠焦虑和抑郁状态.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和结构组成.ELISA法检测血清和海马组织中5-HT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肠道差异菌群与海马组织5-HT水平、小鼠抑郁焦虑样行为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PM组小鼠开臂次数百分比的M(P25,P75)为0.0%(0.0%,33.3%),低于NS组[47.7%(25.0%,50.8%)]和PML组[46.9%(40.0%,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组运动总距离和中央区停留时间()分别为(2.01±0.90)m、(10.31±1.99)s,均低于NS组[(3.80±0.89)m,(14.47±3.07)s];PML组运动总距离为(2.73±1.12)m,低于NS组和LGG组[(4.21±1.08)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相比,PM组Simpson指数升高(P<0.05);与LGG组相比,PML组的Simpson指数下降(P<0.05).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小鼠之间肠道菌群组成存在差异.与NS组和LGG组相比,PM组及PML组丹毒丝菌科、杜氏杆菌属细菌丰度升高,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属丰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组小鼠海马组织5-HT水平为(135.02±10.31)μg·g–1,低于NS组[(178.77±43.15)μg·g–1]和LGG组[(224.85±22.98)μg·g–1];PML组小鼠5-HT水平[(161.27±15.81)μg·g–1]低于LGG组(P<0.05).海马组织中5-HT水平与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属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r=0.6090,P=0.012),开臂次数百分比与杜氏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呈负相关(r=−0.4630,P=0.023).[结论]大气PM2.5暴露可引起小鼠抑郁焦虑样行为,并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相对丰度改变和5-HT水平降低有关,添加益生菌后抑郁焦虑样行为得以改善.

    大气细颗粒物肠道菌群5-羟色胺抑郁焦虑16SrRNA

    基于单细胞RNA测序和空间转录组测序分析矽肺中巨噬细胞差异基因及其功能

    周馨蓓张伟巢杰
    1350-1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单细胞RNA测序技术(scRNA-seq)和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兴起使得肺部疾病得以深入研究,但这两者在矽肺中的研究甚少.[目的]利用scRNA-seq联合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索矽肺巨噬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潜在诊断基因.[方法]雄性C57BL/6小鼠(5~6周龄,22~30 g)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NS)组7 d、NS组56 d、SiO2组7 d及SiO2组56 d,每组各1只.SiO2组小鼠通过气管滴注SiO2悬液(0.2 g·kg−1,50 mg·mL−1)构建矽肺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相同体积NS,第7、56天分别摘取右肺用于scRNA-seq以及左肺用于空间转录组测序.利用主成分分析技术和均匀流形逼近和投影降维,捕获细胞群.应用R语言的Find Markers函数分析两组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的DEGs变化,对相应的DEGs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信号通路分析,同时应用STRING及Cytoscape软件的CytoHubba插件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Hub)基因.运用空间转录组测序探究Hub基因在肺组织切片上的原始位置以及在肺巨噬细胞中的映射.最后验证Hub基因在矽肺病患者肺组织和小鼠矽肺模型中表达水平的关联性以及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Hub基因诊断效能.体外实验应用细胞活力检测技术,验证SiO2刺激下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活力的变化.[结果]scRNA-seq显示共捕获并定义了20个细胞群.scRNA-seq和空间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在SiO2组小鼠肺组织中观察到巨噬细胞数量增多且聚集在病灶区.共筛选出97个巨噬细胞DEGs,包括75个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迁移、趋化因子受体结合、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等过程中;22个下调基因,主要富集于晚期内吞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和酒精性肝病信号通路等过程中.共筛选出2个核心模块和3个Hub基因,包括Ccl2、Ccl7、Ptgs2,scRNA-seq显示与NS组相比,它们在SiO2组的表达水平升高且聚集在新增的巨噬细胞中,空间转录组测序显示它们聚集在炎性伴有结节病灶区;CCL7、PTGS2在矽肺患者肺组织中表达量相较于健康者增高,受试者工作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50和0.786.与0 h相比,SiO2刺激下3 h、6 h、12 h RAW264.7细胞活力增强(P<0.05).[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了矽肺小鼠肺组织的3个Hub基因(Ccl2、Ccl7、Ptgs2)和2个潜在诊断基因(CCL7、PTGS2)可能是潜在的矽肺早期阶段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对矽肺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存在一定的影响.

    矽肺单细胞RNA测序空间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富集分析

    广州某汽车制造企业作业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症状的关系

    马炜钰谭夏优何易楠陈琳...
    1359-1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汽车制造业(AMI)的作业方式使作业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会导致消极情绪而产生抑郁症状.[目的]研究AMI企业作业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以及抑郁症状之间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21年以广州某AMI企业的1300名作业人员为调查对象,分别使用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职业倦怠问卷、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评估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以及抑郁症状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对AMI作业人员抑郁症状的影响,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职业倦怠在职业紧张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2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5%.1228名AMI企业作业人员的ERI比值为1.06±0.72,职业紧张发生率为37.3%(458/1228);职业倦怠得分为(2.18±1.37)分,职业倦怠发生率为62.6%(769/1228);抑郁症状得分为(10.27±6.42)分,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7.1%(578/1228).该AMI企业作业人员职业紧张中的付出、内在投入维度以及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维度得分分别与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s=0.415、0.571、0.573、0.593,P<0.05),回报、个体成就感维度得分则与之呈负相关(rs=−0.454、−0.339,P<0.05).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对抑郁症状得分变化的解释量分别为27.6%和16.6%.职业倦怠分别在职业紧张的3个维度与抑郁症状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分别−0.2832(95%CI:−0.3250~−0.2434)、0.3553(95%CI:0.3071~0.4041)、0.4193(95%CI:0.3681~0.4725).[结论]AMI作业人员职业紧张影响职业倦怠的同时又间接影响了抑郁症状,职业倦怠在职业紧张和抑郁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减轻AMI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水平,对抑郁症状有缓解作用.

    汽车制造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抑郁症状中介效应

    研发型企业员工职业倦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市闵行区7家企业为例

    尉敏琦刘涛邬家杰赵秋雯...
    1366-1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职业倦怠是工作压力所致的早期心理健康问题,给工作与生活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研发型企业的员工长期处于研发创新、生产提速、扩大销售等的压力下,若得不到有效控制,极易出现倦怠症状.[目的]评估上海市闵行区研发型企业员工的职业倦怠现况,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1—12月,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分阶段结合方便抽样方式抽取闵行区辖区内7家研发型企业,在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的基础上,结合自拟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职业特征、行为与生活方式)和通用量表(简明职业紧张问卷中文版、职业倦怠通用版量表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职业特征、行为与生活方式、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等资料;职业紧张及其各维度(工作要求、工作自主性和社会支持水平)按照三分位法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依据职业倦怠得分(<1.5为无职业倦怠,≥1.5为有职业倦怠,其中≥1.5且<3.5为轻中度职业倦怠,≥3.5为重度职业倦怠)分类报告职业倦怠检出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向前逐步回归法进行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式进行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结果]共计3153名研究对象接受调查,纳入分析样本3014份,有效应答率95.6%.受访者的职业倦怠检出情况为无倦怠888人(29.46%),轻中度倦怠1775人(58.89%),重度倦怠351人(11.64%).职业倦怠综合均分为(2.17±1.12)分;其三个维度得分分别为:情感衰竭(2.78±1.61)分,玩世不恭(1.60±1.60)分,个人成就感降低(4.05±1.57)分.不同性别、年龄段、婚姻状况、岗位、睡眠状况以及工作要求、工作自主性和社会支持水平职工的职业倦怠状况有差异.与低工作要求组相比,中、高工作要求组的职业倦怠检出率相对较高;中工作要求组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及其95%CI是低工作要求组的1.42(1.04~1.94)倍,高工作要求组的风险是2.64(2.17~3.22)倍.中自主程度组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也是低自主程度组的1.35(1.06~1.72)倍.与低社会支持组相比,其他各组的职业倦怠检出率相对较低,中、高社会支持组OR及其95%CI分别为0.41(0.31~0.53)和0.15(0.12~0.19).[结论]研发型企业员工职业倦怠的检出率较高,应引起足够关注.缓解工作压力,增加自主性,增加社会支持和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降低职业倦怠的发生.

    研发型企业职业倦怠职业紧张社会支持睡眠

    成都市家庭医生团队职业认同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

    谌金花张明峰王意君杜文...
    1373-1378,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落实新医改政策的体现,是基层服务模式的转变.研究表明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水平较高.职业认同的提升有利于加强家庭医生团队队伍建设,缓解职业倦怠,减少离职意愿.[目的]了解成都市家庭医生团队职业认同现状,探讨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为促进成都市家庭医生团队的职业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3月4—26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成都市23个区市县各随机抽取2家(共46家)已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采用问卷调查对2681名家庭医生团队的成员进行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进行一般资料采集,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调查家庭医生成员的职业紧张,采用职业认同量表调查其职业认同.[结果]本研究回收有效问卷2327份,有效率为86.80%,其中女性1715名(73.7%)、男性612名(26.3%),年龄集中在26~35岁(43.3%)和36~45岁(30.4%),已婚者占比高(82.8%),以大专(36.0%)和本科(47.3%)文凭为主,初级职称(66.0%)为主,无编制者占比高(66.1%).88.7%家庭医生团队工作者存在职业紧张,其职业认同平均值为(3.68±0.62)分.不同职称、编制、医疗机构、工作年限、收入和付出/回报比值(ERR)组的职业认同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ERR和职业认同呈负相关(rs=−0.49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编制的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得分低于有编制者(OR=0.429,95%CI:0.299~0.825);副高及以上者的职业认同得分高于无职称者(OR=1.424,95%CI:1.194~2.328);工作年限越长,家庭医生团队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得分越高,其中工作时间超过20年组的得分是小于5年组的1.820(95%CI:1.342~2.543)倍;收入越高,其职业认同得分越高,9001~12000元·月–1组的得分是1000~3000元·月–1组的1.977(95%CI:0.811~9.696)倍,12000元·月–1以上组是1000~3000元·月–1组的2.283(95%CI:1.199~10.267)倍.[结论]成都市家庭医生团队工作者普遍存在职业紧张,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相关管理者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施干预措施,减轻工作紧张感,提高职业认同.

    家庭医生医务人员付出-回报失衡职业紧张职业认同

    上海市2019—2021年急性药物中毒发病特征

    蒲立力崔欣尹艳邵宇...
    1379-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近年来上海市急性药物中毒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急性药物中毒已跃居上海市急性中毒原因首位,防控形势日益严峻.[目的]了解上海市引起急性中毒的药物构成情况,探索急性药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规律.χϤ[方法]提取上海卫生健康统计中心的上海健康信息网系统中门急诊急性药物中毒病例的人口学、诊断等信息,2019—2021年共采集病例数86476例.分年度对急性药物中毒病例涉及的药物种类、人群分布进行统计描述,采用检验分析发病率变化特征,重点分析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和抗抑郁药引起的中毒情况.采用GeoDa1.20计算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2019—2021年全市门急诊药物中毒病例分别为22132、29071、35273例,粗发病率分别为0.89‰、1.21‰、1.46‰,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上海市引起急性中毒的药物排名前三均为解热镇痛药、催眠镇静药、抗抑郁药,其中抗抑郁药(χ2=2700.15,P<0.05)和解热镇痛药(χ2=2294.01,P<0.05)引起的急性药物中毒发病率均逐年上升.三年来同年龄段人群中毒药物种类前三位较为相似.解热镇痛药中毒发病率大都居于多数年龄组人群中前三(男性发病率最高为0.84‰,女性发病率最高为1.07‰).抗抑郁药中毒发病率在59岁之前各个年龄组中均在前三(男性发病率0.12‰~0.44‰,女性发病率0.06‰~0.45‰).催眠镇静药中毒发病率在18岁及以上各年龄组人群中均在前三(男性发病率0.28‰~0.98‰,女性发病率0.21‰~0.92‰),心血管药物中毒发病率在60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中均在前三(男性发病率0.40‰~1.03‰,女性发病率0.66‰~0.81‰).对中毒原因分析显示,17岁及以下组主要中毒原因为意外中毒及暴露(构成比男性为57.64%~67.12%,女性为55.27%~68.27%),18~59岁年龄组故意自毒构成比(男性为20.28%~43.51%,女性为25.18%~52.02%)大于意外中毒及暴露(男性为16.97%~23.62%,女性为12.76%~17.63%),60岁及以上年龄组意外中毒及暴露构成比(男性为24.38%~45.18%,女性为32.69%~38.11%)大于故意自毒(男性为12.35%~14.02%,女性为11.92%~12.31%).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9—2021年解热镇痛药、催眠镇静药、抗抑郁药中毒发病率在各区间并未随机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高发病率主要集中在外环以内区域,尤其是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三年中大多呈现发病率高-高聚集现象.[结论]上海急性药物中毒发病率逐年增高,采取防控措施刻不容缓.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应针对不同人群药物中毒特征和明显高发病率聚集区域开展进一步研究和防控工作.

    药物中毒空间自相关分析流行病预防

    浙江省五家汽车制造企业接噪工人听力损失的流行病学特征

    王旭波施志豪辛佳芮高向景...
    1386-1390,1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噪声是汽车制造业中存在最广泛、接触人数最多的职业危害因素.汽车制造业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高危行业.[目的]了解汽车制造业接触噪声工人听力损失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家汽车制造企业的噪声接触工人(n=656)开展问卷调查、个体噪声录音和纯音测听,获取年龄、性别、工龄、噪声强度、峰度、听力等数据,统计高频听力损失(HFNIHL)检出率和语频听力损失(SFNIHL)检出率.比较是否HFNIHL人群的各相关因素水平.对不同年龄、性别、工龄、8 h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LAeq,8 h)以及峰度分组与HFNIHL检出率进行卡方检验和趋势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FNIHL和SFNIHL的影响因素.[结果]非稳态噪声接触率为73.6%.HFNIHL检出率为32.6%(214人),SFNIHL检出率为6.7%(44人).HFNIHL组年龄、男性构成比、工龄、噪声强度(LAeq,8 h)以及峰度均高于非HFNIHL组(P<0.05).HFNIHL检出率随着年龄、工龄、噪声强度以及峰度的增加均呈现上升趋势(χ2趋势-年龄=49.25,P<0.001;χ2趋势-工龄=22.19,P<0.001;χ2趋势-噪声强度=6.91,P=0.009;χ2趋势-峰度=8.56,P=0.003).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2.13,95%CI:1.67~2.71,P<0.001)、性别(OR=2.29,95%CI:1.44~3.62,P<0.001)、工龄(OR=1.43,95%CI:1.11~1.85,P=0.006)、LAeq,8 h(OR=1.37,95%CI:1.08~1.76,P=0.011)以及峰度(OR=1.37,95%CI:1.14~1.63,P=0.001)与HFNIHL发生风险相关,而仅有年龄与SFNIHL发生风险相关(OR=2.15,95%CI:1.33~3.33,P=0.001).[结论]汽车制造行业噪声接触工人听力损失风险高,年龄、性别、工龄、噪声强度以及峰度均是高频听力损失的重要影响因素.

    听力损失非稳态噪声汽车制造业职业暴露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