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军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褚常春

双月刊

1671-3826

lcjyzzbjb@163.com

0411-82679439,85846149

116017

大连市解放路655号

临床军医杂志/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其宗旨主要为全军临床医学服务,读者对象为军队临床医、技、护人员。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实践报告、调查报告、技术与方法、医学心理学研究、护理研究、综述与讲座、研究摘报、病例报告等。发表的稿件中以军人伤病为重点,兼顾普通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发行范围,面向军、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托伐普坦治疗超高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合并轻中度低钠血症患者临床疗效

    李红帅刘岩李斯琪徐丽斯...
    262-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托伐普坦治疗超高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合并轻中度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9 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94 例超高龄HFpEF合并轻中度低钠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97 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A组采用呋塞米联合口服补钠治疗;B组采用托伐普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d、治疗后7d的血压、24 h尿量、体质量、血钠(Na+)、血钾(K+)、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治疗后4d、治疗后7d的Na+、24 h尿量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d、治疗后7d的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K+、ALT、AST、BUN、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4d、治疗后7d的NT-proBNP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5%(80/97),高于A组的68。0%(6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6 个月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为11。3%(11/97),与A组的23。7%(23/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伐普坦可纠正HFpEF合并轻中度低钠血症患者Na+水平,改善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托伐普坦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低钠血症

    甲壳素纳米纤维溶液作为内镜黏膜下注射液可行性研究

    吕伟彦罗娅媛白燕鸥丁思元...
    267-270,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壳素纳米纤维(ChitinNFs)溶液作为内镜黏膜下注射液的可行性。方法 在离体猪胃黏膜下分别注射0。1%、0。2%的ChitinNFs溶液及生理盐水,分别记为0。1%ChitinNFs组、0。2%ChitinNFs组、对照组。应用格尺在黏膜外测量各组注射后不同时间点黏膜隆起高度。应用超声小探头收集注射后各个时间点黏膜下影像。收集注射 60 min后黏膜标本进行HE染色。结果 黏膜外测量及超声影像黏膜下检测发现,0。1%ChitinNFs组、0。2%ChitinNFs组黏膜下注射后各时间点隆起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发现,0。1%ChitinNFs组、0。2%ChitinNFs组黏膜层和固有肌层明显分离,可见注射液垫。结论 ChitinNFs溶液作为内镜黏膜下注射液具有明确的可行性。

    甲壳素纳米纤维溶液内镜黏膜下注射可行性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效果及预后分析

    唐一淳杨芳宇赵玉龙刘佳明...
    271-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BTA)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9 年2 月至2022 年5 月收治的76 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BT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n =26)与B组(n =50)。A组患者采用弹簧圈单纯栓塞治疗,B组患者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即刻栓塞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者出院后6 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B组患者即刻动脉瘤近全闭塞率为 96。00%(48/50),高于A组的 84。62%(2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2/26)、8。00%(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院后6 个月的mRS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为患者出院后6 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BTA患者的术后即刻栓塞效果优于弹簧圈单纯栓塞,且手术方式为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支架辅助栓塞弹簧圈单纯栓塞预后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肾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

    陈丹袁正勇唐亚雄邵彦翔...
    275-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肾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 年9 月至2013 年12 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 1 030 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位SII,将患者分为高SII组(n =515,SII≥381。17)与低SII组(n =515,SII<381。17)。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特征。采用Peason线性相关性分析SII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II对肾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检验分析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总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切除范围、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Fuhrman分级、血红蛋白、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SI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SII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 =0。204,P<0。001)。SII预测肾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 0。739(95%可信区间0。658~0。820,P<0。001)。与低SII组比较,高SII组患者无病生存期、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总生存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肾癌患者术前SII水平增高与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Fuhrman分级等有关,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

    肾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临床特征预后

    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不同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观察

    孙健魏海强缪祎田鑫铎...
    280-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不同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唐山市第二医院自2020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治疗的120 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依据不同的术后抗骨质疏松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 40 例。A组患者采取钙剂+骨化三醇治疗,B组患者采取钙剂+骨化三醇+唑来膦酸治疗,C组患者采取钙剂+骨化三醇+特立帕肽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 年,记录并比较3 组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患者术后1 年腰椎、髋部及膝关节假体周围骨密度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 1 年腰椎、髋部及膝关节假体周围骨密度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术后 1 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均高于C组,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患膝关节活动范围(ROM)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 年VAS评分低于A组,HSS评分、ROM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特立帕肽可有效提高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抗骨质疏松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唑来膦酸特立帕肽

    地佐辛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趋化因子CXC配体8信使核糖核酸、微小核糖核酸-124-3p、微小核糖核酸-143-3p表达水平影响

    肖洒何龙希崔容海张剑...
    283-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趋化因子CXC配体8(CXCL8)信使核糖核酸(mRNA)、微小核糖核酸-124-3p(miR-124-3p)、微小核糖核酸-143-3p(miR-143-3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 2020 年 5 月至2023 年5 月收治的498 例老年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常规组和地佐辛组,每组各 249 例。地佐辛组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地佐辛,常规组给予氯化钠,随访至术后1d。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麻醉苏醒的相关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d的CXCL8 mRNA、miR-124-3p、miR-143-3p表达水平,以及疼痛和认知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 min的收缩压、心率均高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地佐辛组苏醒期躁动和呛咳的发生率更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1d的CXCL8 mRNA、miR-143-3p水平升高,miR-124-3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术后1d的CXCL8 mRNA、miR-143-3p水平低于常规组,miR-124-3p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升高,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术后1d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MMSE评分、MOCA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全身麻醉不会影响老年患者的麻醉诱导相关指标,但会改善麻醉苏醒相关指标,调节CX-CL8 mRNA、miR-124-3p、miR-143-3p表达水平,减轻疼痛,促进认知功能恢复。

    地佐辛全身麻醉老年趋化因子CXC配体8微小核糖核酸-124-3p微小核糖核酸-143-3p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应用效果

    修一平田浩姜健李妍...
    287-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2018 年 5 月至2020 年12 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3 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患者皮瓣外观,供瓣区愈合质量,是否有远期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并评级。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2 例,其中,2 例出现慢性感染愈合延迟;术后部分皮瓣坏死1 例。随访期间,13 例患者在糖尿病足严重并发症发生前达到了完全负重、可接受的足部外形和步态,供区愈合良好,未见骨筋膜隔室综合征发生。随访 3~12 个月,供区可见线性瘢痕,位置隐蔽,感觉及运动功能与对侧无明显差异,未见肌疝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级为优8 例、良4 例、可1 例。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可为肢体需求较高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维持足部的负重及行走功能,是一种较为可行且有效的创面修复方法。

    糖尿病足穿支皮瓣创面修复显微外科

    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影响

    梁岩周彬程艳玲
    291-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20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100 例老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 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B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脑钠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低于A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可有效调节血压和血脂水平,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血脂康阿托伐他汀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脂

    硬膜外程序性间隙脉冲式给药与持续输注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影响比较

    王荣印红梅刘兰华姜子燕...
    294-295,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硬膜外程序性间隙脉冲式给药(PIEB)与硬膜外持续输注(CEI)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泰兴市人民医院自2020 年7 月至2022 年7 月收治的拟行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9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入PIEB组和CEI组,每组各 45 例。PEIB组采用 0。075%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 0。4 μg/ml PIEB镇痛;CEI组采用相同药物进行CEI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各产程时间点[产程发动后镇痛前(T0)、第一产程结束时(T1)、第二产程结束时(T2)、第三产程结束时(T3)]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总产程、分娩结束时Bromage评分、镇痛药用量、满意度评分,以及两组新生儿的娩出后5 min时Apgar评分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T0 时,两组产妇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 时,PIEB组产妇的VAS评分均低于CE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总产程、分娩结束时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娩出后5 min时Apgar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EB 组产妇的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 CEI 组,满意度评分高于CE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EI比较,PIEB在分娩中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和满意度。

    分娩镇痛硬膜外程序性间隙脉冲式给药硬膜外持续输注产妇新生儿

    麻醉期间不同CO2气腹压力对腹腔镜腹股沟疝术婴幼患儿动脉血气影响

    张京硕金丽芳敖利
    296-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麻醉期间不同CO2 气腹压力对腹腔镜腹股沟疝术婴幼患儿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 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5 例腹股沟疝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A组(n = 31)、B组(n =33)及C组(n =31)。A组 CO2 气腹压力为 4 mmHg,B组 CO2 气腹压力为 6 mmHg,C组 CO2 气腹压力为8 mmHg。比较3 组气腹后术野清晰度优良率,气腹前、气腹10 min、解除气腹时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根(HCO3)、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野清晰度优良率低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气腹 10 min时的CO2 分压、HCO3 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气腹前、气腹10 min、解除气腹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 mmHg的气腹压力可以顺利完成患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且对其动脉血气影响小,生命体征更加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麻醉气腹压力腹腔镜腹股沟疝动脉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