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军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褚常春

双月刊

1671-3826

lcjyzzbjb@163.com

0411-82679439,85846149

116017

大连市解放路655号

临床军医杂志/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其宗旨主要为全军临床医学服务,读者对象为军队临床医、技、护人员。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实践报告、调查报告、技术与方法、医学心理学研究、护理研究、综述与讲座、研究摘报、病例报告等。发表的稿件中以军人伤病为重点,兼顾普通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发行范围,面向军、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达芬奇手术系统在复杂纵隔肿瘤手术中应用价值

    李博侯宇琦许世广王述民...
    842-84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达芬奇手术系统在复杂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 2011 年 3 月至2018 年6 月收治的20 例应用达芬奇手术系统行复杂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达芬奇手术系统执行纵隔肿瘤切除、全胸腺切除、纵隔脂肪清除术。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结果。收集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 20 例患者的大体病理结果显示:囊性肿瘤6 例(30%),软组织肿瘤 14 例(70%);良性肿瘤 18 例(90%),恶性肿瘤2 例(10%)。20 例患者中,手术时间为69~190 min,平均(102。15±39。04)min;术中出血量为 5~80 ml,平均(25。00±19。23)ml;离床时间为1~4d,平均(2。05±0。89)d;术后住院时间为2~10 d,平均(6。10±2。10)d。8 例(40%)患者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12 例(60%)患者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20 例患者均随访1~48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 个月,18 例良性肿瘤患者随访3~6 个月复查胸部CT均无复发。结论 达芬奇手术系统可以安全、彻底地完成复杂纵隔肿瘤手术。

    达芬奇手术系统纵隔肿瘤复杂纵隔肿瘤手术

    根尖肉芽肿组织白细胞介素-21、核因子κB配体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水平与慢性根尖周炎骨破坏程度相关性

    张耀坤陆玉婷李轶
    844-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根尖肉芽肿(PG)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21、核因子κB配体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水平与慢性根尖周炎(CPP)骨破坏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自2021 年1 月至2023 年12 月收治的178 例CPP患者纳入CPP组,另将同期收治的因阻生而拔除健康前磨牙、第三磨牙的75 例患者纳入阻生组。根据炎症浸润情况,将CPP组分为重度炎症组(炎症细胞占比≥视野总细胞数目的 2/3,n=46)、中度炎症组(视野总细胞数目的1/3≤炎症细胞占比<视野总细胞数目的2/3,n=70)及轻度炎症组(炎症细胞占比<视野总细胞数目的1/3,n=62)。根据骨破坏程度,将CPP组分为大病损组(骨吸收范围最大径≥6 mm,n=58)和小病损组(3 mm≤骨吸收范围最大径<6 mm,n=120)。比较阻生组、CPP组的IL-21、RANKL表达水平,轻度炎症组、中度炎症组、重度炎症组的IL-21、RANKL表达水平,以及大病损组、小病损组的IL-21、RANKL表达水平;再采用Spearman法分析CPP组PG组织中IL-21、RANKL表达水平与炎症浸润情况、骨破坏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PP组IL-21、RANKL表达水平均高于阻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炎症组IL-21、RANKL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炎症组、中度炎症组,中度炎症组IL-21、RANKL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病损组IL-21、RANKL表达水平均高于小病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P组PG组织中IL-21、RANKL表达水平与炎症浸润情况、骨破坏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21、RANKL在CPP患者的PG组织中高表达,且两者与CPP患者的炎症浸润情况、骨破坏程度相关。

    慢性根尖周炎白细胞介素-21核因子κB配体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根尖肉芽肿骨破坏

    玻璃纤维桩全冠修复在后牙严重牙体缺损中应用效果

    胡梦甜潘树矿丁凤孙田力...
    847-849,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玻璃纤维桩全冠修复在后牙严重牙体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自2020 年9 月至2023 年12 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后牙严重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金属桩核组(常规金属桩核全冠修复)与玻璃纤维桩核组(玻璃纤维桩全冠修复),每组各40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美学效果、龈沟液炎性因子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修复后,两组咀嚼效率、咬合力、红色美学指数及白色美学指数量表评分均高于各组修复前,且玻璃纤维桩核组高于金属桩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各组修复前,且玻璃纤维桩核组低于金属桩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纤维桩核组修复成功率为97。5%(39/40),高于金属桩核组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纤维桩核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40),低于金属桩核组的22。5%(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纤维桩全冠修复能够有效改善后牙严重缺损患者的咀嚼功能,提高美学效果,降低牙周炎症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玻璃纤维桩全冠修复金属桩核全冠修复牙体缺损咀嚼功能美学评分炎性因子

    基于心率变异性参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

    桑园园王乔于培罗莉...
    850-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心率变异性(HRV)参数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术的108 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n=29)与未发生MACE组(n=79)。两组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测,获取HRV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患者PCI术后院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R-R间期标准差、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均是AMI患者PCI术后院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AMI患者PCI术后院内MACE的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11(95%可信区间:0。850~0。97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列线图的预测概率与现况值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P值为0。395。结论 基于HRV参数及临床病理特征构建的AMI患者PCI术后院内MACE的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能协助临床预警高危人群,便于进行早期决策和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率变异性参数不良心血管事件列线图风险预测

    肺静脉CT血管造影联合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诊断先天性左心耳缺如

    齐妙杨本强金志清刘聪...
    854-856,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肺静脉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经食道超声(TEE)观察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形态,判断是否存在左心耳发育异常。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 年1 月至2023 年6 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 800 例阵发性及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 1 周内完成TEE及肺静脉CTA检查。肺静脉CTA原始图像传至GE Advanced Workstation 4。5 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图像分析。TEE取左侧卧位,带撑口器后探头插入至门齿30~40 cm处,0°~180°全面扫查左心耳情况,观察左心耳形态及有无左心耳血栓,分别于0°、45°、90°及135°切面测量左心耳腰部及口部大小,90°测量左心耳血流速度。结果 7 800 例阵发性及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中,肺静脉CTA及TEE检查发现先天性左心耳缺如患者共3 例,占全部患者的0。04%(3/7 800)。本组3 例患者均未发现合并其他心脏先天性畸形,其中,病例1 实施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病例2、3 实施射频消融术。术后,经治医师根据经验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方案。本组 3 例患者肺静脉CTA均未见左心耳显示,但均存在右侧肺静脉三支发育变异。TEE行0°~180°扫查,3 例均未见左心耳正常结构,左心耳区域仅为回声增强的心肌组织回声,并且在左心耳位置的心肌组织处可见约2~4mm的孔隙盲端残留。结论 肺静脉CTA联合TEE检查,除为临床提供必要的信息外,对左心耳缺如是一种较直观而有意义的检查手段。

    左心耳缺如肺静脉CT血管造影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

    2型糖尿病合并干眼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表达水平及检测价值

    李曼廖周鹏韩双
    857-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 型糖尿病(T2DM)合并干眼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的表达水平及检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宝鸡市人民医院自2021 年6 月至2024 年1 月收治的78 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干眼症,将患者分入干眼症组(n=49)和非干眼症组(n=29)。比较两组的HbA1c和GSP水平;绘制HbA1c、GSP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T2DM患者合并干眼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干眼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干眼症组HbA1c、GSP水平均高于非干眼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GSP联合检测诊断T2DM患者合并干眼症的AUC大于HbA1c、GSP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5 年、有视网膜病变史、HbA1c≥7。46%、GSP≥2。79 mmol/L是影响T2DM患者发生干眼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2DM合并干眼症患者的HbA1c和GSP水平均会升高,HbA1c联合GSP检测对T2DM合并干眼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型糖尿病干眼症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

    腘丛神经阻滞、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白艳辉张谦柳进宁王旭伟...
    861-863,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腘丛神经阻滞(PPB)、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IPACK)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自2020 年4 月至2021 年12 月收治的全身麻醉下初次行单侧TKA的5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收肌管阻滞(ACB)+PPB组和ACB+IPACK阻滞组,每组各 25 例。全身麻醉诱导前,ACB+PPB组采用0。50%罗哌卡因15 ml行ACB后采用0。25%罗哌卡因20 ml行PPB,ACB+IPACK阻滞组采用0。50%罗哌卡因15 ml行ACB后采用0。25%罗哌卡因20 ml行IPACK。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主动屈膝最大角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阿片类药物用量、泵按压次数、足运动阻滞比例、镇痛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B+PPB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ACB+IPACK阻滞组,穿刺针调整次数少于ACB+IPACK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静息和主动屈膝 45°视觉模拟评分的 95%可信区间上限均低于预设值1。5,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 1、2、3 d的主动屈膝最大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局部麻醉药中毒、穿刺部位感染、血肿、院内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PPB联合ACB可提供与IPACK阻滞联合ACB相当的术后镇痛效果,PPB可作为替代IPACK阻滞的镇痛技术与ACB联合应用于TKA术后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收肌管阻滞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腘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

    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与癫痫患者心理症状关系

    韩雨薇王晨辰袁冠前梁国标...
    864-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ε4 等位基因对癫痫患者心理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21 年1 月至2022 年7 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并确诊的50 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基因芯片杂交方法检测外周血中ApoE的基因分型。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评估患者的智力水平。应用90 项症状清单评估患者的心理症状。统计分析ApoEε4 等位基因对癫痫患者心理症状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 根据是否携带ApoEε4 等位基因将患者分为ε4 携带组(n=16)与ε4 非携带组(n=34)。两组的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教育程度、婚姻情况,以及智力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ε4携带组的抑郁和焦虑量表评分均高于ε4 非携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Eε4 等位基因携带与否与癫痫患者精神心理症状具有相关性,携带ApoEε4 等位基因的癫痫患者更易发生抑郁和焦虑方面的精神共患症状。

    癫痫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抑郁焦虑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

    张卉杨英才
    867-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 2023 年 1-12 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0 例。给予A组腰硬联合麻醉;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相关指标,麻醉前、麻醉后、术后12h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术后 6、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优良率为 92。50%(37/40),与 B组的 97。50%(39/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运动阻滞时间、下肢运动恢复时间短于A组,感觉阻滞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后HR、MAP均较麻醉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h的HR、MAP均较麻醉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可以缩短术后下肢运动恢复时间,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有效降低了术后疼痛,减轻了麻醉不良反应。

    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局部皮肤温度变化研究进展

    侯军虎谢兴文曾昭洋李宁...
    870-871,875页

    骨性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皮肤温度白细胞介素6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