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导刊
理论导刊

陈合营

月刊

1002-7408

lldk@sohu.com

029-85378161;85378162

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小寨西路119号

理论导刊/Journal 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理论月刊。1979年6月创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是围绕大政方针,突出理论指导,关注改革实践,透视时代热点,立足学术前沿,反映最新成果。本刊一贯倡行求真务实,注重理论创新,在我国理论界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自1991年来,已连续四次被确定为国内中文(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2001年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文化传播特征、困境与路径选择

    叶海智常中佳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强大内容生成能力全面赋能文化传播,实现文化主体层面的智慧创作、生产层面的赋权降本和情感层面的类人感知。同时,技术固有的缺陷和其过度赋能文化传播层域带来"数据殖民"冲击主流文化影响力、"主体消弭"抑制文化作品生命力、"全景监狱"侵害多元文化发展力等现实困境。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文化传播与发展"赋能"机遇与"负能"挑战,应当从强化思想和价值引领、加强技术赋能、提升智能素养、完善政策引导与法律保障等方面发力,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技术赋能文化传播的创新性发展的最大潜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文化传播赋能"负能"

    基层社会"网格化"管理的现实困境及其纾解

    郎平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基于"工具理性"的"网格化"管理因行政科层化呈现出"两级政府""三级网格"的组织架构,加之"属地管理原则"廓定的网络技术赋能基层公共服务场域,"网格化"管理已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但在实践中,"网格化"管理面临重管理轻自治、"行政管控"思维与人文关怀不足等现实困境,导致"管理"的网格与"服务"的网格间存在张力,而且由于"网格化"管理标准的统一性,导致其偏离本质目标。鉴于此,可打造主体间多元互动的"网格化"治理模式,搭建"数据层、应用层、管理层"的"网格化"治理系统,从而建构多元互动的"网格化"智能社区治理机制以纾解上述困境。

    基层治理网格化智能社区多元互动

    恩格斯资本主义批判的空间维度研究

    余慧君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特别关注空间维度的问题。他剖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的等级分化和居住非正义问题,探讨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居住非正义的生成机制;论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影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预测了城乡融合的发展趋势;分析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空间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矛盾,并探讨了在此背景下全球无产阶级联合的可能性。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空间结构的批判不仅揭示了其内在矛盾,也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撑。

    资本主义批判空间维度住宅问题城乡关系"中心—外围"

    论马克思价值形式分析的历史总体性视野——基于《资本论》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的考察

    谢家新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资本论》第一篇"商品和货币"中,马克思对"商品世界""社会过程"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三个重要概念的分析已经显现出马克思价值形式分析的历史总体性视野。换言之,尽管《资本论》第一篇"商品和货币"是马克思价值形式分析最抽象的环节,但这部分的讨论已然呈现出资本主义社会形式特有的历史总体性特征。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价值形式分析并不是对商品形式发展成为货币形式历史过程的描述,而是对诸经济范畴"形式规定"成为可能的历史性根据的揭示,其仅是在资本主义这一特定社会历史总体性情境下的一种有效方法。

    价值形式分析商品世界社会过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历史总体性

    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内涵、成因及意义表达

    刘建华高震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既是学科历史积淀的结果,也是应对现实挑战、适应科技发展、回应教育目标的现实选择。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意味着在教育主客体、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及教育评价等方面实现理论与实践上的重大转变。随着智能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的出场,智能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育生态和育人格局也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以全新的育人形态赋予立德树人以特殊意义。

    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人工智能

    论作为政治记忆建构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欧彦伶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建构社会成员政治记忆的意义与功能,其作为一种政治实践活动,将持续引领教育对象带着储存的政治记忆框架与内容走上通往政治发展之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其通过"政治本质"界定了政治记忆属性、以"政治人"为目标确定了政治记忆指向、以"政治思想"为研究核心标定了政治记忆内容、以"政治共同体"为群体依托厘定了政治记忆框架,回应着其作为政治记忆方式的必然性。同时,政治记忆也以其自身的特殊性,如政治记忆忘却和政治记忆写入并举、集体政治记忆和个体政治记忆并存、历时政治记忆和共时政治记忆并合、正面政治记忆和负面政治记忆并聚等特质,规范着思想政治教育在建构政治记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法论原则。为此,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政治记忆时空的运用与政治记忆场域的构筑、对有效政治资源的记忆整合与政治记忆再生产、对政治记忆术的传递与政治记忆传承者的形塑等途径,回证其致力于建构政治记忆的效果与效能。

    政治记忆思想政治教育记忆建构记忆实践化

    数字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流变、风险与应对

    赵鲁臻艾硕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到数字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技术手段对情感活动的介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在主体、环境以及样态等多个方面显现出差异性流变。但技术在造成变化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催生出情感歧向、情感乱序以及情感失真等情感风险。为此,必须以静制动,坚守思政本位以制衡情感活动诸多流变因素;在虚拟与现实、感性与理性中辩证把握情感,认清情感本质;为技术设立道德原则和法律底线,防止技术无休止、无边界蔓延。

    数字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流变情感风险数字技术

    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出场逻辑、理论意涵与现实路径

    谭琦张洪嘉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新征程,探究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出场逻辑、理论意涵和现实路径对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出场逻辑而言,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既发轫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确立,也源于对社会现实需要的有力回应,更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把握理论意涵,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明确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指引、量变转质变的显著特征、全要素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立足当前实际,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深化供给侧改革、坚持创新驱动、构建新育人格局,以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气象、新作为。

    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育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