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吕梁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吕梁学院学报
吕梁学院学报

赵元

双月刊

2095-185X

llxyxb@llhc.edu.cn

0358-8248730

033000

山西省离石市滨河北东路38号

吕梁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uliang Higher College
查看更多>>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理事单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三个着力

    薛金莲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六年四次视察山西并就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工作,始终关心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指示精神为遵循,把山西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需要搭建信息化平台,为融入思政课提供良好的环境;需要加强一体化研究,为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需要培养专业化的队伍,为融入思政课提供人才支持,以实现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教育目标.

    指示精神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思政课

    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耦合、现实图景、践行路径

    刘丽丽任红霞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普遍追求,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趋势.经过长期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从"世界失我"到"世界有我"再到"世界向我"的跃迁.这一跃迁离不开历史主动精神的支撑.历史主动精神内含的价值要义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高度的价值耦合性.其中,把握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尊重人民的主体精神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诉求,未雨绸缪的预见精神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导向,勇毅前行的担当精神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保障.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书写了中国式现代化从探索现代化之路到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的恢弘叙事.如今,站在新征程上,需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新突破.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从"第二个结合"的视域理解"六个必须坚持"

    贺奋清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作为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基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将马克思主义与二者结合的深刻凝练和高度总结.本文从"第二个结合"的视角出发,剖析"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底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为我们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行动指南.

    "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个必须坚持"

    中国共产党领导收入分配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与逻辑阐释

    马硕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一是马克思分配理论与中国实践的初步结合阶段;二是收入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阶段;三是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实践阶段;四是新时代收入分配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百年历史进程的演进逻辑可以从理论根基、主体力量、逻辑主线、动力机制和表现形式、价值旨归等五个层面进行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收入分配制度发展的经验启示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坚持增长与共享并重,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收入分配制度历史脉络逻辑阐释经验启示

    公安机关非警务活动分流问题研究

    刘轩辰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中与群众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有困难,找警察"的观念深入人心."110"报警平台每日接收着大量求助信息说明:一方面,许多群众的困难需要解决,另一方面,也为派出所民警带来大量职责外的事务,不利于警务活动的正常开展.从接处警阶段分离非警务活动、提出新方法处理非警务活动以及提供法律保障、提升民警法律素养等方面的针对性对策,可以有效改善公安机关非警务活动现状.

    公安派出所非警务活动分流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哲学思考

    安希孟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没有登过岳阳楼却写"登斯楼也".这种"忧"和"乐"在别的地方也会有.《岳阳楼记》强调先忧后乐.忧是实在、根本、主题,其它的是衬托.乐是虚无不实.忧是本,乐是末,非存在.忧是楼记的核心词.忧是朝廷之忧,皇家之忧,不是个人忧思,社会之忧、平民之忧,与存在主义哲学殊异.当代人的忧患意识就是看到环境的危机.虽为迁客、谪守,却没有览物的不同感受.阴晴悲喜,情随景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忠于王室,天下之忧乐乃为忧乐天下.朝政腐败,遭遇打击,作为"迁客",要求改革,这可能是忧患的内容.迁客骚人,怀才不遇,却倡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这与现代人文精神难以吻合.

    虚无忧患天下

    柳宗元曾祖父柳从俗墓志考释

    严寅春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世文献中,柳宗元的曾祖父做柳从裕,新出土《唐故朝散大夫柱国行景城郡清池县令柳府君墓志铭》则做柳从俗.新出土墓志补充了柳宗元曾祖母、祖父辈等世系信息,提供了更为准确、详细的世系情况,所以,做"从裕"当是后人的误刻误写,考证做"从俗"为是.

    柳宗元柳从俗柳从裕世系

    清末西藏方志《西藏图考》编者黄沛翘生平考述

    蔡丹王彤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沛翘编著的清末西藏方志《西藏图考》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因文献史料的散佚和缺失,后世在考论其人时往往一笔带过,或不置一词,甚或以讹传讹.以黄沛翘和《西藏图考》相关史志文献为基础,通过爬梳史料,对黄沛翘生平资料进行考证,使其生平概貌得以更完整地呈现,以期对深入研究《西藏图考》和清代方志等提供更具体详实的资料.

    《西藏图考》黄沛翘生平考述

    作时世之前驱 与童冠而俱迈——李旦初校长的教育理念、情怀与实践

    刘守文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旦初校长从事高校教育的经历,主要是在吕梁师专时期,与山西大学、山西文化艺术专修学院和山西兴华职业学院时期.他的办学和教育的情怀、思想、实践也主要表现在这期间的二十多年中.李旦初校长始终保持着知识分子应有的家国精神、社会信念,具有清醒、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切实的改革发展工作思路,能够高标准而"不拘一格"地培养人才.他在学生心中师长、父执、长者的形象,其宽厚、仁爱、悲悯的一面,也是他最柔软、最亲切、最动人的一面.

    教育理念情怀实践李旦初

    崛起的大境界——李旦初"新散曲"创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田承顺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旦初对当代散曲创作的探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提出的"新散曲"概念认为,凡当代作者创作的反映现代生活的散曲,包括按传统曲律和不严格按传统曲律写的自由曲、自度曲、仿古曲,均应统一称之为"新散曲";二是其对"新散曲"创作审美诸维度包括审美宏观、审美微观、审美导向、审美辩证作了可贵的系统探索.李旦初"新散曲"创作曾获中华诗词学会首届"华夏诗词奖"二等奖和第二届"华夏诗词奖"一等奖.其"新散曲"创作理论与实践成就被写入中华诗词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当代诗词史》,实现了其"入史"的宏愿.

    李旦初新散曲创作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