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界
理论界

高振庆

月刊

1003-6547

lilunjie2004@163.com lilunjie2007@163.com

024-23264273

110006

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45号(辽宁省委院内)

理论界/Journal Theory horizonCSSCICHSSCD
查看更多>>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研究和探讨当前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透明性回归的实现可能与路向——基于数字化生存的审视维度

    李东坡阮孜远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马克思的启蒙导师之一卢梭而言,实现透明性的回归是贯彻其思想进路的核心问题,但该理想在物权观念介入人与人意识间的现实社会并不存在可行性.现代,数字化生存空间中主体基于数字符号零成本、跨时空的存在方式带来了透明性回归的现实可能,但其中存在的技术质变所致阻滞同样需要正视.如今,数字化生存空间与现实生存空间的交融已是大势所趋,在主动拥抱数字化生存未来的过程中,卢梭曾设想的实现透明性回归的条件能够为我们指明方向.

    卢梭透明性数字化生存技术哲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方位、基本内涵与建设路径管窥

    栾亚丽韩鹏涛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当代人类文明的全新形态.作为历史、现实和未来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根源于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涵养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作为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立足新时代的中华文明,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文明,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新型文明.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两个结合",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在深入开展现代化实践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革命观及其新时代意蕴

    高俊华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革命观注重革命内涵从政治革命到社会革命的扩展,要求在实践的基础上为自由的实现创造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无产阶级作为革命的主体在革命实践中形成革命的政治性目的,并实现自身的政治成熟.马克思革命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程中落实于党的"自我革命"和"共同富裕"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意涵.

    自由政治革命社会革命自我革命共同富裕

    孟子"义利之辨"探微——以对"利"之多重含义的辨析为中心

    申霖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利之辨"是儒家伦理学关切的基本问题.后世的注家以及诠释者对此展开了多维度的探讨,或站在"仁义未尝不利"的角度调和义利关系,或侧重于从道德形上学的角度诠释仁义而忽视对利的分析.在这些解释模式中,"义利之辨"被剥离了早期儒家政治哲学关切成为个体道德抉择的问题,利也往往被泛指利益或财利,从而使"义利之辨"招致了诸多误解.在孟子"义利之辨"的原初语境中,重义轻利主要是对社会精英的要求;利也并非泛指善好或财利,而是可以由对"富国强兵"的追求引申为"强力".据此可以系统解释由"利心"引发"争竞"的基本机制以明确"为利之害",从而为重义轻利的合理性提供一种立足于现实的辩护.

    儒家伦理学义利之辨仁义孟子

    仁何以可能?——论孟子与朱子的成仁观

    高凯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仁是儒家哲学始终关注的问题.儒家将仁视为人唯一正确的生存方式,围绕着如何实现仁的问题,孟子和朱子给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孟子"以性释仁"以性本论为孔子的仁进行了本源论意义上的辩护.成仁的关键就是培养自己本有的善良本性,使之充实扩大,人性成熟后,结果自然是仁即"率性而成仁".朱熹则以体用论来解决成仁问题,以理本论为仁找到了存在论意义上的证明,天理在人身上便是性,性是不含气的纯粹天理,性体是仁的终极依据,由性体主导的行为即是仁,也就是明性而成仁.虽然孟子和朱熹都主张成仁,人的生存应该是仁,但是二人在成仁观上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孟子朱熹本源论体用论

    "知行之桥":道德动机视野下的朱子之意及诚意

    周豪杰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尝试从道德动机的角度对朱子"意"和"诚意"内容进行解读,论明"意"具有动机这一特性,是已发之心中主要的内在行为动机,能够作为"真知"如何"能行"的桥梁.诚意工夫被安置在致知、正心之间,是为了将意的动机特性转化为道德动机,诚意工夫是真知能够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桥梁.

    朱子道德动机诚意

    认知与现实:雷舍尔方法论转向的实用主义思想分析

    高寒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与现实问题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尼古拉斯·雷舍尔以其独到的实用主义视角,考察了认知现实的过程当中认知主体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关注满足认知目标充分性的方法论层面的功能性需求,提出一种评估人类普遍事业中理性实践的适当标准的实用主义.现实的复杂性与认知的局限性在他的概念框架下以实用主义的立场为根基形成了一个协调发展的融贯系统,这有助于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以及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的中间地带找到利于理性生长的节点.他对皮尔士客观主义实用主义的扬弃,以及与具有虚无主义危险的后现代主义的背离,也为现行实用主义与认知哲学的辩证融合发展提供了新视野.

    现实实用主义实在论

    论费希特早期知识学的自我意识理论

    张程程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德提出了作为人类知识最高原理的先验统觉理论,但限于理性批判的立场没有能够对这一原理进行彻底阐发.为了克服康德哲学所残存的二元论因素,费希特建构起了以绝对自我为基础的知识学体系,企图从纯粹自我意识的自明性出发为人类知识奠基.然而囿于经验意识的对立结构,费希特无法真正实现主客体的原初统一,只能诉诸实践哲学中追求自我与非我统一的无限努力.对此,费希特改进了知识学的表述,通过理智直观的方法突出了自我的行动本质,将意识的对立结构内化于作为行动的自我之中.而这种改进也只是对自身主观唯心论立场的完善,知识学的自我意识理论仍然面临着内在的困难.

    自我意识知识学理智直观绝对自我

    文化自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向度

    刘建华李婷燕
    58-6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自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理论、历史、实践上的有机统一,具有清晰的逻辑向度.在历史逻辑方面,明晰二者关系发展的规律性与必然性;在理论互嵌方面,二者相互支撑,共同进步;在实践赋能方面,二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协同发展,共同为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凝心聚力.

    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理论互嵌实践赋能

    用好省级技术平台 建强县融中心——辽宁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课题研究报告

    郭明航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是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八年,也是根据中宣部要求基本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的第一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辽宁广播电视集团(台)自2018年起,承接并完成了辽宁县融省级技术平台建设,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并逐步探索出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营发展的可行路径,方向明确,举措务实有效.在这一背景下,辽宁广播电视集团(台)接受辽宁省"兴辽英才"项目委托,开展"关于建好省级技术平台建强县融中心"课题研究工作.该项目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充分发挥县融省级技术平台的作用,构建省台和县融中心双向赋能机制,为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探索可资借鉴的方法和路径.经过几年时间的调研、实践、理论研究及经验总结,课题组在建构县融中心高质量发展范式、形成省县两级平台双向赋能机制、依托县级融媒体中心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此期间,由技术驱动带来的新闻生产方式变革为县级融媒中心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新的课题也不断出现.作为"兴辽英才"课题研究项目工作总结,本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过往经验成果进行了梳理,同时,基于前期工作经验及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作出了前瞻性探讨.

    省县共建高效协同双向赋能基层治理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商业化转型县域传播生态微循环数据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