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季刊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vliang Education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传统劳动教育思想融入高校师范专业课程的实践探究——以"中国教育史"课程为例

    杨云兰李红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传统劳动教育思想内涵丰富,耕读教育是其重要内容,体现于教育理念、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对于当代培养劳动价值观念、优化劳动教育方式以及弘扬劳动精神仍然具有突出价值,与当前高校师范专业课程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师资队伍等存在内在关联.因此,以高校师范专业课程"中国教育史"为例,通过历史视野与现代视角相融合、理论学习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以及文物呈现与知识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将中华传统劳动教育思想融入高校师范专业课程的实践,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华传统劳动教育思想高校师范专业课程融入

    文化动因与范式建构:中国式现代化教育文化观初探

    吕小芳李墨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文化观是由教育与文化有机组成的一种观念集合和理论形态,不论是作为教育理念的文化取向,还是作为次生文化形态的具体教育活动,从教育与文化的双重视角解读教育文化观都很有必要.不同教育文化观的理论形成与框架建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文化的范式选择,本文基于此所提出的教育文化主体论、教育文化价值论、教育文化融合论、教育文化适应论、教育文化实践论,旨在从不同维度为搭建中国式现代化教育文化观的概念及其理论研究框架,提供一定参考.

    文化动因范式建构中国式现代化教育文化观

    我国近十年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张心雪张丽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合教育旨在构建一个包容性的教育环境,为所有儿童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促使儿童在一个多元化且支持性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本研究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学前融合教育为主题,检索了2012 年1 月至2022 年7 月间的文献,共计210 篇.使用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发现"学前教育""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及"幼儿教师"等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基于关键词时区图分析,"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是学前融合教育中持续关注的核心话题.综合分析所有文献表明,"融合教育""幼儿教师"以及"学前教育"将继续是学前融合教育未来的研究趋势.

    学前融合教育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现实梗阻与突围之路

    武江丽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振兴乡村,使农村焕发出时代活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乡村振兴策略,从经济、文化、生态、教育等各个方面助力乡村的振兴,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此,国家必须认真审视当前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存在的梗阻,并针对性的探索突围之路,以此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学前教育水平的差距.

    乡村振兴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对策

    《开明国语课本》"图文互释"研究

    张泽云张传立
    19-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2-1934年,开明书局出版了丰子恺与叶圣陶合编的小学初级《开明国语课本》八册、高级《开明国语课本》四册,共计十二册.两人秉承"图画与文字为有机的配合"的编辑要旨,在课文取材上"以儿童生活为中心",在绘图上强调插图对课文内容的解释、补充,通过插图将课文表达的儿童生活相和社会人生具象化,关注儿童的审美需求与价值判断;同时,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开明国语课本》图文间的粘合度又逐渐减弱,插图不再囿于对所指的课文内容做出解释说明,而注重挖掘图像"看图听讲""看图讲述""故事图的讲演欣赏""图画故事的说明"等的写作价值.

    《开明国语课本》"图文互释"语图符号

    中国哲学之人生价值思考

    张海兵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哲学作为侧重以道德伦理建设为中心的思想理论,长期以来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思想,对中国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儒、释、道诸派入手,深入分析中国哲学基于人身价值的重要意义.

    中国哲学人生境界个人价值人生观

    论入党誓词内容的演进与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

    李东玲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入党誓词是共产党人为追求真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而发出的庄严承诺,是每一名共产党人的思想准绳、行为规范.建党以来,入党誓词经历了萌芽雏形、探索发展、逐步完善、接续拓展、完善定型五个阶段的调整变化,是共产党人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不同形势要求,践行初心使命时的生动体现,也充分反应出了共产党员始终坚守的精神特质.本文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入党誓词的分析研究,深入挖掘入党誓词历史演进的背后,所蕴含的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新时期共产党人践行入党誓词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提供历史借鉴.

    入党誓词历史演变精神特质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进路

    晏璐姜韦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理论表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民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殷切希冀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精神建设的思想赓续.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丰富内涵,是全体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与物质生活富裕协同推进的、实现形式差异化与实现过程渐进式的、个人内心充实与人际关系融洽的富裕.现阶段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宣传,提升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供给能力,促进精神生活协调均衡发展.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历史进程探赜

    司娜夏付斌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一战"时的资本主义危机与苏维埃俄国的建立为背景,中国共产党主要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并对如何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行了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伴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的彻底失败,中国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中国得以初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明确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出多维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引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进一步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优越性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生态治理现代化探析

    杨苗苗
    39-4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的鲜明特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生态治理的现代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应然回应",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要义.其以建设美丽中国为指引,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将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源头活水绿色创新、科学诉求绿色协调、实践逻辑绿色发展、现实需要绿色开放、最终旨归绿色共享作为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我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理念与行动是对西方生态治理谬论的"实然反思",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充分凸显了人与自然之间为"生命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生态治理现代化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治理视域